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讲义(二十三):世界众生的本质是什么?

文摘   2025-01-12 00:00   江西  

十七  学习《佛说无量寿经》补充了解的内容

      (一)世界众生的本质是什么?

世界、宇宙万法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我们人类亘古以来一直想搞清楚的问题。现在普遍的认知是宇宙大爆炸学说、进化论以及其他宗教的造物主造世界等。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给出的答案是“缘起性空”,即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形成并非有一个造物主,或由一个自然的、非自然的力量生发,而是由因缘聚合而成。万法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称“缘起法”。

如:一颗苹果的种子,需要适合它生长的土壤、阳光、水、施肥等,才能长成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开花结果后我们才能得到苹果。这土壤、阳光、水、施肥、开花、结果,每一项都是苹果的一个“缘”,诸缘具足,我们才吃到了苹果。其中某个缘缺失,苹果树就无法结果。

这“缘起法”似乎能解释我们人类日常见闻觉知的事物。但总会有人问,如果万法是诸缘具足而生,那宇宙万法第一个缘是什么?哪怕是一粒微尘,它来自哪里?又由什么形成?是先有苹果树,还是先有苹果的种子?似乎“缘起法”解决不了万法的根源问题。

当问到第一个缘时,佛的回答是,没有第一个缘。众生、时空、宇宙万法本质上都是同一个东西——空性,都是空性的化现。而这个空性无形无相,不可定义。

万法形形色色的差别相、生灭、变化、轮转,不过如水变成冰、冰化成气、气凝成水一样,虽然相状、功能、作用等有差异,但本质并无不同,都是空性的呈现。这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但我们不能把这个万法的本体,无形无相的空性,理解成虚空,或什么也没有的虚无。虚空与虚无是化现不了万物的。

但如果众生、时空、宇宙万法本质上都是“空性”,是空性的化现,那不同种类的众生,不同的时空这些差别相又是怎么出现的?

佛在《楞严经》立足人道说:我们这个空性,本觉本明。这不同的时空与万法,都是众生由自己的欲望、习气与知见,在空性本觉本明中的妄见、妄知、妄觉。

举个例子,比如,你面前有一位女子,从我们平时认知的角度是,你看见了一个女人,她身姿曼妙、容貌秀美,你很喜欢。如果只按世俗理解,这个女子长成什么样,她的美丑,似乎与你没太大关系。

其实不然,佛学的角度是,你正在你的空性中创造她的一切,使她在你的世界就是你以为的样子。而且不同的众生心中创造出的她,都是不同的,包括这个人自己心中对自己的认知。

比如,讨厌她的人不会觉得她美,一只孔雀也觉得她很丑,因她没有美丽的尾巴。但同类众生的创造中会有相同的部分。比如,人类会共同认为她是女的,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等。

那究竟众生心中的哪个相是真正的她呢?其实哪个都不是。这个女人是无定相的,本质是空性。当然,她与无量众生也在他们的世界创造你的一切,有的还准备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你

这即《金刚经》说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道理。

只是人类有共同的认知与定义,我们才有共同的见闻觉知,并出现在了同一时空。但同一时空的我们,每个人又都有独自的身心世界,体验着不同的命运、觉受与苦乐。

了解佛的“缘起性空”理论,众生修行成道就有了绝对的保证。因为每个众生本质都是空性,与佛不二。故众生本质成不了众生,只是迷于幻境才称名众生。我们与诸佛的差别来自我们不断带着习气欲望在颠倒妄想,并迷失在妄想中。

佛在《楞严经》中把众生的妄想分为坚固妄想、虚明妄想、融通妄想、幽阴妄想、颠倒微细精想五重。众生修行破掉这五重妄想即可成就佛果。

但大家不要以为破这五重妄想只是停下念头,处在一念不生的境界就可以了。只要你有停妄想的心,就在制造幻境,就仍在妄想中。

而且这妄想包含我们认为的物质,比如我们的身体属坚固妄想。究竟怎样修证,有兴趣的同修可以学习《楞严经》,我们在此就不再多做介绍。

我现在想谈的是,这个“缘起性空〞理论除了众生成道有了保证外,对三维时空的人类也有现实的意义。

如果我们的身心世界、这个人间,是人类与一部分畜生道众生,本觉本明中,因习气欲望共同的化现。那我们怎样化现,才能使我们自己的身心世界、这个时空幻境越来越美好,没有种种苦难?

