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开年经济面面观

财富   财经   2025-02-09 16:14   河北  

杨帆  玛西高娃

总体而言,开年经济产需两端表现较好,多个领域价格录得低位企稳信号,但提示消费复苏的动能有待进一步巩固,地方债发行及建筑项目复工节奏偏慢。开年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态势良好,工业开工率为历史同期高位,服务业受益于国际商旅和资本市场活跃,多个领域价格出现低位企稳信号。需求侧表现整体平稳,春节消费表现较好,以旧消费空档期大件消费增速回落,基建复工进展偏慢,地产对经济的拖累或逐渐减轻,出口短期延续景气,后续或面临走弱压力。地方政府增长目标制定相对谨慎,“新春第一会”重视科技产业、营商环境和项目投资,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低空经济产业备受重视,但对消费的关注度有待提升。财政和货币政策进展方面,地方债发行进度大体持平去年同期,汇率和资金面压力收敛。


开年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态势良好,工业开工率为历史同期高位,服务业受益于国际商旅和资本市场活跃,多个领域价格出现低位企稳信号。


1)工业方面,开年工业生产表现亮眼,六大行业平均开工率不输于2021年和2024年同期,2021年和2024年春节前后是历史同期的工业生产高峰。


2)服务业方面,国内居民流通水平的恢复基本平稳,国际商旅出行的恢复和资本市场运行的改善是四季度以来服务业增速回暖的重要原因。价格方面,南华工业品指数和CRB指数指向PPI同比读数短期或出现一定改善,传统动能相关价格低位震荡,新动能相关价格电子系上行,新能源系筑底企稳,整体经济温度较2024年二三季度好转。



需求侧表现整体平稳,春节消费表现较好,以旧换新空档期大件消费增速回落,基建复工进展偏慢,地产对经济的拖累或逐渐减轻,出口短期延续景气,后续或面临走弱压力。


1)消费方面,综合春节交通出行、电影票房、旅游、商贸零售数据和耐用品消费高频数据看,消费仍处于环比改善通道,但进一步修复需要政策支持。


2)基建和地产方面,春节前基建实物工作量与2024年同期差距逐渐缩小,但节后复工节奏偏慢,地产销售季节性回落,但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房价跌幅收窄,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价月环比连续三周录得正增长,往后看地产对经济的拖累或逐渐减轻。


3)出口方面,短期实物工作量显示近期我国出口延续较高景气度,但运价指数和韩国出口等前瞻指标或指向后续我国出口或面临一定走弱压力。



地方政府增长目标制定相对谨慎,“新春第一会”重视科技产业、营商环境和项目投资,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低空经济产业备受重视,地方债发行进度大体持平去年,汇率和资金面压力收敛。


从地方两会报告看,各省制定GDP增长目标时相对谨慎,上调目标的省份减少,原因或在于2024年完成预期目标的省份不多,不过下调目标的主要是体量较小的省份。从各省“新春第一会”上释放的信号看,科技和产业发展仍是地方政府最重视的领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产业备受重视,其次是营商环境和项目投资,对民生消费、外贸外资领域的部署相对较少,或缘于地方政府对这些领域的可控性较低。财政方面,中央预下达810亿元支持以旧换新,地方债发行进度与2024年同期大体持平。货币政策方面,春节前资金面一度显著收敛,近期回归平稳,汇率受美国关税政策扰动出现一定贬值,央行加大逆周期因子调节力度维护外汇市场稳定。



宏观经济运行跟踪:开年经济景气相对平稳,12月工企营收和利润双双回升。


1月制造业PMI产需两端均回落,但参考意义相对有限,值得关注的是高频开工率数据表现较好,价格分项出现改善,或预示生产保持相对景气状态。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所下降,服务业PMI与季节性水平的差距有所减小,建筑业PMI与季节性水平的差距有所增加。12月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速双双回升,结构上看,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但多数消费品行业利润增速较前值回落。本周市场关注中美关税政策及美国非农数据,下周关注中国1月金融数据和美国1月CPI和零售数据。



风险因素:


高频数据对宏观经济反映程度不够全面,美国关税政策超预期,宏观政策落地进度慢于预期,国内经济运行不及预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2月9日发布的《一周宏观专题述评(第一百三十八期)—开年经济面面观》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