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讲义(十六): 为什么婆娑世界众生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

文摘   2025-01-11 00:00   江西  

十二  为什么娑婆世界众生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

(一)佛劝娑婆世界天众发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愿

我们先把这段经文翻译成白话文。

佛对弥勒菩萨和诸天人等说道:“无量寿佛国的声闻、菩萨,他们的功德智慧不是语言所能描述的。另外,他的国土是如此的安乐清净。大家何不努力做善行修功德,念佛修道而自然往生,安住在那没有轮回的净土佛国,令自己智慧神通洞达没有极限呢?

希望大家各自都勤奋精进,努力自求往生。必定能够顿超三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如能这样,即会横截五恶道,自然关闭轮回恶趣之门,踏上那宽广无垠,不再退转的极乐成佛之路。”

在这段经文中,释迦牟尼佛以弥勒菩萨与天众为对机说法。劝大家发心求道,累积功德资粮,并珍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直接斩断轮回之路,疾速成佛的这条途径。

天众在轮回中,处在全是善报成熟的一道,只有快乐,没有烦恼。但乐报享尽后,仍会在三界六道中轮回。相对于天众的快乐,欲界其他五道(其他五趣有阿修罗、人、畜牲、鬼、地狱)都是恶趣,都是充满痛苦烦恼的。

佛说,如果天众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不再担心福报享尽后,轮回在其他五道中受苦,故称“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

其实,在佛的眼中,三界六道全是苦海,天众们因善报成熟的快乐也很短暂。所以,对每一道众生来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横截五恶趣。等于轮转于其他五道的门都能忽然关闭,不靠自己修行,忽然跳出了娑婆世界的轮回迷梦,不再因自的习气欲望而受苦受难。

而且在极乐世界不必担心自己再堕落,随着心性的成长,佛果自然就圆满了。就像我们这个世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树木果实自然成熟一样。

这段经文在《无量寿经》中是个转折点。在这之前,释迦牟尼佛一直在向法会大众介绍阿弥陀佛,以及他功德圆满化现的极乐世界。

从阿弥陀佛因地最初发心开始,四十八愿规划极乐世界,到历劫行菩萨道,圆满成就这个世界,都作了介绍。并就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关注的问题,对极乐世界的美丽、殊胜、庄严也作了简单介绍。

接着又重点介绍十方世界众生发愿往生到此世界后,马上都获取到了看得见的巨大利益。而且往生此世界的方法很简单,十方世界诸天众,如果发出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往生时还会得到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特别待遇的接引。

释迦牟尼佛介绍极乐世界到这儿,弘法的视角、关注点暂时回到了法会现场与娑婆世界的芸芸众生之中。我们在前面经文的学习中已知道,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向大菩萨们介绍阿弥陀佛的大愿与功德圆满后的果位示现,以及对十方世界众生功德利益的大布施。

现在,当这份巨大的,不可思议的利益摆在十方世界芸芸众生面前时,众生在想些什么?又在做些什么呢?

娑婆世界的有情众生懂得去获取吗?众生对阿弥陀佛的功德之光与极乐世界的殊胜庄严心中会充满渴仰吗?众生愿意发出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累积善行功德以期顺利往生吗?

从经文内容看,对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很多人天大众都还需要佛设身处地的劝导。

这次的法会现场,除人间的阿罗汉弟子外,还有无数的大菩萨、娑婆世界贤劫中准备成就佛果的等觉与一生补处菩萨们携弟子、眷属都在。

当菩萨们闻听到释迦牟尼佛对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极尽赞叹的介绍与宣说后,有的大菩萨们一定已在心底发起种种大愿,希望自己也能像阿弥陀佛一样,为众生建立一个净土世界。

当然,也有菩萨对阿弥陀佛功德化现的世界充满了渴仰,希望自己也能去极乐世界拜见、供养阿弥陀佛,闻听阿弥陀佛的教授,得到阿弥陀佛的授记。

但法会中,还有见地、证量不圆满的菩萨众,正在离一切相的修证之中,而且小有成就。忽然听闻释迦牟尼佛说有一个美丽、安乐、殊胜的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在那儿就能快速成佛,而且修行次第与我们这个世界不同。

这好像不需要自己努力,要靠阿弥陀佛外力帮助似的,自负而自信的小菩萨们,不只觉得这有点像心外求法,或仰仗佛力跳出轮回,像个逃兵似的。不想马上放下在娑婆世界靠自己修证已获得的一点成就。

而且自己在娑婆世界所造作的善恶因果,自己愿意直面承担,如果发愿去西方极乐世界享受安乐,似乎在逃避责任与债务。故心中一时也无法生出强烈的往生极乐世界之愿。

法会中还有另一类菩萨,发愿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普度众生。这些菩萨像钢铁战士一样,不怕苦,不惧轮回,下定决心留在此世界做菩萨,自利利他,故也马上生不起往生之念。但菩萨们马上就会听闻到释迦牟尼佛宣说的在娑婆世界成道与普度众生的艰难。

所以,既然有往生极乐世界,令众生在安乐中族速成佛的捷径,有易行道,为什么大菩萨们要带众生选择走崎岖不平、困难障碍重重的难行道呢?

娑婆世界的修行环境太差,成道较难,故菩萨们似乎常徒有一腔普度众生的激情。如果没有功夫,再知见不透、执着善法,活得比不修学佛法的众生还苦,很难真正的自利利他。

其实,这类菩萨应先去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尤其在末法时期,在西方极乐世界疾速成就后,再乘愿回来救度众生更方便,就像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样。

而且在未来的经文中,佛还劝诫弥勒菩萨率他的弟子眷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更别提在人道苦难深重,成道障碍重重的人类与其他道众生了。

另外,法会现场的许多人间弟子有很多曾是皇亲国戚。比如,佛出家前的许多亲人、朋友都追随佛出家了。而佛出家前曾是一国太子,他们为了成道与佛一样,舍离了王宫的锦衣玉食,安乐生活。

法会现场还有正在享受乐报的天众,这些人与天众对极乐世界的富有与安乐,没有强烈渴望。虽不受轮回之苦,与无量等觉菩萨成为道友,疾速成佛这件事对他们有一定的诱惑,但追随释迦牟尼佛也能安心、也能成道。故虽相信佛说,但对往生极乐世界之事不会迫切,甚至无所谓,不会重视。

而对正在痛苦、烦恼、贫穷、恐惧中的人,以及其他道众生,听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向往这个世界的安乐,但因功德太小、智慧太浅,轮回这事远没有现实中的烦恼之事重要。

比如人类的饮食、男女、事业,这些世俗之事对人类更重要,轮回看不见,虽相信佛说,但并不是迫切解决之事。故当佛谈西方极乐世界时,觉得死亡还早,往生是未来的事。心性散乱,狐疑不决,等到临终时才觉得这件事比较重要。

尤其像我们现在医疗、药品的普及,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很长寿。闻听佛说有西方极乐世界,但听完之后便很快忘记了,不会把这件事当作生命中的头等大事。

甚至在一些避讳谈死亡的地方,如果有年轻一些的人说自己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为自己未来往生极乐世界做些准备,很多人都可能觉得这个人精神有病了,是在消极、厌世。怎么能年纪轻轻就为死亡做准备呢?

很多人还没有智慧了解,佛劝大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为往生极乐世界做一切准备,其实是在为自己永恒的安乐、永恒的寿命,为快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彻悟宇宙生命的实相做准备,并不是在为人类的死亡做准备。

这段经文的另一个转折点是:这部经的缘起是佛的贴身侍者,即人间弟子阿难问佛威颜之事开始的。故在此段经文之前,佛的所有开示都以阿难为对机众,像在对阿难讲一个故事一样,向法会大众徐徐开启了另一尊佛阿弥陀佛修行证道,建立极乐世界,利益十方世界众生的故事。

但到这段经文时,释迦牟尼佛选择的对机众,变成了以弥勒菩萨为代表的诸天众。在此贤劫中,弥勒菩萨将继释迦牟尼佛之后成佛,现为一生补处菩萨。他所居住的兜率天内院也为欲界净土。

此处,释迦牟尼佛这个对机众的转化,使法会大众从对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的关注,瞬间被吸引回娑婆世界,来关注现在佛释迦牟尼与未来佛弥勒菩萨的对谈。

在此次法会中,弥勒菩萨不管是以一生补处菩萨的身份,作为法会大菩萨们的代表,还是以娑婆世界未来佛的身份,与释迦牟尼佛互动交流,劝娑婆世界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件事,弥勒菩萨作为对机众都是最适合的。

看到佛劝大家往生极乐世界说的这段话,我想起一件事。我曾有一个远方亲戚,住在山中一个缺水的村子里,政府在山下为全村人都新建了房子,希望大家能搬离那个地方。

但因为村中几十户人家祖祖辈辈都在那儿居住,穷与苦都习惯了,出山有点恐惧无法生存,再加上乡情浓厚,几乎一半人都不愿意搬出大山,觉得祖祖辈都这么过来的,现在条件已经比祖辈好了很多,自己难道就过不下去了?而且耿直厚道的乡民甚至觉得舍弃祖辈留给自己的破房子,贫瘠的田地都是对祖辈的不敬。

