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
我有一个“过去的孩子极度缺乏,现在的孩子要迫切补上”的教育清单,排在首位的,即是儿童美育。
我们的孩子不仅活在当下,他们更主要的是活在未来,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更加应该看重的是通向未来的能力。
那么,未来将会如何?
我每天的功课之一,是给孩子读历史故事,读历史的好处在于知道历史从何而来,也懂得历史向何处去。纵观历史数千年,我更加坚信,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孩子未来将要迎接的时代,会是历史上特别好的时代,是一个不太操心温饱、生存的时代,是一个小康乃至小小富裕的时代,是需要关注生活品质、追问生命意义的时代。
说得官话一点,就是我们所有孩子都要为做一个富裕文明社会的现代公民做准备。
1
童书妈妈曾受意大利教育部门的邀请,前往意大利进行教育交流。期间,在一所美术学院里,我问院长,你们是怎样录取艺术类学生的呢?他说,其实挺简单的,先是文化、语言的基础课程,然后最重要的就是面试。面试的时候,我们会给出一个题目,比如鸽子、阳光……让学生描述会如何用艺术的形式去表达。
我问:是让学生现场创作吗?他说,不是的,我们只关心他的想法。而且,我也不会看他们之前的作品。
院长的话让我深受启发:艺术最重要的是想法,而不是技术,技术可以慢慢学习,没有想法的技术比没有技术更加可怕。
那么,我们的孩子,如果真的热爱艺术,不仅仅是要看些作品,学习一些知识,而是要动手自己画一画、做一做,该怎么办呢?
要知道大量的做法是怎么回事,以及这样的做法是怎么产生的。翻译成严肃的语言,就是:要知道艺术流派,尤其是当代艺术流派是什么产生的,是如何进行的。
我女儿很爱画画,从三岁起到九岁,几乎没有一天不画。作为一个有大量资源的妈妈,我给她的培训很少,她只报了一个教艺术史的课程,那个课程分两部分,上半部分是教艺术史,下半部分是根据这个艺术流派的做法,做一个作品。两年下来,她尝试过非洲艺术、岩画艺术、乃至大地艺术的各种制作方法。当她知道足够多做法之后,她自己的那个艺术想法才会形成。
一群非常重视儿童美育的妈妈,纷纷推荐读过的最好的美育图书;童书妈妈编辑部在整理这个书单的时候,担心不够准确,又去请教了美院的教授、艺术家,以及从某种意义上“最懂得艺术价值”的艺术策展人、收藏家;还就儿童接受起来是否顺畅方面,采访了一线的儿童艺术教育老师。由这四方面的人员构成了美育书单的推荐小组。
在最后确定书单的时候考虑了如下因素:
2
给小小艺术工作者——3-6岁单元
《点》《味儿》《我爱美术馆》 推荐人:舒雯
加拿大著名童书作家和插画家彼得·雷诺兹给爱画画的孩子准备的绘本,只为让孩子面对艺术时能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
《点》:当孩子在美术课上突然没有兴趣没有灵感时,希望我们也能像书中的老师一样温暖地说“那就随便画一笔,看看能画出什么”“现在,请签名”。一个小小的点打开了小主人公瓦士缇的创作之门,这本《点》也可能成为激发每个孩子创造力的起点。
《味儿》:被别人批评画得不像,几乎是每个孩子都遇到过的困境。这本书用有趣的故事告诉孩子:画画要追求的并不是“像”,而是“味道”;生活的本质也在于能够感受有“味儿”的世界。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我爱美术馆》:当面对极其精彩的杰作却不知如何欣赏时,这本书告诉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感知艺术,特别鼓励大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所以孩子和大人,都可从中获得启发,并满怀自信地前往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殿堂。
《365个艺术创意》 推荐人:裴小爽
这个系列适合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父母们会发现,在这个年龄阶段,学校会安排不少创作类型的作业,这使得很多父母头疼,因为这些作业分明就是学校留给家长的。
如果手边有这样一本书,每当有新作业时,家长和小朋友都可以找到想要的创意。只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创意信手拈来,就能跟孩子一起创作,是一本既有亲子互动又有高水准审美的指导书。
《赏读版丰子恺儿童漫画集》 推荐人:曼青
