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Kerry 编辑 | 春风 审核 | 小也
前不久和亲戚聚会,畅谈之际,就聊到了他近来眩晕胸闷的烦心事。
患病已经一月有余,时而头晕目眩,终日昏昏沉沉,如在云雾之中,晕的时候不敢动弹,但血压并不高,在医院诊治后无明显改善。
平日懒言少语,胸部、肩颈部、肩胛骨自觉有不通畅感,有时甚至呕吐。
听其口述后,又观其舌头肥大,舌苔白滑,脉稍弦。症状很像《金匮要略》中所述的支饮。于是建议他服用专门治疗此类病症的良方泽泻汤。
方子组成简单,仅有两味药。服用三天之后,亲戚便打电话来说,眩晕胸闷的症状大有改善,言谈中喜悦溢于言表 。
胸闷头晕-支饮
现在生活中头晕胸闷的人并不少见,亲戚就是典型的脾虚,水邪为患引起的头晕胸闷。
主要的症状有头晕,头脑昏沉不清醒,目眩,眼前天旋地转。胸闷,胸部及肩部,颈部不通畅。
除此之外,还可能伴有耳鸣,鼻塞,呕吐,精神不振,懒言少语。
在中医里面,脾乃五脏之一,主运化,主统血,主管消化吸收,是化生气血津液的源泉,对维持生命活动起着根本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人体出生以后才体现出来的,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有运化水饮的生理功能,如果脾虚,则如同车间不能正常工作,原料堆积,即在人体中的表现为水湿停留,形成《金匮要略》所言“支饮”。
顾名思义,它像树枝及河道的支流一样,在胸中凝结不散。若支饮之邪在胸中,则胸闷;若上犯头目,则头晕目眩。
水湿之邪如沼泽般黏重,也可以如水般流到四周围,有时在头部盘踞,抑制阳气,导致鼻塞、耳鸣、懒言少语、精神不振等等一系列相关症状。
至于舌苔白滑、脉弦,则是支饮之现象。寒证舌色多淡,舌苔滑则津液不通畅,水湿合邪,则会舌苔白滑且厚。弦脉则表明水邪积聚。
对于此类头晕目眩的疾病,常用的治疗方向为健脾祛湿,排出水邪。一方面使脾脏恢复正常的运作和功能;另一方面要排出胸部和上犯头部的湿寒水邪,双管齐下,即可根除疾病。
泽泻汤
泽泻汤即为一个治疗湿寒积聚造成头晕胸闷的良方,其名称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它能够排泄出体内如沼泽那样的湿寒的强大功效。
它出自《金匮要略》,简单的两味药材就可以治好眩晕胸闷的症状。
组方:泽泻五两15 g,白术二两6 g。
方中的泽泻味甘、淡,性寒。 归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效。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泽泻有明目的功能,云:“久服明目,扁鹊云多服昏目,何也?”
另有人做出了这样的回答∶“去脬中留垢,以其味咸,能泻伏水故也。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昏目。”
这段话很有意思,牵涉到了中医核心理论里面的取象比类思维。泽泻在泻去人体内的水邪湿气后,因水邪而目不明的人可能会因此而明目。
而泽泻使大量的水排出体外后,主水的肾脏会遭到削弱,而肝肾同源,肝开窍于目,所以目力衰退。
这个过程就好像沼泽中水排出而淤泥仍留在原处,有明目的情况也有昏目的情况可能出现。
方中的另一味药白术是一种常用的重要药材,用途广泛,具有补脾健胃、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能。
其味苦、甘,性温,可用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泄泻,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神农本草经》中称赞其“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本方中泽泻为君药,白术为臣药,两者相互配合,既可以利水祛湿,解决了头晕胸闷的直接原因;又可以健脾益气,铲除病根,达到了标本同治的效果,从源头上阻断了疾病的发生。
▋使用说明
1服药期间不能食用海蛤、文蛤,肾气不固、滑精、虚寒作泻、目痛者谨慎使用。有高血压、糖尿病、过敏以及其他慢性病的患者谨慎使用。
2. 泽泻对肝和肾有一定的毒性,不建议长期服用,以免对肝和肾造成损伤。
3.孕妇,儿童,老年人建议在医生的嘱托下辩证用药。
头晕胸闷辨证
临床上,诱发头晕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寒湿积聚导致脾虚,从而引发的头晕。常见的还有肝火上扰、肝阴虚阳亢等导致的头晕。
肝火上扰
很多人在郁闷烦恼,生气发火后头部会感到胀痛,还伴有失眠多梦,口干口苦,舌红苔黄等症状。
治疗宜清热去肝火,如用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也可以按压太冲穴来治疗。
▋天麻钩藤饮
天麻9 g,川牛膝、钩藤各12 g,石决明18 g,山栀、杜仲、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 g。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酒炒)6 g,黄芩(酒炒)9 g,山栀子(酒炒)9 g,泽泻12 g,木通9g,车前子9 g,当归(酒炒)8 g,生地黄20 g,柴胡10 g,生甘草6 g。
▋按揉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上第一、第二脚趾缝向上大约两横指宽的地方,按下去有很强的酸胀或胀痛感。
按摩前可先用温水泡脚10分钟左右,再用左手拇指指腹按揉右太冲穴3分钟,然后换右手拇指按揉左太冲穴3分钟,反复2~3次,按揉力度以产生轻微的酸、胀、痛感为宜,最好每天早、中、晚各进行一次。
肝阴虚阳亢头晕
患者可能有热病的时间较长,阴津不足,肝阳与肝阴不平衡,导致阴虚阳亢,所以出现头晕目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的症状。
可以选择服用菊花芍药汤和六味地黄丸(市面上可以购买)来养肝阴除眩晕。
▋菊花芍药汤
菊花15g、赤白芍12g、白蒺藜15g、丹皮12g、钩藤15g、天麻10g、夜交藤20g、生地18g、桑椹子18g。
用水1000毫升,先煎菊花等药,后入钩藤煎5~10分钟,取汁400毫升,分早、晚2次服用。
除了上述的成因外,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患者可能是多种症状同时存在的,比如湿热和寒凉共同存在,有实症的同时还有虚症等。这时就需要在医生的专业诊断下辨证用药。
长按扫码添加编辑微信(chunfeng52566)
备注“进群”与众多朋友交流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