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的发展,宇宙飞船与人造卫星终于把人类以及地球的信息,送入了遥远而浩渺的太空中。人类在太空中探索,一直期望能发现外星生命,与我们互动与交流,或者在地球有危难时,能有其他星球可供人类移民。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期望还没能实现。
站在佛学修行者的角度看,人类无法实现目前愿望的原因之一,并不是宇宙飞船飞得不够远,而是人类肉眼视觉太有局限性。
在两千六百多年前,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不仅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庄严美丽的平行世界——西方极乐世界,而且还以多维的视角介绍了我们现在所居住世界的状况。
但由于我们人类身心的局限性,故直到今天,我们自认为已经脱去了愚昧的厚重外衣,步入了高科技的文明时代,仍然无法按佛说的视角,看到我们无量劫以来,一直生活并轮回着的这个世界的全貌。
关于这件事,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即可明白。比如,你住在一栋高二十八层的楼中,在这栋楼的四周树林中,有四窝蚂蚁,分别有红色蚂蚁、黑色蚂蚁、白色蚂蚁、灰色蚂蚁等。
现在如果你要向蚂蚁介绍,你与蚂蚁共同居住的这个世界,那你可能会以这栋二十八层高的楼作为中心来介绍。告诉蚂蚁,这栋楼有多高,蚁穴就分布在四周的森林里。而且像这样高的楼,一个城市还有很多很多,而且像这样的城市又有很多很多。
但你觉得以这只蚂蚁的视角与智慧,能看到并了解你介绍的这一切吗?即使你让它坐上宇宙飞船,戴上望远镜,它都无法看清这栋楼的全貌,甚至它对世界的理解,也是建立在蚁穴的构造上的。
蚂蚁与人类尚且共处同一时空,都无法想象了解人类的一切。佛向我们介绍包括不同时空与众生的世界时,我们也像蚂蚁一样,不仅看不见佛为我们介绍的一切,甚至超出了人类的想像力。
下面我们根据佛教经典中记载的佛所说,简单了解一下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娑婆世界的状况。
1、娑婆世界时空、众生的分类以及苦乐情况
在佛学中,世为迁流,即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三际,界为方位,即空间。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 西北、西南、上、下十方。故世界也称为时空。
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世界称“娑婆世界”,是由于十二类众生共同的妄想、习气呈现出来的时空幻境,分依、正二报世界。
正报即指众生不同的身心世界;依报指不同众生眼中依止生活的国土环境,也称“器世界”。
娑婆世界的众生以其出生或存在的状态,可分为卵生、湿生、胎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十二类。这十二类众生,分布在三界六道的时空。
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只是在欲界分六道:有天道、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鬼道、地狱道。
色界、无色界只有天道。欲界天道有六重,色界有十八重,无色界有四重。故三界共有天道二十八重。
这二十八重天分别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六重天)。
梵众天、 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色界十八重天);
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无色界四重天)。
在三界中,畜生道、鬼道、地狱道的 众生因苦难深重,称“三恶道”。天道、修罗道、人道生活较安逸幸福, 称“三善道”。
【1】地狱道
