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丽江的印象,和丽江这两字带来的印象,完全不同。
两位读诗的老人
在丽江古城南门牌坊附近,有几个入口通向古城。这些入口大概是2018年修建的,为了向游客收取古城维护费,也有可能是疫情期间修建的,不管是什么原因吧,才几年时间,这些入口及挡路的闸门都没用了,不知道政府是舍不得拆,还是觉得后面可能还会有用,这些闸门还是留在路口,而且,闸门旁还有看守人员,尽管他们什么都不用做。
一天早上,我进入古城,经过这些闸口,看到一位看门的老人,手上拿着一本书,我有点好奇,印象中还是第一次看到门卫在看书,我和老人聊了两句,看了一下封面,书名好像是中国八九十年代诗歌集,厚厚的一大本,我看了一下老人沧桑的面容,惊讶地说不出话,究竟要有多少涵养?经过了几十年的磨练,才能在干着这样一份毫无意义的工作时,还能坚持对诗歌的爱好和欣赏。我差点以为这是作秀。
在参观木府的时候,我看到边上有座房子,游客一般不太会注意到,有个老人孤寂地坐在靠阳的地方,房子外有块不起眼的牌子“丽江玉泉诗社”。我进去看了看,房子有点杂乱,稍有点破败,老人爱理不理的样子,他肯定见多了来来往往的游客,大家进房来不过是猎奇的心理,谁会在旅游的时候和一个老人讨论诗呢?
黄乃镇
木府,又名丽江古城博物院,里面有一个图书馆,我坐下看了会书,走的时候和里面的工作人员聊了起来,听说了黄乃镇的事迹,近乎被神话。
黄乃镇是丽江文化局局长,1996年丽江地震,世行派人过来考察,拒绝了一笔援助贷款,然后这些人去玉龙雪山游览,黄乃镇听到这个消息,不顾衣着单薄,前往玉龙雪山,等着世行人员,再次游说,据说是看他可伶,冻得簌簌发抖,负责人同意了这笔贷款,黄乃镇又请翻译转告世行人员,一定要对政府部门的人员说世行批准了这笔贷款。
木府,是丽江的土司衙门,土司姓木,故名木府。经过明清的改朝换代和连年战火,还有清朝的“改土归流”,木府已经衰败,到近期文革破坏,木府再遭劫难,昔日纳西首府的王室重地,变成了古城最不安全的角落。
世行拨款用于重建木府,并设立丽江古城博物院,黄乃镇是总指挥。
关于木府,黄乃镇先生还写了五大卷百万余字的《木府通论》,内容包括了木府重建的全过程,详细梳理了木氏土司的崛起及原因,木氏土司对明王朝的忠心耿耿,对周边地区的扩张和统治、兴盛衰落,细数了木氏土司留下的各种遗产,木府建筑布局考虑、木府建筑的特点、风格、文化内涵及其思考。最后,书籍叙述了丽江古城的形成、特色、蕴含的文化多样性等等。
风靡一时的古装剧《木府风云》就是在新建的木府中拍摄的,黄乃镇先生参与策划。
餐厅老板
在我住宿酒店的巷子头上,有一家小餐厅,晚上十点多我从外面回来,餐厅还在营业,有一位男士在打理,早上七点出门,这位男的还在忙着,我问他是不是不睡觉,他说,下午会多睡一会,那时客人少,他妻子也在。
有一天早上我要去赶火车,问他早上几点开门,他说五点半开门,我问五点半能吃到东西吗?他说有的,他早上四点半就到了,五点半就能开张。
这是一个浙江人,原住宁波鄞州,刚来丽江十个月。他说他们那儿的小笼很有名,家家都会做。原来在鄞州有自己的工厂,做油烟机,给别的厂家贴牌。前面三年疫情,生意做不下去,破产了,只好出来开饭店。
他说,餐厅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入五千元,利润至少一半。我说这和你开工厂的利润差不多吧,他说不好比的,开餐厅辛苦一点。
中国就是靠这么辛苦的一批人在干着,没日没夜,没有休息,没有假期,供养着一大批公职人员。
古城公职
