孩子厌学休学躺平了,趁着假期我们要利用好这4个原则跟孩子搭建好亲子关系

文摘   2025-01-26 07:31   陕西  
          


我是哈雷,这是我2025年的第26篇原创文章.


如果把孩子和问题对立起来,孩子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就会担忧焦虑。


而如果我们相信孩子现在的模式只是成长的一种状态,我们就会乐于接受孩子停下的这个阶段所有的表现,来获得跟孩子更多的连结。


孩子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孩子现在没有一种体验是禁忌,无法碰触。


抑郁和焦虑都是生命体验的一种呈现,是一种表达,强迫是孩子的某种创造,孩子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在保护自己。


我们可以用系统的视角去看孩子的问题。孩子在家庭这个系统里的运行出了一点小插曲。系统里相互影响,系统的变化遵循自身的智慧,我们无需刻意为之。


孩子的成长需要的不是被某一种特定的规则或标准教化,而是要找到一种具有适应力,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状态。


就像很多时候生病了不一定要去治疗,规律的生活状态,吃好喝好,心情愉悦,或许就会痊愈。


伤口会愈合,孩子们总会长大,冲突和矛盾会消失,新的问题又会产生。


不要迷信任何人,对一切保持开放跟自由,接纳生命的不确定性,欣赏你自己,欣赏你的孩子,欣赏你的另一半,欣赏他们的独特性。


孩子是我们的,但我们不是孩子,孩子有他的自我边界,我们感受到的,是我们内心的知觉与认同而生成的结果。


我感觉到的与我们内心对孩子的期待有关,我们感觉到的孩子,属于我们心里理解和感受到的孩子。


亲子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最普通的是跟孩子建立相同的兴趣,跟孩子有基本的沟通,比较高级的形式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自在的家庭环境,换句话说就是让孩子喜欢自己,家庭可以成为孩子情绪的安慰。


最高级的形式就是我们不会把生活重心放在孩子那里,不会时刻去关注孩子孩子,把孩子的成长议题当成当成我们的,各自都有边界。


要做到最高形式就需要意识到:


第一别期待孩子的成长会按照你的规划进行。


第二,自己要有良好的生命状态,好好把自己的生命经营好,把爱和关注给自己,如果孩子需要,可以分享。


但一定是用孩子喜欢,接受的方式去爱,而不是你自己认为的方式。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给到孩子过度的爱,孩子会因为这样的爱倍感压力。


有个家长说他看了很多教育孩子的书籍,孩子却因为成绩而感到挫败,自卑,他不知道如何给到孩子更多的肯定和支持。


如果我们愿意接受孩子生命的成长更多是一个人的议题,能够真正帮助他的只有自己。


我们只是孩子生命当中的支持力量之一,但不是全部 。


孩子对学习,环境,以及生命的体验和感觉全部来源于自己,我们可能会安慰他,支持他,满足他部分的需求。


但所有的感觉还是孩子自己的。孩子的感受是真实的,不能被忽略的。


我们大人会觉得很爱孩子,但孩子有时候不愿意认同我们爱他,虽然我们也认为自己也尊重理解孩子,满足了孩子很多,但孩子感觉不到这些。


我们要知道的,可能是我们内心自己的感受和感觉,而非孩子的。


学习以及对学习相关的周边环境,人际关系等的不良体验,对孩子来说是真实的。


如果孩子不愿意再经历这种痛苦的体验,他就会浑身上下都充满抵触。我们所做的很多在孩子眼里就是一种对他的否定。


因此很多孩子的空虚感,不安全感在于孩子不喜欢自己,不想取悦自己,他们可能会以讨好父母的方式表现的很乖或者很安静,但孩子内心很纠结。


我们做父母的不是要花时间在孩子身上,而是要花时间在自己身上,孩子自己会长大,他有自己成长的轨迹。可能与你想的大不一样,但花总会开。我们耐心、再耐心一些。


在家陪伴厌学休学躺平的孩子,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最少关心原则


关心孩子越多,你就对孩子有很多不合理的期待出来,对孩子的关心可能是你的一种,要求,而不一定是孩子的。


2.跟孩子之间要有距离感


我们跟孩子是需要心理距离的,让孩子保持对我们的好奇,我妈妈爸爸怎么了,他们怎么不催我去学校了,发生了什么 ?


转而孩子会主动地走向我们,而不是我们一张嘴,孩子就知道我们要说什么,而立即去防御。


3.创造分离与重逢的机会


例如爸爸妈妈去旅行,让孩子照顾好自己,让孩子感受到他现在的状态父母是可以接纳理解的,孩子会放下戒备心。


这样做一是可以使夫妻关系更融洽,二是短暂的分离会使得孩子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去生出新的思考。


三是给孩子独立照顾自己的机会,当然家里有猫有狗啊,孩子也会学习照顾。


当我们再归来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有动力开启跟我们之间新的对话。


4.主动示弱, 寻求孩子的帮助。


我们做事不要太满,留有欠缺,让孩子看出漏洞,让孩子主动指出来,有机会表达他对父母的关爱与支持。


内心要放弃我们是父母,做什么一定是为了孩子好这样的说法,接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我们在跟孩子互动中,就会各自保持各自的边界与自由。


孩子对我们毫无保留,什么都说这是一种不合理期待。孩子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隐私。


我们要时刻成长自己,而不是通过学习去改造孩子,或者试图通过心理咨询师去改造孩子。


让自己成为一个可爱的父母,发展自己,同时检视自己:我们是否期待孩子变成我们想要的模样。


不要因为孩子失去自我,孩子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不要把孩子变成附属品,这样会削弱孩子的生命力,人格独立能力甚至觉知能力。


孩子的生命属于自己,他有自己的宿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总有一天他会离开我们,自己去生活。


如果你喜欢哈雷的文字,欢迎你点个在看,分享转发给其他人。


添加微信:haleixinli

点击预约哈雷的心理咨询     


2025年哈雷老师的家长心理支持陪伴音频课升级版已经上线了,欢迎家长报名。随报随听,同时你也可以加入陪伴计划。



  更多哈雷心理原创文章荐读

 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    

减少心理时间,缓解孩子抑郁焦虑

父母如何理解孩子厌学、拒学行为

试着做这3个练习,降低孩子焦虑

心理咨询师和医生,有啥不一样

孩子心理咨询前,家长需要了解这些

如何利用心理学方法教育孩子?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前的6大迹象

孩子成天玩手机,家长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去学校,家长越使劲越用力有可能越不好
孩子厌学休学久了,家长要做到不盲目,不过度,不苛求
厌学休学久了,不愿意去学校的孩子,都有这些特点
孩子厌学休学抑郁 ,家长怎么做才能影响你的孩子
孩子休学在家,不出门整日玩手机游戏,我很担心怎么办?
孩子厌学休学抑郁,家长都要避免步入三个误区
孩子厌学休学抑郁,哈雷写给家长和孩子的信
孩子不愿意做心理咨询,家长怎么办?
孩子厌学休学抑郁,家长要经历这4个心理阶段 

哈雷心理咨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哈雷老师的个人公众号。哈雷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咨询。坚持日更心理学知识,青少年心理成长故事,用文字的方式聆听、理解、接纳、陪伴每一个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