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遍意义上,人都是自私的;但是我们所说的人,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样说起来,是不是有些太抽象。我们还是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吧。
张X 是一个人,既然是一个人,他从本质上肯定是自私的。
但是,张X在追求和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绝不会拿自己本人的利益说事的;因为拿自己本人的利益说事,很难引起别人的共鸣,更不会有获得什么支持者。所以,张X 在追求和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都是拿自己的社会身份说事。
这说的,是不是还是有点抽象;我们再说得具体点。
张X 的身份如果是打工仔。
他大概率上,是想用最少的劳动力、换取最多的劳动报酬;他的终极目标,就是多会儿想到公司,就多会儿到公司;什么迟到早退?什么请假旷工?那就是他的自由!当然了,千万别和我谈加班,我对加班没兴趣;更主要的是,千万不要问我,到底能为公司创造多少收入,我只希望我的收入丰厚、待遇优厚......
如果张X在与老板博弈的时候,总是拿自己说事,而且只说自己利益;谁也会觉得,张X 就是一个懒汉、而且贪婪的不可理喻。问题是,张X与老板博弈的时候,如果拿打工仔的身份说事,许多人就会认为他的这种追求非常有道理,因为类似的追求,就是普遍打工仔的共同心愿;关键是表现在外,张X并不是单纯的为自己争取利益,而是为普天下的打工仔争取共同利益。
张X的身份如果是老板。
他大概率上,是想用最少的工资报酬,换取最多的劳动量。他的终极目标,就是九九六,还有极限的加班;总而言之,千万别和我说《劳动法》,因为都按《劳动法》,我们啥也别干了......
如果张X与工人博弈的时候,就拿自己说事,而且只说自己的利益,谁也会觉得,张X就是一个吸血鬼。问题是,张X 与工人博弈的时候,如果拿老板的身份说事,许多人就会认为他的说法,因为类似的追求,就是普遍老板的共同心愿;关键是,表现在外,张X并不是单纯的为自己争取利益,而是为处于各种压力困境中的资本们,争取共同的利益。
因为类似的原因。劳资双方的博弈通常是这样的;工人想方设法的提高工资待遇、减少劳动时间;资方想方设法地压低工资待遇、增加劳动时间。
当然了,我们说的这是大概率的事。毕竟,真的抬起杠来;有一些小概率的事,永远不能排除。
比如,有一些打工仔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以他认为月收过万,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某个老板大手一挥,直接就给他开出年薪几十万的高工资,只希望他好好工作。
当然了,也有一些老板,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所以认为需要年薪百万,才能留住某个高技术人才,但是对方说了,只要能跟着您混,什么月薪多少、年薪多少,都是浮云;只要能跟着您工作,我自带干粮,也会跟着干的。
但是,我们在分析相关问题时,不考虑这种小概率的事。
张X的身份,如果是一个管理者。大概率上,他会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换而言之,他难免会认为工人贪婪、狡猾、懒惰。再换而言之,他们不但想白嫖公司,更是一个监管不到位,就会偷懒占便宜。所以,他总会制定一系列苛刻的、不近人情的制度。
张X 的身份,如果是一个被管理者。大概率上,他会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换而言之,他难免会认为公司的各种制度,都是苛刻的、没有必要的、不近人情的、甚至是变态的,都是需要改变。
当然了,不论他以哪种身份出现,他在追求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都不会拿自己本人说事;而是拿自己的身份说事。因为,不论拿哪种身份,都意味着有众多利害关系相似的人,更更味着他不是孤立的;从而会有众多天然的同盟者、支持者。
张X的身份,如果是一个男人。他在婚恋的博弈中,大概率上是想用自己现有的条件,追求到一个,甚至几个综合条件,远远超过自己的女生。
如果张X 在与女方博弈的时候,总是拿自己说事,谁也会觉得,张X 就是一个想吃天鹅肉的赖蛤蟆。问题是,如果张X 以自己未婚男性的身份说事,许多人就会认为他说的太有道理了;毕竟,与他一样想法的男人,实在太多了。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就会联合起来,抨击现在的女生拜金、爱慕虚荣、彩礼太高。总而言之,就你们的条件,嫁给我都是高攀了,你们还不知足了;还要挑三捡四的!
