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生理的概念,它会影响心理。按照孩子成熟的时间表,女孩子的发育比较早,而在这里面更早成熟的那群女孩子,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大家都像小孩子一样,她已经开始发育了,这时她会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应对。而且这样外表的变化,会引起高年级男孩子的关注,可能会跟她有一些表白和示好,女孩就更加惊慌了。所以早成熟的女孩子比早成熟的男孩子面临更多挑战。
反过来,晚成熟的男孩子问题更多。因为本来这个大的群体就是晚的,他又是晚的里面更晚的。我们通常会看到,在班级里那些小个儿男孩通常是跟班的。我们说的是规律性,在这样一个群体当中,他一定会受到影响。这就是我们说的,生理现象会影响心理。
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了解你们的孩子,成熟的时间表和其他的同学相比是早还是晚,他可能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要帮助他们。青少年研究显示,目前无法阻止青春期往前提的脚步,一直往前提,其实是双刃剑。我们的脑子可塑性,有两个重要的时间点,一个是刚出生前两三年,一个是青春期。可塑性的意思就是说你可以改,比如说前两年孩子快速发育,可以输入很多东西。有一段时间固定在那了,想影响它就不容易了。到了青春期又打开,如果打开得早,小孩子懵懂的状态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所以尽可能不要让他再往前走。原来12-13岁还好处理我们遇到的生理变化,7-8岁的孩子会很惊慌,而且再往前走,大家都很难想象会发生什么,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关注青春期发育。
青春期是性成熟的过程,引起一系列心理变化。有些孩子小时候不爱洗澡,青春期一开始就会关注自己,就可能不一样了。一个老师说他孩子运动前要洗澡,因为要出去见人。这个过程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比如说自我概念,本来是多维的,小时候会说我是谁、是男孩还是女孩,特别一致。后来慢慢分化了,你是谁,我是谁?你是什么样的状况?学习上,数学怎么样、语文怎么样、体育怎么样,哪个能力好一点……
可是,我们的教育评价标准太单一了,好像只有学习成绩是孩子唯一的标准,只有学习好的,在这样的体系中比较占便宜,有其他特长的人就很难。海淀区特别“卷”,因为海淀区的家长都很棒,孩子就会觉得压力太大了。有一个孩子,父母都是状元,孩子各方面成绩还过得去,但是不像父母那么棒,所以他的父母不能理解,说你的成绩为什么不像我。但是这个孩子喜欢做点心,父母接受不了,他们觉得我们两个人怎么就培养出了一个厨师?疫情期间,他们的看法改变了。小朋友天天变着法给他们做好吃的,父母非常感动。一旦你的标准变了,你对孩子的评价也就变了,然后就认识他了、接受他了,这个非常重要。
青春期是生理概念,青少年是心理发展阶段,青少年的界定年龄在不断变化,青春期的发育时间表也就变了,往前提了,什么时候成熟呢?这里有几个标准。
第一,生理发育是不是到了一个成熟的过程。除了生殖系统的发育之外,还有其他系统。比如说我们的脑,脑科学告诉我们,管理智的前额叶到25-26岁左右才最后成熟。
第二,心理的指标。你问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你觉得你是个大人了吗?”很少有人认为自己是大人了。2015年的一个调查,发现18-25岁,只有40%的人认为自己是大人,这就是大学和研究生的阶段;到了26岁以上,才有70%的人认为自己是大人。所以作为一个成熟的标准,我们需要大多数人的共识。
第三,是独立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哪个家庭会期待大学生独立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青少年的年龄已经发生了变化。2018年《柳叶刀》子刊专门发了一篇文章,研究青少年年龄怎么算,从10-25岁是十几年发展的过程,心理的成熟要经过十几年才能完成,它覆盖了教育、养育大多数的时间点。
第一个是情和理,孩子的需求和能力之间的匹配是不平衡的。神经科学的发展让我们解开了大脑的很多秘密,例如,我们现在知道了,紫色的叫边缘系统,和情绪有关系,这个系统15岁就成熟了,所以孩子有点事,情绪变化就很大,激情也好、抑郁也好,都和这块有关。但是管理智的前额叶却要到25岁才能完成,它负责执行功能、抑制控制、灵活转换等等,让你能够控制自己理智地考虑问题。
脑的发育非常不平衡。我经常会举一个例子,就像一辆车,它先把油门装上了,情绪就像我们的油门,一踩“咣”就出去了,但是遇到问题停不下来。我们就能够理解孩子为什么容易冒险,为什么跟孩子吵架时你会觉得他们不可理喻,因为他的情和理不一致,有早有晚,刹车系统要慢慢完善。
那么孩子们在青少年这十几年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有很多的研究,总结一下,有四个特别核心的任务。
第一,安全。孩子十几岁,家长、老师一到节假日就会说不要去游野泳、不要去滑野冰等。小孩子不知道危险,这就是不平衡,本来他特别想去探索很多东西,但是不知道规避危险。只有生命安全之后才会有心理的发展。自保安全很重要,让孩子知道,我要让自己活下来。
第二,关系。孩子刚生下来是最简单的亲子关系;上了幼儿园和学校,有了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再大一点有性的发育,就会有亲密关系。所有关系都在发生变化,怎么去处理这些社会关系?青少年关系是最复杂的,有等级,有受欢迎的程度,其中包括学校中的霸凌问题。青少年要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处理很多关系问题。
第三,性。因为有性的发育,所以要考虑和性有关系的事情。不是说孩子有了性发育、性成熟,就会进入到生儿育女的阶段,而是说怎么处理两性的交往。比如说他喜欢哪个孩子,怎么表达?如果接受了别人的表白如何回应?这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有这样一个事件,一个女孩因为厌食症去世。为什么会出现厌食症?原来她喜欢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喜欢一个比她瘦的女孩,所以她认为瘦是特别重要的因素,她要让自己体型瘦下来,进而发展成进食障碍。男孩也一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大人会觉得为什么、至于吗?但那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把这件事情看得非常大,因为这个就把自己全面否定。所以我们说,怎么处理和性有关的事不是简单的生理上的事情,而是心理上怎么认识自己,怎么有自尊,怎么有自我效能感。