但村中缺水,卫生、医疗、教育条件都极差,而且因地处偏僻,外乡人较少,近亲通婚居多。政府派干部进山一家一家动员,向大家介绍外面世界的情况,告诉大家搬出去后政府会保证大家有土地种植,生命安全有保障。反正做了半个月的工作,山中的居民才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劝说下,陆陆续续搬了出来。

现在看到释迦牟尼佛向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并苦口婆心劝说大家往生,便想到了这个故事。人类贫穷而堪忍,对苦都麻木了。即使很苦难,但得过且过地过日子,对生活有时已无太多激情与要求。

迁移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有的是懒惰,怕适应起来太麻烦;有的是心生恐惧,怕自己应付不了新的环境。

何况正处于极乐之中的天众,更不会轻易就想移民,觉得轮回其他道这件事还很遥远,不像人类还可以感受到烦恼与苦难,有居安思危之心,天众们对苦的体验甚少,甚至没有,成就佛果与移民也没有那么迫切。

说到这,还想起一个笑话,有一位朋友发愿往生兜率天内院。

兜率天本是欲界第四重天,因为释迦牟尼佛下生人间成佛前住于此天弘法,而且未来佛弥勒菩萨现在也住在此天说法,故此重天在佛弟子的心目中比其他天道更重要。

而且此天又分“内院”与“外院,“内院〞是一生补处菩萨执持的净土,“外院〞是凡圣杂居土。往生此内院的净土,需要有上升天道的善报、正定之力与往生此净土的愿力。

所以,许多累积善业功德,又有正定之力的佛弟子发愿往生此天净土,以期未来随弥勒菩萨降生人间并证得圣果。

我对他说:“你看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都劝弥勒菩萨携其弟子眷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他说:“我发愿往生弥勒内院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我认为很邪恶的一个人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不想与他同去一个世界,所以我不去了。”我对他这个不去西方极乐世界,要去兜率天的奇葩理由有点无语。

我开玩笑说:“你要真能往生到‘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无事可容; 笑世界一切可笑之人,却无人可笑’的大肚子弥勒菩萨那儿,弥勒菩萨会狠狠地教育你的。智慧这么低,弥勒菩萨怕是要受累了。”

我们在此不是要探讨去弥勒菩萨净土好不好的问题,大家也不要笑这位仁兄,因为真的有人觉得阿弥陀佛的平等接引不公正,觉得坏人就应该下地狱受惩罚。

比如,有的人恶习很多,伤害了很多人,却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阿弥陀佛不管他品质好坏,只要他在中阴境界能忆念起西方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名号,与其他广修善行的众生,平等地得到了阿弥陀佛的接引,大家总觉得太便宜这个坏人了。

其实,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诸佛菩萨的慈悲,也会明白菩萨为何以德报怨。

如果有一位善良的人类,在照顾一群猴子,常为一群猴子施食,还为它们提供了一片美丽的树林栖息生活。其中有一只猴子非常顽劣,不仅好吃懒做,还常抢夺其他猴子的食物,甚至挑衅、打架、斗殴、欺负弱小,其他猴子对它敢怒不敢言,心中又怕又恨,都不愿与它在一起。

你会将这只猴子赶出树林,不再施舍食物给它吗?让它饿死、冻死、凄惨地流浪到地狱受无量苦报?一个善良的人肯定做不到,最多就是让它暂时隔离,反而会给予它特别的照顾、爱护,对它教育会更多,期望它有一天变成一只品质好的猴子。

即使这个爱所有猴子的人在教育这只猴子中,被他心怀怨念地抓伤,这个人也只怪自己考虑不周,防备不当,难道会责怪这只猴子,将它打杀吗?

除非这只猴子实在是太凶残,屡屡伤害其他众生,人类可能不得已才会杀死它或将它永久单独关闭。但即使人类杀死它时,也只是觉得它智慧低劣,心中也只有悲悯,你会很讨厌这只猴子吗?

其实,通过这个比喻,大家便可以看到这个人对猴子所做的就是以德报怨的事,原因是因为生命等级与智慧不在一个水平上。

人类的智慧能力比猴子高一点,就可以做到这样,而诸佛的智慧与能力人类只可仰视、畏爱兼抱,诸佛怎么不会平等对待每一位众生呢?慈悲每一位曾伤害他的众生呢?

所以,我们不应怀疑诸佛的平等与慈悲,希望自己有一天也智慧圆满,能做到这样。

总之,法会中很多人并非是不相信佛所说,而是因种种原因,无法生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愿,或迫切之心。

如释迦牟尼佛在讲《法华经》 时,有五千比丘直接退席而去。他们并非不信佛说,只是对佛的无上智慧与功德给予还知之甚少,却自以为是。

好,我们接着看原经文。

(二)为什么人道众生成道及往生极乐世界较难?

我们先把这段经文翻译成白话文。

往生的方法很容易,但往生之路上却无人。这个净土佛国的一切并不违逆人间常情,人们自然而然会喜欢这世界的一切,被极乐世界的美好吸引。

为什么人们不舍弃世俗一些无意义之事,勤勉修行,累积善行功德,求取诸佛从轮回中解脱、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或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寿命与快乐将不再有极限。

上面这一小段经文,是佛希望人类能积德行善修道,以及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但在这段经文中,因佛说了一句话,令人道现在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家很紧张,即“易往而无人”。

如果只按字面解释,即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很简单,往生之路上却无人。为什么佛会这样说呢?

难道人类发不出往生极乐世界之愿吗?人类生活苦乐参半,与生活只有快乐与享受的天众相比,人类对苦与乐都有清晰的认知,而且渴望离苦得乐是人之常情,故对往生极乐世界及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人类会比天众更容易产生向往渴仰之心。

只不过是定力差、习气、欲望重些,不太容易专注心念。那是人类发起此愿却没有能力往生吗?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知道,对人类来说,发出往生极乐世界之愿后,人类需要解决的唯一问题,即是在中阴境界能记起阿弥陀佛的名号,或忆起往生之愿。

这个问题也不是很难解决。佛可以劝大家在心行中,多熏染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痕迹就好了。何况人间多的是已发出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正积累善行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之愿的大菩萨,他们往生极乐世界很容易。

故佛说这句话,并非是说人类发了往生之愿也去不了极乐世界,而是想通过下面经文中对人类目前生活、习气、欲望的剖析,来让大家看到,为何我们这个世界众生与菩萨堪忍?为何这个世界成为了五浊恶世剧苦之地?在我们这个世界,为何大家修行、证道以及诸佛在此世界弘法艰难?

人类相较于天众,确实更想离苦得乐,更想往生极乐世界,但人类的恶习有些太重。

对大部分人类来说,时时都忙于欲望的满足,并不关注修炼道德与往生之事,甚至都不信因果、轮回之说。

即使有人发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愿,但每天耿耿于怀、关注的、念念牵挂的事,并不是往生极乐世界。也不愿为此愿累积一点善行功德,不愿为此愿节制一点欲望、改变一点恶习。

这就像一个学生,非常想考试得一百分,但却每天逃课、玩游戏、上课也不认真听讲,甚至还辱骂老师,那这位学生即使至诚恳切地想得一百分。但他没有为这门功课付出一丁点的时间、精力、准备,那考试得一百分的学生中肯定不会有他。

人类中阴境界中,显现的境界是人一生中耿耿于怀的一切。那如果有人担心,不能在中阴境界想起阿弥陀佛名号与往生极乐世界之愿,那首先要觉照一下,自己在活着的时候,到底心中时时念念在记挂的是什么?心中对阿弥陀佛的功德与极乐世界的殊胜有渴仰之情与痕迹吗?

佛在这段经文中,还对大家说,西方极乐世界不违逆常情,也即是说这个世界符合娑婆世界大众的常情。那什么叫不符合常情?比如你去了外星球,长相变成了昆虫的样子,你可能会觉得太恐怖了,好像自己从人类的基因马上变异了。或者这个世界众生吃饭是以石头为食物的等等,这都叫不合人类常情。

说起这个不合常情,我想起一次有趣的对话。有一次,我对一位小朋友谈西方极乐世界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化现,我说水也是阿弥陀佛,风也是,宝物也是,莲花也是。

他想了想问:“那我去了极乐世界从莲花中化生,是否就是阿弥陀佛生了我,我就是他的孩子了?而且极乐世界,所有从莲花中化现出来的菩萨都是我的兄弟姐妹?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就是我的姐姐或哥哥。”我说:“你现在这样想也行。”他开心地蹦了起来。

确实,不只小朋友,如果我们按人道众生出生的所知所见,来看极乐世界天众的出生——莲花就是父母,而每一朵莲花都是阿弥陀佛圆满法身的化现,那极乐世界所有人都应是阿弥陀佛的孩子。

如果一个不学习佛法的人类,带着情欲看这件事,带着胎生的思维模式看待从莲花化生这件事,对诸佛的甚深智慧、本愿力、功德力一无所知,那么即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仍然不知道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与归宿在何方?