在丽江古城闲逛,遇到两位工商管理人员匆匆走过,前面一位男的,油光满面,明显是吃外快的那种,看着就不舒服,后面一位女的,稍好,不像那位男的脸上发着油光,我多看了一眼,那是因为年轻,油光不多,还没泛出来那种。
一条小河边有一条酒吧街,酒吧街的尽头有一间房子,一个警察坐在里面,肥头大耳,体重大概是前面两位的总和,最容易出事的地方油水一定最肥。
古城里尽是饭店、酒吧、民宿和各种各样的商店,按照配比关系,这儿的公职人员干的一定是最肥的差事。
为什么我从来没能在工人农民的脸上看到油光?看到的只有一辈子操劳留下的辛苦和焦虑。
古城印象
普洱茶一饼的重量是375克,一路走来,价格一路下行,从最初的60元一饼,到20元一饼,最后还有10元一饼,极端的是5元一饼。
咖啡店多如牛毛,卖的都是云南小粒咖啡。
有很多银器店和旅拍店,银器店门口照例响着叮叮当当的打银声音。旅拍很受年轻人欢迎,大街小巷都是年轻人在摆拍,服装都是从旅拍店里租来的,穿的都是藏袍,两腮都用油彩涂成了高原红。我发现藏胞还是挺漂亮的,时装设计师可以从少数民族的服装中采撷灵感。
有很多鲜花饼店,我买了一个尝尝,味道不错,满嘴的玫瑰花香。当地特色是腊排骨火锅,到处都是。
古城里有很多河道,河水清澈见底,据说是从玉龙雪山上流下来的雪水(下图就是玉龙雪山),但是看不到小鱼,不知道是河水太冷还是游客太多?
越往里走,古城里的民宿就越多,多到看不过来,很多民宿的门口挂着“今晚有房”的招牌,那么为什么不痛痛快快贴出价格来呢?还要麻烦大家打开手机点击应用来查看。
古城道路都是用石块铺成,凹凸不平,拉着拉杆箱走很不方便,有些民宿就会派出电动小拖车去拉住宿客人的行李箱。
四方街的西面有一条南北向的小河,小河的两侧是各种酒吧,这就是酒吧一条街,到了晚上,这儿灯火璀璨,歌声震天,小河里会有花灯顺流而下,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人沿河用竹竿疏导花灯,不让它们堵在一起。
这张照片中有拍照的作者本人,两个路过的行人,靠窗坐的一对男女,以及穿着宽大比基尼的主播。
丽江北面的束河古镇也有茶马广场和四方街,大概这儿的每个古镇都有茶马广场和四方街。看来,古人早就懂经商的好处,所以会有四方街欢迎四面八方的来客。
古城里有洗手台,地上很干净,没有脏东西,没有痰迹。每当听到一阵特别的音乐的时候,那是垃圾车到每家商店门口来收垃圾。
木府边上有一座牌坊,上面有“天雨流芳”四个大字,这是纳西语的音译语,意思是“读书去吧”,“天雨流芳”的汉语意思是天降润雨,滋生万物,还有一种马屁精的解释是皇恩浩荡如天雨滋润。
丽江的北面是香格里拉,南面是大理,自古受到北面吐蕃国和南面大理国的侵扰,明朝土司为了生存,倾向于臣服中原王朝,因此从明朝开始开启了纳西族汉文写作之先河,从清朝开始“改土归流”,把丽江的统治从土司改为流官,流官大兴汉学,修书院,建学馆,习汉文蔚成风气。
古城里还能见到纳西族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主要是东巴教的经师在使用,大多数纳西族人都不懂东巴文。不过,大约有三十万人在使用纳西语,纳西语是汉藏语系语言,主要使用者就在丽江的古城地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甚至还有居住于西藏芒康县的。我遇到一个纳西族的滴滴车司机,能说普通话,语速较慢,他说纳西语和本地普通话方言的速度就很快。
纳西语中,丽江被称为“丽江瑙”,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纳西族人认为,丽江位于青藏高原东麓,群山环绕,光照充足,犹如太阳升起的地方。
