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遭遇巨大压力或强烈情绪冲击时,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如头痛、胃痛、失眠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症状,可能与一种不太被大众熟知的病症 —— 情志病相关。情志病,简单来说,是一类与心理压力、情绪波动紧密相关的疾病。它主要是由于情志刺激,导致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引发。
中医理论中,“情志” 涵盖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被称为 “七情”。正常情况下,这些情绪是人体对外部环境的自然反应,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当情绪过度强烈、持久,或突然受到剧烈的情志刺激,超出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时,就可能打破身体内部的平衡,引发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的病症。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叶人教授学习一则情志病相关医案。
郑某,女,53岁。2023年2月12日就诊。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30余年,平素易紧张。此次因“反复腹胀2个月”就诊。诉2个月前因丈夫住院,其间因担忧病情,休息欠佳,后出现腹胀,就诊时面色萎黄,伴肠鸣,纳差,偶有恶心,自觉胸胁部及四肢肌肉酸痛拘紧,下肢稍浮肿,伴口苦、口臭,大便干结,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患者既往有慢性肝炎病史,平素易紧张,此次因家属住院,忧心忡忡,肝郁气滞,经络不舒,故胸胁部及四肢肌肉酸痛拘紧。气郁化火,则口苦、口臭。木旺乘土,脾胃运化失常,则腹胀、肠鸣。气血生化失常,面色失于濡养,则面色萎黄。治拟疏肝健脾。方剂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5g,大枣10g,生姜6g,甘草6g(炙),当归9g,白芍10g(炒),川芎10g,茯苓20g,白术20g(炒),枳壳10g,泽泻10g。共7剂,分早晚温服。
二诊时患者诉腹胀、纳差较前缓解,但近来入睡困难,偶有下肢抽痛,原方加郁金10g,远志10g,石菖蒲10g,丹参20g,甘松6g。后患者未再来院,电话回访诉诸症已愈,嘱适度运动锻炼,保持心情舒畅。
患者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易致肝脏疏泄功能失调,肝血瘀滞,加之近来遇事忧愁,气机郁滞,木旺克土,故出现腹胀、面色萎黄、肠鸣、纳差、胸胁部及四肢肌肉酸痛拘紧、口苦、口臭等症。叶人教授予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该证。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柴胡去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柴胡可疏肝解郁,疏解壅滞于肠胃内的邪气,为方中君药;黄芩味苦性寒,可清热泻火,疏解郁热;大枣、人参健脾和胃;生姜、半夏降逆止呕;炙甘草调和诸药。芍药合柴胡柔肝与疏肝同用,使肝脏气机调畅。川芎为血分药,有和血疏肝之功效。茯苓、白术、泽泻则为气分药,有健脾利湿之功效,为肝脾同治,气血并调之方。二方合用则气机升降得调,共奏和解少阳、健脾养血、化瘀祛湿之功效。
本书总结了叶人教授从医30余年的宝贵经验。叶教授推崇永嘉医派,追求简约、切合实用的医学思想,善于用经方调治内科、妇科多种疾病。本书是叶教授的诸多弟子合力编写,荟萃了理论认识、医案分析和临证感悟。全书展示了叶教授重视脾胃后天之本,从中焦调治五脏的学术观点;探析补肾祛浊活血法治疗痴呆、胸痹、眩晕、不寐、消渴等老年病的思路;阐述肝脾同调法治疗胃肠、肝胆及情志病的经验;论述了形神合一理论在心身疾病治疗中的运用;阐明如何认识双少阳理论,及其在代谢性疾病及睡眠障碍中的运用。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或西学中学员参考。
END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点阅读原文,选购文中推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