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date:如何在家庭互助中,发展孩子间的社交文化? | 十一·回归家庭半径

教育   2024-10-02 20:30   江苏  

来源 | C计划(ID:PlanC-Edu)

周日的早晨,醒来看到外面飘着细雨,窗前是落光叶子的黑色树枝,一串串水珠挂在小树桠上。远处是青灰色的天空,映衬着熟透的黄红色树丛。忍不住打开窗户,让清冷的空气流进屋里来,听到盘旋的乌鸦发出“啊,啊”的叫声。最喜欢整个世界都还没醒来的早晨。

烧了开水,泡了一杯祁门红茶,加了牛奶,坐在厨房的窗前,干劲十足地想完成一堆事项:承诺已久的采访、硕士论文、审查合同、处理突发的事情。前几天是公共假期,把很多工作给耽误了。

过了一会儿,儿子从卧室里喊“妈妈”。美好的早晨结束了。

上周五,11岁的女儿桐桐去同学家参加生日派对,有两个晚上留宿。7岁的儿子辰辰没有玩伴了,就缠着我,而我为了摆脱他,就允许他玩ipad。尽管,规定只能玩一个小时。可是,我忙于工作,孩子的屏幕时间就会失控。昨晚预见了这种情况,连夜联系了他的同班同学科林的日本妈妈,问她,可不可以安排周日的play date,让两个小男孩一起玩。

Play date虽然在美国或者德国其他城市也有,可是都没有柏林的那么普遍。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在放学后或者周末就有Play date 。孩子喜欢和某个同学玩,就回家和父母说,“你能不能给那个家长发个信息,让我们有个play date?”

Play date意味着你可以把孩子送去某个家庭, 在门槛交接,父母一般不被欢迎进屋,除非彼此相熟。交接完毕,约好接娃时间,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了。孩子留在别人家,玩玩具或者被带出户外,甚至在家里打游戏。而且,那个家庭还会提供伙食。孩子的经验会告诉他们,以后是否和那家人继续约play date。

我的孩子们最喜欢去一个意大利人家里,因为那个妈妈会做“世界上最好吃的番茄肉酱意面和最松软的巧克力蛋糕”。幸好,意大利人的孩子不喜欢来我家玩,省了做饭的功夫。我不允许play date的时候玩ipad,如果分别都盯着屏幕,还不如各自呆在家里。可是,意大利妈妈同意孩子们一起玩大屏幕的游戏,我家没有。我的两个孩子当然喜欢去。家长之间有默契,play date的时候,要尊重别人家庭的规则,同时信任对方平等对待两家的孩子,尽到管理人的责任。

邻居孩子们相约做圣诞甜品

play date多了,我和那个意大利妈妈就成为很好的朋友,不必在门口交接了。孩子们玩的时候,她在厨房永远是做意大利面,红色的或者绿色的酱,长的面条,短的空心粉。肩膀搭着一条毛巾,用来擦手,用来提热的锅盖,在热气腾腾中把面汤和面条分离。忙完一切,她就会把厨房的窗户打开,我坐在窗沿,和她聊着心事。于是,小孩的play date也变成了大人的date。

意大利娃娃不愿意来我家,可是,父母离婚了的波恩很喜欢来我们家,他喜欢和辰辰玩,爱吃中国的白米饭,真的只是白米饭,其他什么都不吃。

波恩的妈妈是婚姻咨询师,她曾说,“你看,我们婚姻咨询师有时候也解决不了自己的婚姻问题。”离婚后,她和前夫各自创建新生活,难免一锅粥。共同育儿变成了每周轮班,波恩和姐姐每周三就要拿着行李箱到学校,在父母家轮换。

离婚后,无论生活还是心理,难免顾此失彼,担心孩子,责备自己。有时候,波恩的妈妈会发短信来,很客气地问:“周末能否把波恩送来你们家?我有一个活动忙不开。”有时候,她来不及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也请我帮忙,有半个晚上的play date。她忙完工作再来接。无论幼儿园还是小学,由于下午3点半就放学,又没什么作业,不愿意去学校免费托管班的孩子,就约play date。放学时,一个家长接几个孩子回家,在柏林也是很常见的。

随着play date 的增多,波恩慢慢地从家庭变故里走出来了,没有了以前的社交紧张。波恩的爸爸有自己的公司,请得起临时保姆,也很少向外人展现生活里的狼狈。他极少主动组织play date,play date更多的是弱势母亲的互助模式。

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柏林生活,同时在柏林工业大学读硕士项目。去年,每个月都要写论文和参加考试。忙不开的时候,也会向别的妈妈求助。周末,把两个孩子送过去,就会有一天的时间去复习,不用担心孩子。

当然,play date 也并不能保证孩子百分百的安全,毕竟孩子凑在一起容易玩得很疯。波恩在我家就受伤了。他和辰辰轮流从高架床的楼梯往下跳,双手伸开,趴在一个大大的懒人枕上,一次又一次地玩。他妈妈约好16:00来接,在到达前的几分钟,波恩从枕头滑出地板,摔得额头红了,鼻子肿了。我暗暗叹气,“能不能晚几分钟发生呢?”