就像极乐世界胎生众生就是这样,虽然快乐,但五百世不见佛,不闻佛法,仍然智慧不够,对生命很迷惑。

我试着对小朋友解释:“佛不生孩子,也不生任何东西,否则我们从莲花化生就成了上帝造人。万法都来自空性。极乐世界的一切也不例外。只是在娑婆世界以及人类这个身心,都充满了颠倒梦想,使这个时空颠倒变异无常。

而极乐世界的一切充满了智慧力、功德力、愿力,所以这个世界的一切,完美、富贵、永恒、安乐。我们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转变,来自于往生时阿弥陀佛的接引、加持与度化,使我们在中阴境界以及在极乐世界功德化现的莲花中,清除了无量颠倒梦想、妄心妄念。在阿弥陀佛的功德之光加持下,最终成为阿弥陀佛功德与智慧的化身。

所以,我们在极乐世界花开见佛后,即可悟入宇宙实相,只待功德圆满,即成为一生补处菩萨。”

那位小朋友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显然也不感兴趣,但他记住了阿弥陀佛的名号,有事没事就念。他是独生子,他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原因,只是希望观音菩萨做他的姐姐。我想他总有一天会闻听学习佛的空性正见,真正了解功德化生的全部意义。

其实娑婆世界的化生天众,如果无法了知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与功德成就,有时也无法理解莲花化生便能得到无量光、无量寿、三十二大丈夫相这样的事。

故佛在此告诉还不能了解佛智的大众,这个世界合乎常情。极乐世界的一切都是娑婆世界众生觉得最美好、最殊胜、最完美的样子,都合乎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的生活习性与审美角度,故称合乎常情。

当然,对十方世界的等觉菩萨们来说,这个世界合乎诸佛空性正见,才叫合乎常情。比如,未证入法身境界的菩萨众会疑惑,心中忆念一句佛号,阿弥陀佛是怎样立即出现在我们面前并接引我们的呢?而且千处祈求,千处现真身?

还有的菩萨,如果不了解诸佛的大慈大悲,会怀疑在我们这个世界,每个人因果自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一定会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负责。

而现在,你突然就可以为自己曾做过的言行不负责了,而且带业往生后在极乐世界可享受诸佛大涅的内证妙乐境界。这与平时大家认知的常理常情相违背。

还有一些做了很多坏事的人,恶念、恶行在他的神识中印迹太深,他便深信人性是坏的,怀疑人性中还有无私、善良的一面。不相信诸佛的大慈大悲,不相信有阿弥陀佛这样无私的给予。

因为他没有任何付出,什么利益也没有给佛,只要称呼他的名号,他就会无条件伸出援手,带他去西方极乐世界,横截三恶道,不再为自己所作负责,享受无尽的欢乐,阿弥陀佛会分享他无量劫功德圆满才化现成的净土。

恶行、恶念会令人的身心产生黑暗、冷漠、扭曲、变态,会令人生疑、生出我慢,不愿相信美好的一切,也因此错过佛菩萨的救度。

其实,这些情况都是众生无法了悟我们的本性都是如来。不管造恶造善,众生本性不会染着。对一位圆满证悟本性,已经理事无碍、心想事成的如来面前,众生都可以平等成佛。

但极乐世界也将两种恶人拒绝在极乐世界大门之外:一是犯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的五逆重罪;二是毁谤正法。

是阿弥陀佛放弃了这类人吗?不是,“五逆之罪〞在人道实在是天理难容。“毁谤正法〞等于断众生慧命,诸佛呵斥, 护法神棒打。

如果这类人不能深切的忏悔改过,虽然他本性也与诸佛平等不二、不染,但他如果不相信诸佛关于万法实相的教授,一定会一直执着在自己罪报的世界中,不能觉醒。

而且在中阴境界,因心行与诸佛的愿力、功德力不相应,无法得到诸佛的救度。这两种人需要断恶修善,真正生起忏悔之心,才可以与诸佛净土相应,得到诸佛的护持与阿弥陀佛的救度。

而且,我们在前面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也看到,极乐世界将这两类人拒之门外,也是阿弥陀佛大愿中的意愿。目的是为了在十方世界,护持诸佛正法,令大家一心向善。

总之,佛说极乐世界与我们众生的常情常理不相违背,阿弥陀佛为了救度众生化现的一切善巧方便之处,与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对生命美好的渴望自然相应,众生自然会被吸引。可以说,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十方世界众生心中最完美世界的模样。

我们接着看原经文,看看人道芸芸众生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在求些什么?耿耿于怀、念念忧虑的又是什么?为什么佛说“易往而无人”?

当然,如果现在正在听闻《无量寿经》,已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行者,如果你听完佛下面所说的一切,你觉得自己已安住在了追求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广做善行功德的菩萨道上;

或自己的生活并不像释迦牟尼佛介绍的人类那样,对自己的习气欲望从不放逸,常忆念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那你不必担心,你一定会满愿的。

好,我们接着看原经文。

我们都是人类,佛谈人类的种种习气,我们都太熟悉了。故对这部分经文,我们不全部译成白话文再讲重点了,就边译边讲了。

佛接着说:“然而世俗之人浅薄低俗,都在执着些对生命并不重要的事情。在这剧恶极苦的环境中,劳苦身心经营事务,以求活得更好、更舒适。”

佛说“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我们大部分人平时也是为名、利、情而努力。佛在此处并非是让大家马上把这些全部舍弃,都去修道,都马上去念佛求往生。

佛是想告诉我们,名利情的满足是人类本能的习气的需求。比如吃点好吃的,穿一件美丽的衣服,想让别人夸奖你、喜欢你,这些本无可厚非。

但人类在这些习气的需求上,花费的时间与精气神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把这些本能的需求当作了生命的全部依止、生命的终极追求目标与方向。那这个人遇到挫折,就会失去生命的方向与激情。

比如有些人失恋了会去自杀;有些孩子因为考试不及格被老师责备几句,也会自杀;有些人损失些钱财也会自杀。大家可能认为是这些人脆弱,承受不了压力,其实是没有智慧认清楚:对人类这一生百年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把自己生命的重心与激情放在了习气欲望的满足上,而习气欲望是无常而善变的,那生命的完美迟早有一天会崩塌成苦难的碎片。

有时,越是自负、优秀的人类,如果智慧不够,没有确立起人生正确的方向与目标,只靠智商、情商、人情世故、知识的累积去面对生命中的旦夕祸福和变异无常,愈容易患得患失,愈无法面对和承受失败。

大家可以看到,有时一个肢体健全的人,比一个残疾人更容易放弃生命;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感情的承受力也许比不上一辈子在地里劳动的农民。这些生命的激情与承受力,来自于对生命的定位思考。

当然,一位残疾人与农民并不是比一位健全人、研究生更有智慧,而是他们生命的定位、需求低。他们也不会与这世界最强的人去攀比,失去对他们可能是常态,他们更清醒地知道生活的苦难与艰难。所以,有一点甜便幸福满足。

而佛菩萨认为,这个世界是苦海,不管怎样努力,在轮回的时空中,幸福都是如梦如幻,转瞬即逝。

所以,菩萨们把追求从轮回中解脱、庄严净土世界当作永恒的追求与幸福的依止。所以,他们最终拥有了永恒的寿命、永恒的富贵、永恒的极乐自在。也许在获取这些的修行中也历经艰难,但因为他们知见、方向、行为正确,故他们成为了生命终极的、真正的赢家。

而其他众生倾尽一生拼搏,最后还是会以失去一切或死亡而告终,而且还要在无尽的因果轮回中受尽苦难。

所以,这个世界很多人会指责修行人不务正业,追求解脱轮回不重要。佛说满足习气欲望不重要,不要太浪费时间、精力。

佛说:“不管地位是尊贵还是低贱,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也不管是年少年长、是男是女,几乎全都为钱财担忧烦恼。有钱人与没钱人是一样的,忧虑烦恼一样多。”佛在两千六百年前说的话,人类到今天也没有变。

人类常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很多人为了钱财,可以不惜生命。人类喜欢钱财,是因为钱财可以使人获得想要的一切,可以使人活得没有恐惧。现在科技发达,人类对钱财的需求更多、忧虑更盛。

贫穷的人为没有钱财担忧烦恼,但富有的人在这个世界一直要守住钱财不受损也不易,对钱财的管理分配、投资更费心思。而且因为钱多带来的灾难与祸患,很多有钱人正在体会。所以,佛说,有钱人与没钱人是一样的,忧思烦恼一样多。