这是在丰子恺的影印版漫画集的基础上,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萧袤和徐鲁做进一步的解读和赏析,让读者能获得对于丰子恺漫画更多更好的了解,适合大人和孩子一起阅读。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位热情、主动地为孩子们画漫画的画家。丰子恺一生总共绘制了四千多幅漫画作品,其中有接近一半的是儿童题材,或者反映儿童生活的漫画,富有儿童趣味。
《温蒂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 推荐人:孟瑾
欧美家喻户晓的修女温蒂嬷嬷为大家讲述西方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及背后的故事,这就是《温蒂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的来源。从原始艺术讲到20世纪欧洲波普艺术,故事简明扼要,娓娓道来,耐人寻味。想了解更多这些经典绘画背后的故事吗?就来听温蒂嬷嬷讲讲吧。
吉莉恩《 LOOK!》系列 推荐人:孟瑾
这本书像一个课题集,展开来就是一节一节的美术课,每次课都不会重复,变化多样。学校的美术老师可以借鉴吉莉恩·沃尔夫的方法,开展美术欣赏课,先引导孩子欣赏,深入了解创作的方法,然后进行创作。家庭中,爸爸妈妈也可以根据作者的建议,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欣赏与创作的乐趣。
本书作者吉莉恩·沃尔夫因对艺术教育的贡献,荣获“英国皇室荣誉成员”(MBE)头衔。《LOOK!》系列5本书是她为孩子的倾力创作。书中展示的一幅幅精美画作,选自几十个享誉世界的博物馆、美术馆,创作的年代跨越了好几个世纪,呈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民俗风情,展现了不同画家或画派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吉莉恩的解说充满了魅力,文字间总会流露出对儿童思维角度体贴的理解。
《看,观察画里的光》是《LOOK!》系列中的一本,以“光”为切入点,从光的角度来分析东西方美术史上的经典名作。光在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画家们利用光创作了如此优美的作品。
3
《DADA全球艺术启蒙》系列丛书 推荐人:三川玲
DADA全球艺术启蒙是来自于法国的一家独立出版机构,这家机构25年来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为孩子们出版艺术启蒙读物,每月一册,每次一个主题。25年来,一共销售了1000万册,很多法国乃至欧洲的孩子,都是看着DADA的书长大的。
DADA全球艺术启蒙目前在中国出版了两辑,一辑是艺术大师系列,一辑是今日艺术。我更喜欢今日艺术系列,里面讲了孩子们关心的,正在鲜活地影响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和艺术形式,比如宫崎骏、皮克斯、涂鸦等等。这些当下发生的主题,更考验作者的艺术鉴赏力。
《DADA》在中国的艺术推广人安娜说,DADA最大的特点是:选取孩子们最爱的艺术家,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讲他们的人生和作品。
《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 推荐人:舒雯
这是一本趣味盎然的艺术史读物,从故事对话的形式切入,引导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适合读给孩子听,插画质量比较一般,内容包括绘画、雕塑、建筑三部分,分为近90个小专题。
《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 推荐人:穆宏
从书的内容来看,这是一本简略的艺术史。时间线从史前艺术一直讲到当代艺术,直到2007年的达米恩·赫斯特、杰夫·昆斯。按照编年,讲述艺术品的来由和艺术家的故事。
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全面、清晰和简单。弱点在于,基本就是艺术发展史中重要时期、重要流派、重要艺术家及作品的罗列,相当于西方艺术发展史简介,想从这本书里获得艺术观念的提高,恐怕不会有所收获。
《DK少儿美术大百科》 推荐人:穆宏
这本书基本上也算是编年体的艺术发展史,但是独特之处在于,每个历史部分都分为:艺术家档案、艺术技法、艺术画廊、艺术流派四个方面。
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艺术观念非常先进,整本书传达了一种很完整的当代艺术观念,语言却极其简练精确。破除了普罗大众对于艺术的不少迷思,比如:艺术不仅仅是画画,不仅仅表达欢乐,不仅仅是写实,并非所有的艺术都是美的,是令人愉悦的。
