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政府大举进攻安庆绪时,平卢节度使王志玄死了。大唐皇帝就派人到平卢军区,去咨询将士们的意愿,并按他们的意愿,让侯希逸成为新一代平卢节度使。
皇帝任命节度使的时候,竟然先派人咨询将士们的意愿,并按他们的意愿任命节度使,这种做法是对还是错?好像很难说清楚。
但是我敢说,处于军人集团的角度,肯定认为这是正确的。因为以空对空的扯大道理,这就是传说中的尊重民意啊;这就是传说中的地方选举啊。事实上,藩镇割据的历史,一直难以去除,就是因为藩镇割据,是普遍将士的共同意愿,绝不是某个军阀的意愿。
你当师长,不能让下面的官兵满意,就会被赶下台,甚至会被火并。
你当司令,不能让上面的军官满意,就会被赶下台,甚至会被火并。
你当皇帝,不能让大家满意,就会被赶下台,甚至会被火并。
站在皇权的视角,套用文化人的说法,这就是兵骄逐将、将骄逐帅,帅骄则叛上;一层层受制于下面,一层层太阿倒持,于是天下纲常大乱了。
问题是,站在所谓的民权角度,那可了不得了。因为这就是,民权政治的萌芽。
乐观地看,这相当于军区实现了民主,将士们拥有了选票。总而言之,将帅不能代表军人利益,就会被赶下台,甚至还会被杀死。
如果赵构、秦桧,处于这种年代,想随心所欲的拿捏岳飞,那就是他们不想活了。在这种背景下,就算岳飞把头伸过去,赵构、秦桧也得考虑好后果。因为,你们竟然想杀害大家爱戴的岳元帅,你们真是不知死活啊。因为,不是和你们吹牛X,岳大帅现在心情好,所以愿意忠于你赵构,也愿意叫你一声秦大人;岳大帅心情不好了,你们都算个屁啊。要知道,岳大帅平时睡觉,都不敢乱伸脚 ,因为生怕一不小心,就把临安城楼给踢倒了!关键是,就算岳大帅忠心可表天地,愿意忠于你们这种昏君奸相;岳大帅手下的小弟,可真没有这么好的涵养;就算岳大帅手下的小弟,眼中认得你们是皇帝、是宰相;他们手中的大刀,可真不认得你们是谁。
当然了,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不要说,这种军人为主导的所谓民主政治了;就是民众为主导的民主政治,在许多时候,也是天下混乱的根源。总的来说,在广阔的小农社会中,民众就是一盘散沙,如果没有强大的权威机构存在,属于它的通常就是混乱;所谓的民权政治,说得再美妙,在操作时也容易被各种豪强力量所控制。
藩镇割据的局面,对军方大佬而言,通常是利弊参半的事。因为在这种制度下,军方大佬实在没有安全感可言。
毕竟在这种格局下,兵骄逐将,将骄逐帅,可不是说着玩的。当老大表面上很风光,但是内心的酸苦,恐怕只有自己知道,因为在这种制度下当了老大,能不能全身而退,实在是个问题;至于自己死后,儿子能不能躲过被杀的命运,就更是个问题了。
比如,平卢节度使王志玄死后,他儿子很快就被人火并了;总而言之,一个人认为军区自治,就等于父死子继,只能证明他想多了!
再比如,后来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后,他儿子想玩父死子继,在中央政府的压力下,很快就被自己的小弟火并了。总而言之,没有两把刷子,就想玩父死子继,只能证明他是不想活了。
再比如,幽州节度使李怀仙,不要说玩父死子继了,就是他自己一个没玩好,也让自己小弟火并了。
朱杀彩接过这个节度使的位置后若干年,也让自己小弟火并了。面对此情此景,吓得新一代幽州节度使朱泚,赶紧向中央政府靠拢,因为有中央政府罩着,多少还有点安全感,真正玩独立自治,被小弟们伙并了,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当然了,淮西军区节度使李宝臣,同样不要说玩父死子继了,就是他自己,也是一个没玩好,就让自己小弟赶走了。
李宝臣在此前,和中央政府关系还算不错,所以被小弟赶出淮西军区后,中央政府还给他保留了一个荣誉职务,让他安享了晚年,如果他当年做事不留后路,一门心思和中央政府对着干,被小弟赶出军区,恐怕讨饭都找不到个地方!李希烈成为新一代淮西节度使后,因为不服中央政府,于是在中央政府的压力下,很快让自己的小弟给火并了。
总的来说,在兵骄逐将,将骄逐帅的时代,节度使妄想实现世袭,那可不是一般的难度,更不是一般的风险。因为追求军区自治,是所有军区共同的追求,但是因为中央政府不会认可军区的这种追求,关键是中央政府还拥有巨大的力量,所以想实现这种追求的军区,通常都会遭到中央政府的迎头痛击。在史思明之乱后期,一共有四个军区,先后踏上了追求军区自治的道路。追求军区自治,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军方大佬,不再由中央政府任命,而由军区内部自行产生。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平卢节度使侯希逸,由军区内部选举产生,才会成为晚唐历史上近乎划时代的大事。因为就普遍的观点而言,就是这件事拉开了藩镇割据历史的序幕。平卢军区自治后不久,河区、绛州、北庭、襄阳四大军区的节度使,也开始由军区内部产生了。面对这种事实,皇帝一时感觉非常害怕,因为这样发展下去,帝国中央政府就有丢失枪杆子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