开门后,我主动对他的妈妈说发生了意外。她看了看伤口,笑一笑说,没事,难免的。幸好,这里的孩子都有医疗保险,就算发生了伤害,家庭起码是没有经济负担的。至于孩子受伤本身,这在成长过程是难免的。我也曾担心过性侵的危险,后来想通了。这依赖于家庭本身的性教育和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当然,我对别人的家庭也是经过选择,才充分信任。

故事再回到那个日本妈妈。周日下午1点半,我把儿子送去马路对面的科林家里。那位日本妈妈的先生刚去非洲任职,她这几个月暂时独自照料两个儿子。我在门口完成了交接,问她何时接回家。她笑着回答,任何时候都可以。

晚上5点多,她发短信问,能否留孩子在她家吃饭?我当然乐意。周末的晚上,我打算做火锅,可是儿子不喜欢。我简直能想象他是多么享受别人妈妈做的晚餐。

柏林play date的育儿模式,让我反复回味人类学家项飙教授关于“附近”的理论。慢慢地学会在“附近”中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和别人发生连接,有劳动的流动、情感的互动,彼此能听到“呼救”,生活建立在真实的地理空间里,我觉得安稳。

- END -

来源 | C计划(C指Critical Thinking)是一家致力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机构,旨在系统提高儿童和成人的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理性思考能力。
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優教育思想力沙龙

“为人生而审美,重构学校新美育”2024第一届優教育美育论坛 | 美的浸润:从美的尺度,重新丈量教育 | 向美而生、以美化人——共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 锚定“课改”动力:从理解到赋能,重塑教师的专业生活 | 人之为人,成人之美:重塑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主题沙龙暨教育“在之间”·教师人文空间开幕式 | 以山水之名,躬耕教育,让生命无限敞开 | 家校社共育:循着生命的节律,共筑孩子“心理护城河” | 唤醒·复原·生长:从“情感转向”到“生命韧性”,回归幸福教育 | 重新想象学习:人工智能时代,让学会学习真实发生 | 科学与人文同源: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 | 寓教于"戏",走向丰盈而审美的全人教育 | 为人生而审美:存在•超越•安放——《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分享会 | 现代人为什么还愿意读唐诗?——《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会 | 连接、互助、共生:荒原之上有一个“善托邦”——家校社在关系与连接中共生并茂 | 重寻诗教:向抒情传统致敬主题论坛暨《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南京站开幕 | 对话人文精神:以审美重建抵达“人之为人”的教育 | 教育人的诗意存在与专业成长 | 钱钟书的活法:思想默存于学术 | 寻根问道探源求美:伊顿纪德筹办教育人论道碧山



在之间·優教育文化空间
教育人的“第三空间”:教育同道人生发的人文精神意义家园 | 教育的“善托邦”:重新想象教育的未来暨上海在之间· 優教育文化空间开幕式 | 倪闽景:“在中国”与“在世界”:重新想象教育的未来 | 夏中义:士人与学人:为人师者的精神向度 | 致教师:为人师之精神谱系与专业成长 • 在之间 • 優教育文化客厅开幕 | 景凯旋:在之间,寻求更高的人生 | 星空下的人生路,既不价值空悬,也非沉沦世俗,教育“在之间”


打开明亮的日常·优雅的教育生活

在每一个意义中诞生,趟过时间,庆祝生长 | “我—你”相遇:愿每一位教师行吟在大地之上,用全部的存在与辽阔的世界不期而遇 |李庆明:“思深深扎根于到场的生活”——田野的召唤带我从书斋走向一线 | 曹勇军:一位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 | 干国祥:真诚而深刻的阅读为生命埋下新的叙事可能 | 人文教育者樊阳:在阅读与行走中,投身于对“人”的理解 | 张延银:以自然尺度丈量生命:去做云朵和泥巴的孩子 | 成尚荣:在更大的人生坐标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 傅国涌:人生就是个画圆的过程 | 张文质:在多元的生命交集中,“他”引渡你走向一个更开阔的世界 | 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打开明亮的日常,过一种审美的教育生活 | 成尚荣:一间书房联结着过去与未来 | 李庆明:我们充满劳绩,何以诗意栖居? | 陈文艳×赵艺:菜畦边的对话 · 一位校长与一名教师如何雕刻闲暇时光 | 张延银:只有在行进中事物才有意义 | 殷涛:从事着根的事业,涛哥想活成一朵花 | 詹大年:徒步穿越108公里戈壁,只是为了好玩 | 夏昆:闲暇的闲暇——我的阅读、写作与游戏



新课标·新课改主题论坛·校长研讨会

重置系统,蒲公英教育智库携手伊顿纪德以“行动提案”叩问未来学校变革 • 第十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开幕 | 扩优提质,从课堂变革做起 • 第六届“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会 | 拥抱AI时代,迎接新教材 • 第三届全球融合课程创生研讨会暨小学课堂教学观摩会 | 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 • 2023“星校(园)长、星教师”学术论坛精彩回顾 | 无界学习,走向创造:“大观念”撬动课程转型新实践研讨会 • 精彩回顾 | 回归教育本原,办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 2023年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 | 创造 • 探究 • 实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主题研讨会暨《让学生创造着长大》新书发布会 | 第二届全球融合课程创生研讨会暨《小学大观念教学设计与实施》新书发布会 | 课改中国行(苏州姑苏)公益师训会暨“素养表现型教学与教学关系重构”观摩研讨会 | 中英国际教育论坛:返本新开,重新设计教育的价值与美


優教育
《優教育》是伊顿纪德品牌主办的公益教育读物,致力于“关注教育的价值与美”,回溯古今中外教育价值,呈现学校微创新案例,以人文精神弥补现代教育的缺失,以教育理想复归教育本质的精神之路。这里是教育人的桃花源,我们共同守护、耕种的自留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