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对司马攸的猜忌

文摘   2024-12-22 07:23   山西  

晋武帝是一个非常温和的政治家,他从来也没有杀过一个级官员。虽然许多高级官员,都曾有意无意的介入了嫌疑之地;但晋武帝总是报以了极尽宽容的的态度。

晋武帝曾赐给自己舅父王恺一株珊瑚;王恺拿着这株珊瑚和石崇炫耀,石崇上去就是一铁如意。总而言之,这种破烂东西,你也敢拿出来丢人现眼,我家的这种东西多的是,也比你这强的多。

这种事发生之后,石崇照样还是石崇,只是名声比从前更大了。

但是我们必须得知道,故意打碎御赐之物这是什么罪?更可怕的还在于,皇帝把一株两尺的珊瑚当宝贝,你家的这种东西,却是堆了一大堆,三四尺的珊瑚,还有好几株。这又是什么性质的事?

许多年以后,宋文帝刘义隆说,今年没有好柑子,他弟弟刘义康马上就从家里拿出一大堆好柑子出来。看到刘义康送来的这一堆好柑子,宋文帝的脸色马上就变了。
人们有好东西,不送给皇帝,却送给了皇帝的弟弟。这本身就意味着帝国权力的下移了。于是宋文帝遂对自己弟弟动了杀机。【注】

【注】:四方献馈,皆以上品荐义康,而以次者供御,上尝冬日啖甘,叹其形味并劣。义康在坐日:“今天甘殊有佳者。”遣人还东府取甘,大供御者三寸。《宋书•彭城王刘义康传》


又过了许多年,南宋皇太后说,今年没有好的青鱼;秦桧老婆想讨好皇太后就说:“我家这东西多的是,我明天就给您送几一百条来。”

秦桧老婆回去和秦桧一说这事,吓得秦桧脸都白了;因为人们有好东西不给皇帝家送,却都送到我这个宰相家里。这是什么性质的事?哪个皇帝会对这种事等闲事之呢?最后秦桧玩了一个手段,让他老婆拿了一百条普通的鱼,送给了皇太后,皇太后看到就笑了:“我说的鱼,不是这种鱼,我就说嘛,我们家都没有的东西,你们家怎么会多的是呢?”【注】

【注】:秦桧之夫人,常入禁中。显仁太后言近日子鱼大者绝少。夫人对曰:“妾家有之,当以百尾进。”归告桧,桧咎其失言,与其馆客谋,进青鱼百尾。显仁拊掌笑曰:“我道这婆子村,果然!”盖青鱼似子鱼而非,特差大耳。宋代笔记《鹤林玉露

我们必须得知道,刘义康与秦桧老婆所做的事,从动机上都是想讨好皇帝。就是如此,也都左脚踏入了鬼门关。石崇所做的事,那从动机上就是狂妄不可一世,如果他遇到的皇帝不是晋武帝,恐怕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有些人因此怀疑晋武帝的权力。换而言之,他不敢招惹石崇。
问题是,如果晋武帝想收拾石崇,石崇也就是一盘菜。
最简单而言,后来贾谧专权,石崇见到贾谧,那是吓得大气都不敢出;所以历史上又多出一个成语,望尘而拜。换而言之,石崇见到贾谧的车远远过来,都吓得赶紧下拜。
再简单而言,后来孙秀专权。石崇咬着牙,和孙秀说了几句大话,直接让收拾的家破人亡了。
晋武帝的权力虽然不敢说有多大。但是比贾谧、孙秀之流,显然大的太多了。
打败吴国后,王浚因为赏赐不公那一直都是大呼小叫,甚至动不动都连晋武帝也稍带上了,但晋武帝却只是因此一再调整自己对王浚的待遇,从来没有因此教训过王浚。

李靖打败突厥后,唐太宗见面就是没头没脸的训斥一番;吓得李靖话都不敢说一句,从此更只有夹着尾巴做人。【注】

【注】:丁亥,御史大夫萧瑀劾奏李靖破颉利牙帐,御军无法,突厥珍物,虏掠俱尽,请付法司推科。上特敕勿劾。及靖入见,上大加责让,靖顿首谢。《资治通鉴•唐纪九》

如果李靖也敢像王浚一样不服气,成天大呼小叫,动不动就发出抱怨;唐太宗会怎样对他呢?大概率上会无法善终的。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李靖立下不世之功后,面对李世民不公的待遇,也只是磕头谢罪。