在三恶道中,众生苦痛最为猛烈的是地狱道。地狱可粗略分为十八类大地狱,即八寒地狱、八热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等。而每一大地狱又有很多附属的小地狱,故详细说,地狱的种类有无数。
其中最剧苦的是八热地狱中的无间地狱,其他地狱的众生因苦痛而闷绝不醒时,由凉风吹活还能休息片刻,而无间地狱众生的苦痛无有暂停,一夜之间要经历八万四千生死,而且受苦的时间是无量劫数。
其次是八寒地狱,此地狱依照众生受寒冷逼迫,所发出的苦痛声,或其身体皮肤被冻裂的程度而分别立名。我们即使看不到,众生的苦难也可想而知。近边地狱位于八热地狱的四周,众生于八热地狱受苦后,还要辗转游遍近边地狱。
孤独地狱则分散在人间各处,如山谷、山顶、虚空、旷野等,无特定的处所与范围,地狱中大多只有一个众生。孤独地狱各地狱受苦的方式也不相同,但共同点是此众生时时处在苦痛、孤独、恐惧中。地狱众生寿命之长,简直无法想像。
《起世经》记载,若人装满二十斛的胡麻,每隔一百年抛出一粒全部抛完后,地狱众生的寿命尚为其数的许多倍。即使受报完毕,还要展转到其他地狱或饿鬼、畜生道受无量苦,即使受大力救度,恢复人身,也是贫病短命。所以人间常说: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造上品十恶业,尤其是五无间罪的众生,死后会堕入地狱受报。十恶业,是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欲、瞋恚及邪见。
上品的意思是,指众生造了这些恶业,给其他众生带来今生无法弥补的伤害,但从不会反省认错,不忏悔,当然更不会改正。甚至不信因果与六道轮回,身口意时时为所欲为。
五无间罪又称五逆罪,指弑父、弑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的五种重罪。
堕入地狱道的众生,不管哪个地狱,都处在无量的苦痛中, 生而复死,死而复生,永无止息。
【2】鬼道
鬼道众生因为常向他人求取饮食以活命,并且多畏惧,又常称饿鬼道。
造下品十恶业,或悭贪、嫉妒、谄媚、欺诳,乃至饥渴而死的众生,即堕饿鬼道。
下品的意思是,众生造了恶业后,偶有反醒、忏悔之念,但身口意的行为却没有丝毫改变。
鬼的受生方式,有化生与胎生两种。《优婆塞戒经》中说,饿鬼身长最大的是一由旬(约十六公里),头大如山,咽细如针;最小的仅有三寸。寿命最长的为一万五千岁,约人间两千七百万岁,最短的则不定。
《正法念处经》中说,很多饿鬼寿五百岁。立足人类的角度,鬼可广义分二类:
1、有威德鬼神。所谓有威德,是曾在人间肯修行福德,行大布施等,但却不断贪、嗔、痴、慢等习气,故堕入鬼道中。有威德鬼形容端正,与天人无异。皆享有华丽宫殿,衣食住行的殊胜不下于天人。
例如一切山、海、河神,以及享受祭祀的城隍、土地等神。住处如阎罗王宫、城隍庙、土地庙、海神庙、江神庙、河神庙等等,各有自己专属的香火供养之处,因他们常做一些福佑民间的事,故人间老百姓称他们为正神,不称威德鬼。所住之处称为正住。
2、无威德鬼。不肯修福,品德低下感生。外形丑陋不堪,各依其生前恶业而有特殊长相。如夜叉、罗刹、魍魉、魑魅。有的裸形枯藳憔悴、有的貌似禽兽、有的就是我们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只是显微镜下看到的样子只是三维时空的样子,如人类站在哈哈镜前,不像本来的样子。
这些鬼居无定处,多滞留在荒郊墓塚、肮脏茅厕或古宅废墟等不净处,常不得饮食。
无威德鬼依生前恶业,又可分为三种:业力重者肢节常起火,历劫连食物与水的名称也听不到,饱受饥渴之苦;业力次重的能在人间寻求到荡涤弃物或脓血粪秽为食物;业力轻者偶然能有一次饱腹,但常受刀杖驱使做各种苦役。
无威德鬼性格不定,情绪反复无常,常做一些灾殃祸害之事。无威德鬼所居之处为边住。
【3】 畜生道
畜生,因禀性愚痴,不能自立,有些会被人畜养,故名畜生。又因形体不像人可直立行走,常为横行,故又名傍生。
造中品十恶业者,便堕入此道。十恶业,是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欲、瞋恚及邪见。
中品的意思是,众生虽不明因果而造恶业,事后有些后悔。但再做事却没有能力与条件改变自己的习气。
