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配置视角看科创AI指数的投资价值

财富   财经   2025-02-07 13:39   北京  

刘方  王子雄  刘笑天  赵文荣  杨洋

科创AI指数由30个科创板上市的人工智能主题标的组成,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人工智能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指数成分股主要分布在AI基础设施、AI技术以及AI应用三大方向;横向比较同类指数,科创AI指数的成分股集中度高、主题相关性高、弹性更强,适合作为主题投资的进攻型工具。从组合配置的角度,在主要市场指数中,红利板块与科创AI指数相关系数较低、仅为0.34。以科创AI指数和红利指数作为底层资产,叠加战术配置调整,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


科创AI指数(950180)在科创板中筛选市值较大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为投资者提供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效工具。


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950180.CSI)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30只市值较大的,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成分股,以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人工智能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从海外市场的表现来看,以AI产业链为代表的科技板块长期表现远超宽基指数。以彭博Mag7指数过去十年(2015/3/31-2024/10/31)累计收益率为2239%,远高于纳斯达克指数的269%。



横向比较同类指数,科创AI指数个股集中度高,弹性强,适合作为进攻性资产进行配置。


相较于科创50指数,科创AI指数集中于人工智能领域,投资主题明确。和其他人工智能主题指数相比,科创AI指数近半数成分股公司的自由流通市值在100亿元以下,另一方面CR10达到了70%,考虑到不同市值的AI公司对整体的影响。行业方面,科创AI指数成分股行业主要集中于半导体、云服务、计算机设备等行业。



从组合配置的角度,通过配置科创AI以及红利资产,可以改善组合风险收益的特征。


相较其他板块,人工智能主题指数的收益弹性更好,是牛市时最锋利的“矛”。从分散化的角度而言,红利板块与科创AI指数相关系数为0.34,且红利指数的年化收益6.99%,夏普比率为0.42,回撤和波动控制能力强,具备较好的防御属性,是穿越牛熊的“盾”,适合与科创AI指数共同构建“哑铃型”配置。



以科技AI指数和港股通红利指数为底仓,基于基本面逻辑驱动的风格战术配置指标体系进行战术性配置,能够进一步改善组合风险收益特征。


从历史回测来看,基于科创AI和港股通红利的战术配置策略能够改善指数的风险收益特征,兼具高弹性和降低回撤的特点。自指数基日(2022/12/30)以来,策略年化收益45.11%,年化夏普1.44,最大回撤19.78%,各项风险收益特征相较于科创AI指数进一步改善。从历年收益来看,基本每年均能战胜基准,2024年相对基准超额收益20.13%。



目前共有4只跟踪科创AI指数的ETF,均为2025年1月份上市;其中发行总规模居前的产品为广发基金的人工智能ETF科创,发行规模为3.3亿元。



风险因素:


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指数数据因可得性问题等因素出现错误或不完整;部分指数回溯历史较短,可能会影响结论的准确性。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2月7日发布的《资产配置专题系列之三十七—配置视角看科创AI指数的投资价值》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