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苹果折叠屏材料创新与机遇:解决折痕和易碎问题成关键方向

财富   财经   2025-02-07 08:10   北京  

王喆  胡叶倩雯

苹果进入折叠屏市场的可能性仍然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为相关供应链的材料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看好苹果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在手机领域的行业引领作用。苹果通过引入创新性的技术,以求解决折痕和易碎问题,苹果折叠屏的技术升级推动直接相关材料发展,推荐蚀刻件提供商、碳纤维支撑件供应商、UTG玻璃供应商。


折叠屏手机面临屏幕易碎和中间折痕两大痛点,市场期待苹果引领技术突破。


折叠屏手机自问世以来,始终面临两大核心痛点:屏幕易碎与中间折痕。由于柔性屏幕材料较为脆弱,跌落、磨损或进水等情况都会加速损坏,而中间折痕则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美观度。尽管安卓厂商已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但目前仍未实现真正的“0折痕”效果。在这一赛道中,苹果作为高端机型的创新引领者,尚未推出折叠屏产品,市场对苹果的进入充满期待,相信其技术能力将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显示模组和铰链是折叠屏的核心成本来源,技术优化决定其市场可靠性。


折叠屏手机成本中,显示模组占据主导地位,其复杂性和高要求显著推高了整体成本。以三星Galaxy Fold为例,显示模组成本占比34.36%,远高于传统直板手机;而机械结构件如铰链成本也显著增加。铰链和盖板技术成为解决屏幕折痕与易碎问题的核心,目前安卓厂商多采用UTG玻璃配合水滴型铰链的方式优化折叠效果,但距离彻底解决折痕与易碎问题仍需技术突破。



苹果通过引入创新性的技术,或致力于解决折叠屏折痕和易碎问题。


在折叠屏技术研发上,我们认为苹果力图做到完美。根据苹果公司在美国专利局注册的专利信息,苹果正致力于通过多项创新解决折叠屏的痛点问题。其方案包括在屏幕下方金属支撑层与底板间加入支撑弹簧层,通过分散外力来减少折痕和跌落损坏;在UTG玻璃中引入局部减薄设计,进一步降低折叠区域的可见痕迹;并在屏幕覆盖层采用自修复材料,以修复划痕和凹陷。此外,苹果的铰链设计将更加精密,通过复杂传动装置和小齿轮结构优化减轻对屏幕的压力,从而进一步优化屏幕折痕问题。



苹果折叠屏技术创新推动供应链材料升级,拉动折叠屏支撑件行业和UTG玻璃发展。


在折叠屏领域,苹果通过专利中提出的创新设计,将金属支撑层与弹簧阵列结合,显著提升了屏幕的保护性能。这一技术突破不仅优化了支撑层的承托和抗折痕能力,还对蚀刻加工提出了高强度、轻量化和复杂结构的更高要求。同时,苹果持续采用UTG玻璃技术,进一步拉动市场需求,为UTG玻璃的国产化和减薄加工行业注入新的动力。苹果的引领作用不仅推动了供应链的升级,也为折叠屏支撑件以及UTG玻璃发展开辟了全新的增长空间。我们测算,苹果支撑件市场空间约为18~27亿元,UTG玻璃市场空间约为155亿元。



苹果进入折叠屏市场的可能性仍然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为相关供应链的材料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看好苹果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在手机领域的行业引领作用。苹果通过引入创新性的技术,以求解决折痕和易碎问题。虑到苹果折叠屏手机相关专利情况,我们认为苹果若推出折叠屏手机,将带动折叠屏支撑件以及UTG玻璃的发展,其中折叠屏支撑件存在两种路线的发展性,分别为金属蚀刻件以及碳纤维材料。



风险因素:


折叠屏手机市场渗透率低于预期的风险;宏观经济变化导致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下滑的风险;苹果折叠屏新技术迭代的风险;国际贸易的风险。



投资策略:


苹果进入折叠屏市场的可能性仍然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为相关供应链的材料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看好苹果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在手机领域的行业引领作用。苹果通过引入创行性的技术,以求解决折痕和易碎问题,苹果折叠屏的技术升级推动直接相关材料发展,推荐蚀刻件提供商、碳纤维支撑件供应商、UTG玻璃供应商。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2月6日发布的《能源化工行业消费电子行业材料专题系列之一—苹果折叠屏材料创新与机遇:解决折痕和易碎问题成关键方向》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