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传统新生

文化   2024-12-09 22:04   陕西  
齐白石,1864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白石。字渭清、濒生。别号甚多,如齐大、寄园、萍翁、木人、白石山人、湘上老农、寄萍老人等。齐白石家中贫困,只有一亩水田,幼而好学,读了半年私塾,12岁学木工,人称芝木匠,善雕花,闻名乡里。我们至今还可以看到齐白石的雕花作品。齐白石所雕花鸟、山水、人物。得力于《芥子园画谱》。27岁时,齐白石拜当地文人陈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从此,走上以卖画、刻印为生的道路。齐白石卖画与郑板桥一样不讲交情,他为此专门写了一个自白:“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四十岁以后,曾五次外出,游历名山大川,增长了阅历,开阔了心胸。

齐白石57岁时定居北京,靠卖画、刻印为生。那时的北京城,大师云集,齐白石木匠出身,尽管他的绘画作品定价不到别人的一半,仍然无人问津。齐白石不知今后的路应当怎么走。这时,吴昌硕的弟子陈师曾劝齐白石改变画风,向吴昌硕学习。于是齐白石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实行“衰年变法”,他在自己大门上贴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告白:“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心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齐白石的“衰年变法”是艺术风格的变化。在那之前,他的艺术风格是八大、徐渭那种孤寂、冷峻的风格。齐白石喜爱这种风格,因为他像八大、徐渭一样,为社会所不容。在他们的心头,都郁积着同样的情感。此时期的作品有《荷花》《大涤子作画图》《巨石鸟鱼屏》等。

图1 辽宁省博物馆藏民国齐白石《大涤子作画图》

经过“衰年变法”,齐白石把自己原来的艺术风格融入了吴昌硕的艺术风格,人称“南吴北齐”。我们看看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后的作品风格,孤寂、冷峻之气一扫而空,代之以漂亮好看之风。此时期的作品有《秋荷》《芙蓉》《读书出富贵》等。齐白石“衰年变法”的目的就是卖画,之所以要学习吴昌硕,也是为了使画变得好看、漂亮、吉祥。无论是绘画的目的,还是绘画的风格,离文人画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了。

图2 中央美术学院藏民国齐白石《读书出富贵》

齐白石一生注重道德修养。古人说,画如其人。要想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要有“浩然之气”。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齐白石主张,画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既不能画的太像,也不能画的太不像,要在像与不像之间。为什么不能画得太像?因为太像就是媚俗,媚俗就是“匠气”,“匠气”就是画匠的画,而不是画家的画。画匠的画与画家的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前者把酷似摆在第一位,后者把情感表现摆在第一位。如果仅仅就是酷似,而没有情感表达,就是媚俗了。

齐白石同时认为也不能画的太不似,画的太不像就是欺世。因为艺术家画得太不像,就不能表现事物本来的形貌色彩。比如画松树,就是为了表达祝贺别人高寿的情感,假如你画的完全不像松树,别人看成昙花,那就不能传达艺术家的情感,那不是欺世吗?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既似,又不似。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既反对媚俗,又反对欺世。

大家都知道齐白石最负盛名的作品就是墨虾,我们就用他画虾的过程来说明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齐白石画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摹古时期。齐白石在60岁以前画虾的主要是摹古,如八大山人等人画的虾。齐白石五十七岁时画的《水草·虾》,其特点是:身体色泽基本一致;虾腿有许多对;虾头与虾身及虾身每节之间,紧密相连;虾眼与虾头相平;虾身有六节;只画单只虾,没有虾群;虾身是直的,没有动感。

图3 中国美术馆藏民国齐白石《水草·虾》

第二时期写生时期齐白石62岁时,也就在现代人退休以后的年龄,决定改造虾画,怎么改造?写生。他开始按照虾的本来面貌画虾,比如虾有十对腿,就画十对腿,此阶段的作品有《虾图》《蒲虾图》《水草游虾》等。

第三个时期,对虾的第一次改造。经过长达三四年的思考,齐白石66岁时,对虾的形象做了重大的改动。我们先看作品:《山溪群虾图》《群虾图》。这是对虾的改造,体现在不但虾头与虾身似断若连,而且,虾身的每一节之间似断若连,虾身有了透明感;虾身的中部拱起,虾好像在向前跃动,有了精神;虾的长臂钳分出三节,最前端的一节粗壮,虾变得很有力量;虾的后腿由十对减到八对,突出虾的主要部分,虾显得更透明、更“活”;虾身由六节改为五节。经过这些改动,虾的形象又为之一变。但是,齐白石仍不满意。

图4 成都博物馆藏民国齐白石《山溪群虾图》

第四个时期,对虾的第二次改造。又经过两三年的思考,齐白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做了最重大的一次改动。《虾蟹图》《山溪虾戏图》《虾图》,从这些图中看的十分清楚,对虾的改动主要体现在虾头与虾身,本来都是用淡墨来表现。齐白石在淡墨上加上了重重的一点浓墨。他认为,画虾多年,这一笔是最成功的艺术创造,不但加重了虾的重量和虾头最前端的坚硬感,而且突出表明了虾的躯干透明。虾的眼睛以前与虾头是平行的,画的时候只是用两个小圆点。现在,由于虾头变黑,因此,虾眼改画成两横笔。据齐白石说,虾在水中游动时虾眼外横,虾后腿由八对改为六对,虾更精神了。这时的虾还有改善的余地。

