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帮助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基本的逻辑:你得看见孩子,理解到孩子的真实感受,在意他最在意的部分
文摘
健康
2025-01-08 07:31
陕西
作为父母,很辛苦,也充满了各种不同的挑战。确实很不容易,但为人父母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无可逃避。很多家长成天想着怎么去推孩子去学校,怎么去跟孩子说话,怎么去帮助孩子,这无可厚非。但这样下去只能是距离孩子越来越远,因为在孩子眼里和心里,自己是不被看见和不被理解的。
如果我们真的愿意坐下来,沉下心,去好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哪怕是愿意静静地倾听,而不做什么,对孩子来说,唯有被深深的理解,才是最想要的。听听孩子的真实感受,真的愿意穿上孩子的鞋去走一走,可能就会距离了解我们孩子不远了。孩子说自己很累。先去观察,他的精神状态,看上去是疲倦,也有可能是孩子内心感受疲倦,外在并没有表现出来。
千万不要用一句轻飘飘地,累了就休息一下,再去学校。这样的方式安慰孩子,基本上是无效的。
每一个孩子说的累,背后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大人说活着好累啊,这个累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可能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也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到沉重,内心有很大的负担。在这里我建议父母,坚持做孩子成长觉察记录,当然我首先申明,不是简单的记录。孩子回来说:学校像监狱,他感觉到很厌烦这样的生活(按照孩子的表达写下来,不要自己发表评判)2.去觉察在以往跟你的沟通里,孩子有没有表达过一些关于学校的什么内容?例如:孩子曾经给你表达过,学校没有基本的自由,例如写作业的时候不能抬头,不能跟别人说话,教室外面有高高的护栏,上卫生间时间都很紧张,如果不小心违法会被惩罚等等;3.穿上孩子的鞋子,站在孩子的位置去思考,如果你处在哪样的环境里,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是你,你的内心会有哪些东西呈现出来?4.回想自己跟孩子互动的过程,当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时,你当时如何回应的?是否讲大道理,是否拿别人跟他做比较,是否认为这不过是小事情,是否停留在表面,看似在共情,其实并没有贴近孩子的真正感受。5.觉察一下,你平常说哪些话题或那些行为,容易激发了孩子的负面情绪?
例如:看到孩子情绪平稳,就去说学习的事情。看到孩子有点想上学的意图就马上安排补课。看到孩子玩游戏正玩的高兴,邀请他下楼去走走。
看到孩子不出门就焦虑不安,看到孩子不睡觉就着急,时刻关注孩子,站在孩子门外听里面的动静。
孩子厌学后,变得小心翼翼地说话,制造了孩子内在的愧疚感。有的家长为了让自己安心,确保孩子一个人在家安全,在家偷偷装了针孔摄像头等等。家庭氛围很冷漠,为了孩子装的很和谐,孩子敏锐地感知到,大人在牺牲自己付出了很多来讨好孩子等等。6.反思孩子这些情绪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需求?我们该如何满足?
例如渴望被尊重,深深地信任,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去满足孩子的这些需求。支持帮助孩子所有的方法背后都有一个基本的逻辑,你得看见孩子,理解到孩子的真实感受,在意他最在意的部分。如果你可以慢慢去记录,去觉察,先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才有可能帮助我们的孩子。加入哈雷老师的家长陪伴支持群,与更多厌学休学孩子家长一起学习成长!新年福利大放送!!凡即日起报名参加14天陪伴计划,均赠送哈雷老师原声读书全章节音频(《自驱型成长》、《父母的觉醒》、《松弛养育》、《被讨厌的勇气》、《如果父母这样支持我就好了》五本书任选一本),福利发送截止到元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