可见钱财不是人类幸福快乐的依止。如果钱财只用来满足欲望,反而是助长欲望习气、造恶业的工具。

所以,佛法中设立了“财布施”的法门。而在世俗法中,也有捐款捐物的慈善事业,使人类用自己喜欢的钱财做功德,做善行,改变因贪婪而带来的恐惧。也正因为钱财是人类心中耿耿于怀的东西,故一个人不管贫富,能在钱财上自在、不被其所困,那在欲望与习气上也会淡泊很多。

当然,这个钱财自在,不是指数量的多少、以拥有的多少来衡量,比如有些富人有几个亿,那他捐一千元肯定会没有患得患失的感觉,对他的执着与习气也没有多少触动;而一位穷人只有两千元,如果捐出去,那是他的一半家产, 对这个人是有触动与恐惧的。因为对没有修行的人来讲,都是失去。

人类恐惧失去任何东西,因为这与人类占有、掌控一切的习气相违背。佛说:“独自苦心经营一切事物,独自忧虑担当,反复不断地思虑谋划,做欲望的仆役,没有片刻安宁之时。”这确实是许多老板们的苦。

有一位老板很累,想修行,但又忙又累,没有一点时间静坐。我说你手下那么多人才,交给他们做吧。他对我说:“有才华的人是有,但是品德信不过。”确实人与人之间有永久的信任,或能感恩,不负重托,这些品质人类都很难得。

在基本信任都建立不起来的人际关系中,每个人几乎都是费尽心思,苦心经营一切事物,独自忧虑担当,很难真正得到志同道合,又有品质能力的朋友或亲人无私相助。

而且有些人反复不断规划自己未来的一切,从没有片刻停下来静静坐一会儿,喝杯茶,享受当下的时光。如果你问他为何这样忙?他会说事情太多,停不了。其实是他不知不觉中,已成了自己欲望的奴仆,被自己的欲望使唤得停不下来。

佛又说:“有田产的则为田产担忧,有宅院的则为宅院担忧。牛马等六畜、奴婢、钱财、衣食、杂物等,也都需要担忧。反复不停地思虑,担惊受怕。

因为压力以至都不能顺畅呼吸,忧思念虑、发愁害怕。还会突然又遭遇意外的水灾、火灾、盗贼、冤家、债主、火焚水漂、抢劫争李、财产消散、损害、消失。担心被怨家债主毒害而夜不能安,睡不好觉,没有解脱之时。

愤闷郁结心中,终日便离不开忧愁烦恼。贪心欲念坚固,无论如何都不愿放手舍弃所得到的一切。或者遭遇摧残破碎,身亡命终,才放下这世界一切拥有,什么也带不走。

佛在这段经文真是把人类没智慧的状态说得淋漓尽致。我们都是自己欲望的奴仆,被它驱使,心无片刻安宁之时。如果生活中什么也没有,因为攀比,会缺失感很重、很痛苦。

但不管用何方法,一旦拥有了,不到死绝不放手。因为那财产都是自己的了,别人休想从自己这拿走半分。即使给予,也要有个道理,凭什么?为什么?所以担惊受怕拥有的一切被毁坏失去。

可是死亡来临的时候,不管活着时多么珍惜的东西,死时都带不走。而投胎转世后,都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活着时,我们却因为一点点资产的失去伤心难过很久,忘记自己将会永久失去这一世的一切。

曾看过一部演中国古代官斗的电视连续剧,一位妃子因为头上的一个发簪打碎,就可以杀死几个丫鬟,因为那是她最心爱的东西。而现在看看故宫那些皇帝皇后们住过的地方,所有的东西都被岁月尘封。

也许有的物品曾是某位妃子、阿哥的,曾比几条人命都重要,但这些东西有的破碎了,有的脏兮兮地躺在某个展柜中,半件东西也没有带到来世。而能带走的却是嗔怒、贪婪、自私的习气以及杀业。

还有一次,我看到一则消息,说一位富人平时很吝啬,死时却将巨额财产全部捐给了一个慈善机构,大家都一片随喜赞叹。但在评论区,有一个人回复说:有本事他带走啊!

虽然我们要正面思维,赞叹每一个人的每一念、每一时、每一次的善行。但如果活着时,只知道囤积财富、非常吝啬,死时却临时抱佛脚,即使全部捐出去,虽做了善行,却不免落人诟病。

所以,一个人做善行时,同时有自利利他的智慧,有悲悯众生之心,有感恩、善良的品质很重要。

佛法中说:真正能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你布施供养出去的一切。因为它们已置换成了善业与功德可以随你到生生世世。

佛说:“所以,尊贵豪富之人,也有这样的祸患。忧虑恐惧有万般之多,辛勤劳苦到这样的程度,也总是与众生一样,结出八寒八热地狱之苦果,与痛苦相随共处。”

正如佛在经文中所说,尊贵、富豪之人,本是在人间善报熟了,本应该享受幸福快乐,但担忧、劳累、恐惧也竟有万般之多。怕失去权势、地位、财产,因为有很多人妒忌他、诽谤他,抢夺、陷害他。

或者自己在顺境时放纵心性,为所欲为,最后也总是与众生一样,因为情欲与恶习的业力,避免不了结出八寒八热地狱的苦果。有时活着时,已与痛苦相随共处。

就是说,众生在人道,即使善报熟了,也无法全然享受善报带来的快乐,也避免不了恐惧、忧虑的种种痛苦,真是无奈。

佛又说:“贫穷下劣之人, 困苦贫乏,常常一无所有。没有田产,忧虑想要田产;没有宅院,忧虑想要宅院;没有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杂物等,也要忧虑,因想要得到这些。才有了这个,觉得又少了那个,有多少就缺多少,思虑攀比,想要跟别人一样多。”

在人道,富人的忧思恐惧多,但一无所有的穷人苦难更多。因为贫穷困乏,渴望拥有更多一点,甚至没有时间去完善自己的品格,只想着拼命赚钱去拥有一切。常常因此变成一架赚钱的机器,甚至不择手段,造下种种恶业,忘记赚钱的初心是想要过上快乐的生活。

至于才有了这个,觉得又少了那个,这个我们女孩子有体会。去商场买衣服,买了上衣,还未来得及高兴,马上觉得缺条相配的裤子;又买了裤子,觉得缺一双相配的鞋;最后又缺帽子、围巾、手袋等。虽然这些是小事,女孩子们也不会为没配好而苦恼忧虑,但缺失感也一直在。

能引起苦恼的缺失感,就是与人相比,缺名望、权势、金钱、美好的婚姻爱情,这些都令人失落伤心,闷闷不乐,没有价值感、成就感。而且也不会拥有一样就能开心快乐满足,而是想到其他缺失的。就算什么也不缺了,欲望又变了,曾喜欢的又不喜欢了,又开始烦恼。

佛说:“刚刚得到并想长久拥有一件东西,但又忽然破碎消散,为此愁忧苦痛,想要再次寻求获得,却不再时时有机会能常得到。白白浪费心思,身心俱劳,坐立不宁,忧愁思念相随不离,辛勤劳苦到如此地步,最后也只是结下八寒八热地狱的苦果,与无尽的痛苦相随共处而已。”

佛经文中说的这种状况,大家都在生活中不陌生。比如爱别离苦,所爱之人的突然死亡;恋人之间的分离、移情别恋。

虽知万事无常迅速,但仍然使人类身心顿时沉浸在巨大悲伤之中,甚至由此因爱生恨,引发妒忌报复,或者对人生的绝望、厌倦,产生自杀自伤行为。

不只活着时已体验地狱般的痛苦,而且因为不愿放下自己的执着与习气,使轮回地狱的果报成熟。修行者如果没有真正的修行功夫,只靠人类天生具备的情商、智商,很难与无常抗衡。即使拥有最美好的一切,也患得患失,不能没有一丝担心忧虑的全然享受。

因为一切是如此无常、易变、易破碎、消散。即使你付出所有,都不能永恒获得。而且人类对已拥有的一切,也无法永远对其保有喜欢与激情。

比如,失恋的痛苦很多人经历过。看到大家在爱情中的执着,常想起漫画中的情景:一只猴子看到水中美丽的月亮,便费尽心思想打捞。但不知为何,那个月亮在水中永远美丽、圆满,但每次将它捞起时就看到它破碎了,它永远无法打捞起一个水中的月亮。

而且,有时天空有乌云,水中的月亮还会突然消失。它蹲在水边的树上,一直处在忧伤与患得患失之中。最后,它认为这水中的月亮与它无缘,然后离开了。这时,又有一只被水中月亮迷惑的猴子,蹲在了它离开的位置上......