畜生的生存范围遍于六道,种类也最多。《正法念处经》记载,畜生道众生依总数来分大约有三十四亿种。依住处可分为水行、空行及陆行,或鱼、鸟、兽三类。一般我们说,“披毛戴角,鳞甲羽毛”,披毛指走兽,戴角的如牛羊鹿等,鳞甲如鱼鳖,羽毛为飞禽。
佛经记载中,最大的鸟有金翅鸟,最大的兽是龙,最大的鱼是摩竭鱼。寿命最长的也是龙,可长达一中劫,寿命最短的是蜉蝣,朝生夕死。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我们看不到,只能听佛介绍,但有很少的畜生,人类是可以看到,故对这一道我们有直观的了解。但它们的苦痛人类却无法感同身受。
畜生的苦主要是为了生存,弱肉强食、互相残杀,常处于饥寒交迫或恐怖中。有些动物被人圈养,虽然人类会为它们提供水与食物,自己不用为饮食奔波,但人类养育它们,除了逗人玩乐、陪伴人类的宠物外,其他的最终都会被杀死作为人类的食物。有的终生被人驱使、鞭打,给人做劳役,最终也难逃被杀的命运。
【4】人道
在三界六道中,人身最为难得。在佛经中,对得人身不易有很多比喻。
在《杂阿含经》中,佛对弟子们说:比如陆地都变成了大海,有一头寿命已无量劫的盲龟,每一百年才露一次它的头到海面上,而海面上有一根在海浪中摇摆不定,随风飘流的浮木,其上有一个小孔。
盲龟百年露一次它的头到海面上时,正好能遇到浮木上的这个小孔吗?因佛的这个比喻,大家常说,能得人身,如盲龟浮木。
《涅槃经》中记载说:有一次,佛的手从地上沾了些尘土,问迦叶尊者,我手上这些尘土多,还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迦叶尊者答:当然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
佛陀说:行持善法得人身者,如同我手上的尘土般稀少;而行持恶业未得人身者,犹如十方世界大地之土般众多。
因佛的这个比喻,大家常说: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士;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提谓经》中比喻说:有一人在须弥山上,将一根细细的丝线抛下山,山中还有猛烈的山风一直在吹,有一人在山下持针迎向这根线,希望这根丝线能穿过针孔,众生得到人身比这个还难。
《菩萨处胎经》中也比喻说:将一根针投入海中,如果寻找,尚且能找到。但人身难得,胜过大海捞针。故《梵王经菩萨戒序》中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持守五戒,以及实践中品的十善业,是得人身的因。十善业,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欲、不瞋恚及不执着邪见。
中品的意思是:不像天众能自然合于梵行,不会造恶。人会犯错,但心中向善,犯错后愿意忏悔,并有能力与条件改正。
五戒的前四戒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这四戒属性戒,无论是否受戒,一旦违犯,便会受恶业之报;第五戒是不饮酒,属遮戒,喝酒本身不算造恶,但是酒能乱性,使人容易触犯前四戒,因此佛弟子禁止。
人道众生造十善业可上升天道。造十恶业可下堕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对三界众生,地狱道痛苦猛烈不断;饿鬼道长久饥渴难耐;畜生道互相残杀,一直为生存在奔波,这三道众生没有条件修习善法。阿修罗道嫉妒、瞋慢,还不觉得自己有错,不修持善法。天道常沉溺享乐,不知恶故也不会继续修善。
人道苦乐参半,对苦与乐都有明晰的认知。有条件、有能力积善修福上升善道,也有条件、有能力造作恶业下堕恶道,处于善道、恶道升沉的枢纽地位。故佛会降生人间,以人身证道传播佛法。
人有因缘得闻佛法,知道因果轮回,知道积善修福可以升天,造作恶业可以下堕,甚至可以随佛学习,从三界六道的轮回中彻底解脱。很多人为了离苦得乐,了脱生死会发菩提心,也有条件随佛学习修行成道。
因此佛经上说,人间有三种殊胜,为其他五道众生所不及,即记忆力强、勇猛精进、清净梵行。
【5】阿修罗道
在世界初形成时,阿修罗众生因为福报可居于须弥山顶。但阿修罗众嗔恨、我慢、妒忌心特重,因嗔恨天众,不愿与天众共居一处,大部分阿修罗便离开了须弥山顶,下居于山下陆地或大海中。故阿修罗又称为“非天〞、“非同类〞。
