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日,定安!

文摘   2025-01-14 14:49   安徽  

2024年冬天,毗邻的墨竹工卡县三天一小震,五天一大震,震中基本都在日多乡一带,也就是山南去林芝走高速的必经之处。朋友圈从一阵阵的惊慌到淡然处之,大约经历了个把月时间。三到四级的地震,影响最大的还是震中地区,更主要的,我们最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便是“人命关天”,既然没有人员伤亡,渐渐的也就习以为常,不大当回事儿。但当时心中总有个隐忧,如此频繁的小型地震,肯定不是好消息,要知道,喜马拉雅除了是山脉的名称,还是地震带的名字。

元月7日上午,收到定日地震的推送,起初只是扫了一眼6.8的震级,除了想着比墨竹工卡的震级高多了以外,仅仅当作一条普通的新闻,根本没有朝着人员其他方面去想,这就是惯性思维的反映。只是随后传来的噩耗和不断更新的伤亡数字,让我在八千里之外陷入巨大的震惊和揪心!

定日是个美丽的地方,高耸的珠峰直插入云,蜿蜒的朋曲湿地养育了丰腴成群的牛羊,造福了珠峰脚下的人民。上海松江多年不遗余力的援建,让定日在西藏的县城中独树一帜,让人震惊的是这小小的县城竟然有个经济开发区。定日还拥有一个4C级机场,整个西藏也就隆子县才能与其相提并论。

(朋曲湿地的羊群)

我很喜欢定日,虽然尽力描述的美好与富饶,仅仅是相对而言。但在这种自然条件之下,六万多人口的定日,在西藏的所有涉边县市中俨然是个人口大县。只是福祸相倚,这次震中又恰好处于措果乡、长所乡等地的人口密集区,才造成了如此重大的伤亡。

我作为一个向来不怎么看电视的人,都锁定了央视新闻频道,天天关注定日灾后重建的消息。高原发生地震,低氧、高寒、大风天气等种种因素的制约,让这场在珠峰脚下的救援,比起其他灾区,难度增加的不是一星半点。

我并没有经历过类似救援,但经历过冬季的西藏。首先是缺氧的困难,冬季的西藏空气含氧量较平日更低,动作稍微剧烈一些,都会感到呼吸艰难,再加上救援过程中精神上的高度紧张与不可避免的体力劳动,肯定会令不少救援人员气喘吁吁。内地的救援队即使上来,也要自顾不暇,先得休整个三两天才能勉强投入工作,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二是寒冷,震区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冷天气,也是对救援人员与救援设备的考验。山南的冬夜里,呆在房间都感觉四处漏风寒意森然,完全没有勇气走出门外,那些天半夜手机报警的时刻,我好几次面临着是跑到屋外冻死还是就地找个地方躲起来的两难问题。还有天冷不光冻人,还有个冻机器的问题,平常五马力的机械能够使足了劲儿,可能也就两三马力的功效罢了。如果还不能充分理解,打个生活中最形象的比喻:汽车油门在内地一踩就走,在高原怎么踩车都动不了,大致如此。三是语言的问题,西藏的乡镇干部和上学的孩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一般没有障碍,但普通的农牧民群众熟悉掌握程度就很难说了,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倘若施救者和被困人员不能有效沟通,那可就糟糕透顶了。四是距离的问题,定日在中国和尼泊尔交界,从山南过去,换人不换车不歇气的开,也要一天整,从日喀则市区到定日大约四五个小时的样子,这和油门没关系,那么遥远的车程摆在那。

经历过人生大悲大喜的人,都能理解“世间最美,无非虚惊一场”这句话的含金量。由于定日地震已经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这句话并不适用,可是相比上述种种忧虑和担心,在本次抗震救灾中党和政府的快速反应和有效作为,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即便是额外的困难,照样克服不误,甚至“饱和式救援”这种罕见的提法,也首次见诸于公众。正如很多救灾视频下的评论所言,汶川地震的伤口,即使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在十四亿华夏儿女的心中,依然没有完全愈合,祖国母亲一直在尽力弥补当年的遗憾。十六年七个月的艰苦跋涉,很多当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如今做到了。所有见证这一发展并涉身其中的人,想必都会由衷的为此留下滚烫的热泪。

我如今无比期待着有机会看看灾后重建的定日,看它如何再次震慑眼帘和心灵。定日,定安!无尽的祝福和祈愿,扎西德勒!


沐雨观石
忙时种谷,闲来看云,爱恨交加人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