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风
——在邓丽君墓前(全)
邓丽君(1953—1995)
选自陈漱渝先生怀人散文集《昨夜星辰昨夜风》
作者 陈漱渝
诵读 西山红叶
编辑 林 枫
“筠园”背山面海。墓门前两侧长廊式的花坛既可供人观赏,又可供人休憩。长廊旁有一巨型足踩式钢琴,脱鞋后踏踩黑白琴键,即可奏出邓丽君演唱歌曲的简单音符。墓园入口用鹅卵石铺成一个双色圆盘,美观洁净。甬道两旁绿草如茵。左侧草地上有一尊古铜色的邓丽君立像:身着演出服,面部笑靥粲然,两手上扬,好像正全身心投入地演唱一支甜美的歌。右侧矗立的山形巨石上,镌刻了“筠园”两个描金大字。邓丽君的墓穴是用黑色大理石覆盖的。墓碑上简单地写着“邓丽筠1953—1995”。墓碑顶端有邓丽君侧卧的头像,右手柔软地直伸,像在安眠,又像凌空欲飞……墓前堆放着她的亲友和歌迷敬献的鲜花,其中尤以她生前喜爱的红玫瑰最为炫目。芳草有情,花香四溢,烘托出一种恬静缅怀的氛围。特别令人动情的是墓地设有可供吊唁者选播十首“怀念歌曲”的音响装置。人们只要一按电钮,就可传出《千言万语》《小城故事》《何日君再来》《原乡人》《我只在乎你》《忘记他》《雨夜花》等用普通话、闽南语、粤语以及日语演唱的歌曲的优美旋律……
邓丽君墓地前的钢琴键盘
游人越来越多,停车场里停满了小汽车和大巴士。友人说,这片墓地原来十分冷清。墓园主很有商业眼光,他用极其低廉的象征性的售价将“筠园”提供给邓丽君之母,从此这里变成了旅游景点,其他墓穴的售价因之陡增,卖出了天价。
我来到点播“怀念歌曲”的装置前,在标有《千言万语》歌名的下方按钮,墓地四周很快就传出了那熟悉的歌声:“不知道为了什么,忧愁它围绕着我。我每天都在祈祷,快赶走爱的寂寞……”
琼瑶电影《海鸥飞处》的海报
这支歌是邓丽君为琼瑶的第二部影片《海鸥飞处》配唱的插曲。由于唱出了那个苍白年代的台湾少女对爱情梦幻般的憧憬和失落感,邓丽君的演艺事业由此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支歌后来成为了邓丽君的主打歌,她举办演唱会时常以这首歌开场。不少歌迷都曾回忆,不论演唱场地如何喧闹,只要邓丽君的歌喉吐出“不知道为了什么……”,台下顿时就会变得鸦雀无声。不过,邓丽君尽管给听众带来了不少美的享受和爱的慰藉,但她自己却始终没有“赶走爱的寂寞”。她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却老是爱上不该爱的人。她从来不去讲那些有负于她的男友的坏话,一直在压抑自己的情感,默默舐着心灵的伤痕。她的朋友曾多次为她物色事业有成的配偶,但由于邓丽君不愿退出演艺圈专做少奶奶,都未成功。临终之前,陪伴在她身边的只有一位叫保罗的法国青年。
12岁时的邓丽君
参观完“筠园”,我跟友人来到长廊,坐在石板地上休息。这里已聚集了不少游人,除台湾各地的歌迷外,还有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记者和观光客。友人告诉我, 1995年5月28日, 也就是为邓丽君举行公祭和葬礼那一天,自发前来吊唁的歌迷更多。成千上万民众通晚在殡馆等候,为的是跟邓丽君见上最后一面——其中有坐轮椅的老人,也有怀抱婴儿的妇女。启灵时,由于通道被挤得水泄不通,灵车一度寸步难行。
歌迷们注视着灵车送别邓丽君的现场
由谈论邓丽君的葬仪引发,在场的相识和不相识的人自然而然地聊起了邓丽君魅力之所在。有位来自新加坡的老华侨说:“邓丽君的歌喉很甜美,无论是海峡两岸,还是其他国家的华人社区,都有数不清的邓丽君的歌迷。她自己并不是一个很快乐的人,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她的歌却带给中国人很多快乐。”另一位台湾演艺界人士说:“邓丽君虽然走红,但绝对不摆红歌星的架子。这是她的一贯作风,也是她为人处世的态度。在生活上她也比较简朴,坚持不用名牌,佩戴的珠宝大多是假货。”这时有一位女中学生翻开她的日记本,朗读起邓丽君生前答记者问:
最喜爱的服装:网球装
最喜爱的蔬菜:空心菜
最喜爱的玩具:洋娃娃
最喜爱的休闲活动:一个人品茶听音乐
最多的藏品:有关自己的新闻剪报……
乐坛歌星邓丽君
邓丽君与孩子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