阿修罗曾在四天下采花,欲将大海酿为酒,但由于鱼龙的业力使海水味不变,因此誓愿断酒,又名为“不饮酒”。
阿修罗男众丑陋,女众美丽但妖娆,因此又名为“无端正”。阿修罗果报的殊胜仅次于天人。但是却没有天人的德行,因此又名 “无天”。
天道阿修罗体形极大,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口广千由旬,因此身体高于须弥山,四大海水仅到其膝,衣食之殊胜,与天人同等。
阿修罗生前虽然能广做善行,造下品十善业。但瞋恚、我慢、妒忌、猜疑心等过重,而且始终不愿断除,因此不能升天,并且怀有怖畏心。
阿修罗常常妒忌佛陀说法,如佛为天人说四念处时,阿修罗则说五念处。佛说三十七道品,阿修罗则说三十八道品。又因为嫉妒天道的福德,常常兴兵与天道的帝释天作战,想要占领天的住处。
以上所说的阿修罗,属天道阿修罗。
在《楞严经》卷九,佛说阿修罗有:属鬼道的卵生阿修罗、属人道的胎生阿修罗、属畜生道的湿生阿修罗和属天道的化生阿修罗四种。
其中畜生道阿修罗因福德微薄,是修罗中最卑劣的一种。他们虽能思食得食,但最初入口时全是美味,最后一口却变成青泥之味。而且常被天道阿修罗驱使做种种劳役。
【6】天道
欲界的天众与人类一样,有身相及物质、精神的享乐。色界天包括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及四禅天,已经没有像欲界一样的男女、饮食、睡眠等欲望,但是还有殊胜的身形、未脱形累。
无色界天则完全没有身体,只有微细的意识存在。天众有四事,胜于其他道众生,即身胜、寿胜、定胜、乐胜。从欲界天开始,愈往上重天的天众,其身体愈高大,寿命愈长,所享有的喜乐也愈殊胜。
例如最低的欲界四天王天天众,寿有五百岁,约为人间的九百万岁。最高的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天,则有八万大劫,约为世界从生到灭共八万次。四天王天天众,身长半由旬(保守约八里),色界最高的色究竟天,则身高三十二万里。
欲界天众的快乐,人类已无法想像与体验,但相比色界仍属粗重的喜乐。色界天众喜心消灭,享受清净的妙乐、寂灭乐,是非常微细、遍一切处的轻安与快乐。
但色界天众的乐也非久住。为了让乐永恒,身心不再生灭,故无色界天众将身形、苦乐觉受、定义、概念全舍,只以定力安住,以此为乐。
在食物上,欲界天众思食得食,并以天衣细滑、澡浴等舒适感受为食;色界以禅悦法喜为食;无色界以微细的意识为食。
天众虽然长寿快乐,但总有寿尽时,有身相的天众会现有“五衰相”。即头上所戴的花枯萎、天衣出现垢腻、身体开始臭秽、腋下出汗、原本有舒适的宫殿与座椅,此时却不乐本座。而后天众会依据过去世所造作的业力,继续在三界六道轮回。
除此之外,世界经历坏劫时,天界也会受到波及,即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吹三禅天。
即使是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经过八万大劫后,仍然难逃成住坏空的命运。因此,娑婆世界的天道虽然比其他道殊胜,但并非永恒的究竟安乐之所。
2、娑婆世界众生在三界六道的分布
那我们现在居住的娑婆世界究竟有多大呢?佛法中说,被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照临的世界,为一个小世界。
以这样的一个小世界为基本单位,一千个这样的小世界称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又称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一个“大千世界”。
因为一个“大千世界”里面包含有“三个千”,故娑婆世界常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大千世界的范围。那我们就从组成娑婆世界的最小单位一个小世界,来简单了解一下娑婆世界的地理与众生分布情况。
在《长阿含经》中,释迦牟尼佛对弟子们介绍一个小世界时,以须弥山为中心展开(出自《长阿含经》卷第十八第四分世纪经)。
须弥山是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也是世界最高的山,非常壮观美丽。释迦牟尼佛在对小乘弟子讲法时,沿用了这个认知角度。
