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想跟大家同步一个最近我们在搞的大事情,同时也希望借用大家的聪明才智,给我们出谋划策。
是这样,作为一直关心商业科技和它对人的影响的媒体, 我们从 2020 年开始,就聊过不少 AI 相关的话题,比如「科技早知道」谈论过马斯克对标 OpenAI 的新公司 xAI 以及他和 Altman 的「硅谷之战」,也在曾经探讨过 GPT 给生命科学领域带来的震撼,分析 GPT 会不会取代医生和研发人员等等。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在这样一个可以说是新的「科技翻篇」的时间节点,AI 将如何改变我们日常的内容生产,或是大家的内容消费方式,落地应用会是什么样子,更长久地,如果 AI 能对整个内容领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那么下一代的媒体公司可能是什么样的?
当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思考时,我们突然收到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音乐节 Ultra 的邀请。Ultra 希望我们能在今年在香港举办的电子音乐节前夕组织一场关于前沿科技和创作的闭门讨论,这也是 Ultra 香港电子音乐节前唯一一场闭门讨论活动。
可想而知,合作快速达成,更快确定的是这场闭门讨论的主题:Future&Remix:AI 如何重塑我们的创作。我们希望借着这场讨论开始回答我们一直好奇的问题:AI 技术巨变可能给各类内容创作带来怎样的影响,内容创作的未来走向又会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还不是特别了解 Ultra,我们必须要正式为你介绍。Ultra 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户外音乐节,从 1999 年在美国迈阿密举办第一届开始到现在,参与人数从几万涨到了几十万,深受全球音乐发烧友的喜爱。今年也是 Ultra 第一次落地香港。所以在这样一个音乐节前夜来讨论 AI 对于音乐、文字、影像等内容创作的影响,我们觉得也是非常好的契机。
跟着我们的好奇心,我们将整场讨论活动分成三个部分,关注三个大问题。但我们的好奇和想象力可能也受到过往经验的约束。因此,我们想在讨论开始之前,邀请你和我们一起提问。欢迎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抛出更有想象力的,或是你觉得重要、应该被讨论的议题。你的提问将可能出现在现场讨论中,整场讨论内容之后也将在「科技早知道」中播出。
这里是我们目前想要讨论的议题:
第一部分,我们想最直接的就是让已经在使用 AI 的创作者们聊聊他们是怎么样创作的、他们创作了之后发现自己跟 AI 的关系是什么。因为我们在之前和一些技术领域的工程师或者创业者聊天,他们其实挺好奇创作者怎么来运用 AI。这一部分可能我们普通人也会受到不少启发。
第二部分会讨论到整个内容行业。现在很多平台上,用户可以直接获得个性化的内容,而这背后整个内容生产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可能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们会有产业界、学界、内容上下游的人加入讨论。
第三部分将涉及到哲学层面的探讨。我们发现许多人正在和自己喜欢的虚拟人物或者 ChatGPT 聊天甚至恋爱,这种感觉是非常真实的。当生成式 AI 介入时,它会和人类产生更大的共鸣吗?它会让我们怎么去认知我们与 AI 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塑造我们作为人的自我认知?听起来这些好奇可能会有点大而无当,不过这些探讨我们相信也是具有启发性的。
下面也给大家剧透一下这场闭门讨论的参与者吧!
参与者基本分成四类:内容创作者、科技从业者、投资人和相关领域的学者。
有国内大家熟悉的科幻作家、也是我们的好朋友陈楸帆。同时也有像是 Google、微软、美图、剪映等公司的管理人员。除此之外,还有经常做客「声东击西」的方可成老师、香港大学的马金馨老师,香港浸会大学 Media Lab 的负责人 Johnny Poon 教授。
听起来有些「混搭」。的确,AI 对整个内容生产的影响不只停留在技术领域,或是内容领域。我们把这些前沿关心技术发展、各个行业的人们聚在一起,希望这场讨论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碰撞出更多火花。
尽管这是一个有人数限制的闭门讨论,但我们仍旧希望有更多听众朋友们参与到这场多元、充满碰撞的讨论中来。这些讨论还是一片旷野,还没有非常成型,所以大家想到的任何问题都会是有价值、有启发性的,我们看到后会融入进讨论中,也会进一步制作成播客并在「科技早知道」节目上播出。所以欢迎直接在评论区抛出一个你好奇或是最近思考的问题吧!
编审/KTzhou
编辑/Babs
视觉设计/Mori
排版/Ri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