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家长群几百位家长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要死磕孩子问题,不要负面预设,不要过度焦虑
文摘
2025-02-02 21:44
陕西
在过去的2024年,我陪伴了600多位家长,他们不全是预约的心理咨询,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长是听了我的心理支持音频课之后入群,或者参加了陪伴支持营。在获得了很大成长。
在陪伴大家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孩子,家长的成长与稳定对孩子是多么地重要。
群里的每一位家长都尝试了很多方法,反思觉察,成长学习,在焦虑担忧中陪伴着孩子,慢慢地开始接纳和理解孩子。
结合实践,哈雷特意总结成这几句话,分享给各位家长。
1.不要死磕孩子
孩子的成长困扰很多,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身认知等,孩子感觉自己是无力的。这些不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那些表象。
这背后有一个很大的矛盾:你想解决的问题是你的情绪还是孩子的?孩子的问题你真的能解决吗?
我们也有自己来自于生活和工作的困扰,如果一直自己的问题与孩子的问题混合在一起,确实有时候是很难的。
每一个人都有很多成长的空间,但我们也是普通人,可能因为情绪暴躁,可能因为认知狭隘,也可能认为本身的家庭原因,自己的觉察力有点弱,有点无力无助。
这一部分是需要我们自己解决的。
不是孩子让我们痛苦,而是我们成长中自己的议题被孩子给激发出来了。
要相信孩子成长的力量,要相信孩子生命的力量,既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要接受成长中的孩子。
相信孩子不是相信他会按照我们的期待做他自己,而是相信他往好的方向走,不过这需要时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
如果自己实在解决不了自己的情绪问题,家长要做的是自己寻求专业帮助。不要死磕,唯有你放松了,孩子的问题反而容易多了。
与其死磕孩子问题,不如成长自己。
先真诚真实地面对自己,再去支持孩 子。
2.不要负面预设
孩子的生命充满了无限可能。我们不能用孩子现在的状况预估孩子的未来,这样会更加担心,也在预支自己的焦虑。
如果我们想要避免生活中的焦虑,就要安于当下。
不要预设很多不幸,也不要预设问题。事实上很多问题被我们放大了,也有部分问题是我们制造出来的。
不对孩子的事情提前焦虑,这是对自己最大的善待,也是对孩子最大的相信。
从知道到做到之间有一个很长的距离,我和孩子都得历经自己成长的不同阶段。
不要太快,跑到孩子前面去,跟着孩子。
成长没有那么快,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行动,每一步都在摸索中前行。我们需要先看到自己,肯定自己,发展自己,才能去看到孩子,帮到孩子。
3.允许不确定发生
允许自己情绪焦虑,担忧,允许自己做了那么多,孩子还是没有回学校,允许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爸爸妈妈。
可能不是你做错了,而是你做的太多了,孩子选择性视而不见。
或许你很沮丧,过去一年,你不断地调整自己,也没有了那么多的期待给到孩子,但最终孩子还是没有成功复学。
你的改变和成长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你自己,如果不放下这一点,你就会被自己困在原地。
你依然做不到情绪稳定,面对孩子玩游戏,你有时候仍然不淡定,你觉得自己偶尔都快要崩溃。
没事,别自责,要允许这一切的发生,因为孩子是一个单独的生命体。
你担忧,该发生的,照样发生,你不允许,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现实未必如你意,但一定会给到你压力。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孩子的成长不可逆,更充满了不确定性。你不必事事都做到最好,满足孩子全部的心意。
偶尔也让自己放松一下,关注点也放回自己身上一点,心里的事,都放下来。
4.不过度焦虑担心孩子
孩子的状况没有你想得那么糟糕,互联网时代,带给孩子的冲击远超过你想象。
相信孩子的智慧,只要孩子能吃能喝,能陪你一起共进午饭,给你说晚安,生活就很好,你难得有这样的一段时间陪在孩子身边。
另一半难得与你如此默契,一起面对孩子的成长。
孩子只是暂时被那些成长当中的烦恼困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等得到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下成长了,终会过去的,而你的心情也会慢慢好起来。你的心情好了,才能将孩子的事情处理好。
当你想不通孩子问题的时候,情绪别钻牛角尖,孩子的生命是动态的,他总会找到一个出口。
5.孩子只是按了暂停键。
你认为的,未必是孩子真实的感受。我们自己的状态先平和下来。
孩子的痛苦和无力,我们未必全部看得见,尽管我们陪着孩子长大,但孩子的生命是他自己的。
心里问标题很复杂,看不见,摸不着,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感受,一个想法,可大可小,这些都来自于人的价值观。
我们之所以会因为孩子的问题而焦虑不安,不是因为孩子,而是因为我们对孩子厌学休学这件事情的看法,我们有点过度关心,认为孩子应该回到学校去。
我们无法改变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家庭系统,让孩子至少在家庭这个场景里觉得自己被理解,被接纳。可以引导孩子去改变对他人,对学校环境的态度与看法。
态度变了,看法换了,很多痛苦就自行消解。
6.孩子不只是有一个赛道可选择
我们的惶恐可能大多数是来自于社会上的主流价值观,但孩子会有自己的选择。
我们大人要问自己,孩子不卷的话,或许他可以用别的方式拿到自己的结果,我们总害怕孩子输给别的孩子,担心孩子无法竞争过他人,但可能孩子和别的孩子根本就不在同一个赛道。
我们不必按照他人的节奏,而内心失去了平衡。
孩子的问题,可能是在提醒你,我们需要重新看一看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自我封闭,沉迷游戏,不愿交流,其实这是给我们的一个成长的契机。可能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的需要做一点调整。
2024年,或许我们不够完美,孩子也不完美,但每一天我们都是带着爱在前行的。
无论孩子带给了我们什么,愿每一位爸爸妈妈都紧紧地拥抱自己的孩子一次,并告诉孩子,新的一年妈妈爸爸会陪着你一起面对,我们都别着急。
添加哈雷助理微信:haleixinli
点击预约哈雷的心理咨询
加入哈雷老师的家长陪伴支持群,与更多厌学休学孩子家长一起学习成长!
