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平淡烂漫

文化   2024-10-21 22:00   北京  
董其昌,上海松江华亭人,自玄载,号香光,别号思白、思翁,谥文敏,又称董华亭,董学士,董宗伯,董容台。董其昌对人生道路的设想是走科举做官之路。本来董其昌祖上为高官,后来家道中落,要摆脱贫困的局面的唯一方法就是参加科举考试。1588年秋,董其昌三上南京乡试,果然高中。1589年秋,董其昌赴北京参加会试,考中进士第二甲第一名,被选为庶吉士,供职翰林院,终于走上了仕途。

董其昌考中进士之后十年,可谓平步青云,升至皇长子讲官。但是他做官不敢主持正义,不问国事,因其时宫廷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和东林党斗争激烈,董其昌受佛道的影响,辞官隐居。超然世外,醉心书画,致使他躲过了一次次的暴风骤雨,遇难呈祥。董其昌为官生涯达40余年,但真正在朝中为官也就十余年,多数时间,弃官高卧,隐居江南,醉心书画,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董其昌关于艺术的基本主张就是摹古,他以书法的学习为例,说明了摹古的必要性。他说:“学书不临古人,必堕恶道。”意思是学习书法当师法古人,否则将走入邪道。就书法来说,董其昌没有说错。学赵体要模仿赵孟頫,学柳体要模仿柳公权,我们常常说某人的书法,模仿赵孟頫,一模一样,多么好啊!我们从来不会说,某人的书法,模仿赵孟頫一点都不像,多么好啊!董其昌说,其实,绘画与书法是一个道理。“岂有舍古法而独创者乎?”

当然,董其昌所谓的摹古,不是分毫不差的复制。他说,巨然、米芾、黄公望、倪瓒都临摹董源,我也临摹董源,大家都临摹董源,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使俗人为之,与临本同”。我们不是“俗人”,是高手,我们临摹的是“神气”。所以,我们的临摹与临本不同。

在董其昌看来,师古人仅仅是画家的第一步,还要师造物。为什么要师造物呢?师造物是理解古人的基础,不师造物,就不理解古人。离开了师造物,所谓的师古人就是一句空话,因而,师古人仅仅是绘画的最初阶段,师古人,更需师造物。董其昌说,潇湘之游,才是他真正理解米家墨戏云山。他曾游天池山,验证黄公望《天池石壁图》。他狂叫曰:“今日遇吾师耳。”

除了师造物,还要师心。在董其昌看来,山水画归根结底,是心的创造。中国山水画是什么?不仅仅是对客观山水的反应,更重要的,是对画家心灵的表现。在董其昌看来,怎样才能创作出名垂千古的山水画作品?不仅仅是到山水画中去写生,也不仅仅是学习山水画的笔墨技巧,关键是要有林泉之心。只有如此,才能胸有丘壑。所以,董其昌说,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才能够丘壑内营,为山水传神。

董其昌还提出,中国山水画可以区分为南宗和北宗。北宗就是从李思训父子开始,到后来的赵幹、赵伯驹,最后传到马远、夏圭;所谓的南宗就是从王维开始,后来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元四家等等,南北宗区分何在?董其昌说,南北宗不是“其人分南北耳”。也就是说南北宗不是按艺术家的籍贯来区分的。那么南北宗是按什么来区分的呢?

一是绘画的目的。南宗认为,绘画的目的是自娱,表现自己的审美观念,不为皇家和他人服务。而北宗认为,绘画的目的是为皇家服务,表现皇家的审美观念;二是绘画的风格。南宗绘画的风格是“淡”,即平淡柔润,文秀超脱。北宗的绘画风格是“猛”,即刚性线条,有猛烈的气势;三是画家的身份。南宗画家是文人士大夫中的高人隐士,或者虽身居高位,但心在隐逸。北宗的画家是贵族或属于贵族的院体画家,董其昌把他们称作高级工匠。董其昌对南北宗的态度是崇南贬北。他认为,南宗是文人画,北宗是院体画,后者非我辈应当学习的。

