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聚焦|行情持续,结构分化

财富   财经   2025-02-09 16:14   河北  

裘翔  刘春彤  杨家骥  高玉森  沈思越  

  连一席  杨帆  遥远  玛西高娃  于翔

由技术变革驱动的春季躁动行情明显加速,交易风格和结构愈发极致,后续行情分化不可避免。中国科技类资产价值正在被全球投资者重估,中美估值差有望收敛。预计本轮行情仍将继续演绎,结构的分化和行情的节奏将更为关键,当前建议强化以端侧AI为核心的产业逻辑突出板块,后续转向非美出海+红利的杠铃策略。一方面,节后首周市场成交量持续放大,春季躁动加速明显,抢筹指标和活跃私募仓位处于高位,外资的流出和部分公募产品的赎回边际改善。强势行业集中在AI产业链方向,TMT板块成交占全A总成交比重快速提升至45%;风险偏好已经抬升,事件催化还在继续,预计科技行情还将演绎,但分化不可避免,从普涨到分化到最后缩圈/轮动的过程也符合产业逻辑和过往规律。另一方面,中美科技股在2022年底AI产业革命以来出现了明显的估值拉大,并在近期伴随中国技术突破出现变化,差距开始缩小。从中美重点行业龙头分析来看,发现中国资产估值偏低的行业为互联网、通信硬件、智能车和智能驾驶;估值偏高的为半导体、软件;估值接近的为消费电子。在配置上,预计以AI产业链为核心的科技行情还会演绎,当前建议以产业逻辑为核心,关注景气度确定性高的端侧AI板块;预计后续低波动风格将逐步体现出超额收益,建议突出非美出海主题+消费类和垄断类红利的杠铃策略。


一方面,节后春季躁动明显加速

交易风格和结构愈发极致

结构分化和行情节奏将更为关键

节后首周高位高波类资产表现突出,强势行业也集中在AI产业链中。DeepSeek引发全球投资者热议中国科技进步及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近期政策层也频频表态重视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春季躁动明显加速,沪深两市成交量从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1.13万亿上升至2月7日的近2万亿。最近两个交易日主要宽基指数的平均日度振幅和平均换手率都已在近十年80%分位数以上。结构上,924行情以来已经处于高位、且具备高波动属性的行业明显在本周领跑;行业上,持续具备事件催化的端侧AI、人形机器人、智驾等主题均有不错表现。节后第一周,TMT板块成交占全A总成交的比重快速提升至45%,在过去10年仅次于2023年4月上旬、2023年6月下旬。此外,风险偏好的提升也使得港股估值得到快速修复。上证沪港通AH溢价指数已接近2024年10月3日水平。


预计科技行情将继续演绎,但或迎来结构分化,建议聚焦端侧AI等景气度高确定性和产业逻辑明确的细分方向。风险偏好已经抬升,事件催化还在继续,预计行情还会持续演绎。但伴随着交易风格的极致演绎和交易行为的高度一致,分化不可避免。AI产业链从普涨到分化到最后缩圈/轮动的过程也符合基本面逻辑。复盘过去两年AI产业链行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22年底-2024Q2,市场交易模型持续快速迭代带来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算力确定性最高。2024Q2-2024Q4,市场一度出现关于AI应用落地前景和CAPEX可持续性的分歧,但随着2024Q3美股SaaS类公司业绩兑现疑虑逐渐被打消。自2025年开年至今,我们认为以AI Agent为代表的AI应用有望加速落地,DeepSeek加速推进应用成本的下降,端侧AI如智能驾驶、AI PC等的吸引力上升。


抢筹指标和活跃私募仓位处于高位,外资的流出和部分公募产品的赎回边际改善。市场回暖明显,我们创设的交易损耗指标在本周明显转好;而我们追踪的抢筹指标也持续处于高位,A股集合竞价成交额在全天的占比(MA5,日度)截至2月7日位于2021年以来92%的极高分位数水平,且中证1000、中证2000成分股的抢筹更加极致。外资方面,海外跟踪中国的样本基金净流出暂缓,其中样本被动基金最近2周分别净流入0.2亿美元和2.4亿美元,结束了此前连续6周的净流出态势。公募方面,根据对中信证券渠道调研的数据,样本主动权益类公募产品结束了净赎回的态势,2月5日当周转为微幅净申购。私募方面,对中信证券渠道调研的情况显示,最新一期(1月27日)的仓位水平为80.1%,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最近10周的仓位水平均超过2017年以来的仓位中位数(75.2%)。融资余额方面,近2周基本稳定在接近1.8万亿的水平。