当然,这个须弥山,我们人类肉眼是看不见的。甚至欲界有天眼的众生都不能观其全貌。所以我们就不用在地球上的山脉中寻找它。
佛在《长阿含经》中说:须弥山下起于风轮、水轮、金轮、地轮之上,形状上下庞大,中间细窄。佛在经文中把须弥山的形状比喻为铜烛盘。
须弥山高十六万八千由旬,一半在水下,一半露出水面。底座呈四方形,周匝范围有三十二万由旬。整座山由四宝组成,山基全是纯金沙。
由旬是印度表示距离的一个单位,以公牛驾车行走一天为一由旬。所以,一由旬保守的距离是十六公里,也有说是二十公里、六十公里等等。
山的下部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这些阶道面积辽阔,有金银、水晶、琉璃等珍宝构成, 其中花果茂盛,香风四起,无数奇鸟祥和而鸣。
这三阶道中,有无量鬼神居住(此内容来自《长阿含经卷十八•阁浮提洲品》《立世阿毗昙论》卷二数量品 《起世因本纪》卷第一)。
须弥山的山腰有四陲,从四方倾斜伸出,曲临海面上。这四陲幅员辽阔,风景奇特优美,由七宝所成。
东部的叫黄金陲,其上有一大城叫贤上城,持国天王统领乾闼婆、毗舍阁二部鬼神居于其中;南部的叫琉璃陲,其上有一大城叫善见城,增长天王统领鸠槃茶、薛荔二部鬼神居于其上;西部的叫白银陲,其上有一大城叫周罗善见城,广目天王统领富单那及诸龙族居于其上;北部的叫水晶陲,其上有一大城叫众归城,多闻天王统领夜叉、罗刹众居于其上。
众归城左右各有一城分别叫“天敬”、“可畏”,是多闻天王之大臣、侍卫居住。北面有一大湖叫“邻尼湖”,为龙居住。这四天王天,相对人间,是最低的天道。离人间有四万二千由旬,天众身长七十五丈,寿五百岁,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合计九百万岁。
须弥山顶也译做“妙高峰顶”,为忉利天天众所居。以中央善见城为中心,四方各有八天,共有三十三天城,故又名三十三重天。
大家常在人间爱情小说中读到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其中的三十三天,即指居于须弥山顶的忉利天三十三座平行的天城。
据《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五记载,三十三天分别为:住善法堂天、住峰天、住山顶天、善见城天、钵私地天、住俱吒天、杂殿天、住欢喜园天、光明天、波利耶多树园天、险岸天、住杂险岸天、住摩尼藏天、旋行地天、金殿天、鬟影处天、住柔软地天、杂庄严天、如意地天、微细行天、歌音喜乐天、威德轮天、月行天、阎摩娑罗天、速行天、影照天、智慧行天、众分天、住轮天、上行天、威德颜天、威德焰轮天、清净天等。
三十三大城中,各有一巨大天宫,中央善见城的天宫,为忉利天天主帝释提桓因所居(中国称玉皇大帝)。这些天宫有多大呢?我们通过天帝召集天主们开会的会议室来一窥端倪。
在《长阿含经•世记经•勿利天品》中描述,善法堂为帝释开会议事之处。经中介绍,善法堂宽一百由旬,深一百由旬,善法堂中柱直径十由旬,柱高一百由旬。堂柱下天帝御座直径一由旬。
我们就按人间最保守的一由旬是十六公里计算,这个善法堂长宽高都是一千六百公里。天帝的一个座椅方圆是十六公里。忉利天距离人间六百七十二万里,天众身一百五十丈。以人间百年为一昼夜,寿命一千岁,合计三千六百万年。住须弥山的天众,属地居天。另外还有一部分龙族、阿修罗也居于须弥山顶。
须弥山顶是忉利天。过忉利天由旬一倍有夜摩天。因夜摩天已离开须弥山顶,属空居天,故以莲花开合来分昼夜。距离人间有一千二百八十万里,天众身长二百二十五尺,寿命一万万四千四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三百年。
过夜摩天由旬一倍有兜率天。兜率天距离人间二千五百六十万里。天众身长三百丈,寿命五万万七千六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四百年。
过兜率天由旬一倍有化乐天。化乐天距离人间五千一百二十万里。天众身长三百七十五丈,寿命二十三万万零四百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八百年。所有一切五娱乐具,都能随愿变化,满足自己受用。