南北宗的分类虽然有其弊,亦有其功,那就是对文人画史的科学总结。文人画从王维开始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文人画的理论从苏轼开始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董其昌对文人画做的科学的总结,不仅仅是对王维开始的南宗绘画给予了恰当的名称——文人画,而且对文人画的发展线索做了清晰的描绘,这不仅是对文人画发展史上的大事,而且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董其昌功莫大焉。

《青弁(biàn)图》可以说是董其昌绘画风格的典型代表。《青弁图》作于1617年,时年作者62岁,这时作者的绘画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这幅作品上,作者自题“仿北苑笔”,我们看董其昌的这幅作品。与董源的作品在构图上与笔墨上都有明显的差异,为什么是仿董?因为在“平淡天真”的绘画风格上,他们是一致的。画面近景杂树丛生,中景是山石相接,远景峰岚起伏。这里的山,是静静地沉睡的山,而不是“类剑插空”泪愤怒呼喊的山,不是大斧劈皴激愤的石。特别是静静的江水,甚至连一丝波浪都没有。淡墨轻岚,古雅秀润,这种平平淡淡的山水,是画家的追求和心境的反映。

图1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明代董其昌《青弁图》

《秋兴八景图》是董其昌66岁时所作,当时估计是应明光宗朱常洛诏,赴太常少卿任所,乘船经过松江、苏州、镇江一带。在乘船20多天里,沿途所见,即兴而作,共八开,每开都有作者题记。这八开作品,精美之至,对研究董其昌绘画风格有重要意义。董其昌的山水画风格可以用“天真烂漫”来概括,“天真烂漫”是苏轼的追求,他说“诗不求功字不齐,天真烂漫是吾师。”所谓“天真”,就是事物原初状态,也就是米芾所说的“平淡天真”。董其昌喜欢“天真”,但未必喜欢“平淡”,而是喜欢“烂漫”,就是“烂漫”这两个字,把董其昌与董源、倪瓒区分开来,所谓的“烂漫”就是生机勃发,不是荒寒。他在《题雪梅图》中写道:“燕山雪尽势嶙峋,写得家山事事真。刚有寒梅太疏落,请君添取一枝春。”一句话,董其昌的画风是秀润儒雅,风流蕴藉,潇洒出尘。

图2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董其昌《秋兴八景图》

水墨山水画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倪瓒沿着董源开辟的道路前进,终于攀上了水墨山水画发展的顶峰。董其昌沿着倪瓒的道路继续前进,但是时代不同了,董其昌的时代水墨山水画已经翻过了顶峰,逐渐走向低谷。因此,董其昌的水墨山水画表现了它的衰败。

从水墨山水画的内涵来说,古代水墨山水画有深厚的底蕴——天人合一的理念,道德伦理的象征,隐士高人的情怀,佛道儒家的信仰等等。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些深厚的底蕴都逐渐淡化了,甚至消失了。虽然不能说其是金玉其外,徒有其表,但底蕴内涵已经大不如前,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墨山水画变为了牟利的手段。五代、元朝这块曾经开出水墨山水画绚烂花朵的沃土,到了明朝,土壤的养分已经耗尽,再也开不出那绚烂的花朵了。水墨山水画不仅仅是对客观山水的反映,更是对社会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宗教的反映。

从水墨山水画的风格上来说,虽然董其昌沿着倪赞平淡天真的道路继续前进,但倪赞已经把水墨山水画平淡天真的风格发挥到极致,过犹不及,寂静的过火就是死寂,简淡的过火就是柔媚,萧疏的过火就是萎靡。日本人古原宏伸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董其昌被人誉为‘艺林百世大宗师’。‘百世大宗师’是极高的赞誉之词。这不是作为从事创作的书画家的董其昌,而是针对作为批评家的董其昌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吧,董其昌对以后的所有批评家乃至生活在当代的我辈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以为,这种评价是符合实际的。


凌晨博物馆
凌晨博物馆(LC-museum)不定期更新番外篇世界的角落和诗歌的风雅,正篇第一季:中华文明史,第二季:中华地理志,第三季:中华思想考的内容可在菜单栏查阅,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