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的定时炸弹:可怕的颅内动脉瘤被称为“体内不定时炸弹”,它危害极大,据有关文献报道,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已经达到 2%-7%,年破裂率为 0.7%-1%左右。需要注意的是 10%-15% 的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患者来不及去医院就可能发生猝死。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一种动脉壁异常膨出所形成的突起,普遍存在于全球成年人群中。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在50岁左右的人群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患病率约 3%。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其全球发病率约 6.1/100 000 人年,不同地区差异显著。在中国,35~75 岁成人中的 UIA 患病率约 7%。大多数UIA 是偶然发现的,这些动脉瘤通常无症状,绝大多数不会发生破裂出血。由于外科夹闭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均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对于偶然发现的UIA,选择积极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尽管 UIA 的年破裂率低,但一旦发生破裂,可能导致致命的 SAH,不仅病死率高,还会在幸存者中留下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在国际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ISUIA)中发现,患者可能因其他部位动脉瘤破裂出血(30.4%)、头痛(23.7%)、缺血性脑血管病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6和10.5%)、颅神经障碍(8.0%)、癫痫发作(2.9%)、占位性症状(2.7%)、硬膜下或脑出血(1.2%)、脑肿瘤(0.8%)、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0.4%)等多种症状。
头痛
不论是破裂还是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都可能会发生剧烈的、难以忍受的头痛。
麻木
当瘤体压迫周围神经时,可能出现半侧脸麻木。
缺血性症状
当瘤体压迫其它脑血管时,可能会造成某些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的情况,造成缺血性坏死,严重的可出现偏瘫、偏盲、感觉障碍等。
伴随症状
当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患者常常发生突然性的头痛、颈部僵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畏光、失去意识甚至休克。
颅内动脉瘤的急诊处理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UIA) 较为常见,动脉瘤一旦破裂,致死率、致残率高。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无症状性 UIA 常在健康体检或其他原因需接受头部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aSAH 患者在检查和治疗时,有时会发现未破裂的非责任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的分类
颅内动脉壁局部的薄弱膨出就形成了所谓的颅内动脉瘤,好比是用久了的自行车内胎上鼓起的小包。囊状或是浆果状动脉瘤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这类动脉瘤有一个瘤颈将瘤体、瘤顶与主血管腔连接起来,他们只膨出于动脉壁的一侧。与囊状动脉瘤相比,梭形动脉瘤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它由局部动脉壁双侧扩张而成,形如梭子,因而不存在明显的瘤颈。
图一:囊状动脉瘤 图二:梭形动脉瘤
根据动脉瘤最大径,将大小分为微小动脉瘤( 最大径< 3 mm) ,小型或中小型动脉瘤( 3 mm≤最大径<10 mm) ,中型动脉瘤( 10 mm≤最大径 15 mm) ,大型动脉瘤( 15 mm≤ 最大径< 25 mm) 以及巨大动脉瘤( 最大径 ≥25 mm)。
对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UIA,如果存在合并控制不达标的高血压、吸烟无法戒断、既往颅内另一动脉瘤破裂出血、多发动脉瘤、动脉瘤直径 > 5 mm( 或测量上明显大于载瘤动脉) 、症状性动脉瘤、动脉瘤位于后循环或分叉部位、动脉瘤不规则如有子囊或多分叶状等情况,以上条件出现一条或多条,则动脉瘤患者有接受积极治疗的指征,合并多囊肾 UIA 患者,以及动脉瘤 AR或 SR 值较大,此类动脉瘤患者治疗倾向高于随访观察。
颅内动脉瘤的评估
推荐意见:鉴于高血压、吸烟可能是影响 UIA 生长破裂的危险因素,对于 UIA 患者,应积极监测血压并治疗高血压,同时告知患者戒烟。(1 级推荐,B-NR 级证据,CP 和 OP)
推荐意见:既往 SAH 史、动脉瘤直径 >7 mm、后循环动脉瘤、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如子瘤或多分叶状等)、动脉瘤增大或形态显著变化的动脉瘤以及动脉瘤家族史是动脉瘤破裂的高危因素。(1级推荐,B-NR级证据,CP 和 OP)
推荐意见:颅内动脉瘤形态参数测量,如瘤体最大径和尺寸比与动脉瘤的破裂相关,可考虑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但其临床指导价值仍需进一步验证。(2b级推荐,C-LD级证据,CP和OP)
推荐意见:高分辨血管壁MRI成像技术,可观察颅内动脉瘤壁强化及程度,尽管动脉瘤的大小可能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但可考虑用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2b级推荐,C-LD级证据,CP和OP)
推荐意见:对于存在脂代谢异常的UIA患者,特别是存在系统性油酸降低和花生四烯酸升高的情况,应严密监测颅内动脉瘤的症状和影像学变化,可用于动脉瘤生长破裂的评估。(2a级推荐,B-NR级证据,CP)
推荐意见:基于个体化血流动力学分析动脉瘤低壁面剪切力(WSS)和剪切力可变性,可考虑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但其指导治疗价值尚不确定。(2b级推荐,C-LD 级证据,CP 和 OP)
推荐意见: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模型,可考虑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识别和破裂风险因素的评估,但其指导临床治疗价值尚不确定。(2b级推荐,C-LD 级证据,CP)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决策
推荐意见:UIA患者出现前哨性头痛和颅神经麻痹等相关症状,手术治疗是合理的。(2a级推荐,C-EO级证据,OP和CP)
推荐意见:对于偶然发现的UIA,需要进行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综合患者身体状态、医疗中心手术经验与手术潜在风险等因素,对高破裂风险的UIA采取安全手术治疗是合理的。(2a级推荐,B-NR级证据,OP和CP)
推荐意见:对于颅内动脉瘤直径≥5 mm、形态不规则、随访过程中动脉瘤增大或形态变化、既往SAH史、动脉瘤家族史的UIA可考虑手术治疗。(2b级推荐,C-LD级证据,OP)
推荐意见:对于高龄、合并症多、低破裂风险UIA患者,可行保守治疗。(2a级推荐,C-EO级证据,OP和CP)
推荐意见:对于接受保守治疗的UIA,应定期影像学随访,在确诊动脉瘤后每年一次的随访模式成本-效益价值较高。对于生长和破裂风险较高的患者,更频繁的随访是合理的。(2a级推荐,C-LD级证据,OP)
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UIA临床管理
推荐意见: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合并UIA的患者,可考虑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置入,降低缺血症状。(2b级推荐,C-LD 级证据,CP 和OP)
推荐意见:颅内动脉狭窄合并UIA,载瘤动脉存在近端狭窄,动脉瘤破裂的风险高,与狭窄程度相关,可考虑优先治疗动脉瘤(2b 级推荐,C-LD 级证据,CP 和 OP)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药物治疗
推荐意见:不推荐以预防 UIA 破裂为目的而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3 级推荐,无益,B-NR 级证据,CP)
推荐意见:对于 UIA 患者,如因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可继续接受阿司匹林治疗。(2a 级推荐,B-NR 级证据,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