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神合神离
文化
文化
2024-03-18 22:00
陕西
这期我们讲明朝书法的巅峰人物,这就是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上海),明宪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出生,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及第二甲第一名,授予庶吉士,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松江知府衷洪溪说董其昌的文采本可为一甲,但因其字拙被评为二甲,于是从这时起,董其昌发奋学习书法,逐步超过文徵明和祝允明,成为书法巨匠,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官至侍奉学士、南京礼部尚书,奉旨编修《神宗实录》,后受魏忠贤排挤,辞官归乡,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年),魏忠贤一党倒台,董其昌被启用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士府,明思宗崇祯九年(1636年),病逝于松江府,享年八十二岁,南明福王追谥“文敏”,与赵孟頫同样的谥号,也在历史上也与赵孟頫并称“赵董”。图1 董其昌像
赵孟頫与董其昌的字很相近,也是清代备受推崇的二位书家。董其昌评价赵孟頫说:“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政,以奇为正,不主故常,此赵吴兴所未尝梦见者。惟米痴能会其趣耳。”这说的是赵孟頫的字缺少王羲之字的奇宕潇洒,而董其昌和米芾却能领会这一点。董其昌能由此成就,得益于广泛地临摹古人的真迹,董其昌《画师堂随笔》记载:“乃于书家之神理,实未有入处,徒守格辙耳。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评......然自此渐有小得......更二十年,学宋人,乃得其解处。”可见项元汴的珍藏也是成就董其昌的书法成就的因素之一,为董其昌“集古字”学字道路创造了条件,董其昌说:“晋唐人结字,需一一录出,时常参取,此最关要。”他也总结了“集古字”学字道路的精髓是要“妙在神合,神在能离”。董其昌书法用笔最突出的特点为“虚灵”。在此方面,他有独到的论述:“书法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颜鲁公所谓如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虚”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意韵。为了达到虚和取韵,他十分强调书者主宰笔的能动性。他说:“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今人只是笔作主,未尝运笔。”他的作品中没有偃笔和拙滞之笔,转折处均提笔暗转,如作品《周子通书轴》用笔以劲力取势、以虚和取韵,使其作品风神超逸。作品书周敦颐语,论人如何学以至圣,89.4x154.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董其昌《周子通书轴》
董其昌非常重视用墨技巧,他将墨分为五种不同的浓淡层次用于书法艺术创作之中。他认为“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 “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肥,肥则大恶道矣”。董其昌书法作品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精于用墨,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杜律诗册》用笔苍润兼施,通篇在墨色浓淡枯润的变化中呈现出音乐般的节奏和旋律。他还喜用枯淡之墨作书,如美国底特律美术馆所藏《张旭郎官壁石记卷》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节临怀素自叙帖卷》墨色丰富,淡而不薄、枯而不浮,精彩地表现出董其昌书法行云流水、无拘无滞的潇洒风神。图4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董其昌《节临怀素自叙帖卷》
在《画禅室随笔》中记载,董其昌书法有一种淡雅虚静的高远意境,用笔虚、章法疏、用墨淡。董其昌自言:“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董其昌书法的技巧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极其特色的创新。从他所追求的淡秀意韵的审美取向,书法中白大于黑的视觉效果看出他用笔强调虚灵和变化,结字强调似欹反正,章法强调疏空简远,用墨强调浓淡相间,用笔虚和而骨力内蕴,章法疏空而气势流宕,用墨清淡而神韵反出,这便是董其昌书法的风格特征。总之,董其昌是明代文人书法的集大成者,元之赵孟頫,明之董其昌,成为那个时代的巨擘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