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休学,真的是问题吗?家长对孩子厌学的这个行为的解读很重要

文摘   健康   2025-01-17 07:30   陕西  


我是哈雷,你身边的心理咨询师。


每天与各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状况的孩子工作。不得不说由于受到大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目前厌学休学抑郁焦虑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孩子们和大人一样都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深处目前的环境大人和孩子一样的焦虑。


无力状态不仅仅是孩子,也有大人。所以我才决定从九月份开始开启家长心理支持互动团,旨在能实实在在做一点什么,来推动家长先从认知上做出一点改变,而不是火急火燎地处理孩子厌学问题,这样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做了几期的家长陪伴支持计划,发现有的的家长觉醒了。也算是有一些作用。但一部分家长还是在孩子厌学休学问题上,存在着认知的误区。


当然这也不能怪家长,谁的孩子一天到晚呆在家,玩手机游戏,能不着急呢。但着急归着急,不能违反心理规律做事。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厌学休学,家长火急火燎不断寻求解决方法,有的家长的模式一直是习惯性反问,行动上根本做不了什么。


网络上文章,视频也不乏各类心理大咖针对孩子休学厌学的心理方法,为什么你看了听了那多久,你的孩子依旧厌学休学。


因为一方面从知道到做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二是心理问题不单是方法就可以解决的,一定是认知的改变与成长。


很简单,社会环境你无法控制,学校环境你无法控制,连你自己的情绪你都无法控制,你还在火急火燎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这个思路本来就是欠妥的。还有孩子的问题有时候根本就不是问题,而是我们家庭和父母的苦苦相逼制造出来的问题。


先把孩子的心理打开,把所谓的存在的问题搞清楚了,然后才是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去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很多孩子的心一直都是关闭状态,家长在忙忙碌碌半会,有可能解决的方向都是错的。


同样是摔倒在地上了,有的孩子需要一个拥抱就ok了,有的孩子可能需要去医院检查,治疗,有的孩子则自己就爬起来笑笑说没事。


每个孩子的体质和心理素质不一样啊。所以当家长意识到这一点,首先做的重点就从摔倒的这件事情中,觉察到我的孩子体质不好,或者安全感不足,


那么我就需要从这个时候起做点什么帮助孩子。例如陪伴孩子锻炼,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等。


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家长都以为这不过是小事情,慢慢地孩子长大了,体质依旧不好,心理承受能力依旧很差。


所以当孩子再次摔倒或者摔得很严重的时候,再着急上火,客观上来说,一是可能需要更长的周期,二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去陪伴。


很多家长都在跟我说,我怎么可能不焦虑,不着急啊。孩子眼看就要中考了,高考了啊,可是你再急,孩子不动,谁也没办法的。


这个成长的过程必须要过,省不了的,反而越着急越乱折腾,到最后,你还得慢下来陪孩子走。


还有一个点,孩子厌学了,真的是问题吗?我们家长对孩子厌学的这个行为的解读也很重要。就像我们大人不想上班了一样。


只是需要换一个环境,换一个职业或者停下来想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而已。但家长一着急,就真的成为了问题。孩子心理跟你对抗啊。


但孩子比我们大人惨,换学校几率不大,孩子只是在面对学业或者一些困扰的时候,自己暂时无力了。但家长的过度焦虑,担忧,甚至关注让孩子的这个问题复杂化了。


家长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很正常,也是面对问题的一个思路。可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你的孩子愿意配合吗?孩子跟你的沟通关系好吗?


你说的话孩子愿意听,愿意相信?你自己本身对孩子有影响力吗?如果没有,就算你可以找到方法,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意义的。人对了,方法才有可能对。


还有心理问题本身就很复杂,它不像身体问题,例如肚子疼不外乎就那么多的病因或者治疗手段。孩子抑郁焦虑,不去学校,背后的心理原因很复杂。


与家庭,与孩子自身,与社会环境,与孩子心理发展特点都有关系。如果孩子不做咨询,家长需要抽丝剥茧,一点一点去帮助孩子去做一些什么,一步一步地先从家庭内部系统开始,给到孩子滋养。


因为认知停留在寻找办法中,所以有些家长的模式就是不断地习惯性反问。这跟帮助孩子南辕北辙。


这就好比一个孩子因身体肥胖而自卑,我们家长找了很多种方法,帮助孩子减肥,但无论哪一种方法,孩子都不配合,运动锻炼起不来,节食孩子做不到等等。


心理咨询不是给你方法,那是瘦身教练做的事,心理咨询会同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改变孩子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做不到让你成功减肥,但可以让孩子面对自己的肥胖,有新的认知,从而减少自卑。


但认知的改变需要一个周期和过程。一旦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改变了,遇到其他的事,孩子也会对自己有积极的认同。


这才是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部分,不是今天肥胖了,解决肥胖,明天被人嘲笑了,解决嘲笑问题。


所以家长若要着急找方法,着急解决孩子问题,做心理咨询可能会让你失望的。但想要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咨询,获得心理成长,从而积极面对自己的问题,你可以尝试。


有的孩子已经确诊抑郁,家长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恢复心理健康需要过程,如果你的孩子已经确诊情绪障碍,在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个人建议保持合理期待,不要轻易频繁地换心理咨询师,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担。


总之一句话,孩子的感受很重要。如果你要找的是止痛药,可能疗效很好,可是药劲过去孩子还会痛。


我一直坚持一个原则:孩子的情绪还在,先处理情绪,家长的情绪还在,先处理自己的情绪,接下来才是怎么帮助孩子。


我的咨询实践告诉我,越着急的父母,越无法帮到孩子。很多父母在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后,最后还是能沉下心来,不再揪着孩子的问题,而是做了很多看似学习无关的事情之后,孩子情况才出现了转机。


当然不是说孩子做了心理咨询一定会去学校,但至少孩子可以很好的适应环境,社会功能没有损伤,首先是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谈去上学,去工作。


欢迎预约哈雷的心理咨询,一对一跟你沟通!


添加微信:haleixinli 或扫下方二维码详聊

加入哈雷陪伴支持计划,一起帮助孩子成长!

哈雷心理咨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哈雷老师的个人公众号。哈雷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咨询。坚持日更心理学知识,青少年心理成长故事,用文字的方式聆听、理解、接纳、陪伴每一个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