不过,丽江名称的由来有最可能的是得益于金沙江,古时候的纳西族人称呼金沙江为“丽水”,元朝时的忽必烈远征大理,在丽江市石鼓镇一带渡过金沙江,忽必烈在当地设置“云南行省丽江路军民总管府”。从此,丽江这个名称就正式出现在历史文献中。
1253年,忽必烈率领蒙古大军进攻云南。当时,大理国是云南地区的强盛政权,蒙古军在攻打大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困难。纳西族土司阿甲智高率领部众归附蒙古军,帮助蒙古军渡过金沙江,攻克了大理国的重镇金沙江城。1255年,蒙古军攻克大理国都城太和城,大理国灭亡。
有人认为,纳西族土司的行为是叛国行为,所幸,纳西族归顺的元朝灭了南宋和大理,建立了蒙古王朝,不然,纳西族恐怕会遭受灭顶之灾。当时,大理国对纳西地区实行残酷统治,纳西族人民深受其害,纳西族土司希望借助蒙古军的力量,推翻大理国统治,建立自治政权。
金沙江城的准确地址已无从考证,历史上被摧毁和重建了很多次。大理国都城太和城就是现在的大理古城。
徐霞客
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古城会遇见徐霞客!
从徐霞客的出生地无锡江阴,到云南丽江,中间所隔何止是万水千山,又是在300年前,道路极其不便,徐霞客靠双足走到了丽江,丽江土司木增派出通事等在邱塘关口,对徐霞客盛情款待,两人高谈阔论,相见甚欢,徐霞客为木增文集写序,应木增之邀完成《鸡足山志》。
后来徐霞客在滇西游历时,得了风湿病,双足俱废,跟随他多年的仆人顾行竟然打开他的箱子,拿走了所有值钱的东西不辞而别。徐霞客深受打击,“离乡三载,一主一仆,形影相依,一旦弃余于万里之外,何其忍也。”
木增土司听说后,决定派人送徐霞客回家,因此对“霞客东归”进行了详细的谋划,那时是崇祯十二年,张献忠进抵湖广四川等地,“时值绿林扰道,水陆戒严”。因此,木土司特意派出“鸡足山印经团”送徐霞客东归,历时150天,终于将徐霞客及其珍贵的游记资料一并送回江阴老家,徐霞客回家后,仅过一年就病逝了,终年55岁。
丽江木府中有“徐木友谊厅”,在江阴有“木徐友谊厅”。
徐霞客出生在江阴一个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山玩水。徐霞客十五岁时参加科考失败,立志出游,“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其母王孺人为其制作远游冠,以壮行色。
【想到我的外公,一辈子务农,却从不参加邻里的婚丧嫁娶之事,也是农村一大奇观,此时写作这篇文章,我才有所醒悟。】
据说,纳西族人以胖为美,以黑为美,所以称呼未婚女子为“胖金妹”,未婚男子为“胖金哥”,当然这可能是说笑。纳西语中,胖金妹是漂亮姑娘的意思。路上遇到女性,我不管对方是否已婚,一概称为“胖金妹”,全都乐哈哈答应。到了大理,白族居多,就要称呼女孩子为“金花”,男孩子为“阿鹏”。在香格里拉,对藏族女孩要称呼“卓玛”,对藏族男孩称呼为“扎西”。
胖金妹的服饰极有特色,胸前有两条交叉的黑带,系着肩上的一块黑山羊皮,那是纳西族女子操劳的象征。不过现在都用一块黑布来代替黑山羊皮了。我暗想,是否有爱美女子,用两根彩色的绸带来代替黑带呢?那是多么的鲜艳,能夺去多少男子的目光啊。
这是在索河古镇的一张照片,我坐在小食店里吃米线,看见这人骑马经过,不断吆喝,我赶快拿起手机抓拍一张,没想到这人要我付钱,一边走一边喋喋不休,没有生意就是这样的窘迫。
这两位胖金妹没向我要钱,可爱很多。
好了,关于丽江印象,就写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