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戴明环”到“沛思环”

文化   2024-11-21 07:05   北京  

文丨杨克军
摄图网

01

戴明环 _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首先提出,后经威廉·爱德华兹·戴明的采纳和宣传而获得广泛应用,因此又称“戴明环”(DemingCircle)。

PDCA循环最初应用于质量管理领域,它将质量管理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ion(处理),后来进一步扩展到“4阶段、8步骤”。

以“戴明环”为基础,衍生出很多质量管理工具,如品管圈、QC小组、质量改进小组(QIT)、解决问题的八个步骤(8D)等,虽然这些工具各具特色,应用于不同场景,但它们都遵循了PDCA循环这一基本规律(或逻辑)。

此后,“戴明环”从最初应用于质量策划与质量改进,逐步延伸到各行各业的管理领域,例如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绩效考核以及战略管理等。“戴明环”这一工作方法既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符合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PDCA循环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既可应用于我们的工作,也可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在工作中,管理者可以通过PDCA循环改善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在生活中,人们可以运用PDCA循环改善个人的学习、健康以及人际关系等。

02

戴明环 _ 企业成长逻辑 

PDCA循环概念的提出及成功应用,触发我们一个新的思考: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有没有一个类似于“戴明环”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经营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有效诠释企业的“经营逻辑”?

《卓越绩效计分卡》一书,为我们提出了“沛思环”。

《卓越绩效计分卡》书中效仿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商业模式“画布”的做法,将企业“经营逻辑”的若干关键要素提炼出来,同时以“戴明环”为基本框架,创作一幅“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企业成长逻辑图。

在保留行动(Do→Action)、测量(Check→Measurement)和改进(Action→Improvement)三个要素的基础上,将计划(Plan)拆分为原则(Principle)、指标(Indicator)和方法(Method),同时再增加一个校准(Alignment)元素,最终构成由七个要素组成的企业的“经营逻辑”,并按照“原则→指标→方法→行动→测量→改进→校准”的先后顺序形成若干个类似于PDCA循环的“环”。

这个环名为“沛思环”(PESC Circle)。

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涉及非常多的主题,包括财务、顾客、运营以及人力资源等,每个主题又可以逐层分解为多个小的议题,这些议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沛思环。如果不认真思考和梳理,同一个“环”的内部,以及不同“环”之间,往往容易陷入逻辑混乱、理念冲突,进而使企业迷失经营管理的方向、丧失内部运营的动能。

在管理实践中,指标背离原则、方法背离指标、原则与原则相冲突、指标与指标相矛盾,以及方法与方法不一致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低下,纠纷与冲突不断。

管理学经典理论倡导企业家和经理人要少化时间扮演“报时人”,多花时间扮演“造钟师”,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造钟师”,在构建企业的系统架构时,应遵循正确的经营逻辑,即按照沛思环的逻辑顺序来设计经营管理系统,形成各要素之间的“一致”和“协调”,以有效消除企业在经营逻辑上的迷失,包括各种背离、冲突与不一致。

对于如何解决上述企业在经营逻辑上的各种背离、冲突、矛盾问题,《卓越绩效计分卡》构建企业沛思环的“十二步法”……

推荐阅读:

一文读懂︱如何合理地设计员工薪酬

与其降本增效,不如提质增效

宁高宁:企业创新的4个动力系统

推荐读物:


👆点击图片,获取图书购买链接

本书构建了一个新的绩效管理系统——卓越绩效计分卡,既可以用来建立企业的绩效测量系统,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动态的绩效管理工具用于企业的综合绩效改进。

以卓越绩效计分卡为基础,本书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企业从普通到优秀再到卓越的“造钟”理论和方法,由沛思企业成长四阶段模型、沛思环、沛思计分卡(即卓越绩效计分卡)、沛思企业经营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以及沛思“造钟”十二步法五部分内容组成。
☟ 点击关注获得更多企管文章 
您每点一次在看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企业管理出版社
推送企业管理出版社新书资讯,与书友分享好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