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思想》读书笔记

美食   2024-10-27 22:09   上海  
大概只有经历过30年经济危机的日本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书《清贫思想》,本书作者中野孝次是日本人,本书的翻译是邵宇达
这本书出版于1992年,恰逢日本金融危机爆发两年,恐怕作者也想不到,这场危机会蔓延二三十年。译者翻译于1997年,去世于2020年,本书是2023年3月的第一版。
1
译者引用了日本学者的话来表达自己的信念:
“日本现在所走的基本上是美国文明的道路。但是,这条路不一定是人类唯一的文明道路,人类可能还有另外的文明道路,这条路应该既有发达的物质文明,又不使人的感情生活的环境“非人性化”。如果真有这样一条道路的话,日本是没有能力成为开拓者的,因为日本国家小,文化传统不深,底气不足。在当今世界上,唯有中国有可能开拓出这条新文明的道路来。”
2
人生在世,只要有生活必需之物就足够了。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都应该舍弃,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人死留财,不是什么好事。而把那些无聊的绘画、古董、书籍、家具等遗留给后代的家伙,实在是没有头脑,继承人会为了争夺那些东西而展开血腥争斗,人死而留祸,非有智慧的人的作为,想给的东西,何不生前就送给他们。
3
您收藏的是一把废刀
《本阿弥行状记》在记述了这段轶事后解释道:不管是多么鲁钝、不善献媚的人,知道这是将军的秘藏之宝,又是在御前群臣面前,大概没有人会纯洁到说出这把刀是废品之类的话。
由此可见,本阿弥家族最看重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诚实,对社会有时也要有近乎愚昧的刚直。与外人的功利心相比,更怕违背了自己的本心,这一定是当时日本社会相当珍贵的心灵律动。
4
我相信,日本值得夸耀于世的,不是成了经济大国,不是成了贸易输出大国,而是人世间最重要的“无形的人格”。
5
永秀的心性与动机与此不同,他是由于热衷音乐而舍弃其它欲望的,结果与佛教中的求道者殊途同归。真正的艺术家当中这种人很多,后世的池大雅也同样潇洒地挥袖离弃尘世俗气而悠游于他的绘画艺术之中。他们都像鸭长明一样在“风雅”的一念之下,瞭望到另一个与权势利益无关的世界,为了进入这个纯美的、快乐的而心情舒畅的人间乐园,最终都逃离了现实世界。
6
因为无法摆脱市侩气,所以笔端就不可能再现他们那样高雅的境界。今人没有勇气按自以为美的方式去画,故而今画不及古画。人或存趋炎附势之心,迎合世俗流行,或以画博取世俗声名,心志低下,所以,技巧越来越圆熟,画品越来越卑俗,因为“无他,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耳”。
7
人生并不是像铁轨一样,可以向未来无限延伸。生命中的一时一刻构成了整个生命历程。生命之链也许在明天,或因疾病或某个不测事故而发生断裂。现在就是一切,人不能割裂某一时刻而活。只有现在,才使过去和未来具有意义。
8
在这些国家能听到的批评大致有以下几条:
1/ 日本依仗着自己是贸易输出大国,只顾本国利益,不考虑别国市场情况,一味倾销自己的产品。
2/ 无论是日本旅行者还是商务人员,谈话只有金钱一个话题,对金钱之外的事物一概没有兴趣,政治、音乐、国际关系、哲学、民族问题、历史等等,和他们根本无从谈起,他们只相信金钱,认为只有金钱才能决定人的价值。
3/ 连一些年轻的女孩子也手持大把金钱来买名牌衣物和化妆品,她们对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漠不关心,吵吵嚷嚷,我行我素,简直不成体统,日本的年轻人难道都是这样浅薄地只知道自我的人吗?
4/ 日本人中,很少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很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少有对事情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人,他们对自己国家的历史都相当无知。
5/ 对贫穷国家的人,日本人都非常傲慢。似乎由于自己富有,便可以为所欲为。
日本虽然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但日本人的生活还没有达到富足,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大家像一群工蜂一样忙忙碌碌,日本人住在狭小的房间里,每天乘挤得满满的电车去上班,工作到精疲力尽才回家,甚至还有过劳死的说法。
9
草庵生活引出的未必都是欢喜和快乐,有时同样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悲惨一面。每当此时,诗人不是消极逃避,而是正视现实,将这生活中悲惨的一幕刻在自己心里并付诸笔端。
10
清贫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贫穷,而是通过自己的思想和意志的积极作用所最终创立的简单朴实的生活状态。

【大帝评论】按照欧美人的看法,东亚三个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才有东亚这个说法。以前,我总觉得中国怎么可能和日本相似,然而,看了上面这些内容,发现相似之处的确不少。

自由的大地
旅游美食,股票投资,互联网科技,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