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相关解剖
目前房室结区域的解剖结构并未完全清楚,但通过既往的电生理研究有了一个大致的共识。我们目前的理解是房室结区域好比这一棵大树,树干是希氏束,树枝好比浦肯野纤维和心肌相连,树干通过树根扎到泥土里,泥土好比是心房的组织。在相当多的人群里仅有一条快径路,传导速度快、不应期较长,好比大树根常常是一条较粗的主要根系。在一部分人群中,除了快径外,还有一条慢径路,它的传导速度慢、不应期短,就像一棵树有两个主要根。快径和慢径的实质是电生理特性不同的传导径路。
由Todaro腱、三尖瓣环及冠状窦口形成的三角区域叫Koch三角,它的顶点有His束走形,大部分慢径走形在冠状窦口和三尖瓣环之间的区域(图 2-1-1)。有人通过高密度标测发现快径分布在Todaro腱的后方,在三角区域外。
二、 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
通常情况下,快径路传导速度快、不应期长;慢径路传导速度慢、不应期短。在心房程序刺激时常常可以揭示房室结双径路现象。
1. 跳跃现象
正常情况下,心房程序刺激时,随着S1S2之间的间期逐渐缩短,S2与其下传心室产生的V波之间的S2-V2间期会逐渐延长。S2-V2间期代表S2刺激心房后激动经房室结下传至心室的时间。房室结具有递减传导的特性,也就是一次心房兴奋后,第二次心房兴奋与第一次心房兴奋的间隔越短(S1S2之间的间期越短),第二次心房兴奋经房室结下传心室的速度越慢、所需时间越长,即S2-V2间期越长,但延长数值一般小于50ms。
如果存在双径路,心房程序刺激时,S2刺激心房后同时经快径和慢径向His束传导,而后激动心室,但会优先经快径(传导速度快)传至心室,经历的时间为S2-V2间期。S2刺激心房后不仅经快径传向His束,同时还会经慢径传向His束,但在经慢径下传(传导慢)的激动尚未传至His束时,经由快径的激动使His束除极的同时会经慢径逆传,并与前传的激动碰撞(图2-1-2左侧)。当S1S2间期缩短到某一数值时,刚好到了快径不应期(通常快径的不应期长),此时仅能经慢径下传至His束(图2-1-2右侧)。由于慢径传导速度慢,所以此时S2-V2间期会突然延长,且数值大于 50ms(人为界定的数值),这也就是跳跃现象(图2-1-3至 2-1-6)。它的定义是心房程序刺激时,S1S2间期缩短10ms,S2-V2间期突然延长大于50ms。发生机制就是传导在不同的径路之间的切换。心房程序刺激出现跳跃现象,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其实,S2-V2间期延长主要是S2-H2间期延长,而 H2-V2(HV 间期)并未明显延长。有时心房程序刺激可见2次或以上跳跃,提示房室结多径路。
2. 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标准
• 心房程序刺激(S1S2)或分级递增刺激(S1S1),刺激间 期递减 10ms 时
。AH 间期跳跃延长≥50ms
。虽无跳跃现象,但 AH 间期绝对值≥200ms
• 心室程序刺激偶可见双径路现象
3. 回波现象
如图2-1-7所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心房程序刺激时,当S1S2 间期缩短到至快径不应期,仅能经慢径下传至His束(黑色箭头),慢径传导速度慢,可能经慢径传导至His束时可以下传心室的同时快径已经脱离不应期,激动可以经快径逆传(红色箭头)至心房产生A波,这也就是回波现象(图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