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边的那块青稞田

文摘   2024-09-10 21:06   西藏  

每次经过那块城边的青稞田,我内心都有些诧异。

这些年来,汹涌的城市化浪潮已经席卷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并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着经济、社会和人文风貌,远在边疆的泽当自然也不例外。到处在征地、到处拉起围挡施工,渣土车和混凝土搅拌车扬起漫天的灰尘扬长而去,离不开安全帽和毛巾的施工人员傍晚时在工地门口的盒饭摊叫上一瓶啤酒,缓解一天的疲劳。渐渐的,高楼拔地而起,其他渐渐萎缩。到处都是一样,这个城市和那个城市没有太大的差别,午夜醒来走到窗前看着相似的夜空,甚至忘了身处何方。

曹操当年收拾孔融一家,他家的聪明孩子曾说出“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这一让人惊叹的千古名言,这是真理,但真理既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泽当的闹市区边缘竟然还能保留着一块正常春耕秋收的青稞田,屹立着一处完整的农耕文化标志,实属难得之外,其中又必有隐情。

我去过的西藏城市不算多,如果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来评价的话,林芝和日喀则的城区,看起来都比山南更加繁荣,至于拉萨,则已经不在同一维度,完全失去了比较的意义。一方面抱怨城市化沦陷了精神的故土家园,一方面又抱怨自己所在的城市还不够先进,这是很多人的通病。但无论如何,这些年泽当镇的城市建设步伐还是在持续推进,市容市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出自于前些年来过泽当的人之口,不管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由衷震撼还是出于礼貌的恭维。从我自身的感受而言,去年还在埋怨援藏家园所处的地带太偏远,一到晚上九十点钟就陷入一片黑暗,今年就有了很大改观。

整个中国都在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是速度有快慢之别。

这块青稞田正好处于上班的必经之路,才能完整的观察春夏秋冬的变化。田地周边水渠通畅、绿柳成行,还有一堵原始风格的土墙。若是从茂密的青稞中抬起头,“祖国万岁”四个大字在触目可及的山顶上熠熠发光。劳动的同时不妨碍受教育,这也是西藏独特的一景。

这是一块肥沃的土地。春天里翻耕后的田野袒露着黑色的胸膛,等待灌溉的滋润。在我看不见的时刻,有人已经将排列成行的青稞苗悄悄种下。经历了乍暖还寒的春季,海棠落尽是李花,这块田就彻底被绿色覆盖,明净的空气里暗香浮动,点缀了无声的韶华。夏天里阳光强烈倾洒在高原,青稞田仿佛一块闪着金光的绿绸缎,在热风里翻滚起伏。到了八九月份,祈盼丰收的望果节就要来了。艰苦的自然环境让青稞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发育成熟,从播种到收割,青稞的一生都在跟时间赛跑。

这块田里收获的青稞,也和早年间的内地一样,习惯于堆放在公路上任来往车辆碾压。只是由于靠近市区的关系,铺满了人行道而已。我有次骑车经过那一地的金黄,刹车已经来不及了,勉勉强强的才推车绕行过去。对粮食,我始终心存敬畏之心,只能辜负老乡们淳朴的意愿。

学会辨别青稞和麦子,是今年初夏才学会的本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青稞的芒,比麦子要长的多,大风吹过掀起一阵白茫茫海浪的,就是青稞了。

高原上的青稞是民族的图腾,是上天的恩赐,它永远比麦子更接近雪山和阳光,因而也更显高挑、谦逊,它养育了数百万计的人口,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高原文化。它和江南的水稻、远古的粟米一样,按照大自然的规律,该拔节时就拔节,该抽穗时就抽穗,寂寞的成长又热烈地成熟。它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和它共荣共生的,是一茬茬收割不尽的人。岁月面前,人和青稞是平等的。

我对青稞的了解相当肤浅又局外,也许这块田地的消失,也就是一晚之间的事。所有的隐情,都敌不过神秘的力量。只是会因此回忆起家乡的稻田,秋后一望无际的田野,夹杂着稻茬的泥土,间或吹过的清风,参差不齐的杂树,因为少人干扰而清朗明净的水渠,那些外人看来交错复杂的田埂,在我的眼中却是最为清晰不过的边界。走在田里,眼神都变得明亮了许多,烦恼琐碎和诸多不顺意的这事那事全都忘掉,彻底忘掉。那种无以言喻的安慰与踏实,是土地赐予我无形的力量。即使走到再远的地方,那个小小的村落,那些养育了我的水田,也是自己的根源所在。

我会与这块青稞田的春耕夏育产生一次的重逢么?谁也说不准,地有地的好处,楼有楼的用途,就这样顺其自然好了。


沐雨观石
忙时种谷,闲来看云,爱恨交加人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