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山水多样

文化   2024-08-05 22:04   甘肃  
自从唐代诗人王维创造了水墨山水画与文人画之后,虽然当时影响力较小,但它强大的生命力逐渐显现出来。在王维之后,五代水墨山水画家荆浩、关仝、李成、范宽、董源、巨然都学习王维的水墨山水画,但结果却大不一样。荆浩、关仝、李成、范宽,创造了北方山水画的风格:雄奇险峻;董源、巨然,创造了南方山水画的风格:平淡天真。

水墨山水画风格多样性的出现,标志着水墨山水画的繁荣发展。在唐末五代,山水画之所以会繁荣,原因是宫廷的衰落和隐士的发展。唐代天宝之前,宫廷影响力是强大的,宫廷喜好人物画,用以歌颂帝王将相,劝善戒恶,于是社会上的绘画就以人物画为主流。唐代天宝之后,宫廷影响力大大减弱,皇帝自顾不暇,哪有兴趣于绘画?这时摆脱政治影响的高人逸士的山水画就走到了绘画的前台,他们与政治的距离愈远,水墨山水画的意境就愈高,形式就愈完善。

唐末五代,北方画派的主要代表是荆浩、关仝、李成和范宽。他们的水墨山水画作品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也具有共同的风格:雄伟峻厚,一峰峭拔,直冲云霄,长松巨木,飞泉直下,有崇高感。荆浩是水墨山水画雄奇险峻风格的创造者。荆浩,生卒年月不详,我们只能够大体上推断他生于唐末,死于五代。河南沁水人(河南济源),荆浩的一生,大部分都在唐末度过,隐居在太行山洪谷,太行山脉雄奇壮丽幽深奇瑰,苔径怪石,苍苍巨松,历代不知有多少文人高士隐居于此,荆浩的山水画作品丰富,据《宣和画谱》等书记载,大约有40多幅,但存世的作品极少,真伪难辨,得到大多数专家认可的仅有《匡庐图》。

图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五代荆浩《匡庐图》
匡庐就是江西庐山,传说,周朝初年有个叫匡裕的大贤结庐隐居在这里,后来国君召他出山做官,被他拒绝,于是国君就派使者去请,结果到了那里,只见空庐,贤者已经不知何处去了,荆浩隐居在太行山,他画这幅作品就是借隐居在庐山的匡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示隐居太行山的自己与隐居庐山的匡裕的情感上的一致,该画右上端有“荆浩真迹神品”六字,传为宋高宗所题,钤有“御书之宝”印。柯九思在其上题诗道:“岚渍晴熏滴翠微,苍松绝壁影重重。瀑流飞下三千尺,写生庐山五老峰。”荆浩《匡庐图》的价值就是真实。荆浩为了表现真实的松,在太行山上写生松树数万本,方如其真,甚至提出忘笔墨而有真情。就是说,一个大画家在作画时,应当克服笔墨的局限,如果写景时还想着笔墨,就不能表现“真景”。

关仝是荆浩的学生,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极少,只知道他是长安人。虽是学生,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从荆浩,有出蓝之美,驰名当代,无敢分庭。”他的山水作品有百幅左右,现代传世的作品有《山溪待渡图》、《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强调的是山和溪。那山,突兀而起,山势直立,巍然壮观,撼人心魄。那溪,在巨石夹缝之中飞流直下,泻入深渊,一股清寒之气,扑面而来,这景象酷似仙境,表现了山林之士的隐逸情趣。关仝和荆浩的山水画的风格基本一致,但也有不同。在关仝的山水画中,多了一些古淡寒荒的意境,在这一点上关仝超越了荆浩。

图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五代关仝《山溪待渡图》
南方山水画的风格是平淡天真,主要特点是轻烟淡峦,山石温润,灌木丛生,平沙浅渚,洲汀掩映。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唐末五代南北方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做了很好的概括:“江南中主时,有北苑使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皆臻妙理。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董源是江南山水画的开山鼻祖。董源,原籍钟陵(江西南昌进贤),生平模糊,大体与荆浩、关仝处于同一时期,幸运的是,董源存世作品较多,有《溪岸图》、《秋山行旅图》、《龙宿郊民图》、《潇湘图》、《夏山图》等。《潇湘图》是董源晚期山水画代表作。这幅作品本来取“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的诗意,但给我们最显著的印象是对江南的青山秀水的如实描绘。对比北方画派的山水,这里的山不是直插云端的高峰险岭,而是浮于水面上的秀丽山峦。这里的水,没有翻滚的巨浪,而是像镜子一样平平静静的秀水。董元。董源笔下江南秀丽的山水,清润幽深,连绵山林,映带无尽,山村渔舍,烟水苍茫,扁舟游渚。这幅作品引人注意的地方,还有对水的表现,竟然用大片的空白,这片空白变幻迷人,引起你无限的遐想。这种“计白当黑”的表现方法,对后来南宋山水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图3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南唐董源《潇湘图》
董源与荆浩、关仝山水画的不同之处,除了不同于雄奇险峻的平淡天真之外,还有山水画的人物。荆浩、关仝山水画的人物就是隐士的化身,而董源山水画中的人物就是现实中的真实人物。《龙宿郊民图》,所谓的“龙宿郊民”,就是指天子脚下的幸福百姓。而实际上,董源表现的是南唐都城金陵附近的山水。图中山势虽然比《潇湘图》要险峻,但比起范宽笔下的北方山水要平缓很多。山头圆厚,令人感到温润柔和,无险峻之势,远处山冈,高低不同,一条河流,蜿蜒曲折,水面空阔,山路人家,依山面水,水边有两条大船,上竖彩旗,岸上有很多穿白衣服的人列队,迎接那条彩船。船头及岸上都有人擂鼓,打破了山水的宁静,在青山绿水之中,老百姓是多么幸福啊!

图4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唐董源《龙宿郊民图》
巨然,五代末北宋初的山水画家,江宁人(江苏南京),他是一个和尚,在江宁开元寺出家,是董元的学生,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后,他也随李煜到了开封,在开封开宝寺出家,在开封时期,他受到北方山水画的影响,同董源的秀丽平远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小小偏离。《秋山问道图》是巨然的代表作,我们看到这幅作品的最初印象,就是扑面而来的一座大山,高山大岭,重峦叠嶂,高耸入云,几出画外,在山壑中,有几间茅屋,一位高士,屋中端坐。茅屋前面曲径通幽,最下面是溪水,山中杂树,郁郁葱葱,粗看起来这幅山水画与董源的山水画相距甚远,而与范宽的山水画倒有几分相似,但仔细观看就会发现,他笔下的山水还是轻岚淡墨,烟云流润,给人的印象是温润,而不是北方山水的险峻。
图5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唐巨然《秋山问道图》


凌晨博物馆
凌晨博物馆(LC-museum)不定期更新番外篇世界的角落和诗歌的风雅,正篇第一季:中华文明史,第二季:中华地理志,第三季:中华思想考的内容可在菜单栏查阅,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