人类是有智慧听懂这个故事的,也知道猴子的执着与失望来自不了解水中之月的真相。但人类永恒的爱情究竟是什么?大家又在执着、痛苦求什么呢?人与人之间总会分离,所以,在爱情中所有的苦,不是因为失恋了,而是不了解爱情的真相。

有朋友说:你这样说,我们难道不要谈恋爱了吗?不要结婚吗?不是这个意思,在你还颠倒梦想时,继续谈恋爱。但失恋的朋友就不要那么悲伤了,不要那么不甘心,那么怨恨。

因为从来就没有猴子真正从水中捞起过月亮。你真正缺失的不是一个恋人,缺失的是生命的航向与对真理的认知。

如果爱情这件事成了你生命的全部,失恋就可以摧毁你的一切。尤其是那些觉得付出一切都一无所获的人。除了身心沉浸在巨大的悲伤之中,还可能因爱生恨,因不甘心、妒忌而发生报复行为。这已经不是爱,是人类的恶了。

人类在情感上最痛苦的还有一件事,即亲人的突然死亡。尤其是年轻人的突然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更令亲人肝肠寸断,伤心欲绝。

曾经在佛驻世时,有一位夫人的儿子死了,这位夫人抱着死去的孩子冲进了佛陀的精舍,哀求佛陀一定要救活她的孩子,否则她活不下去了。

慈悲的佛陀说:可以救,但她需要在日落前,去一个从未有亲人去世的家中找几颗芥子来。只要有一线希望,她就一定会去做,她挨家挨户地问,寻求几粒芥子,每户人家都愿意给她,但却一直找不到没有亲人离世的家庭。

因为对孩子刻骨铭心的爱以及对佛陀的信任,她并没有放弃寻找,她从早上一直找到日落,她未找到芥子,但却从丧子的悲痛中清醒过来,渐渐明白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在经历着、体验着至亲之人离去的痛苦。

而且有生就有死,终有一天,所有的人都会因各种原因死亡。因对死亡的伤心、恐惧与厌离,她随佛出家了。在佛的开示与禅定修行中,她不仅彻底放下了对肉体的眷恋以及肉体生灭的恐惧,而且明白了诸佛的大涅槃境界,即众生本质都是不生、不灭、不变异的、从不会死亡的真相。她在开悟时证入了阿罗汉果。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除了因失恋,死亡,饱受求不得、爱别离这些苦外,还常为金钱、权势的得失而痛苦。钱财一旦进入自己的腰包,不管是用什么手段,用什么方法获得,都不能从自己这儿再流失半分。

如果有突然的财产损失,便马上痛彻心扉,寝食不安,如失去至亲至爱。忘记自己来这个世上时是赤条条来的,并没带一毛钱、一缕线过来,只要有福报,钱财不小心损失了,还可以慢慢赚回来。

还有权势、虚名,想想自己对上级领导、名人何时真正从内心恭敬过、爱戴过?除非这个领导满足了自己的私欲,便是自己的贵人。否则即使他再好、再大公无私,如果影响到了自己的利益,还不是表面恭敬有礼,心中不知将其咒骂了几十遍。

自己是这样想,这样行。如果自己坐在领导的位子上,别人一定也是这样。那你还会觉得当个大官,就高人一等吗?如果位高权重,招人妒忌、陷害的事常有发生,想想有何可乐的?

而且一旦失去,还心中闷闷不乐,觉得世道不公,忘记自己做一切的初心是想让人生过得幸福快乐,却不知不觉陷入了追求名利的怪圈,患得患失。

佛说:“甚至有人犯王法而获罪,亡身而死于非命。不肯做善行,追求身心解脱之道而增加功德,寿终身死之时,将独自远去。所去的是哪一个方向,是善道还是恶道,没有谁能够知道。”

佛经中说的这个情景,大家在生活中也常常见到,有的人因为触犯法律而被判刑治罪;有的直接被判死刑;有的即使侥幸逃脱,也亡命天涯。

我们有时在电视中看到全国,甚至全世界通缉一些逃犯,想想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这些逃犯隐藏在某个地方,不敢光明正大地生活,活得迷茫孤独、胆战心惊;或者有一天就悄悄地死于非命,也无法寻求法律的庇护,不敢寻求别人的帮助。

有些人一生中没有做过什么善行,更没有为追求身心解脱之道累积过功德。寿终形迁, 是投善道还是恶道,只能自己独自承当,独自而去,心中没有任何依止,茫然无知。除了佛菩萨,没有人知道他会去哪里

好,我们接着看原经文。

佛说:“世间的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人、族内外的亲戚朋友,应当相互尊敬爱护,不要相互憎恨和妒忌。钱财物品可相互通融帮助,不需贪婪吝啬。语言脸色要经常温和,不要相互违背抵触。

若有时,心中有争议,有所怨恨愤怒,今世的恨意只是程度轻微的憎恨嫉妒,到了后世就会转而变得剧烈,甚至成为不能忍受的大怨。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世间之事,是轮流相互祸害报复的。虽然不会即时就有报应,但应当立即寻求破解的办法。但是世人往往是心中含藏怨毒、蓄积愤怒、精神郁结愤懑,自然被神识所记忆,不能脱离此怨苦。全都在来世生为仇人,轮流相互报复。”

佛在经文中说,家人之间、族人朋友之间,要相互尊重,互相帮助、爱护。听到佛这些语言,我像看到了幼儿园老师面对一群孩子们,在教诲大家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啊!

这是人类该有的品质。但我们却常常在生活中见到为了分割家产,兄弟姐妹斗得你死我活、对簿公堂,甚至为了独吞财产而杀害亲人,造下轮转地狱的业力。

佛说:“如果这一世人与人之间只有轻微的憎恨、嫉妒,到了后世再相遇就会转而变得剧烈,甚至成为不能忍受的大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世界上的人事,是轮流相互祸害报复的。

世人心中含藏怨毒,蓄积愤恨、嗔怒,会自然地被我们的神识记忆。来生如果相遇,就会轻易变成仇人,产生新的仇恨与伤害。这样生生世世,只要相遇就是仇人,就轮流互相报复。

有时他强你弱,有时你强他弱,这样彼此的仇怨嗔念,愈积愈深。生生世世的信息是不灭的,都在我们的神识中记忆着,这样可能很多世前只是一念小小的抱怨,十几世后竟然成了不能互相忍受的大怨,拔刀相向了。古人们常说冤家宜解不宜结。

佛说:“人在世间,深陷爱欲之中,独自生,独自死。一个人来又一个人离去,当他的生命到了要根据所造之业,在有苦有乐之地轮回时,只有自己独自来承当,没有谁能代替他。

善恶变化,果报不爽。轮回中遭受祸殃与享福德所去之处不同,都根据过去世和今世所造的业已经决定好了,而在来世等待着,他将独自去往那里受报。死后远去而转生到了另一道,没有谁能看到。善恶果报都是自然而然的,追随转生之处,冥冥之中有股力量,不可见不可说。

纵使相爱的俩人,一旦轮回异处,分离的时间非常长久。三世所走的道路不同,重新再见到的机会渺茫,非常难非常难。

今世我们得以相互遇见。为什么不舍弃各种烦杂、烦恼之事,趁着各自年轻强健的时候,努力勤奋修行善业,精进发愿从轮回中解脱?可以得到快乐与永生,为什么不求道呢?在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可等待的?还想寻找享受什么样的快乐呢?

佛在经文中说,人活在世上,都深陷爱欲之中。确实如此,活着时,大家都在亲情、友情、爱情中无力自拔,浸淫其中苦乐着。但即使活着时,多亲密多相爱的人,死的时候总会分离。除了业力,即使是至亲、挚爱之人,也无法追随到达他转生之处。

曾经看到一对夫妻,非常相爱,几十年如一日,恩爱如初,在人间甚是少见的模范夫妻。但妻子在七十岁时去世了,而丈夫现在已经八十岁了,尚在世。失去妻子的这十年,他几乎是盼着自己早点死去与妻子团聚。但如果有宿命通,会发现,他的妻子已经转生成了一只羊。

大家知道,有时羊活一年即被人杀死了,她妻子的畜生道业报未尽时,只能在羊道一世一世做羊。最悲惨的是,作为挚爱着她、希望与她早日团聚的丈夫非常爱吃羊肉,焖羊肉、羊肉涮锅、剁碎做馅......

我常想,也许有一天,他吃的那些羊肉即是他最挚爱之人转世的。他还每天盼着能与妻子再相逢,但却不知曾经的恩爱,因为口欲已成杀业。

故佛说:人与人今世一别,重新再见到的机会已很渺茫。众生在无尽的轮转中,值遇佛与佛法,非常难。

所以佛说,既然今生值遇了佛,为何不赶快舍去很多无意义的烦杂之事,趁年轻体健、思维敏捷,努力精进修行善业、功德,发愿解脱此轮回之苦呢?在这剧苦无常之地还想寻求怎样的快乐呢?