一个高级将领敢自作主张行事,这自然没有错。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容易犯嫌疑的。王浚在伐吴之后,受人非议的主要原因就在这里。这样一个将领在事后,还对朝廷、对皇帝动不动就心生怨望之言,这更是容易犯嫌疑的。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别的皇帝手里,王浚恐怕真的难以善终。但晋武帝却并没有因此打击过王浚。
刘毅劝谏晋武帝时说,晋武帝不如桓灵二帝。晋武帝听到这种话,只是自我解嘲一番,对刘毅的亲近,仍然同从前一样。【注】
【注】:“春,正月,丁丑朔,帝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问司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资治通鉴•晋纪三》

我们必须得知道一句老话,“伴君如伴虎”,更有一句老话“良药苦口利于病”。

魏征是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但魏征在劝谏李世民之时那从来都是小心翼翼的,总而言之给李世民吃一勺药,那得放半斤糖;总而言之所有劝谏的前题,都得是先承认皇帝英明神武、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这样劝您只是为了让您保持这种伟大罢了。
就是如此,李世民也恨得想杀魏征(幸好得到长孙皇后的劝谏);就是如此魏征死后,李世民忽然感觉这个老家伙竟然看不起自己,于是把魏征的墓碑也被李世民推倒了(幸好李世民拒谏东征栽了大跟头,否则魏征在李世民活着的时候就无法平反了)。

批评皇帝可以,劝谏皇帝也可以。但谁敢这样公开的、过分的贬低皇帝呢?这种事也就是发生在晋武帝身上,所以皇帝只是自我解嘲一番了事。

我举上述例子,只想说明晋武帝对臣子并不崇尚暴力。所以晋武帝对齐王司马攸一直是仁至义尽的。

支持齐王司马攸的人,一度趁晋武帝病危,想让齐王司马攸继位。这是一件什么性质的事?这根本不用上纲上线,就是谋反啊!

发生这种事后,晋武帝也只是开始压制自己弟弟那一系的力量,这种处置应该是最温和的做法了吧。

太子23岁那一年,晋武帝开始决定让齐王司马攸远离中央政府;对此支持齐王的人都开始大呼小叫了起来。但这终于没有改变晋武帝的决心。

众多人支持齐王司马攸,并不证明齐王应该留在中央政府,恰恰更证明他应该离开中央政府。因为以齐王此时所表现出来的人气,晋武帝死后,他弟弟与他儿子这两系力量,恐怕只有大规模火并了。

因为此时已不是公元276年了,此时太子的弟弟都也渐渐年长了;此时太子母亲的家人也开始权倾朝野了;此时此时贾氏家族的少壮势力也开始成长了起来。

在这种背景下,晋武帝死了,支持齐王司马攸的人,再敢稍微流露出点,太子不能胜任皇帝之职的言行,恐怕马上就会让帝国产生天崩地裂的内哄。

从这层意义上,晋武帝此时让齐王司马攸远离帝国中央政府,本身就是用心良苦的。这绝不是简单的害怕自己弟弟会威胁自己的儿子,更是害怕自己的儿子会伤害自己的弟弟。
齐王死了,他使人们凭添了许多乐观的想象。我以为我们的想象大约都是非常乐观的。如果齐留在都城,在晋武帝死后他真会安心辅佐自己的侄子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再退一步说,即使齐王想安心辅佐自己的侄子,支持他的人,会安于这种状态吗?

因为支持齐王篡夺帝位的理由那是一抓一大把,什么为了帝国的前途(因为齐王比晋惠帝强一百倍)、什么立嫡立长云云(因为齐王才是司马懿的嫡长孙),都足以让齐王拥有合法的理由取代晋惠帝,剩下的就看他们之间的力量谁大了。

但齐王死了,他使人们凭添了许多乐观的想象。

但是就我理解,我们的想象大约都是非常乐观的。就算齐王活着,他注定是无法成为帝国执政大臣的,因为皇帝显然不敢让他去辅佐太子的。

更主要的是,就算齐王活着,在杨氏专权之时,他也许有机会出来主持大局从而成为帝国的新执政官,但在太子妻子、兄弟势力巨大的背景下,齐王即使成为新的执政官,恐怕也会随走了汝南王曾经走过的路。换而言之,他在太子妻子、弟弟的联手下攻击下,恐怕也是凶多吉少的。

泪痕春雨
历史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