如果读者觉得上述观念难以接受,说明对于艺术的认识还停留在浅表和直觉的阶段。这本书的英文原名为《Children’s Book of Art》,但中文译本却翻译为《少儿美术大百科》,把艺术等同于美术,不仅是窄化了艺术的内涵,而且整体降低了这本书的认识水平。
除此而外,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装帧、还有里面的艺术作品的色彩还原,都不令人满意。但是从内容看,这本书仍然非常值得阅读和收藏。
《伟大的旅程——一生必看的103个建筑》 推荐人:孟洁
这是一本建筑鉴赏类百科书。由百科权威DK出品。该书以建筑为主题,全面介绍了世界5大洲,43个国家的103处别具特色的建筑。
打开本书的任意一个建筑介绍,都可以得到对于该建筑的4种信息:1、每处建筑都配备了专属示意图;2、每处建筑都有大量精美的照片,DK图书的最大特色之一便是经典的3D解剖图,每一处建筑都有详细的3D解剖图;3、每处建筑撰写了历史背景、创作者及其构思,方便我们全面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4、每处建筑列出了重要日期时间表,以时间为轴,介绍了该建筑历经的成长和变化。
《卢浮宫藏品精选:100件旷世杰作鉴赏指南》推荐人:舒雯
这是一套卡片书。很多人认为这套卡片书是非常好的参观卢浮宫的行前功课,而且它还附赠了卢浮宫的中文导览地图,可以在46万件展品中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藏品。
但是,就算近几年没有计划前往卢浮宫参观的人,也可以通过这套书深入领略欧洲古典艺术的精髓和历程。这套卡片书适合5岁以上的所有人。
我们都见过那种“你必须知道的100幅世界名画”之类的书,但是由于绘画的版权保护非常严格,从这类书上看到的画,画质都非常差(高清原画质的版权专属博物馆),或者有些名画没有得到授权,根本不敢收录。
而这套书是得到卢浮宫授权的,由欧洲著名艺术摄影师埃里希.莱辛拍摄,藏品的名单也是由卢浮宫甄选出来的,它代表着卢浮宫最高的艺术成就,虽然不能像原作那样震撼人心,但是准确地呈现了原作的色彩、细节和精妙之处。
从艺术发展的历程来看,这套书包括了古埃及、古希腊文物和雕塑,从文艺复兴前期一直到19世纪末,欧洲古典艺术各大流派的代表画家的代表作品。
了解了这100件藏品后,你的欧洲古典艺术大师名单里就不仅仅是达芬奇、拉斐尔、提香、伦布朗、卡拉瓦乔,而是文艺复兴前期的契马布埃、西蒙·马提尼、皮萨内洛等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安杰利科、保罗·乌切洛、曼特尼亚、波提切利、丢勒等人;威尼斯画派的提香、丁托列托、贝利尼、委罗内塞、卡纳莱托等人;一直到19世纪对印象派影响颇深的巴比松画派的泰奥多尔·卢梭、米勒、柯罗……
于是,无论你再去参观其他的欧洲艺术馆或者在国内看相关的展览,或是阅读古典艺术书籍,都不会有陌生感,对这些大师代表作的熟悉,可以帮助你打开一条顺畅的阅读和欣赏之路。
4
那些开始用品位和眼光工作的少年——10-18岁单元
《艺术的故事 》 推荐人:李冬莉
如果推荐并且仅推荐一本书了解艺术史,我就会推荐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而且必须是范景中翻译的。艺术史和艺术,艺术史和艺术家都是不同的概念,他们彼此甚至可以不相关。但艺术的故事除外。在西方,很多艺术家打开自己进入艺术之门的方式,也是通过这本《艺术的故事》。
它不仅仅是一部艺术史,同样是一部人类史。一个新的风格如何取代旧的风格?一个传统如何不断变化、延续?年轻艺术家如何从过去获得养分,在当代寻找自己的个性?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它给了后来者以创作的无尽希望,那就是不管世界变成了什么样,人类的创造力不会枯竭,总有后来者以全新的方式颠覆前人。艺术本身就是创造。
之所以推荐范景中版的,是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译者,他对艺术的故事和艺术史本身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建议大家搜索一下他对艺术的故事的解读,对照着看会有不同的收获。
《艺术的故事》的最大价值在于,她不断呈现旧世界的丰富,却总有年轻人带来新世界的希望。而下一个,说不定就是你或者是你的孩子。别被过去束缚,就会有新的未来。
《小顾聊绘画》系列 推荐人:裴小爽
这一系列的粉丝大多是艺术学院的学生。这本书是艺术生用来应付考试的神器。学生们听大学老师在讲台上讲了很久也没全听懂,而看一遍小顾的小漫画就轻松搞定了。
