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奇绝天下

文化   文化   2024-03-25 22:00   陕西  
开启清朝书坛的第一人当属王铎,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思宗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清世祖顺治九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能够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他生活的晚明时代。在这个时期,社会变革,经济蓬勃发展,文化形式丰富多彩,为各种艺术创作营造了广泛的舞台。王铎的书法风格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充分反映了晚明文化的独特魅力。

王铎的作品在形式上突破了“二王”的传统范式,呈现出更加放大和夸张的描绘手法。这种变革彰显了他敢于开拓的勇气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从笔画、结构、气韵等方面来看,王铎的作品相对于“二王”更具张力,更具表现力。

晚明时期,许多艺术家都受到“尚奇”的美学风潮的熏陶。王铎凭借其独树一帜的审美理念,成功地将这种追求奇异、个性的风格融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中,使之成为符合时代气息的艺术佳作。此外,心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书法家们追求思想解放的方向。在这种背景下,王铎勇敢地摆脱传统桎梏,展示了受到前人狂放精神影响的作品。他的作品通过大胆的艺术探索,充分地释放了内心的情感和情怀,为书法艺术注入了勃勃生机。

总之,作为一个顺应时代审美变革的书法家代表,王铎成功地将晚明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美学风潮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他既尊重传统,又勇于革新,不仅展现了晚明经济繁荣带来的文化多样性,同时也呈现了书法家们在心学引导下追求思想解放的精神面貌。

《拟山园帖》收录了王铎52岁至60岁时的力作,是王铎临古出新臻熟的阶段,更是其书法拟古功力的最好体现。清龚鼎孽跋语称:“文安公书法妙天下,真得晋人三昧,寸缣尺号海内,宝为拱璧。”清郭尚先云:“观《拟山园帖》,乃知孟津相国于古法耽玩之功”。拟山园,即王铎故里河南洛阳孟津家中之园。据王铎《拟山园赋》云:“字之曰拟山,取之旧矣,不敢仿名山之藏,彼自爱深岩之峦。”道出了拟山园取名之由。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王铎晋少保,后抱病返乡,对其子道:“我一生别无他求,唯书法一道小有所获”,嘱其取帖刻石,命名为“拟山园帖”。“拟山”二字有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厚望,亦有对自己书法人生进行总结的意味。

图1 河南孟津王铎故居藏清代王铎《拟山园帖》

王铎艺术成就最高的当然是其行草书,其字态俯仰顾盼,无一字正,却无一字不正,布局疏密开合,纵横得势,用笔刚劲老辣,沉着痛快,气势雄浑,险绝苍健。晚清、民国书法家吴昌硕评说:“文安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启功在自己的《论书绝句》里,则借倪云林之语“王侯笔力能抗鼎,五百年来无此君。”来称赞王铎书法笔力、体势之悍。

王铎将有明一代董其昌的中规中矩所突破,追求“奇”,以大力浓墨的奇绝之风开启了清代书法的篇章,之后的八大山人追随其精神,开创了书法史上的又一次中兴,书法艺术也在这跌宕起伏中不断发展,奔涌向前。


凌晨博物馆
凌晨博物馆(LC-museum)不定期更新番外篇世界的角落和诗歌的风雅,正篇第一季:中华文明史,第二季:中华地理志,第三季:中华思想考的内容可在菜单栏查阅,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