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减碳大潮强力涌动,氢基绿色能源风起

财富   财经   2025-02-06 08:14   北京  

祖国鹏

氢基绿色能源在能源转型浪潮的推动下价值凸显,主要受益于三大驱动力:技术逐步成熟,政策强力推动,经济性持续可期。我们测算2025-2030年未来5年内,氢基绿色燃料将会带动绿氢需求CAGR达到84%,或带动投资金额4400亿元。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我们认为投资价值量占比集中和运营阶段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环节受益更为明显,推荐关注价值量占比可达绿醇项目总额13%/11%的电解槽及生物质气化炉设备供应商,以及项目选址临近燃料加注港口和生物质富集区域的清洁能源运营商。


能源转型大幕拉开,氢基绿色能源一马当先。


氢基绿色能源是指绿色甲醇、绿色合成氨等以绿氢为原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极低的燃料。与传统燃料相比具有几近零碳的优势,与绿氢相比则具有易储运、下游应用广、与现有能源体系更易匹配的优点,因此得到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推动。近年来EU ETS和IMO对航运业碳排放要求日趋严格,2025年欧盟航线船舶碳成本显著提升,绿色甲醇有望迎来航运需求落地。而煤电掺氨燃烧被视为火电行业减碳的关键技术,国家能源局提出2027年低碳化改造机组平均碳排放水平较2023年下降50%,绿氨需求有望因此受到带动。我们认为氢基绿色能源市场规模将在需求端的增长拉动下得到快速扩张。



氢基绿色燃料需求明确,千亿市场徐徐打开。


我们根据绿色甲醇船舶订单交付节奏预测绿色甲醇在航运领域的市场空间。测算得出全球2025-2027年将分别带来绿色甲醇需求442/836/1331万吨,对应绿氢需求84/159/253万吨。根据煤电机组低碳化改造的进程,我们预计全国2025-2027年掺氨发电将带来绿色合成氨需求10/92/262万吨,对应绿氢需求2/16/47万吨,若国内绿醇供应量占比20%,预计2025-2027年国内绿氢需求分别为19/48/98万吨。根据现有项目投资额测算,以上产能建设将会带动投资159/336/522亿元,到2030年,累计投资额将突破4400亿元。在项目总投资中,电解槽和生物质气化炉设备价值量较为集中,我们测算分别可占项目投资额的13%/11%,订单获取能力强、技术优势突出的企业业绩有望受到带动。



商业模式竞争力:选址分布或带来成本优势,绿色认证为关键环节。


目前国内拥有绿色甲醇加注能力的港口较少,产品运输距离偏长。生物质原料成本则受到当地的生物质平均收运距离等影响较大,因此项目盈利能力受项目选址与港口距离、生物质原料集中度息息相关,我们测算受上述因素影响,现有项目毛利率波动范围可达17%-37%。ISCC等绿色认证是氢基绿色能源最终获得绿色溢价的关键一环,国内项目普遍受到该认证流程较繁琐及经验不足的限制,目前国内已有5个项目获认证,相关企业产品销售范围将会明显拓展。



风险因素:


绿色燃料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化;氢基绿色燃料降本进度不及预期;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氢基绿色燃料项目建设进度及投资落地情况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氢基绿色燃料受到国内减碳政策、国际上欧盟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驱动,在2025年,行业有望迎来绿醇项目进入实质运营阶段以及项目建设投资加速落地两大重要节点。我们建议沿两条主线参与氢基绿色能源行业投资:1)核心设备制造企业。2)绿色甲醇需求首先放量,提前卡位布局绿醇的清洁能源运营商有望率先受益。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2月5日发布的《氢能行业氢基绿色燃料系列报告之一—减碳大潮强力涌动,氢基绿色能源风起》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