过化乐天有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距离人间一万万零二百四十里。天众身长四百五十丈,寿命九十二万万一千六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一千六百年。
过他化自在天有初禅三天,梵众、梵辅、大梵天,梵众天的天众身长四十里,寿命二十小劫。梵辅天的天众身长八十里,寿命四十小劫。大梵天的天众身长一百二十里,寿命六十小劫。他化自在天与梵众天中间,有魔天宫。
过初禅三天依次有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光天的天众身长一百六十里,寿命二大劫。无量光天的天众身长三百二十里,寿命四大劫。光音天的天众身长六百四十里,寿命八大劫。
过光音天依次有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少净天的天众身长一千二百八十里,寿命十六大劫。无量净天的天众身长二千五百六十里,寿命三十二大劫。遍净天的天众身长五千零二十里,寿命六十四大劫。
过遍净天有四禅四天,福生、福爱、广果、无想天。福生天的天众身长一万里,寿命一百 二十五大劫。福爱天的天众身长两万里,寿命三百五十大劫。广果天的天众身长四万里,寿命五百大劫。无想天的天众身长四万里,寿命五百大劫。初半劫灭,后半劫生。
四禅天中还包括有圣者居住的五不还天,无烦、无热、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烦天的天众身长八万里,寿命一千大劫。无热天的天众身长十六万里,寿命两千大劫。善见天的天众身长三十二万里,寿命四千大劫。善现天的天众身长六十四万里,寿命八千大劫。色究竟天天众身长一百二十八万里,寿命一万六千大劫。
过五不还天有四空天,即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你非想处天。四空天的天众身形非常微细,不可见,据说只有佛眼才能看见,故称名无色界。
《俱舍论》卷二十八言:“由彼色微故名无色,如微黄物,亦名无黄。” 对人天大众来说,无色界的天众已无身形。空无边处天的天众寿命两万大劫。识无边处天的天众寿命四万大劫。无所有处天的天众寿命六万大劫。 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天众寿命八万大劫。
到此称名为众生世界的边际。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生、老、病、死、轮回不出此边际。
忉利天以下,天众都依止须弥山而住,故称地居天。而忉利天以上的天众,居于虚空中,故称空居天。
在须弥山的周围,环绕着七重金山,这七重金山都由七宝所成。山中风景优美,有珍贵的花草树木使香气弥漫在一切处。七重山的山与山之间,环绕着有香水海。但在第七重山外,海水变得碱苦,称名为“大咸水海〞。
此处海水变得碱苦,佛说有三个原因:
一是因为降雨时洗涤天宫,从梵天宫、他化自在天宫,下至炎摩天宫、四天下、八万天下、须弥山王等皆被雨水冲刷荡涤,有秽恶碱苦不净之水,下流入海,合为一味,故海水碱。
第二个原因是说,曾经有大仙人,为了阻止人道众生饮用香甜的海水,用咒语使海水变得碱苦。
第三个原因是在此海水里杂居的众生呼哈吐纳,大小便都在其中,故海水变得碱苦。
在咸水海中,有四大部洲,这四大部洲有人道以及部分畜生道众生居住。分别是:须弥山东边的东胜神洲,人类寿命不定,一百五十岁左右。须弥山西边的西牛贺洲,人类寿命不定,二百五十岁左右。须弥山北边的北俱卢洲,人类都定寿一千岁。须弥山南边南赡部洲,人类寿命不定,人寿百岁左右。这即是经文中常称的须弥四洲、人间四天下等。
我们这个物种的人类现居于南部的阎浮提洲。在四洲中,北俱卢洲是人道受善报之地,人生活的非常快乐幸福,没有善恶之事,无病苦,女人怀孕七日便产,婴儿七日即长大成人,成人后不再衰老,日常饮食取用自在无尽,一生都在娱乐玩耍中度过。人寿都一千岁,命终能生天道。但人间三灾八难中却有北俱卢洲难,是因为此地人太享乐,不修行佛法,故无佛驻世,不闻佛法。
在咸水海外又有两重山,由铁构成,坚固无比,如轮一样,周匝围绕咸海之外。故称这两重山为铁围山,又译作金刚围山,或轮围山。在两座铁围山之间,黑暗阴冷无比,日月之光无法照入。六道中的地狱道众生居于此处。共分八大地狱,八大地狱又分八热与八寒两类。