最后一个时期,对虾的改造完成。齐白石继续追求笔墨的简练。1934年,他70岁时对虾的形象做了最后一次改动。虾的后腿由六对变为五对,标志着对虾的改造最后完成。如《瀑布游虾图》。此后,齐白石画的虾没有实质的变化。他的画虾艺术可谓炉火纯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齐白石的墨虾,人人称赞。究竟好在哪里呢?有人说,好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当齐白石的墨虾的腿已经减到八对或六对时,就在似与不似之间了。齐白石为什么还要把虾腿减到五对呢?也许,齐白石的艺术追求,不仅仅是似与不似之间,更准确的说,是气韵生动吧。

除了画虾,齐白石也善画花鸟画、人物、山水画。他画花鸟画,有一个绝活,是前无古人的,那就是花写意、虫工笔,叫做“工虫花卉”。粗与细、虚与实、写意与工笔。形成了和谐的统一,妙夺天工,奇趣盎然。

《工虫》中的工笔蟋蟀,非常精细,一须一腿,无不酷似。那大叶豆角,又非常写意,若不仔细辨认,我们甚至会以为那是菠萝。《蚂蚱》那芦苇,是写意的。那昆虫,是工笔的。昆虫的翅膀、须腿都栩栩如生。《蜜蜂》那藤蔓是写意的。那蜜蜂,是工笔的,甚至可以赶到蜜蜂翅膀的抖动,可以听到蜜蜂抖动翅膀的声音。《蝗虫》那蝗虫翅膀上的纹络,都画的清清楚楚。齐白石具体数过蝗虫翅膀上究竟有多少条纹络。

5 中国美术馆藏民国齐白石《芙蓉蜜蜂

齐白石所画的题材都是农村常见之物,表现了对农村、农民的深情厚谊。齐白石长期生活在农村,他笔下的蔬果,无论摆在地上,还是放在篮里,总是那么鲜嫩、自然、亲切。如《丝瓜》《葫芦图》等。在齐白石的作品中,象征富贵的动物,比如仙鹤、孔雀、鹿,是很少见的,而农村常见之物往往成为齐白石笔下的题材。齐白石的花鸟,首先是对农村的深刻观察,例如《群鸡图》,浓淡相间,活泼生动,妙趣盎然,就好像农村所遇到的真情实景。

6 北京画院美术馆藏民国齐白石《葫芦图

齐白石早年是从学习人物画开始自己艺术生涯的。那时,他在家乡为人物画肖像画、神仙画、仕女画。在人物画上,齐白石仍然学习八大山人、石涛等人、八大山人有一幅《搔背图》。齐白石仿作一幅。此外,还有一幅《钟馗搔背图》,别有情趣,一个小鬼给钟馗搔背,题词道:“不在下,偏搔下;不在上,偏搔上。汝在皮毛外,焉知我痛痒?”

7 北京画院美术馆藏民国齐白石《钟馗搔背图

齐白石在艺术上成熟之后,人物画最大的变化是表现出思想性,表现出强烈的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一心向善的思想感情。他的人物画题材大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讽刺官、讽刺财迷、讽刺自高自大者、讽刺盗窃者,以及表现对下层民众的同情。

齐白石出身农民,从来没有做过官,只受过官的欺辱,所以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嘲讽官。做官的,就像不倒翁一样,总不下台,所以他画了许多不倒翁来予以讽刺。《不倒翁》,戴着官帽,拿着纸扇,好像是官,但是,前额有一个白色方块,说明他只是一个戏台上的小丑。画上题诗道:“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讽刺官都是腹内空空,没有真才实学,但又拍马溜须,总也不倒。

8 中国美术馆藏民国齐白石《不倒翁

齐白石画山水画,遵循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40岁以后,遍访名山大川。他在题记中说:“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非一处也。”齐白石笔下的山川,不是某一处山川的临摹,而是艺术的再创造。 齐白石所画的山水,很少奇峰险岭、峭壁千仞、长河大川,而是一个农民经常可以看到的一平常常的青山秀水。虽然如此,能墨气淋漓,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寓意无穷。

时代在变,山水画也在变。1930年丰子恺对学生说:“要是看到还有人在画隐士坐在瀑布旁边的松树下弹琵琶,我会开除他。”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散发着新时代的气息。《惠风和畅》,画面中远处是一轮红日,红霞满天,这不就是新时代的气息吗?《柳岸行吟图》,远山近水,杨柳依依,风景宜人,还能够感受到荒寒之气吗?齐白石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画家,是近代中国绘画的第一人。齐白石的绘画,预示着中国传统绘画的新生。

9 中国美术馆民国齐白石《柳岸行吟图》

凌晨博物馆
凌晨博物馆(LC-museum)不定期更新番外篇世界的角落和诗歌的风雅,正篇第一季:中华文明史,第二季:中华地理志,第三季:中华思想考的内容可在菜单栏查阅,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