佛在劝人类断恶修善,积累功德修道解脱轮回。如果不能出轮回,在这个剧苦的世界,没有人能得到永恒的快乐。

佛说:“有些世人不相信做善事能得善报,修道能得道;不相信人死之后转生,好心施舍帮助别人能得福报。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都不相信。认为并非如此,终究没有这些道理。

只是因为有这样错误的见解,并且依 据亲眼所见而加固这种看法。这样的人又互相观察、互相仿效,先人后人见解错误都相同,接受并传承这种邪见,最后竟成了父辈们的遗教。

先人、祖辈和父辈,从来不做善行,不知修道积德,身心愚昧昏暗,心窍堵塞,意识封闭。生死轮回、善恶因果报应这些道理,自然不能了解,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亲眼看着吉凶祸福无常转换,四者竞相出现,却没有一个人感到奇怪。”       

佛在经文中说,在苦难中的人类,很多人不相信善有善报、因果轮回的道理,也不相信修道能得长生解脱。我们人类的见闻觉知有局限性,因果轮回无法亲眼所见,所以很多人就不相信,并且把没有因果轮回这样的道理教育给后代,这样辈辈相传,没有因果、没有轮回这种知见竟成了父辈的遗教。

确实如此,现在科学发达,我们感觉科技带给了人类便利的生活,帮助人类解决了许多人自身无法突破的障碍与局限性,所以都相信通过科学手段观察、实验的一切结论。

科技手段的实验几乎都是三维的,能被大家看得见、听得懂,故常见父辈教育孩子要相信科学。孩子又以此教育下一代,因果报应、修行以及解脱轮回这种事都被认作是迷信。

有些家族,祖祖辈辈超越三维的事都不信,也不允许子孙们去探讨,认为探讨这些是不务正业,只要做好人就可以幸福了。即使旦夕祸福不停出现,认为人生就是这样,从不反省一下因果方面之事,更不相信有些事的发生,只是因为自己有某种传承的习气而酿成的。

故我们这个世界固执、自以为是傲慢地只相信自己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这样的人很多,而且还一代一代这样教育、要求后人。

佛说这个世界众生刚强难化,成为剧苦之地。所以有些父母,你可以不信佛说,不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但你的孩子如果想去探求这方面的道理,你不应阻拦,觉得这是对生命没意义的事。

佛在经文中说,这是生命长河中最重要的事。而这件事是他的父辈们最无明愚昧的地方。如果他不懂,生生世世将与愚昧、自私在一起,即使为人,也感召与此类人同居同住、同行。

人一旦不信因果,不信有轮回之事,肯定只要有条件就即时行乐、随心所欲,任意放纵自己的欲望习气,甚至没有人性的底线,只求满足欲望而后快。

佛又说,因为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这些道理他的祖辈们不信,故没有人教过他、告诉他。但佛说,即使人类的眼睛看不见生死轮回,难道看不见每天不管有人多努力、多善良,生活中有时吉凶祸福,四者还是莫名奇妙的竞相出现,无常转换迅速吗?人们看到这些难道不觉得奇怪吗?不去思考点什么吗?

如果频频出现的无常灾祸都无法触动这个人的内心,都认为是上天与别人的过错,那真的如佛所说,这类人身心愚昧、神智昏暗、心窍堵塞、意识思维封闭,病得太重、太可怜了。

佛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从父辈、老师那儿得到过做事有因果、生命有轮回这样的教授,自己也看不见因果报应、生死轮回,难道还看不见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有人多努力多善良,而生活中的吉凶祸福,四者突然就 莫名其妙的竞相出现了。大家不觉得奇怪吗?

佛这样说,真的也是痛心疾首,很多人对旦夕祸福这种事还真不觉得奇怪。不过,有时只是因为这些灾难没有发生在自己或亲人身上,才不觉得恐怖惊诧。如果有一天,人类共同的恶业成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不管你有多善良,做过多少功德,只要还在人道,就要为人类的共业买单。战争、瘟疫、地震、水灾、火灾随时席卷人类世界。

比如,每次瘟疫来临,大家都忙着寻找病毒从哪来的。难道是蝙蝠来的?从穿山甲来的?从果子狸来的?有位小朋友在疫情期间问我:“听说非典与冠状病毒都是从蝙蝠身上来的,蝙蝠身上带着上百种病毒,我们为什么不把全世界的蝙蝠全都杀灭,就像消灭害虫一样呢?”

看着孩子漫不经心的杀心、杀气,我说:“孩子,人类在地球上也只是一个高级一点的物种,不能把对人类有用的就留下,没用的就全都杀死,这样的人类就太自私了。何况蝙蝠也不是人类定义的害虫。”

孩子说:“它伤害了人类也不能杀吗?”我说:“蝙蝠并没有主动伤害人类。它们又不吃人,很多种类只吃果子。它们在地球上已经很古老了,它们能与地球上百种的病毒共生共有,而我们人类却不能。”

孩子说:“病毒是坏东西,人类没有这样的能力。”我说:“人类在地球上称万物之灵,怎么会没有能力?是人类太自私,不愿意吧。

人类科技现在很发达,也没有给地球上其他物种带来任何利益,反而用高科技手段掠杀地球上的其他物种,成为地球上的霸主。所有的资源,都不愿与万物共享,就像你不愿与小朋友分享玩具一样。对人类有用的就留下,没用的就赶尽杀绝。

你知道吗?人越自私,能量越低,抵抗力、免疫力也越差。如果你能爱万物,与万物共生共存,就会变得非常强大。这个强大不是指你能杀死别的东西,是你在地球上的生存能力会变得强大。即使地球上有病毒,也许都无法感染你。”

孩子不置可否,静静地思考了 一下说:“嗯,我知道你说什么,不就是说人类不好,毁灭地球吗?将来发明了机器人,程序一定要编写成保护人类,不能编写成保护地球,否则机器人就先会把人干掉。我还要造能杀灭一切病毒的机器人。”

我笑着说:“你这样想也行,你如果造出了杀死一切病毒的机器人,一定会成为人类的英雄。但你知道人类在毁灭地球,只想造机器人保护人类,但为何不让人类停止毁灭地球的行为呢?你要知道,地球可是所有人类的家园。

就像现在,我们把这个楼房拆毁了,你连生存的地方都没有了,还造什么机器人?而且,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其他物种也进化得非常聪明,它们也都像你这么想,共同报复人类,人类也会从地球上像很多物种一样灭绝的。”

“动物也会报复人类吗?”  “即使是一头温顺的绵羊,你伤害它,它有时也会反击。动物有情感、有记忆,你认为它们不会吗?”孩子看着我,若有所思,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与愤怒的光。

虽然这是在瘟疫降临人间时,与一个小孩子随意的对答,但我们却看到了存储在人类内心非常偏执、自私的想法。

虽然对人类,两场大面积传染的疫情,不管病毒是否与这些动物有关,但也可能使很多人开始重视吃野生动物带来的风险,但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从佛学的角度,其实人间所有的灾难,都与人类的杀、盗、淫、妄分不开。

人类在遇到共业成熟时,尤其是危及到生命健康时,最应该做的是停下杀盗淫之心,把强烈的追逐名利的心收回来。反省、忏悔、改过,不要相互抱怨、嗔恨、指责,共业的果报才能慢慢熄灭。

当然,纵使是这样,有些严重的恶果一旦熟了时,人类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能消除。

故我们常说,所有的果在因上消除,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杀业、业、淫业、妄业常形成人类共业的果报, 地狱道都能由此在人间显现。

在佛陀驻世的晚年,他的国家迦毗罗卫国遭受了灭国的危机。另一个国家的琉璃王子,就因为小时候在释迦族受的一点委屈,便发愿长大杀尽释迦族。当他称王后,便率兵攻打佛陀的祖国,理由是以偿小时候的誓愿。

佛陀前后三次在路上拦截劝告,琉璃王也因摄于佛陀的威神力,给佛陀面子,三次退兵。但第四次又兴兵攻打,佛陀无法再阻拦。那是一场惨绝人寰的灭族大屠杀,琉璃王的外公释摩南为族人求情,并自愿潜入水中,以潜水的时间为限,换取族人的逃生时间。

因小时候琉璃王觉得外公待他不薄,便答应了。命令军队停止杀戮,等潜入水中的外公浮出水面,杀戮便继续。但老外公将自己的长发绑在水下的一块石头上,一直浮出水面,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了一些族人的逃生。

在这个过程中,神通广大的目键连尊者用自己的钵救了五百人,而且把这个钵放在天道来避难。佛对他说::神通救不了族人,定业难转。

佛说的这个“定业”,即是指共业已经成熟,如树上的果子已熟透,必会落地一样。如果想转定业,必须要在形成业力的因上转。比如果子在萌芽开花时就要灭掉。

在古印度,释迦族信奉太阳神,称自己为太阳神之子,有高贵的雅利安血统,不与他族通婚。当时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曾为了提升氏族的血统地位,武力要挟与释迦族公主通婚。

自傲的释迦族为了血统纯正,不愿让公主与其通婚,便以释迦族长者释摩南与奴婢所生的女子——茉利,冒充释迦族刹帝利公主嫁予波斯匿王,由此生下毗琉璃王子(《五分律》卷二十一)。

琉璃王子八岁时,随母回迦毗罗卫国向释迦族学习射箭,无意中进入准备供佛及比丘僧新建的大堂,坐在为佛准备的法座上游戏,受到释迦族人的辱骂,说:“下贱奴婢所生的孩子,你没有资格进入这里。而且法座是为佛准备的,你怎敢坐在上面。”而且还把堂中被琉璃王子踩过的每个地方都要掘地更换为新土。从而在琉璃王心中埋下了屈辱、仇恨、报复的种子。

在《楞严经》中,佛介绍形成地狱的十因六果中,其中“我慢”习气引发的业力果报,即是血河、灰河、热砂、毒海、融铜灌口等地狱境界。而灭族的屠杀即是血河地狱的惨状。

祖国本就弱小,所有人还极度我慢、自以为是、鄙视其他人,自以为比所有人种高贵,固封自闭,不再学习其它国家与人种的长处,终于使久远劫前的共业成熟了。果报已来临,连佛都无能为力,国人只能受了。

只有众生共业果报尽了,对治的一切办法才能出现。果然,当目键连尊者将装人的钵从天界取回人间时,五百人已全部在钵中化为了血水。全民信佛又善良的释迦族人,为何会遭受如此大劫?难道真的仅仅因与琉璃王的一点小怨就遭受了灭族的果报吗?

