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瓘为什么反对司马衷当太子

文摘   历史   2024-12-19 07:47   山西  

司马衷当了23年太子,地位一直都非常稳固。

只有19岁那年,他的太子之位,受过一次极为温和的挑战。

司马衷19岁那年。在一次宴会上,卫瓘喝醉了酒,指着武帝的座位说,“此座可惜了。”晋武帝知道卫瓘的意思,他就是想说,太子不能胜任皇帝的职责。

于是晋武帝就当着大家的面,写了一些疑难问题,让人拿到东宫,看看太子怎么回答它。
然后呢?这些疑难问题,都很快有了答案!
晋武帝让大家轮流传阅这些答案。大家都认为,太子写的字句虽然极为粗浅,但是见解却是极尽高明(这绝非阿谀之词,事实就是如此);总而言之,太子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喜欢读死书,不喜欢掉书袋罢了。问题是,这种读书境界,那就是传说中的不求甚解独观大略啊。
但有一个明摆着的问题,却没有人去指出,那就是这些内容虽然是太子亲笔所书,但它是太子独自完成的吗?因为皇帝让太子答题时,根本没有设置任何监考措施。总而言之,太子当时完全有机会,叫几十个专家集体解答这些问题,然后自己再手抄一遍。
事实上,接到皇帝的考题时,东宫系统马上就积极行动起来。
最初,枪手们引经据典、之乎者也的写了一大堆。有一个枪手马上发现了问题。因为太子虽然有阅读、书写能力,但是太子绝不是有文化的人,这个谁也知道。这种引经据典、之乎者也的内容,一看就是枪手所写。于是,枪手们赶紧用最通俗、最粗浅的文字,对相关问题作了解答。然后由太子手抄一遍,给晋武帝拿了过去。 
想证明太子的能力,叫太子出来,随便问几个具体问题,就可以了,真用得着考试吗?关键是,既然考试,它也总得有一点监考的措施呀;这种所谓的考试,也实在太如同儿戏了。
这种疑问,随便拉个人出来都是会有的。但是所有的人,都对此视而不见,为什么呢?因为基于他们的利益,他们都也希望太子的地位得以巩固。
东宫的属员,自然不用说了,因为太子地位巩固,他们的利益才能保证,所以他们不但对太子的智力问题视而不见,相反还会积极帮助太子造假。
其他人呢,与此相比,也就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别吧。他们虽然没有帮助太子造假,但是明知有人为太子造假,却是谁也不点破。
卫瓘为什么要试图动摇太子之位呢?这还得从晋武帝选太子妃说起。
六年前,晋武帝选择太子妃,当时最有希望胜出的女孩有两个。一个是卫瓘的女儿,一个是贾充的女儿。最开始,卫瓘女儿胜出的希望更大,因为晋武帝就想让卫瓘的女儿当太子妃;但是,太多举足轻重的人物都为贾充的女儿游说,所以贾充的女儿终于胜出了。
卫瓘的资历、地位,丝毫不逊色于贾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军伐蜀。军事统帅是钟会,而监军则是卫瓘。公元279年,司马炎派军伐吴,军事统帅是王浑,而监军则是贾充。
竞争太子妃失败后,卫瓘的江湖地位,则明显开始落后于贾充了。现在,卫瓘试图动摇太子的地位,很难说没有争权夺势的影子。最简单而言,如果卫瓘的女儿成了太子妃,卫瓘还会试图动摇太子之位吗?肯定不会了,相反他还会积极维护太子的地位。
晋武帝用这种离奇的方式证明太子的能力,也许并不是想证明太子的能力有多高,而是想证明太子的人气有多高。你看,满朝文武除了你卫瓘,还有一人个试图去摇太子的地位吗?显然一个也没有!
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区区一个卫瓘了,就是晋武帝本人想动摇太子的地位,恐怕也无法成功。
