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几百位家长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要死磕孩子问题,不要负面预设,不要过度焦虑

文摘   健康   2025-01-03 07:30   陕西  

在过去的2024年,我陪伴了600多位家长,他们不全是预约的心理咨询,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长是听了我的心理支持音频课之后入群,或者参加了陪伴支持营。在获得了很大成长。

在陪伴大家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孩子,家长的成长与稳定对孩子是多么地重要。

群里的每一位家长都尝试了很多方法,反思觉察,成长学习,在焦虑担忧中陪伴着孩子,慢慢地开始接纳和理解孩子。

结合实践,哈雷特意总结成这几句话,分享给各位家长。

1.不要死磕孩子

孩子的成长困扰很多,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身认知等,孩子感觉自己是无力的。这些不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那些表象。

这背后有一个很大的矛盾:你想解决的问题是你的情绪还是孩子的?孩子的问题你真的能解决吗?

我们也有自己来自于生活和工作的困扰,如果一直自己的问题与孩子的问题混合在一起,确实有时候是很难的。

每一个人都有很多成长的空间,但我们也是普通人,可能因为情绪暴躁,可能因为认知狭隘,也可能认为本身的家庭原因,自己的觉察力有点弱,有点无力无助。

这一部分是需要我们自己解决的。不是孩子让我们痛苦,而是我们成长中自己的议题被孩子给激发出来了。

要相信孩子成长的力量,要相信孩子生命的力量,既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要接受成长中的孩子。

相信孩子不是相信他会按照我们的期待做他自己,而是相信他往好的方向走,不过这需要时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

如果自己实在解决不了自己的情绪问题,家长要做的是自己寻求专业帮助。不要死磕,唯有你放松了,孩子的问题反而容易多了。

与其死磕孩子问题,不如成长自己。先真诚真实地面对自己,再去支持孩 子。

2.不要负面预设

孩子的生命充满了无限可能。我们不能用孩子现在的状况预估孩子的未来,这样会更加担心,也在预支自己的焦虑。

如果我们想要避免生活中的焦虑,就要安于当下。

不要预设很多不幸,也不要预设问题。事实上很多问题被我们放大了,也有部分问题是我们制造出来的。

不对孩子的事情提前焦虑,这是对自己最大的善待,也是对孩子最大的相信。

从知道到做到之间有一个很长的距离,我和孩子都得历经自己成长的不同阶段。不要太快,跑到孩子前面去,跟着孩子。

成长没有那么快,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行动,每一步都在摸索中前行。我们需要先看到自己,肯定自己,发展自己,才能去看到孩子,帮到孩子。

3.允许不确定发生

允许自己情绪焦虑,担忧,允许自己做了那么多,孩子还是没有回学校,允许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爸爸妈妈。

可能不是你做错了,而是你做的太多了,孩子选择性视而不见。

或许你很沮丧,过去一年,你不断地调整自己,也没有了那么多的期待给到孩子,但最终孩子还是没有成功复学。

你的改变和成长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你自己,如果不放下这一点,你就会被自己困在原地。

你依然做不到情绪稳定,面对孩子玩游戏,你有时候仍然不淡定,你觉得自己偶尔都快要崩溃。

没事,别自责,要允许这一切的发生,因为孩子是一个单独的生命体。

你担忧,该发生的,照样发生,你不允许,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现实未必如你意,但一定会给到你压力。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孩子的成长不可逆,更充满了不确定性。你不必事事都做到最好,满足孩子全部的心意。

偶尔也让自己放松一下,关注点也放回自己身上一点,心里的事,都放下来。

4.不过度焦虑担心孩子

孩子的状况没有你想得那么糟糕,互联网时代,带给孩子的冲击远超过你想象。

相信孩子的智慧,只要孩子能吃能喝,能陪你一起共进午饭,给你说晚安,生活就很好,你难得有这样的一段时间陪在孩子身边。

另一半难得与你如此默契,一起面对孩子的成长。孩子只是暂时被那些成长当中的烦恼困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等得到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下成长了,终会过去的,而你的心情也会慢慢好起来。你的心情好了,才能将孩子的事情处理好。

当你想不通孩子问题的时候,情绪别钻牛角尖,孩子的生命是动态的,他总会找到一个出口。


5.孩子只是按了暂停键。

你认为的,未必是孩子真实的感受。我们自己的状态先平和下来。

孩子的痛苦和无力,我们未必全部看得见,尽管我们陪着孩子长大,但孩子的生命是他自己的。

心里问标题很复杂,看不见,摸不着,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感受,一个想法,可大可小,这些都来自于人的价值观。

我们之所以会因为孩子的问题而焦虑不安,不是因为孩子,而是因为我们对孩子厌学休学这件事情的看法,我们有点过度关心,认为孩子应该回到学校去。

我们无法改变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家庭系统,让孩子至少在家庭这个场景里觉得自己被理解,被接纳。可以引导孩子去改变对他人,对学校环境的态度与看法。

态度变了,看法换了,很多痛苦就自行消解。

6.孩子不只是有一个赛道可选择

我们的惶恐可能大多数是来自于社会上的主流价值观,但孩子会有自己的选择。

我们大人要问自己,孩子不卷的话,或许他可以用别的方式拿到自己的结果,我们总害怕孩子输给别的孩子,担心孩子无法竞争过他人,但可能孩子和别的孩子根本就不在同一个赛道。

我们不必按照他人的节奏,而内心失去了平衡。

孩子的问题,可能是在提醒你,我们需要重新看一看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自我封闭,沉迷游戏,不愿交流,其实这是给我们的一个成长的契机。可能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的需要做一点调整。

2024年,或许我们不够完美,孩子也不完美,但每一天我们都是带着爱在前行的。

无论孩子带给了我们什么,愿每一位爸爸妈妈都紧紧地拥抱自己的孩子一次,并告诉孩子,新的一年妈妈爸爸会陪着你一起面对,我们都别着急。


添加哈雷助理微信:haleixinli  

点击预约哈雷的心理咨询     


加入哈雷老师的家长陪伴支持群,与更多厌学休学孩子家长一起学习成长!

哈雷心理咨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哈雷老师的个人公众号。哈雷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咨询。坚持日更心理学知识,青少年心理成长故事,用文字的方式聆听、理解、接纳、陪伴每一个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