凌乱的关系,分散的知识,被小顾梳理得一目了然。作为一名正在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家长,虽然不用像专家学者那样去研究美术,但必须要了解一些艺术常识。
《如何读中国画》 推荐人:罗琳
这本书是美国人何慕文(Maxwell K. Hearn)所著。何慕文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道格拉斯·狄龙研究员。《如何读中国画》一书中,作者力图通过对36幅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典藏的中国绘画和书法作品的视觉解析,揭示它们成为杰作的缘由。
作者以大量的彩色局部详图,伴以详实的解说,带领读者深入到每幅作品最重要的层面来赏析,非常细致,有別于其它鉴赏类书籍。本书开篇解释韩干名画《照夜白》,从作品创作、历史背景、绘画艺术风格和作者的经历展开,与西方同类艺术作品进行技法分析,突出中国画的独特风格,对作品的分析可谓全面细致。这是一本美育鉴赏培养的好书。
《这就是……》系列 推荐人:韩乐
《这就是……》系列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无论从装帧、内文,文字作者、插图、译者,无一不艺术。装帧设计相当有艺术范,有格调,这是人们拿到书的第一印象。这套书的开本不大,也较轻,很轻松地就能放入中等大小的包中,易于翻阅。这样“貌美”的图书,是非常适合捧起来,在各种公众场合阅读的。
“貌美”并不表示无内容。这套书的文字作者和译者都是长年从事艺术研究的人。文字部分由艺术史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撰写。这些作者都站在教育第一线,拥有对艺术初学者普及艺术知识的丰富经验。
这系列的书中,除了艺术家们本身的作品之外,还有多位著名插画作者大量的插画。这些插画也都是相当有艺术水准的。插画和文字内容相互呼应。
这是一套水平整齐划一的艺术家系列传记,整套共18本,分为几个专辑:古典主义画家、印象派后和印象派画家、现当代艺术的开创者、现代派画家。
目前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现当代艺术的开创者两辑共8本已经出版。这套书在编排体例上,也非常讲究,将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的关键点紧密结合,来解读这些天才人物的艺术魅力。
这套书非常准确、严谨地将艺术赏析与艺术家生平结合在一起。因而,读了这套书,会对艺术家的作品有特别深入的了解。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推荐人:阮筠庭
这是我推荐的几本释放感觉与创意的书的其中一本,它可以带我们感受西方的美术大学里是怎么教艺术的。我曾经在美国排名第一的美术院校罗德岛设计学院念书,在路边的大垃圾袋里翻过垃圾做作业,对,这就是老师的要求。
这些不光让我们脑洞大开,更重要的是破除大家对艺术的过于沉闷严肃的印象。说到底,艺术首先是一种无用之美,孩子般的天真玩乐。如果没有闲情闲心,直接导向目的和结果,那还是不要做艺术,做银行家比较好。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推荐人:裴小爽
这本书老少通吃。文艺青年们都认识蒋勋,喜欢他的文章,也喜欢他的声音。就是因为他讲得通俗易懂,才被大众广泛接受。就像看过好的旅行攻略后,就很愿意去深入游览某个城市或国家,看过听过蒋勋和小顾的介绍后,我们就会很想深入探究艺术史。
但小顾不写中国艺术史,中国的美学很多东西是不能用小顾“粗暴”的方式概括的,需要娓娓道来。蒋勋和小顾两人放在一起,我们就能看到不同风格的文章。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推荐人:Serenapechino 王骥
了解西方艺术史,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艺术的世界如何走到了现在。蒋勋老师用很温暖的语言,让读者和他一起回到不同的时间点,去感受当时历史环境的风云变幻,与其对大众审美的影响。读完这本书你会由衷地赞叹创造艺术史的艺术家们的勇敢,永不疲倦的创新,还有他们对于人性复杂性的探索与包容。这是一本会让人变得柔软的艺术史。
写西方艺术史的书多如牛毛,不过限于翻译水准,经常会有“不接地气”的感觉,比如《詹森艺术史》之类。蒋勋这一本是在描述西方艺术史中比较深入浅出的,文字足够平实,更适合孩子阅读,尽管有些细节不够精准,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你用来了解西方艺术史了。
5
《父母艺术力》 推荐人:麦格