虽然从人道看,一场侵略战争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比如国家富有美丽却弱小,便会被强国的侵略者惦记。但从佛教的因果看,原来是来自一件共同杀业的成熟。

在很多劫以前,琉璃王是一条鱼王,被一个村子的人捕杀,全村人分吃了。而这条鱼王已很有灵性,死时心中潜伏有报复捕捞、吃它之人的怨气、怨念。

辗转无量无边岁月,这个村子的大部分人都因种种因缘感召转生到了释迦族。而那条鱼王成了相邻国家的国王。故小时候的一点点委屈,就点燃了几大劫累积而来的忿怨。

虽然释迦族中也有一些人可能没有吃过这条鱼,但共业一旦成熟,如山崩,如洪水倾泻,没有人能幸免于难。即使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佛陀,因当初也是吃鱼村民的一员,只不过他因年岁尚小,当时虽未吃鱼,但因淘气,看到大鱼后用小木棒在鱼头上敲了几下。故在释迦族共业成熟时,他虽已在人道示现成佛,他的头还是痛了三天,以偿宿债。

我们由此可知,人类共业成熟时的凶险。即使佛菩萨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但无法令众生共同业力感召的幻境在时空中不出现。

但如果释迦族人在平时改变我慢,却有可能使杀业的成熟无限推后,甚至永远没有成熟的条件。而且果报也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然,那位率兵屠杀,侵略其他国家的琉璃王,虽然他的杀戮有前因后果,但人与鱼的因果,又岂是人与人之间能平等偿还的?故这位王子因贪婪、残忍,在杀戮释迦族人七天后,便与其率领的整个军队,渡海时全部沉没在大海中,而且死后直接堕入了阿鼻地狱。

人类杀死动物时,因为不是同类无法对动物的恐惧、痛苦感同身受,只能算是欲望习气带来的冷漠与无情。在人道,还不算是邪恶之辈。

但不管以任何理由,滥杀、虐杀同类,同类血流成河,心中无一丝恻隐之心,这种人一定在身心播下了地狱的种子。如未出轮回,将在无量无边的岁月,以轮转的身心体验曾加在别人身上的痛苦。

也许有人说,人类聪明,共业成熟时,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比如以前的很多传染病毒,现在不都找到了对治的疫苗吗?

是的,自然界万法相生相克,有生就有对应的克星,这是阴阳平衡的道理。但如果人类杀盗淫妄的恶习不改,甚至没有任何收敛,一直想随心所欲生活,不管其他物种的生存,没有道义底线,内心邪恶无情,连畜生都不如,那人类会遭受天谴的。

病毒靠杀灭是杀不完的。即使每次都有新的对治方法、新的疫苗出现,但哪个疫苗不是以人类已伤亡惨重或死伤无数为代价,业报偿尽才换来的?而且,也不是每一次的天灾人祸都能找到解决办法。

那时,每个人都将充满恐惧、痛苦与绝望,人间会变成炼狱一般。即使乘愿再来的佛菩萨,如果敢来,所有的化身都要与众生同遭劫难。

所以,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是佛曾给弟子们修行成道定下的最根本的戒律。但杀心却是人类在动物以及同类身上都时时潜伏的念头。比如人在嗔恨、妒忌、抱怨时,恨不得对方死掉。

而盗是每个人都干的事。盗天地万物为己用,养活自己的身体性命。这也罢了,有情众生皆以食而住,天有好生之德。人类可以从天地之间取其所需,地球上每个物种都无异议。

但人类太贪婪了,恨不得一夜之间,把地球上的一切资源都榨干、挖空,收入自己囊中。自己吃不了,用不下,便挥霍浪费。人有贪婪便会有盗心。

人类要传宗接代,性生活是正常的方式,动物们也会定期交配,让物种繁衍,这本也无可非议。但人类的性生活并不是为了交配繁衍后代,而是心淫的需求,就像毒品成瘾,因为感觉淫欲能令人亢奋,便心生贪婪,不断地做这个行为,即使身体已严重受损也不加节制。而且还喜欢频繁更换性伴侣做此行为,引发妒忌、争执、报复行为。

变着法吃各种野生动物,以为可以弥补身体损耗的精气,造成无量杀业。如果不小心有孕,因性行为的目的不是要传宗接代,故就会选择堕胎,这等于有缘众生投胎被拒,常引发强烈的妒忌与怨愤,并召感杀生果报的成熟。

男女即使没有性行为,如果迷于肉欲、色相,心旌摇荡,逢遇心仪对象便暖昧不清,失去正念,心智不明,也算邪淫的范時。

妄语是大家更容易犯的习气。为了虚名,可能会欺骗别人;为了利益,可能会欺骗别人;为了占有情感,可能会欺骗别人;甚至为了让别人倒霉而后快也说假话。甚至只要人类有贪嗔痴,都有打妄语的可能。

杀业、盗业、淫业、妄业常形成人类共业的果报,地狱道都能由此而现。每个众生因情欲恶业的轻重,轮转其中受报。

人类是最有条件与能力行善积德,使这个世界众生共有的环境愈来愈好,但也最有条件与能力毁坏这个世界。而且旦夕祸福,因果报应也不会放过每一道众生。

佛说:“众生常在生死轮回之中流转,换了相貌便互换身份,或者某一世是父亲为儿子死亡而哭,或者某世又转生为儿子,为父亲死亡而哭。兄弟夫妇,轮流相互为之死亡别离伤感哭泣。

上下伦理颠倒分不清楚,以无常为根本,全都会成为过去,不可能永远保有。佛菩萨以教化之语开导,相信的人少。所以生死流转,从没有休息停止。”

这段经文中,佛谈到大家都在轮回之中流转。比如甲与乙两人,有一世甲是乙的儿子,可能又有一世甲成了乙的父亲,乙成了甲儿子。轮回中 一切无常,使伦理颠倒。

所以经中说常常这一世是父亲哭死去的儿子,下一世可能成了儿子在哭死去的父亲。生生世世,兄弟夫妇轮转,都可能相互为对方离世而哭泣过。

但即使不同世亲人有偶然相聚的事,这也不能常存,很快就又分散了。因为人类记不住宿世的事情,又没有宿命通,也看不见轮回中发生过什么,而且有的还不相信有轮回,故即使佛菩萨教化开导,相信的人少,依教奉行修行者更少。所以说众生生死流转,永无休止。

好,我们接着看原经文。

佛说:“这样的人,愚味糊涂,叛逆抵制,不相信经法,心中没有远虑,各自只想要现前的快乐,愚痴迷惑,贪梦爱欲。不懂得修道积德,常在嗔怒中迷失,被嗔恨淹没。对于金钱美色贪得无厌,犹如豺狼野兽,因此之故不能得道。

这样的人,将来还会转生到恶道中受苦,生死轮回没有穷尽止息。哀哉,真是想到就觉得十分可怜哀伤。”

在这段经文中,佛谈到,因为很多人不信因果报应,不相信轮回之事,故心中没有远虑、没有恐惧,有条件就即时行乐

因为人类本能的习气,故多数都吃喝玩乐,不会选择修道积德。常在嗔恨、抱怨、愤怒中虚度此生。对金钱、美色贪得无厌, 犹如豺狼野兽,从来不用思想道德克制一下自己本能的欲望习气,只会不断创造条件让自己的欲望更放纵。

因此垢习愈积愈重,即使修行也很难得道。不仅不能得道,果报成熟,还会因为所欲为轮转到三恶道受苦无尽, 求出无期。

说的这些大家都很明白,因为这样的人,社会上占多数。佛说想到这些人,心中就为他们哀伤,觉得太可怜。

佛说:“或者有时一家人,其中父子、兄弟、夫妇有生有死,相互哀伤怜悯,恩爱思慕之情难忘,被忧伤、思念之情紧紧捆绑,心念执着伤痛,不断地回顾留恋,整日整年都是如此,没有解脱停止之时。