中国科技类资产价值正在被

全球投资者重估,中美估值差有望收敛

聚焦科技股领域,自2022年年底AI科技浪潮启动以来,中美科技股估值差经历了持续分化后的重新收敛自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纳斯达克100、科创创业50、恒生科技的累计收益率分别为78.6%、35.6%、8.0%,分别相对各自市场基准的超额收益为31.0%、22.0%、-9.0%。


从估值角度看:2022Q4纳斯达克100的PE和PS分别为科创创业50、恒生科技的0.5/0.8倍、0.6/2.6倍,2024Q2时达1.2/1.8倍、1.9/5.0倍,但截至2025年2月7日,分化走势已经逐渐收敛,纳斯达克100的PE和PS分别为科创创业50、恒生科技的0.9/1.4倍、1.6/4.2倍。纳斯达克100在2022Q4的EV/EBITDA为恒生科技的1.2倍,2024Q2时达2.1倍,当前已回落至1.6倍。纳斯达克100在2024Q2的PEG分别为科创创业50、恒生科技的0.6、1.3倍,当前分别为0.5、2.4倍,恒生科技与纳斯达克100的PEG差异甚至明显拉大。


聚焦到头部代表性公司上:我们以均可以在美股市场交易的Mag 7(苹果、英伟达、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特斯拉)和Lucky 8(腾讯、阿里巴巴、美团、比亚迪、小米、拼多多、京东和百度)进行对比。截至2025年2月7日,Meg 7的总市值约为Lucky 8的14倍,但营收/利润则分别为3/6倍。过去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中国公司占优,但中国公司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净利率、ROE明显偏低;估值层面Meg 7的PE/PS分别为Lucky 8的2/6倍左右。


拆分重点行业:我们分别构建了六大关键赛道的中美龙头股票组合,发现中国资产估值偏低估的行业为互联网、通信硬件、智能车和智能驾驶;估值偏高的为半导体、软件;估值接近的为消费电子。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2月7日:


①半导体:规模层面,美股龙头平均市值/营收/利润分别为中国龙头的21/13/27倍;估值层面,美股龙头PE明显低于中国龙头(分别为47.5/114.1);


②智能车和智驾:中国龙头主要为造车新势力和智能驾驶硬件,成长性明显更强。中国龙头PS明显低于美股龙头(分别为1.4/7.3),净利润同比增速明显更快(2024Q3分别为317%/41%);


③互联网:中美最为接近的板块,美股龙头平均市值/营收/利润分别为中国龙头的5/2/3倍,但美股互联网龙头PE/PS分别是中国龙头的1.7/2.4倍;


④软件及服务:中美差距较大,中国企业规模明显偏低(中美龙头的平均市值分别为846亿和6.83万亿),PE估值明显偏高(分别为148.5/36.2);


⑤通信硬件:由于中国厂商盈利能力明显更强,更受益于AI算力需求的爆发,因此美股龙头PE/PS分别是中国龙头的2.1/6.3倍,中国公司估值明显较低;


⑥消费电子:美股龙头平均市值/营收/利润分别为中国龙头的17/4/18倍。中美享受同一个技术周期,中国公司估值略高(中美龙头PE分别为41/35.1)。



配置上,当前建议聚焦端侧AI等景气度

高确定性的方向,后转向非美出海+红利

当前建议持续关注景气度确定性更强的端侧AI。Deepseek 对推理算力的压缩能够直接降低端侧AI成本,叠加消费国补的出台,看好智能驾驶、AI PC、AI Phone、AI眼镜AI 耳机等国内外品牌强化布局的高确定性方向。月度看,投资者目前在一致性共识的板块表现出极致的交易进攻性,迅速兑现乐观预期,并有可能在其调整时,转为极强的防御性特征。预计后续低波动风格将逐步体现出超额收益,建议突出非美出海主题+消费类和垄断类红利的杠铃策略。



风险因素

中美科技、贸易、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力度、实施效果及经济复苏不及预期;DeepSeek及相关产业链发展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俄乌、中东地区冲突进一步升级。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2月9日发布的《A股策略聚焦20250209—行情持续,结构分化》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