这是一套通俗易懂的家庭艺术创造活动读本。这本书强调艺术的价值在于尝试和发现,而并非获得结果。书中推荐的艺术活动种类超过60种,简单易行,充满创意。从“描身画”到“点彩画”,从“泡泡画”到“音乐椅子”……每个活动都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如何参观美术馆》 推荐人:李冬莉
作为视觉审美,我个人并不喜欢解释艺术,很多时候我们说不懂,是因为看的太少,看的多的人,自然会有自己的联想和感悟。这就是整个欧洲美育教育的传统。从幼儿园开始,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会带着孩子们反反复复地进入各大美术馆观看各种艺术。孩子们可以在这些经年累月的观看中练就自己对于艺术和审美的认知和理解。
这本书值得推荐,因为对于国内大多数朋友们来说,都缺乏美术馆的观看经验。在还没从量变到质变的个人理解之前,看看资深艺术顾问从普通观者角度提出的32条有趣又兼具实用的小贴士,也是一种有意思的进入艺术的方式。等到自己看过几十次美术馆之后,你就再也不需要这种指南书了。
《美的历史》《丑的历史》 推荐人:王骥
美与丑是没有界定的绝对标准的,成人眼中的美,在孩子的眼里可能是丑的。反之亦然。这两本书的阅读不是让你能够用一个标准去衡量美与丑,而是能让你了解美与丑背后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换句话说,美就是丑,丑就是美。
- END -
“为人生而审美,重构学校新美育”2024第一届優教育美育论坛 | 美的浸润:从美的尺度,重新丈量教育 | 向美而生、以美化人——共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 锚定“课改”动力:从理解到赋能,重塑教师的专业生活 | 人之为人,成人之美:重塑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主题沙龙暨教育“在之间”·教师人文空间开幕式 | 以山水之名,躬耕教育,让生命无限敞开 | 家校社共育:循着生命的节律,共筑孩子“心理护城河” | 唤醒·复原·生长:从“情感转向”到“生命韧性”,回归幸福教育 | 重新想象学习:人工智能时代,让学会学习真实发生 | 科学与人文同源: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 | 寓教于"戏",走向丰盈而审美的全人教育 | 为人生而审美:存在•超越•安放——《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分享会 | 现代人为什么还愿意读唐诗?——《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会 | 连接、互助、共生:荒原之上有一个“善托邦”——家校社在关系与连接中共生并茂 | 重寻诗教:向抒情传统致敬主题论坛暨《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南京站开幕 | 对话人文精神:以审美重建抵达“人之为人”的教育 | 教育人的诗意存在与专业成长 | 钱钟书的活法:思想默存于学术 | 寻根问道探源求美:伊顿纪德筹办教育人论道碧山
打开明亮的日常·优雅的教育生活
在每一个意义中诞生,趟过时间,庆祝生长 | “我—你”相遇:愿每一位教师行吟在大地之上,用全部的存在与辽阔的世界不期而遇 |李庆明:“思深深扎根于到场的生活”——田野的召唤带我从书斋走向一线 | 曹勇军:一位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 | 干国祥:真诚而深刻的阅读为生命埋下新的叙事可能 | 人文教育者樊阳:在阅读与行走中,投身于对“人”的理解 | 张延银:以自然尺度丈量生命:去做云朵和泥巴的孩子 | 成尚荣:在更大的人生坐标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 傅国涌:人生就是个画圆的过程 | 张文质:在多元的生命交集中,“他”引渡你走向一个更开阔的世界 | 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打开明亮的日常,过一种审美的教育生活 | 成尚荣:一间书房联结着过去与未来 | 李庆明:我们充满劳绩,何以诗意栖居? | 陈文艳×赵艺:菜畦边的对话 · 一位校长与一名教师如何雕刻闲暇时光 | 张延银:只有在行进中事物才有意义 | 殷涛:从事着根的事业,涛哥想活成一朵花 | 詹大年:徒步穿越108公里戈壁,只是为了好玩 | 夏昆:闲暇的闲暇——我的阅读、写作与游戏
新课标·新课改主题论坛·校长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