哈雷心理咨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哈雷老师的个人公众号。哈雷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咨询。坚持日更心理学知识,青少年心理成长故事,用文字的方式聆听、理解、接纳、陪伴每一个人💝💝
最新文章
与其跟孩子讲大道理,不如把这六句话告诉孩子,引导孩子在成长的困境里思考并走出来,即便还做不到,至少保持一个平稳的状态。
孩子厌学休学在家,愿每一位家长都紧紧地拥抱并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会陪着你一起面对,别着急
家长群几百位家长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要死磕孩子问题,不要负面预设,不要过度焦虑
孩子抑郁厌学休学 ,心理咨询师哈雷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心理咨询师哈雷写给休学在家孩子们的一封信
今日大年初一,把这份礼物送给家长
今日除夕,无论是否有人陪你,我们都要好好地去拥抱过去这一年的自己
孩子厌学休学躺平了,父母不要陷入自己的“言语困境”
孩子厌学休学躺平了,趁着假期我们要利用好这4个原则跟孩子搭建好亲子关系
孩子抑郁了,在家休学,父母小心翼翼的陪伴,心理咨询师给出的几条建议
寒假来了,心理咨询师哈雷说给家长的十句话
厌学休学躺平的孩子,家长如何有意识去提升孩子的能量?
孩子厌学躺平了,什么情况下一定要心理咨询
孩子心声:我爸妈对我很好,可是我却很孤单
妈妈的焦虑和担忧不是孩子带来的,这是需要自己负责的
当你说自己孩子问题时,建议把你说孩子的话录下来,先去自己听一听,看看自己的感受会如何?
心理咨询师不会改变你的孩子,更多时候做的一件事是看见孩子,让他觉得自己被被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孩子厌学休学,真的是问题吗?家长对孩子厌学的这个行为的解读很重要
家长跟孩子一样,也需要陪伴和支持,焦虑情绪有一个可以安放的地方
很多家长骨子里是不相信自己孩子的,面对孩子当下的状态,负面的预期很多
家长留言:孩子总是肆意宣泄自己情绪好吗?
家长想要帮助孩子,或者寻求心理咨询不是去清除孩子过往的负面体验,而是建立新的连接
《自驱型成长》:家长读懂了这20句话,距离走进孩子心里就不远了
家长投稿:当我停止讲道理,孩子自己回学校去了
孩子觉得自己状态ok,为何家长觉得孩子状态需要调整?
孩子不想做心理咨询,家长一定要知道的8个原因
支持帮助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基本的逻辑:你得看见孩子,理解到孩子的真实感受,在意他最在意的部分
我们总要为自己或孩子负责,但凡想要负责,焦虑就一定会有
孩子在表达什么?家长真的get到了吗?
真诚真实地对孩子表达你的感受,情绪和想法和对孩子的爱,这对孩子就是未来的好消息
从焦虑到稳定: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情绪困境?
家长群几百位家长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要死磕孩子问题,不要负面预设,不要过度焦虑
这是一份来自于心理咨询师哈雷送给家长们的礼物,请查收!
这是一份来自于心理咨询师哈雷送给孩子们的礼物,请打开!
过度的共情与安慰可能起到反作用,孩子更需要的是“能量”
家长留言:我越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就越会感到担忧或焦虑,有什么是我现在能够做到的呢?
新的一年,愿家长和孩子们都放下负面的认知,提升自己的管理情绪能力,做一个简单快乐的人
与其跟孩子讲大道理,不如把这六句话告诉孩子,引导孩子在成长的困境里思考并走出来,即便还做不到,至少保持一个平稳的状态。
家长的焦虑感,可能来自于我们对孩子问题的解读
家长心声:我的孩子厌学休学在家一年了,我都经历了什么?
家长留言:孩子厌学休学在家,不如意的时候动不动就打骂父母,我要忍着吗?
家长留言:我能接受孩子不去学校,但看见孩子每天在家无所事事,真的太煎熬了
如何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深度链接,提升孩子内心能量,做觉醒式的父母?
家长要明白,你的焦虑和担忧可能有一部分来自与你的负面联想和主观感受,与孩子无关
当孩子说学习没有意义,活着没有意义,家长该如何回应?
复学少年心声:我觉得每天都在内耗自己,很严重,但我决定不再逃避
孩子去了学校之后然后又不去了,孩子的内耗来自于哪里?
六个步骤让你走进孩子内心,了解他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
孩子厌学休学在家,愿每一位家长都紧紧地拥抱并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会陪着你一起面对,别着急
每一个孩子骨子里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想做最好的自己。只不过孩子也无法左右自己现在的状态,在成长途中按了暂停键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