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扈世民 张昕玥
2025年春运前20天全社会跨区域流动人员同比增长7.6%,高于节前预测,春节错期和拼假效应导致节前客流相对集中,二次出游表现突出。春运前20天民航/铁路/公路/小客车旅客发送人数同比增长7.1%/6.6%/14.3%/5.9%,料民航量价表现缓解了市场对上年高基数的担忧,后续旺季同比效应有望明显改善。春运前20天民航累计发送旅客同比增长7.1%,受限于国内线增班,料国际线旅客发送量增幅领先国内30pcts以上,利用率的提升有望摊薄单位非油成本,叠加航油价格下降,关注成本端向业绩端改善的传导。预计春运前20天票价同比下降5%~10%,小于暑期及四季度跌幅,剔除燃油附加费的影响降幅将有所收窄,春运后半段票价或为检验收益管理策略的关键指标。继续强烈推荐出行链相关的航空、高铁优质标的,建议淡季择机布局。
▍春运前20天全社会跨区域流动人员数目高于节前预期,春节错期和拼假效应导致节前客流相对集中,二次出游表现突出。
截至2025年2月2日,春运前20天全社会累计跨区域流动人员48.1亿人次,同比增长7.6%,高于节前6.8%的预测增长,其中春节假期前6天全社会跨区域流动人员同比下降1.9%。由于假期安排不同以及拼假普遍,2025年春运节前高峰期提前启动,峰值出现在腊月廿六,峰值同比增长0.9%,回程峰值出现在正月初六。从出行节奏看,正月初二全社会流动人员数量即超过了节前峰值,与上年特征一致,长假期为“分段出游”提供空间,二次出行拉动人员流动增长。春节期间家庭游为重点,据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春节出游用户中家庭游占比八成左右,有效拉动消费人次,传统热门目的地持续领跑。
▍春运前20天民航累计发送旅客同比增长7.1%,受限于国内线增班,料国际线旅客发送量增幅领先国内30pcts以上,利用率的提升有望摊薄单位非油成本,叠加航油价格下降,关注成本端向业绩端改善的传导。
民航春运前20天平均发送旅客同比增长7.1%至225.3万,国内线加班有限,国际客流同比增速显著高于国内。从周度数据来看,春运第一周前两天民航、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分别+4.7%、-7.2%引发市场担忧,我们认为更多在今年春运更加提前,第一周后三天民航、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速升至7.8%、15.5%;春运第二周进入节前高峰,民航、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9.0%、10.6%,且民航单日节前峰值较2014年高10.7%至240.5万人;春运第三周民航、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4.3%、3.7%,我们认为黄金周增速的回落主要为上年高基数,2024年春节黄金周节中二次出游超预期,民航、铁路临时供给相应增加带来的高基数,以民航为例,黄金周较2019年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22.1%。春运前半段验证民航出行需求的韧性,后续旺季同比效应有望明显改善。春运前20天国内航司飞机利用率均值同比增长3.4%至8.9小时/天(其中窄体机利用率较2019年增长14.4%),利用率的提升有望摊薄单位非油成本。
▍预计春运前20天票价同比下降5%~10%,小于暑期及四季度跌幅,剔除燃油附加费的影响降幅将有所收窄,春运后半段票价或为检验收益管理策略的关键指标。
我们预计春运前20天民航全票价同比跌幅5%~10%,但降幅仍较2024年暑运及四季度淡季明显缩窄,剔除燃油附加费的影响降幅将有所收窄。料节前两周票价同比降幅在个位数,高基数导致黄金周票价降幅扩大至两位数,考虑节后出行相对分散,我们预计春运民航票价同比降幅10%~15%左右。受限于机队规模和时刻增长,2025年春运行业航班量较客运量增幅低4.0pcts,我们预计推升客座率同比上行2pcts左右,考虑利用率和航油价格的下降,各航司运营成本同比进一步摊薄。我们预计紧供给的持续将为行业票价提供一定支撑,民航会议提到将完善市场监测预测,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行业自律或是推动2025年国内新RRPK收益提升的关键。
▍风险因素:
民航需求不及预期;国际线恢复不及预期;油汇影响超预期;铁路客运恢复、票价提升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2025年春运前20天全社会跨区域流动人员同比增长7.6%,高于节前预测,春节错期和拼假效应导致节前客流相对集中,二次出游表现突出。春运前20天民航/铁路/公路/小客车旅客发送人数同比增长7.1%/6.6%/14.3%/5.9%。未来两年民航机队引进增速或为2%~3%,客流量的大个位数增长叠加国际线进一步恢复推动机队利用率持续提升,从而实现单位扣油成本的优化。剔除短期油价波动,我们认为2025年航油成本下降仍为航司利润释放最直接因素。航司收益管理逐渐从行业自律向供需驱动过渡,2025年或为航空繁荣周期右侧元年,目前航司估值颇具吸引力,建议淡季择机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