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留言:我能接受孩子不去学校,但看见孩子每天在家无所事事,真的太煎熬了

文摘   健康   2024-12-23 22:12   陕西  

有个家长对我说,他的孩子厌学回到家之后,忽然觉得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相处了。

小心翼翼地,虽然忍住不说什么,但她知道心里是有执念的。因为她觉得孩子不去学校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不学无术,每天就是追剧,刷搞笑视频,这样就不行。

因为这样的想法,她觉得自己很焦虑,但又不敢把这样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这位家长说:以前觉得周末是最快乐的时光,到了这天一家人欢天喜地在一起,觉得很幸福。现在孩子厌学回家了,每到周末看到他无所事事的状态,还要稳定地面对孩子,让她感觉到很煎熬。

@心理咨询师  我们怎么看待厌学休学在家的孩子,其实可能不是我们说了算。

家长为何会煎熬,其实是因为外在的大环境给了我们输入了一个结果,即便我们觉得自己不在意孩子到底要不要去上学,但我们还是会无意识地根据外在的信息而陷入自己的焦虑担忧之中。

很多家长问我,该如何改变孩子的认知,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对自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纠结内耗。

我接触过那么多的孩子,一个孩子怎么看待自己,其实是由于孩子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在从小到大的外在环境里被如何对待的结果。

有一个孩告诉我说他成长的过程中,听得最多的话是“你怎么这么笨。因为做错题,妈妈经常会撕掉他的 本子,说他不够认真,他有一次丢了家里的钥匙,爸爸用皮带狠狠地抽打他。

他到现在都记得自己一个人坐在冰冷的地方蜷缩成一团在哭,妈妈说让他考虑清楚自己错在了哪里再回家。

到了学校,成绩不好,老师也批评他,脑子不够用,知识点讲了好几遍他还是掌握不了。

所以他便相信了自己很笨这是真的,他失去了自己对自我的判断。他坚定地认为自己不好,所以当他决定不去学校之后,他都不敢打开自己的那扇房门,他超级敏感,觉得父母一定会很不开心。这是他不敢面对的。

这个孩子哭着对我说,他很笨,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所以他一直沉默着,拒绝跟父母沟通。

真的是孩子笨吗?不是,是孩子通过那么多的体验和经历,相信了自己很笨这件事是真的。

有家长在困扰自己都放下了学习的执念,为何孩子放不下呢。

可能我们什么都没有说,但我们在生活中讨论的话题却在向孩子传递出这样的信息: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工作多么辛苦,为了孩子我们有多么的操心,更要好好赚钱,为孩子规划未来的出路。

我们嘴上说不在意,可是我们看到别人的孩子去上学,别的孩子上了大学,我们流露出来的眼神。

我们不敢告诉亲戚朋友,同事,自己的孩子休学了,我们躲闪着,逃避着,不敢去坦诚面对这件事。我们就是向孩子传递出:你害我们这样的。

我们所有做的这些,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们就是无意识当中在催眠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现在的状态就是不好的,是需要纠正的,是需要改变的,是糟糕的,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都说接纳孩子,可我们并不能接受孩子的现状。不接纳不够好的孩子,又希望孩子能做出改变。

于是孩子就信了,觉得不够好的自己就是应该改。改不好孩子就痛苦不安。

这就像一个循环:我觉得自己不去上学,就是不够好,可是我改不了。改不了,我就不是个好孩子。孩子便在这样的循环里,能量变得越来越低。

如果一个孩子反复被提醒,孩子就会相信这是真的。当一个孩子在外在的环境里被不断地传递出:你这样是不对的,孩子怎么可能会建立起来对自我的信心呢。

如果我们意识到孩子的自我评价很低,我们需要觉察,这可能是我们或者外在环境长期输入负面评判的作用。

我们不能只想着去逃避,去抱怨环境,我们要做的是,先放下自己对孩子的评判,提醒,建议,引导,让孩子有机会重新看到自己。


家长陪伴支持计划来了,哈雷老师持续一段时间陪伴你,一起去探索:


孩子厌学休学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有哪些隐藏的情绪?


孩子不去上学到底激发了你怎样的情绪模式,让你如此焦虑担忧?你的心理状态到底是什么?


孩子厌学休学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你了解你的孩子他的天性是什么吗?为何会内耗


我们到底该不该推孩子去学校?手机到底要不要该管理?父母该如何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


孩子从厌学到休学要历经的每个阶段,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影响孩子复学成功的心理因素是什么如何提升孩子的复原力复学的孩子要评估哪些问题?


复学反复家长该怎么做?家长要帮助孩子有哪些具体的办法和工具?


如何去看清孩子的真实需求,去觉察去思考去成长,搞定自己?


如何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深度链接,提升孩子内心能量,做觉醒式的父母?


......


这些内容都在哈雷老师7天/14天陪伴支持营的34节音频分享中都给到了答案。不仅如此,还提供了很多实践的工具。


哈雷心理咨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哈雷老师的个人公众号。哈雷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咨询。坚持日更心理学知识,青少年心理成长故事,用文字的方式聆听、理解、接纳、陪伴每一个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