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回归基本面框架,关注绝对收益机会

财富   财经   2025-02-10 08:32   北京  

肖斐斐  林楠  彭博  李鑫  胡家俊

春节期间超预期因素已体现在节后市场表现中。预计下周开始,市场或重新评估下阶段可能的政策、经济及行业变化超预期因素,在此背景下,银行股投资重新回归到基于基本面框架的逻辑中。我们认为,商业模型重估是2025年上半年银行股投资的核心矛盾,建议重视行业估值上行的绝对收益机会。另外,分红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之差有所走扩,也隐含银行股的潜在配置力量增强。


事项:


截至2025年2月9日,13家上市银行披露业绩快报;春节假期后,货币市场资金面有所转松。



已披露业绩银行经营稳健,隐含行业基本面格局保持稳定。


1)经营能力凸显稳健性。截至2025年2月9日,13家上市银行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包含4家股份行及8家城商行。13家银行2024年加权平均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2.2%/+5.2%,平均ROE达到11.15%(同比-0.59pcts)。


2)资产质量保持平稳。11家上市银行在业绩快报中披露不良贷款率数据,2024年末11家银行平均不良率达到0.96%,较年初下降3bps,信贷质量稳中有进。


3)高景气区域城农商行利润保持积极增长。13家银行中,5家银行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到10%以上,除1家(浦发)股份行以外,其他4家(齐鲁、苏农、杭州、江苏)均为东部地区城农商行。



节后资金面边际转松,“分红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走扩,提升板块股息吸引力。


1)本周资金利率明显下行,反映节后流动性格局改善。截至2月7日,R007/1M国股同业存单利率/1M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为1.76%/1.71%/1.34%,分别较1月26日变化-20.0bps/ -16.2bps/ -13.1bps。


2)节前资金面多维扰动因素逐步消退,2月流动性格局有望保持平稳。受到央行暂停买入国债、税期因素、春节假期因素等多方面影响,1月份资金面有所紧张。展望来看,考虑2月并非缴税大月、居民春节前取现资金回流、“信贷开门红”完成,流动性格局或将延续回稳态势。


3)我们认为,短期资金面保持宽松,叠加银行股股息率有所回升,银行股分红收益率优势继续体现,隐含银行股的潜在配置力量增强。



春节期间的超预期因素逐步体现在节后市场风格中,下阶段关注板块基本面逻辑下的绝对收益机会。


1)节前板块相对收益表现出色,配置型资金驱动H股行情。1月股市震荡下行,中信银行指数上涨0.21%(沪深300下跌4.55%),展现较强的相对收益和防御属性。此外,由于板块H股分红回报率更为突出,部分配置型资金更偏好H股。1月板块H股港股通持股市值占比大幅提升0.51pcts至13.07%,同时A股平均溢价率大幅下降3.04pcsts,体现H股上涨幅度更为积极。


2)春节期间超预期因素影响市场风格,节后板块相对收益走弱。本周中信银行指数下跌1.90%(沪深300上涨1.98%),绝对和相对收益均有所走弱。DeepSeek引发投资者关注科技赛道风格,节后短期内市场成长风格占优,银行板块相对收益有所回落。


3)下阶段板块投资将回归基本面定价逻辑。本周中证500/中证1000分别大幅上涨4.38%/4.93%,且2月7日沪深两市成交量接近2万亿,创下2025年以来新高,春节期间超预期因素已逐步体现在节后市场表现中。我们认为,下阶段银行股投资重新回归到基于基本面框架的逻辑中,银行板块存在确定的绝对收益机会。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监管与行业政策超预期变化;各公司发展战略执行不及预期。



投资观点:回归基本面投资逻辑,关注商业模型重估下的估值提升


春节期间超预期因素已体现在节后市场表现中。预计下周开始,市场或重新评估下阶段可能的政策、经济及行业变化超预期因素,在此背景下,银行股投资重新回归到基于基本面框架的逻辑中。我们认为,商业模型重估是2025年上半年银行股投资的核心矛盾,建议重视行业估值上行的绝对收益机会。另外,分红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之差有所走扩,也隐含银行股的潜在配置力量增强。个股组合方面,推荐2条主线:1)红利贡献稳健回报,选择业绩增速稳定、分红率稳定、资产质量稳定、估值波动低的个股;2)商业模型优异公司,估值溢价有望回归常态区间:选择ROE高且确定性强,当前估值溢价仍处低位的个股。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