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启明|政策发力的必要性和面临的约束

财富   财经   2025-02-07 08:10   北京  

明明  彭阳  章立聪  周成华

去年9月以来推出的一系列增量政策,有效促进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向好运行,但需求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宏观政策需要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扩张、货币宽松都是重要的途径。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地方政府财政“紧平衡”对支出力度的制约,以及汇率和外部扰动因素对货币政策的约束。从政策制定的角度看,要更好地平衡经济运行中的短期和长期因素,既要加大财政的逆周期调节力度以及更好地发挥货币宽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从而提振消费、稳定预期,又要通过科技创新以及新质生产力来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振内需需要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组合。


去年下半年推出的一系列增量政策,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动能的回升,但需求不足尤其是内需偏弱的现象依然存在。对此,宏观政策需要更加积极有为:1)货币宽松:可以通过降低政策利率等方式保持流动性充裕,更好地支撑实体经济。2)财政扩张:加大财政的逆周期调节作用,通过财政扩张来提振总需求,可以更好地缓解通胀的低位运行以及内需不足的局面。



政策发力面临一定的内外约束:


一、各地下调财政收入增速预期,财政“紧平衡或将持续”,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下专项债付息压力有所抬升。根据各省级行政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预算报告来看,多数省份2025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相较2024年有所下调,且表述中多提及“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紧平衡”等,地方政府收入端承压的背景下,财政支出的扩张力度或将有所受限。此外,受近年来土地出让收入快速下滑的影响,作为专项债偿还资金来源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下滑,使得专项债付息压力持续抬升。


二、汇率对货币政策的约束:从近年来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来看,我们认为央行通常会对稳汇率、稳增长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核心目标进行权衡,其中在稳汇率压力较大时,货币政策面临一定约束,流动性或阶段性收紧:1)在稳增长压力较大时,央行对于汇率波动的接受度会有所放宽,对货币政策取向以及资金市场利率的影响相对有限。2)当汇率接近关键点位时,会更为频繁地采用稳汇率工具并收紧流动性,推升资金市场利率走高。


三、新的传导渠道存在不确定性:增量政策带动经济好转,但结构性问题仍存,基础仍待巩固。去年9月以来的一系列增量政策下,四季度经济基本面有所好转:以旧换新政策对汽车、家电、家具等相关品类的带动作用明显,但从总量的视角出发,全年3.5%的社零增速仍处于较低增速中枢;地产销售状况自11月以来显著改善,一线城市二手房销售处于近年来最高水平,商品房销售额也实现同比正增长,但利好政策向投资开发端的实质性传导仍需时日。



结论:


去年9月以来推出的一系列增量政策,有效促进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向好运行,但需求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宏观政策需要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扩张、货币宽松都是重要的途径。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下财政“紧平衡”对支出端的制约,以及汇率和外部扰动因素对货币政策的约束。从政策制定的角度看,要更好地平衡经济运行中的短期和长期因素,既要加大财政的逆周期调节力度以及更好地发挥货币宽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从而提振消费、稳定预期,又要通过科技创新以及新质生产力来培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风险因素:


国内政策力度超预期变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加剧。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