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的歌舞

文摘   2024-11-05 08:59   西藏  

因为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原因,这两年来山南举办的文艺演出看了不少场,但至今不能忘记的,是去年4月底全市“舞动春潮、多彩非遗”歌舞展演。该场节目演员之投入、节目之精彩、衔接之流畅、观众之反响,都是两年多来效果最好的一次。出于职业习惯,不知好歹的替文化局总结一下演出成功的原因:领导重视是关键,这不是一句大而化之的空话,没有领导重视就没有后面的一切。二来是12个县都参与演出,颇有些打擂台的意思,倒逼所有的演员拿出最好的状态为县争光。虽说平日里大家都能唱会跳,但从民间艺术走上大雅之堂,毕竟还是有个量与质的差别,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当时观后就很激动,心想着这样一台节目如果放到内地,必然会引起轰动,产生声震一时、“洛阳纸贵”之效。可是大受震撼又无从下笔,只得将这种情绪搁置了很长时间。

虽是外行,看得多了,大约也能琢磨出一点门道来:戴着黑色三角帽的是珞巴族的演员,门巴族从头巾到裙子都喜欢鲜红色,扎扎服饰用色大胆,线条密集,花纹繁杂,甫一登台就知道是措美县文工团的演员,乃东的品牌是罩着面具的藏戏,加查一带深受工布文化的影响,男演员佩戴红缨帽子。还有民间舞热烈奔放,蹬地、甩袖、垫脚等动作都幅度很大,显示着无穷的力量,而给旧时贵族表演的舞蹈相对含蓄内敛、气度雍容等等。更多的内容我也是一知半解,但光看个热闹,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文成公主)

县县文工团,村村演出队,是西藏的特色,也是做好基层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单位驻村工作队为了解决叶巴村里演出服装的问题,还颇费了一番周折,当时趁此机会也了解了演出人员的情况,发现许多四五十岁的还名列其中。这跟人口老龄化关系不大,是藏族同胞们真的爱唱爱跳。“喝酒不唱歌,如同驴子饮水”的民间谚语,正是我向他们学习请教得来。前一段时间组织全民健身活动,特地邀请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教局里同事跳锅庄,既教出一个举手投足无比别扭,各种动作“偷感”十足的我,也由此发现身边有些同事跳的真好。其实自知此生与舞蹈无缘,敢于参加就已是极大的进步,况且一旦进入投入的忘我状态,真的可以忘忧。就那么随着音乐跳啊跳啊,所有的烦恼、忧愁、郁闷,也仿佛被甩到空中化为云烟,踢到脚下捻为碎末一般。

相较于根本没办法学会的锅庄,我更感兴趣的是本地的歌声。才旦卓玛老师和《北京的金山上》是我对西藏最初的记忆,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娱乐,接收外界信息的唯一媒介就是那部已经记不清品牌的收音机,方盒子里传出的声音让我知道了西藏和藏族。纪念毛主席百年诞辰的那一年,音乐老师还教会了《洗衣歌》《毛主席的光辉》,那一年改编后的红歌突然流行在华夏大地,洋溢着对伟人的敬仰思念之情。因为被老师强行安排上台演出的缘故,对当时的情景和旋律至今记忆尤深。

来到西藏工作后,时时萦绕在耳边的歌声极大丰富了我对藏族音乐的认知,比如办公室的窗户正对着雅砻剧院的广场,每天早晨上班后还要强行被聆听一个多小时的歌曲,时间长了都能跟着哼上两句。群众们除了锅庄也跳广场舞,隔三差五能听到“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快乐佳木斯舞步”的东北旋律,不能不感叹于广场舞的感染力。

山南人民喜欢唱歌,不仅仅是传统红歌,乃至各个县都产生了自己的县歌。当然县歌这个词似乎是不规范用语,这两年多来,未曾见诸正式媒体,只是我自己的归纳定义罢了。给措美县的援藏干部打电话,扑面而来的彩铃声便是《爱在措美》。加查县请年轻歌手罗布桑珠在达布文化节上唱过《这里是加查》,他的出场让周边的女孩纷纷发出兴奋的尖叫,着实把我给惊了。四个藏族歌手合作的《秘境洛扎》连说带唱,中间一段加上了藏语rap(这种表达方式见仁见智),与之风格相似的还有日喀则吉隆县的《遇见吉隆遇见你》。至于《相约在云淡风轻的高原》,从歌名看不出与浪卡子县的关系,歌词也稍微文艺了些,没有对羊湖的深刻了解,也许听完了都不甚了然。从朋友圈中知道了《我是乃东的孩子》等一系列植根乃东、赞颂乃东的歌曲,反响甚好。错那大约是受了仓央嘉措的气息熏染,《错那姑娘》《爱洒错那》《情定错那》都在召唤着青年男女在拿日雍错旁写下爱的誓言。其他的“县歌”我没听过,但总体风格上应该是大致不差的

这些歌都很好,花了很多心思创作,旋律融合了本地音乐中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的优点,歌词写的流畅奔放,透露着对本乡本土由衷的挚爱。但如果论影响力,截至目前尚且没有超过桑日县《爱在思金拉措》的作品,它在各大音乐app的播放量和评论数就是最好的证明。艾米尔的《走进桑日》琅琅上口,易学好唱,或许在日后也能达到前辈的高度。

用文艺作品宣传地方,弘扬乡土文化,提升本地在招商引资等工作中的知名度,增强居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是惯例,也是好事,不过平心而论,真正能够实现预期设想,与初衷相吻合的,实际上为数不多。安徽含山的《玉见凌家滩》,是为了将璀璨厚重的凌家滩文化遗址向世界推广,实际效果也许和上述大部分“县歌”一样,主要在本县区域内传唱,这多少还是留了些遗憾。也不必对此过分苛责,既是带了明确的宣传目的,创作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不可控因素,难免出现个别应召之作。文艺有其内生规律,只有宽容、理解、完善,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只要选择方向是正确的,这条路还是应该坚定的走下去,如此才能让更多更好的歌曲唱响山南,让更多的人从音乐中了解山南、认识山南、走进山南!


沐雨观石
忙时种谷,闲来看云,爱恨交加人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