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心电图大家都很熟悉。如果把记录电图的电极放在心腔内,记录到的电图称为腔内电图。在实际工作中会在心脏特定部位进行刺激,改变心脏各部位除极的先后顺序,进而揭示一些电生理现象,称为心脏电生理检查。本节对有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腔内电图的记录
记录腔内电图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穿刺并建立适当的血管入路,在心脏特定部位放置标测电极(图 1-4-1)。
在传统电生理检查中常需要放置多个标测电极,包括冠状静脉窦、希氏束、右心室、高位右房等。随着对心律失常机制的认识,很多导管可以省去。对于多数心律失常,我们常规放置冠状窦电极和右心室电极。14岁以上患者仅穿刺右侧股静脉。如图1-4-2所示,常规穿刺3针,置入6F、7F鞘管,放置右心室和冠状窦电极。另一针作为消融导管的入路。这是我们团队提倡的简化电生理操作流程,后续内容有详细的介绍。
把导管放置到合适的位置之后,通过导线连接到一个多通道电生理记录仪上。电生理记录仪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处理后显示到屏幕上(图 1-4-3)。图 1-4-4是心脏电生理记录仪记录到的电图,腔内电图显示的屏速(相当于心电图的走纸速度)通常是 100mm/s。分析腔内电图主要是分析不同电图的早晚,即先后顺序,而形态相对次要。
二、单极电图与双极电图
体表心电图记录分为肢体导联和胸导联。肢体导联记录的是双极电图,例如 I 导联是在左、右手各放置一个探查电极共同记录到的电图。而胸导记录的是单极电图。腔内电图的双极电图容易理解,即在心脏某个部位放一对电极记录到的电图。单极电图是怎么记录到的呢?在心脏某个部位放置一个记录电极,在远离心腔的部位(通常是下腔静脉)放置无关参考电极。因为任何一个电路都是一个闭合的环。在无关电极和心腔内局部放置的电极形成闭合电路,记录到的电图为单极电图。
双极电图与这两个电极记录的单极电图是有密切的关系。如图 1-4-5 所示,D电极和2电极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记录的双极电图为D-2通道电图(最上方),D电极作为正极记录的单极电图D通道(中间通道),2电极作为负极记录的单极电图为2通道(最下方)。请注意两个单极的极性一正一负,记录的电图向量(正负方向)也是相反的。同时,两个电极存在距离,记录的电位也存在时间差(2通道晚)。
把两个单极图叠加就得到了双极电图。
实际应用时,如果标测电极刚好位于激动的起源点,激动传导方向背离记录电极,单极电图会呈现 QS型;如果记录电极不在激动起源点,有一部分激动传导会朝向记录电极,单极电图会呈 rS型。借此原理可利用单极图形态判断是否为激 动的起源点,如标测室早。但是国内很多导管室干扰信号较多,记录的单极电图有很多干扰成份,这使得单极电图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