第四,自我。第四个任务是更综合性的。孩子们要有各种本事,能够独立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要自食其力,那才是独立,孩子用十几年都不一定完成得了。有专家建议把成熟的年龄从25岁推到29岁。为什么刑法要修订,一定的年龄要担一定的责任,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力量太大了,他可能会伤害别人。但是他的控制、能力跟不上,不平衡,很容易出现各种状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难,所以需要家长帮助他们。
我们要给孩子支持和帮助,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给?大家一定要考虑,你自己的孩子适不适用这样的方法。
我们帮助和支持孩子,一定要让他在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是人的基本需求。
第一是自主性,你可以给孩子选择,但决定是要他自己做的,自主性满足对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
第二是胜任感,要让他觉得他能干这件事。
第三是归属感,让他感受到爱。
满足了这三种需要,孩子才会接受你的帮助。
我们要有发展的取向,而不是问题的取向。不是说让孩子只是活过青少年期,而是让他们更好地度过。一定要让孩子过得好,而不是说只讨论孩子抑郁、焦虑、自杀这些问题,否则出发点就是有问题的。这就是我们发展的取向。
要使孩子们身心健康,热爱学习,教育该怎么做?
在生命发展历程中,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自己的任务、规律和特点,而家长和孩子如果出现了矛盾,需要由强势的一方来做出改变。在培养孩子时,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成长共同体需要了解,需要理解,需要按照规律去行动。
如何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要注重运动,有氧运动可以调节情绪,提高免疫力;
二要睡好,好的睡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调整情绪;
三要学会处理关系,形成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四要建构一个全面的资源发展系统,比如换位思考、自尊、自我效能感、乐观、目标明确、自律自控,还有环境。家长的情绪情感支持,学校好的课程设计、物理环境和同伴关系,这些有利于构建心理免疫系统,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 END -
“为人生而审美,重构学校新美育”2024第一届優教育美育论坛 | 美的浸润:从美的尺度,重新丈量教育 | 向美而生、以美化人——共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 锚定“课改”动力:从理解到赋能,重塑教师的专业生活 | 人之为人,成人之美:重塑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主题沙龙暨教育“在之间”·教师人文空间开幕式 | 以山水之名,躬耕教育,让生命无限敞开 | 家校社共育:循着生命的节律,共筑孩子“心理护城河” | 唤醒·复原·生长:从“情感转向”到“生命韧性”,回归幸福教育 | 重新想象学习:人工智能时代,让学会学习真实发生 | 科学与人文同源: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 | 寓教于"戏",走向丰盈而审美的全人教育 | 为人生而审美:存在•超越•安放——《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分享会 | 现代人为什么还愿意读唐诗?——《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会 | 连接、互助、共生:荒原之上有一个“善托邦”——家校社在关系与连接中共生并茂 | 重寻诗教:向抒情传统致敬主题论坛暨《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南京站开幕 | 对话人文精神:以审美重建抵达“人之为人”的教育 | 教育人的诗意存在与专业成长 | 钱钟书的活法:思想默存于学术 | 寻根问道探源求美:伊顿纪德筹办教育人论道碧山
打开明亮的日常·优雅的教育生活
在每一个意义中诞生,趟过时间,庆祝生长 | “我—你”相遇:愿每一位教师行吟在大地之上,用全部的存在与辽阔的世界不期而遇 |李庆明:“思深深扎根于到场的生活”——田野的召唤带我从书斋走向一线 | 曹勇军:一位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 | 干国祥:真诚而深刻的阅读为生命埋下新的叙事可能 | 人文教育者樊阳:在阅读与行走中,投身于对“人”的理解 | 张延银:以自然尺度丈量生命:去做云朵和泥巴的孩子 | 成尚荣:在更大的人生坐标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 傅国涌:人生就是个画圆的过程 | 张文质:在多元的生命交集中,“他”引渡你走向一个更开阔的世界 | 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打开明亮的日常,过一种审美的教育生活 | 成尚荣:一间书房联结着过去与未来 | 李庆明:我们充满劳绩,何以诗意栖居? | 陈文艳×赵艺:菜畦边的对话 · 一位校长与一名教师如何雕刻闲暇时光 | 张延银:只有在行进中事物才有意义 | 殷涛:从事着根的事业,涛哥想活成一朵花 | 詹大年:徒步穿越108公里戈壁,只是为了好玩 | 夏昆:闲暇的闲暇——我的阅读、写作与游戏
新课标·新课改主题论坛·校长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