如果教导告诉他们要修道、积德行善,他们却心不开明,脑中全是人情世故,不离情欲。糊涂蒙昧昏暗闭塞,被愚痴迷惑所障覆,不能深思熟虑,端身正念,专心精进修行,积累福德;不能断舍离纷扰的俗事。

就这样很快到了人生的结局,寿命终将结束,不能得道,无可奈何。总之,猥琐鄙陋、昏聩糊涂、纷扰不安,全是贪婪爱欲。迷惑而不悟道的人多,醒悟而得道的人很少。时间匆匆,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

这段经文中,佛谈到了人类的情缘。说人类生生世世被情缘所困,家中有一个人先离世了,其他的眷属因为爱他,不断回顾留恋他活着时的点点滴滴,可能整年、整月肝肠寸断,以泪洗面,无法释怀,不再有生命的激情。

因为一个人的离世,家人全都活在了无尽的忧伤痛苦之中。很多人因此学佛,想求解脱,但心中时时被亲情所困,被人情世故、情欲充满障,无法获取清明的觉照力,正定,也无法专心精进修行。

因为无法断舍离人间纷扰的人情世故、是是非非,就这样寿命匆匆将尽,即使说一直在修行,也不能得道。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世界匆匆,如果不修行不能得道,人类始终找不到可依止的永恒不变的东西。

在这段经文中,佛谈到人类不能得道的原因:一是放纵心性习气欲望;二是执着于情缘。

所以,佛说人在世界猥琐鄙陋,昏聩糊涂,纷扰不安,全是贪婪爱欲。迷惑而不悟道的人多,醒悟而得道的人很少。

佛在谈人类恶习的时候,对应的是以弥勒菩萨为上首的天众。天众们现时虽有神通,相比人类也没有什么恶习欲望,但如果他们福报享尽,可能就会堕入人道与人类一样。

故天众们通过佛的介绍,来了解人类和下三道,了解这个世界为何是五浊恶世,为何佛劝大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我们现在是人类,佛所说的这些习气我们可能每天每时都在见闻觉知,在体验。

佛说这些并不是讨厌或否定人类,说人类没救了,否则佛也不会在人道以人身示现成佛。只是希望我们听闻后能立即觉醒,反省改正。能明白自己为何修行很久没有成就,不能得道。

佛说:“无论尊卑上下、贫富贵贱,都在辛勤劳苦地匆匆忙于自己的事务。心中各自隐藏着能伤害别人的杀气,恶气时隐时现。为妄念随时会惹是生非,违逆天地,不顺从人心,这样自然招致恶报

上天先随其妄念而给予,令他恣意妄为,等到他罪大恶极之时,如果他的寿命还不到结束的时候,就会忽然夺去他所享受的一切或剩余的寿命。转回到恶道,很多世辛劳苦痛,有时在恶道中辗转生死数千亿劫,求出无期,痛苦到无法言说的程度,真是非常可怜。”

这段经文中佛谈到,人类因无法得道以及轮转三恶道的另一个原因,即人心中时时隐藏的恶念与伤害别人的习气。而且因为有这些习气,随时心中不顺,即会违逆天地,惹是生非,为所欲为,这样自然召感恶报的成熟

很多人也许觉得刚才我为所欲为了,也没有什么坏事发生。佛说,上天会先随其妄念而给予利益,贪婪满足,更加肆意安为,等到罪大恶极,因缘果报马上即会成熟。

他所享有的一切马上会被夺去,甚至寿命还不到结束,也会因某种原因死去,而且转生到恶道,痛苦到无法言说,还求出无期。

这就如平时大家说的那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善良,心中并无恶念与杀气。其实,人心中如果有妒忌、嗔恨、抱怨之心,杀气就随时会出现。

比如,你在嗔恨一个人时,有时恨不得他死掉。举一个我看到自己内心杀气的例子。有一次,半夜一只大蚊子不断骚扰我,令我不得安眠,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全力以赴捕捉它。

半个小时后,我用苍蝇拍将它拍死在雪白的墙面上,看着它破碎的身体渗出的一撮鲜红的血,我感觉自己竟像一个恶魔一样,心满意足地笑了。大家明白,在此我不是谈蚊子该不该打的事,是说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我自认自己是个修证大乘菩萨道的人,鲜血不管是从哪个有情众生的身体流出,都应有悲悯之心,但我没有,只有报复与猎杀后的快感。

它不应该影响我休息,不应该吸我的血,死是应该的,它要付出代价。而这个代价,即是它的粉身碎骨。而且它太弱小,它的死或它的痛苦、恐惧,我感受不到或根本无视,没办法体谅。

这些理论天经地义地充斥在我的脑海中。我不会因打个蚊子而自责惭愧,因为我相较它太强大了,它太不禁打,我只是用一个软软的小网拍打了一下,它就灭了。真是强者的道理。但不管怎样,三更半夜,对着墙上的一撮鲜血,有人心满意足地微笑,令自己想起来都毛骨悚然。

对此,我认真地想过并忏悔过。佛法中也有诛法,对一些障碍佛法传播、屡屡伤害众生的恶魔,护法神也会毫不留情诛杀。但佛法中的杀,却是建立在空性正见与慈悲心之上的。

就像有些父母打骂孩子,也是因为爱,是为了教育,并没有嗔恨、厌恶,甚至想打杀孩子。故佛法中的“诛法”, 也是怕众生因愚无明,造下无间地狱之因。佛菩萨慈悲至极,才不舍诛法,是对不思悔改者一种极端的救度。

故当韦陀这些大菩萨在护法时,他手中的杵是与慈悲合一的,已在慈悲无相、杀无相的境界。即使这样,未来如果这些护法神,在众生的时空幻境中与被打杀的恶魔相遇,仍然欠他们一条命,与他们有杀业的纠缠,但大护法们为了众生成道,心得安然,无怨无悔。

在人世间也一样,如果自己的祖国人民,被外强欺凌,为了惩恶扬善、保家卫国,那将士们的杀中虽也有习气染着,同时也有功德。

我国曾经的总理周恩来,写过一副对联赠给一位佛友,说:“上马杀贼、下马学佛”。确实如此,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时,不杀贼岂能有学佛的环境?为报国土恩,曾经的佛学修行者们也会持刀上马,驰骋沙场。

这个“贼”,上马杀贼时,代表这个世间的一切不公、邪恶之人、持强凌弱之事;下马修行时,这个“贼”对修行者变成了欲望习气与无明。阿罗汉的另一个意译即称杀贼。

故同样是杀,是因为自己的嗔恨、妒忌、抱怨、恶念、强者对弱者的霸凌等习气?还是因为要维护正义、公道,保护弱者而杀?果报不同。对大乘修行者,原因与心性的成就很重要。

在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济公和尚会一手拿酒,一手拿着狗肉啃,说: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现在,大家都学空性正见,观一切如梦幻泡影。但有些师兄还没有任何身心的果位成就,习气欲望很重,就把杀盗淫妄看成梦幻泡影,而随心所欲,纵容自己的恶习恶念,还自称是一个大乘苦萨,那真的就太无明,太恐怖了。最终徒有佛的正知见,却轮转在三恶道中受苦无尽。

但也有菩萨,因为修慈悲心,心中时时觉得众生太苦,看见别人杀一只蚊虫,也伤心落泪痛苦不已,看见电影电视中的恶人恶行,更心灵震荡,觉得人性太恶,自己的善良的心受到了冲击。以上这些,都不是菩萨道的正确行持。

所以,在浊恶的世界,一位菩萨要怎样立于佛法“中道”,既要保护好自己,又要广行善法、自利利他,需要智慧,需要很多技能、善巧方便之法,需要勇敢无畏,需要每位初发心菩萨认真思考与学习。

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先改变自己的习气,自尊自立,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利他了。

总之,在如上经文中,佛以弥勒菩萨及天众为对机,谈人类每天的所思、所想、所行,以及心中常耿耿于怀、忧虑、担心、恐惧的一切。

还有人不信因果轮回,放任杀盗淫的恶习,造下种种轮转地狱的罪业。即使有些人信佛所说,也因为习气欲望太重,没有智慧去觉照、改正。故修行很难成道。

人类因种种习气欲望,每天都在忙些对生命解脱无关的事情。故很多人发不出往生极乐世界之愿,即使发出了往生之愿,也不会迫切,不会累积善行功德,回向往生之愿。

或者在中阴境界又把往生极乐世界之愿与阿弥陀佛的名号忘失了。因心行中留下的印迹全与极乐世界、修行证道无关。这即是佛在前面经文中为什么会说“易往而无人”的原因。

看完佛这段关于人类日常身口意行为及习气欲望的总结,虽然佛是在两千六百年前说法,但人类的现状与那个时期也没有什么不同。

人类如果不追求解脱之道,自私自利,深陷情欲之中,不愿校正自己的种种恶习,相信即使再过三千年,不管科技有多么发达,对于人类,佛所说的这些话依然可以使很多人对号入座。

这部分内容大家在现实中都很熟悉,甚至都深有体会,很容易听懂佛在说什么,我们在此就不多说什么了。

局外人stander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