佛在《楞严经》中,列举了十种能创造地狱的习气。比如,邪淫、贪婪、我慢、嗔恚、奸诈、欺诳、怨恨、恶见、枉谗、诉讼等,这十种习气在人性中常见,只是轻重不同而已。

地狱对所有众生都是苦难之最。故我们人类因某种原因有惨烈的灾难时,我们常说像人间炼狱,而动物的屠宰场是动物的炼狱。

所以,要想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愈来愈美好,最根本的做法,是人类与生活在这个时空的动物减少恶习与恶念,人类减弱杀盗淫的心。故有人说,佛教修行者坐在那儿,什么也不做,对世界没贡献。

其实,一个不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的人,不断觉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断恶修善的人,就算他没有开悟成道,他的存在本身就像一台时空净化器,在身心内外不断地在创造着人间净土。

时空中的所有众生,都被困在自己习气、欲望、知见创造的时空幻境中,迷失了本性。佛法中的修行成就者,能停歇妄想,回到万法的本源——空性。这个空性无形无相,却本觉本明,无所不能,随缘化现一切。

故证入空性者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化现一切,称真空生妙有。所以,在佛学中,有诸佛为众生的安乐、成道方便化现的世界。

谈到诸佛化现世界,大家要注意一点。即诸佛化现世界,与大家理解的神通变化万物不同,更不同于造物主造世界。靠神通法术变化无法化现出令所有众生安乐并成佛的世界。

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不管是神通变化,还是造物主造世界,都是“有我”的时空幻境。有我即有自我的认知、定 义、执着,就有时空的局限性。即使认为这个 “我”是个“空我”,像虚空、虚无,但只要“我”未尽,“这个我”,以及“所造作的一切”,就在生灭轮转变异之中,就无法给众生永恒的依止与安乐。

而我执、法执破尽,证入真空境界的诸佛,他们化现的世界中,每一滴水、每一缕风、每一朵花、每一件宝物、每一束光明,无不是诸佛智慧与功德力的圆满化现,并没有一尊佛在某处施展神通变化。

虽然在我们看来,根据众生觉醒的需要,化现了无量无边的事物,但这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都是如来。没有谁化现谁的问题,没有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化出来的。本质没有化现者与被化现者,都是空性的显现,如来也无固定的相, 故也没有一个造物主。

举个例子,比如有一次很多天主邀请释迦牟尼佛去他们的世界讲法。释迦牟尼佛让他们各自回自己的国土准备一个法座。等法座准备好后,这些国土的天主都看到有释迦牟尼佛端坐在自己世界的法座上讲法。

每个天主都说自己国土法座上的释迦牟尼佛是真正的释迦如牟尼佛,其他法座上的是变化出来的,争执不清。便一同问佛,释迦牟尼佛说都一样,并没有某一个是真佛,其他是他变化的、是假的。

在众生眼中,佛可分身无数,或化现成无量不同的相,但对已在真空境界的佛来说,从未有过生灭来去,也没有分身与化现一切的痕迹。

真空之中,虽化现种种差别相,但对这不同的相,认为它们是一还是多?本性是一样的,或是不一样的,虽有方便说法,但因空性无相,无法定义比较,故终究都是戏论。

佛的“缘起性空”理论还告诉我们,虽然万法都是空性的显现,但不同类别的众生,因习气欲望、知见不同,故妄见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才看到佛经中天眼、佛眼所见的世界,与我们现在肉眼发现的世界完全不同,故世界并无定相。

我们虽然通过听闻佛知见,知道我们的本性都是 “空性”,与诸佛不二。但要圆满回到这个本源,安住这个本性,我们才能从这个知见中真正受益。

释迦牟尼佛在人间根据众生的根器说了三乘佛学,以帮助众生觉醒回归本性,不被自己妄见、妄知、妄觉的一切所困,在幻境中生灭流浪。

但众生从迷到迷已历尘劫,故令众生相信这个见地不容易。而刚停妄想,因本能反应与痕迹,也不能马上令众生从这个见地受益,故让众生因为修行改变习气欲望,放下一点利益与得失、恐惧也较困难。

习气、欲望、知见愈重的众生,回归愈慢,何况还有很多众生并不相信佛说。故诸佛从时空幻境觉醒后,用坚固的愿力、圆满的功德为众生化现世界。这种世界清净、庄严、完美,众生在其中不只永恒享受安乐,还能疾速成佛。这种世界称名为净土世界。

十方世界的众生,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进入这些佛化现的世界,成为这些净土世界的生命体。这些净土的形成,等于是一尊佛功德圆满后,布施、分享自己证到的一切给众生。十方世界,每位往生到净土的众生,等于得到诸佛最圆满的加持、灌顶、授记成佛。

比如在《佛说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佛向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 它即是阿弥陀佛成佛后,愿力与功德圆满化现出来的净土。

另外,佛学中,诸佛功德、证量圆满后呈现的内证境界,也称名为净土。属诸佛菩萨的内证妙乐境界,即禅修者常说的心净即土净。

就如释迦牟尼佛进入我们共业呈现的娑婆世界,以人身示现成佛,在《法华经》中他说,即使我在五浊恶世示现成佛,弘扬佛法,其实我的世界也是极乐净土,不像娑婆世界,有风劫、水劫、火劫三劫灾难,我可以不病,寿命无量,永恒不生灭。

故佛在人间示现生老病死、涅槃只是应人间弟子成道的需求而显现。但像诸佛菩萨因为修行果位的圆满,而成就的内证妙乐境界,没有修行的众生无法了解、更无法体验。

局外人stander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