张X的身份,如果是一个女人。在婚恋的博弈中,大概率上是想用自己现有的条件,获得一个、甚至几个综合条件,远远超自己的男生。
如果张X在与男方博弈的时候,总是拿自己说事。谁也会觉得,张X就是一个认不清自己的普信女(普通而又迷之自信)。问题是,如果张X以自己未婚女性的身份说事,许多人难免会认为她说的太有道理了;毕竟,与他一样想法的女人,实在太多了。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就会联合起来,贬低各种试图追求自己的普信男;更会论证彩礼的合理性。
当然了,男女的婚恋博弈,比劳资的博弈要复杂。所以,在男女的婚恋博弈中,常常会出现舔狗。他们就是发自心底的认为,自己能娶对方,或是能嫁给对方,就是三生有幸、或是五世修来的。对此,我们后面会详细分析,这里不多说了。我们这里依然只说最大概率的现象。
张X的身份,是父母,他就更容易立足于父母的角度看问题;张三的身份,如果是子女,他就更容易立足于子女的角度看问题。
当然了,张三的身份是商家或是顾客;是房东或是租客;是地主或是佃农;是老师或是学生;是男人或是女人;是导演或是演员;是主演或是群演;是富人或是穷人.......都是如此的。
总的来说,人是自私的;但是他在追求自己利益时;尤其是希望自己的利益,得到社会最大限度的认同,通常都是以抽象的社会身份出现。因为以抽象的社会身份出现,就很容易获得众多的同盟者;毕竟任何一种社会身份,都意味着有大量的利害关系相的人;他们很容易获得共鸣;从而在追求和维护自己利益时,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关键是,类似的事实,似乎也可以证明,他的追求都不是源于某种自私的想法;而是为了某个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在发声。
毫不夸张的说地,人的社会关系变了,社会身份变了,看问题的角度,马上就会发生变化。虽然我们都喜欢说,人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但是换位思考永远是一种后天教化的结果,更是一种需要利害关系束缚的行为习惯。
革命者成了当权者,就会忘记从前的追求。
媳妇成了婆婆,就会干着她从前憎恶的事。
老百姓成了官员,就会干着他从前讨厌的事。作为打工者,成天抱怨工资太低、老板太苛刻;但是明天雇两个装修工人,就会嫌他们的工钱太高,更怀疑他们总是偷工减料。
作为孩子的时候,喜欢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成为父母之后,又会抱怨孩子不听话。
这一切,啥也不因为,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变了;利害关系变了。
所以,人的社会身份变了,思想就会发生转变。开始,他反对XX;后来则会理解XX;再后来,更会学习XX;再后来,更会成为XX。再后来,还有可能超越XX。
所以,只要客观环境不变。你别看大家都反对这种丑恶、这种罪恶。但是,让你坐在那个位置上,大概率上,你和他们,大概率上并没有本质差别。如果有差别,无非你总认为,你是被社会逼的,他们是心甘情愿的;其实呢,哪个人干坏事的时候,也会认为是被社会逼的;甚至根本不认为自己是在干坏事,只认为自己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
世界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社会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主要是看各方的博弈结果。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但是,那就是,人通常都有换位思考的能力。
当然了,人之所以普遍有换位思考的能力,主要是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总想着自己,总希望世界按他的希望运行,肯定会一步一个坎,最后摔得鼻青脸肿。
社会上的人,各是各的不同,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就在于,他的换位思考能力是不同的。
有的人,给我们的感觉,很好说话,很容易理解别人;有的人,给我们的感觉,很难说话,啥事都想着自己。这种差别,会成为人格特征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真正的问题是,在塑造人格的时候,你会更倾向哪个方向。我是说,你愿意成为一个好说话的人?还是愿意成为一个难说话的人?这个实在难说的很。毕竟,这两种人格特征,它是各有利弊的。
就如我所说的,人生的普遍选择,都有上中下三策。人格在这个维度的塑造时,也是如此的。
上策:好说话。愿意向别人妥协,哪怕吃点亏也可以;因为吃亏是福,而我却是福如东海。
下策,难说话。绝不轻易向别人妥协;因为吃亏开始,就会有吃不完的亏;因为弱的气息散发开了,就会让许多人闻着味就跑过来。
中策:就是折衷一下。
哪种选择好呢?单从利益的角度看,它也是不确定的。毕竟,决定你成功与否的,从来不是人格本身。因为任何一种人格,也有成功的人;任何一种人格,也有失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