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总是特别怕冷,稍微吹点风就浑身不舒服,经常出现手麻或脚麻。
这种失去知觉的麻木,往往伴随着寒冷发凉发紧的感觉。其主要病因是寒邪侵袭,即先是受寒,随后引发麻木。
治疗这种麻木,应首先以驱寒为主,接着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个专门针对麻木的方子。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五物,顾名思义就是五种药材组成。其主要功效是益气固表、调和营卫、和血通痹。主要用于治疗血痹及气血亏虚、体质虚寒所导致的肌肉松弛、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怕风怕寒、易出汗、肢体麻木或困重、舌淡有齿印等。
黄芪桂枝五物汤
药物的组成为:黄芪 20 g 、 芍药 15 g 、 桂枝 15 g 、 生姜 30 g 、 大枣 6 枚。以上药物用水煎服,饭后服用。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道:“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这里所谓的尊荣之人,通常指的是那些体型丰满、腹部松弛、营养过剩、皮肤松弛、缺乏运动的人群。而血痹是因为血液流通受到阻碍,导致气血无法到达某些部位,肌肤无法得到充足的滋养,从而引发麻木感等感觉异常。
张仲景指出,造成麻木的关键因素是受风寒。为何寒冷会导致麻木呢?
这是因为血液在温暖的环境中得以顺畅流动,正如夏季时气血运行无阻;而在寒冷环境中,血液则会凝结,流动变得迟缓,就如同冬季河流的结冰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张仲景提出了血痹专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其实就是桂枝汤去炙甘草,加上黄芪,同时生姜加量。
既然寒邪视为血脉不通、血痹的根本病因,那么治疗上就要驱寒,所以方中用了桂枝,桂枝是张仲景用得最多的一味药,桂枝辛热,辛可以散,热可以驱寒,桂枝是桂树顶尖的那一小撮枝头,凝聚了天地最旺的阳气,最具生发力。
此外,桂枝色红,属心经,可以强化心脏,心主血脉,当心脏强大了,才能更好地发挥将血液输往全身的作用,正如太阳的光芒洒及全身,带来温暖。如此血脉通畅了,麻木感才会自然消失。
桂枝在此方中还可以温通经络,身体麻木往往意味着经络受阻,正如之前所述,寒邪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经络的通畅。
桂枝能够有效地疏通经络。经络一旦通畅,再引入阳气以驱散寒邪,而桂枝本身就具有补充阳气的功效,因此桂枝这味药在方中十分重要。
在方子中,能驱寒的还有生姜,生姜与桂枝有着相似的功效,既能驱散寒邪,又能温暖经络,促进气血流通。
观察生姜的结构,其纤维纵横交错,宛如一张网,因此具有疏通经络的能力。在这个方子中,生姜的存在能够使桂枝的功效得到充分地发挥。
而且在桂枝疏通经络之后,需要引入阳气,桂枝力量不够,所以加入了黄芪,这也是方中最为关键的一味药材。
桂枝汤原本旨在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营卫不和,此时由于风邪通常仅侵犯身体表层,表现为恶风等肌表症状,尚未深入影响到血脉。
然而,一旦风邪加剧并突破肌表防线,单纯的解肌方法就不足以应对,此时需要强化身体的防护屏障,既要驱邪外出,又要增强防御。
而黄芪能够补充元气,促进血液流动,并巩固卫气,加强身体的防御能力,防止风邪无节制地侵袭人体。
黄芪的主要作用是补气,将元气不断地输送到麻木的部位。中医理论认为,气能生血,气为血之先导,气的推动是血液运行的关键。
若血液运行不畅,可以通过增强气力来推动血液流动。实际上,许多人血液运行缓慢正是因为体内气力不足。所以黄芪在方中通过补气来活血,改善肢体麻木。
在经络得以疏通、寒邪得以驱散、气血得以补充之后,那些瘀阻的血脉基本恢复通畅,这就解决了麻木的问题。
但面对已经形成的瘀血,我们仍需要采取措施将其化解,否则留在体内就会变成定时炸弹,影响新血的生成,因此张仲景在方中加入了芍药这味药材。
那个年代的芍药还没有赤、白之分,白芍擅长滋阴养血、缓解疼痛,而赤芍则专注于活血化瘀。
最后,方子中还加入了一些大枣。大枣在此方中发挥了三重作用:首先,它能够补血,由于血痹的发生往往与正气不足、血虚有关,大枣与黄芪相辅相成,共同益气补血。
其次,大枣有助于保护脾胃,它能够滋养脾胃,同时防止桂枝和生姜的辛散特性过于强烈。最后,大枣还能为方子改善口感。
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桂枝汤的一大区别就是去掉了炙甘草的缓,转而增加了生姜的辛散力度,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对抗已经渗透到血脉层面的邪气时,采取更为坚决的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是能够强力祛邪的药材,而不是妥协和事佬,以确保彻底清除血脉中的风邪,防止其进一步深入筋骨。取而代之的是用大枣调和诸药,益胃生津。
以上便是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组成,实际用量因人而异。凡属于气虚寒凝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选用,其中颈椎病、肩周炎最为多用。
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对方子进行加减,如瘀血明显的可加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下肢痛加独活、牛膝、木瓜;上肢痛加防风、秦艽、羌活;腰疼重加杜仲、续断、肉桂等。
交流&合作
1.进爱好者群 长按扫码添加编辑微信,备注“进群”与众多朋友交流中医药知识。无备注无法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