谁当太子,绝不是某个人说了算的。从前,汉高祖刘邦高高在上,并且一心想废掉太子刘盈,最后却只能无奈的安慰戚夫人:“你们母子以后的命运,就听老天安排吧!”
刘邦死后,即使太子想饶掉戚夫人母子,但他们母子恐怕也只有死路一条了。权力顶峰上的争斗,失败者从那样高的地方摔下去,想活下去恐怕只有求上帝保佑了。
刘邦为什么不敢继续废太子了?因为太邦突然发现,支持太子的势力实在太强大了,在这种背景下强行废掉太子,随时都可能把帝国的天给捅下来。
刘邦作为一代开国皇帝,尚且不能随心所欲的决定谁当太子,一个继承父祖之业的晋武帝,就更不用说了。
一个人气超高的太子,即使被废掉了,新立的太子就能顺利继位吗?在这种背景下,就算新太子当了皇帝,突然有人拿前太子大作文章,新太子能坐稳那个位置吗?  
晋武帝指着太子所写的答案,指着纷纷称颂太子的群臣,问卫瓘:“太子将来能不能胜任皇帝的职责?”晋武帝所表达的意思非常明显。太子能不能胜任皇帝的职责?不是你卫瓘说了算,甚至都不是我这个皇帝说了算。因为支持他的人实在太多了,而敢公开反对他的人,却是一个也没有。
卫瓘看到,自己试图动摇太子之位的举动,竟然如此的孤立。当时就吓坏了,从此也不敢提此类的话题了。因为你这样胡说八道,太子的姥爷怎么想?太子的嫡母会怎么想?太子的老婆会怎么想?他们都指望着太子上位后,自己可以呼风唤雨,你敢坏他们的好事,你说他们会怎么对你?
用一种近于儿戏的智力测验,证明太子的智力与能力。所证明的,绝不是太子的智力与能力,而是太子的人气。太子的人气太高了!高到了,有很多人愿意证明太子才华出众;也高到了,根本没有人愿意说太子坏话的地步。既然如此,太子的地位,怎么可能遇到危机呢?
有人喜欢说,皇帝支持太子,谁敢说半个不字?问题是,围绕这种问题,皇帝算老几啊?
李世民想让吴王李恪上位,但是长孙无忌哭着喊着,就是想让晋王李治上位。因为,晋王李治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而且比较好控制;吴王李恪与长孙无忌没有血缘关系,而且性格刚强难以控制。
李世民想废太子承乾,支持太子承乾的人,不但在语言上支持太子承乾,更跃跃欲试的,想用武力火并李世民;如果不是阴差阳错的出现意外,李世民恐怕就交待在这里了。
至于李渊更不用说了,李渊想让李建成当太子;结果呢?李世民在玄武门外,一通火并,直接就把太子建成火并出局;更派人用武力胁迫李渊接受既成事实。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还从司马衷太子地位的稳固说起。司马衷的智力问题,之所以成为禁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在司马昭选择继承人时,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疑问。
司马昭当年就曾一再说,天下是景王(司马师)的天下;所以,我死后,一定会让司马攸(司马师的养子)继位。现在,司马攸还活着!
在这种背景下,只要围绕继承人的问题展开讨论,绕来绕去,就有可能又绕回司马攸那里。
问题是,司马攸当了皇位继承人,会是什么结果呢?司马攸文武全材、尊贤爱士、众望所归。以空对空的说,如果晋武帝愿意让司马攸继承皇位,就不会有后来的八王之乱了!
其实呢,这只是以空对空的想象。晋武帝司马炎有二十多个儿子,而且优秀杰出的儿子,就有好几个。在这种背景下,司马攸绕过这些皇子截了胡,会是什么结果?以空对空地说,大家自然会和睦相处。而实际上呢,皇族内讧的阴影,恐怕当时就会笼罩在帝国的上空。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齐王司马攸为什么支持太子

泪痕春雨
历史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