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房建模操作是房颤导管消融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左心房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结构,我们将左心房分为十个区域,每个区域采取特定的导管操作,这样可以非常快速、精准地建模,导管操作变得很简单。这十个区域的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有先后调整的。建完这十个区域之后,再对有缺损的区域进行填补。操作导管主要依据影像、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及腔内电图。例如导管在左心耳时电位较大;在二尖瓣环处A波v波均有;在肺静脉较深区域没有电位。
一、左上肺静脉
通常先在左上肺静脉区域建模,此处较容易到达。导管穿过间隔后向前推送多可到达左上肺静脉。有时导管会进人左心耳,如何操控导管使其进入左上肺静脉? 如图5-2-1所示,左上肺静脉在左心耳的后方,在影像上不太好区分导管在左心耳内还是在左上肺静脉内。如果左前斜体位下推送导管时其头端能“出”心影证明是在肺静脉内;如果导管不能“出”心影可能在左心耳内。另外,推送导管时记录的电位越来越小(图中最下方)证实导管是在肺静脉内,如果推送导管时电位较大且头端固定,这时导管多在左心耳内。如果导管在左心耳内只需回撤导管使其头端回到左心房内,之后同步顺时针旋转导管和鞘管再次推送多可进入左上肺静脉。此时导管松弯操作头端向心房顶部方向(上)移动,导管打弯向左心房底部(下方)移动。
如图5-2-2所示,后前位(PA)导管进入左上肺静脉后回撒和推送几次就可以完成左上肺静脉的模型的建立。操作导管时,首先使导管与鞘管同轴,导管打弯方向与鞘管头端弯向一致。回撤和推送导管的过程中可以配合轻轻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使导管贴靠到肺静脉的后壁和前壁,如果配合导管松弯和打弯可以使导管与左上肺静脉上壁和下壁贴靠,这样模型会比较饱满。
二、右上肺静脉
在后前位下,导管指向术者左手方侧左侧肺静脉,此时同步顺时针旋转导管和鞘管,使其指向术者右手侧再推送常会进入右上肺静脉(图5-2-3)。
如顺时针旋转导管时其头端不能指向术者右手侧,多是导管和鞘管较高(进人左心房较多),此时要先回撤导管和鞘管(注意鞘管头端不要退出左心房回到右心房)之后再旋转并推送就可进人右上肺静脉。如果大家已经能在左心房操作导管了,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对于二维影像依赖已经很少了,所以我们仅是在左前斜透视体位下观察导管和鞘管的关系,基本上可以依靠三维进行建模。
三、左心房顶部
如图5-2-4所示,在两个肺静脉之间的红色区域即为左心房顶部。此区域相对容易。把导管回撤到肺静脉口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几次,就可以完成建模,必要时需要配合一下推送导管的动作。
四、左下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及左心房的后壁
这三个区域相邻,导管操作比较接近,而且导管在一个区域移动时通常会进入另一个区域(图5-2-5)。导管在左心房顶部时继续与鞘管同步回撤,轻轻打弯后同步逆时针旋转导管会进入左下肺静脉,进一步推送导管就会进入左下肺静脉内。回撤导管并顺时针同步旋转导管和鞘管,它会贴着左心房后壁向右下肺静脉侧移动。
到右下肺静脉口部时,推送导管可进人右下肺静脉。右下肺静脉较低,通常鞘管要回撤得很低。在此过程中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可建出左心房后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