还有一些地狱,分布在人道的山间、水间、旷野、海边、庙塔之间,在这些地狱中,众生所受苦难与铁围山中的八大地狱一样,只是地狱众生少,多数地狱只有一个众生,故又称“孤独地狱”。孤独地狱众生虽于人道杂居,但因业力与生命体不同,故人与这些地狱道众生互不能见。
六道众生,除了天道、地狱道我们人类完全看不见之外,还有两道众生我们人类的肉眼也不能见,即阿修罗道与鬼道。阿修罗有鬼道阿修罗、人道阿修罗、畜生道阿修罗、天道阿修罗四类。
《大智度论》十曰:鬼道阿修罗居大海边,畜生道阿修罗居大海底,人道阿修罗居于人间山地深窟中,天道阿修罗居于须弥山顶。
鬼道众生因分有威德鬼神与无威德鬼神两类,在须弥山顶、忉利天以下、四天王天、 四大部洲等都有居住。
另外因四大天王统领八部鬼神,居住在须弥山山腰,并护持在咸水海中的人间四天下,故我们常在寺院中看到一进大门就立有四大天王的塑像,被称为佛教的护法神。
另外大家注意的是,四大天王统领的八部鬼神与护持佛法的天龙八部中的八部不同。天龙八部中的八部是特指护持佛法的八类众生,因人眼不能见,又称冥众八部。而八部中以天众、龙的福德和力量最大,故在名称前加“天龙”二字,称为“天龙八部”。
这八部众生有:一、天众;二、龙;三、夜叉;四、香阴;五、阿修罗;六、金翅鸟;七、紧那罗;八、 大蟒神。
3、娑婆世界众生的习气与轮回
娑婆世界的十二类众生,都有分段生死与轮回。分段生死是指众生在时空出生后一段时间就会死亡,有成住坏空的变化。比如我们人类,现在这个形象活百岁左右即会老死,然后在六道轮回中,重生为任一道众生。
人类如果未断杀心、盗心、淫心,只会在欲界六道的时空轮回,无法轮回到色界与无色界。
佛在《楞严经》中说,众生因为不识自己永恒不变,随缘幻化一切的本心,而冤枉地受轮转之苦。甚至经无量劫的生死变化身心世界不能清净,都是由于随顺杀、盗、淫三种习气的缘故。若与此三种相反,又则是行不杀、不盗、不淫。
众生有这三种习气行为称为鬼伦,无此三种习气行为称为天趣。众生在有无之间互相倾夺、相代,便有了三界六道的轮回流转。
关于众生的轮回情况,在《楞严经》中,佛因为要度一位执着情缘的妓女摩登伽女,故主要立足人道的情欲与淫心来谈。
人类是胎生,都来自父母的一念淫心。即使现在有试管婴儿,甚至克隆的技术,但每个精、卵、细胞仍蕴含着父母与人类的淫习。
对很多人而言,杀生、偷盗可能一生都不会做,或学习佛法后也能马上停下来,但情欲与淫念却是每个人生理成熟后,共有的、本能的习气。
故下面我们摘录了佛在《楞严经》中的一些内容,即关于情欲、淫心对人类轮回的影响,供大家了解。草木顽石有灵但无情,故只有无常变化,不在轮回之中。
佛在《楞严经》中说:众生在轮回中“纯情即堕,纯想即飞”。
什么是“纯情即堕”呢?这个情指的是,众生因身心虚妄的习气,对世界的人、事、物产生贪爱与执取,生发起妄情。这种情不停地熏染累积,能生爱水。
比如,人类心中想起珍馐美味,口中会自然分泌出口水;心中忆念故人往事,或爱或恨,情到深处,眼中自然会盈满泪水;有人贪爱金银珍宝,看到或拥有时,身心会产生爱涎,看上去红光满面、容光焕发,皮肤都显得光洁润滑;有人贪婪美色,想行淫欲,男女二根,情不自禁分泌粘液。
虽然以上贪爱的对象不一样,但人因贪爱形成的现象却是相同的,都生发爱水,而水是湿润之性,湿润不升,自然就下堕。
所以,佛此处说的这个情,主要是指人的欲望之情,并非是说有情有义反而易堕落,无情无义之人反而不会。
一个永远不知感恩,对众生无情无义的人也有本能的欲望,因无情无义者不会怜悯、体谅别人的难处,也不会考虑别人的观点与觉受,只会随心所欲,疯狂地、不择手段地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做想做的一切。
而且占有欲、控制欲、征服欲更强,甚至达不到欲望时会变的疯狂、变态、身心轮堕,给自己与世界造作地狱,这已不是谈人的情,而是谈人的品质了。
佛弟子在初修佛法时,为了获取正定力,悟入、证入佛智,也会短时间内离情去欲,但并非是变成一个无情无义之人。
悟入、证入佛智的菩萨们在人道也有情有爱,但已断杀、盗、淫心,故不会被人间的情欲所困。而且因有佛的正见,可将人类的情欲升华为大慈大悲与无畏力。
那什么是“纯想即飞”呢?此处飞不是变成了鸟,可以飞翔,而是在轮回时投生三善道,称为“飞升”。佛说:人如果对某件事身心有渴仰,心中会生出虚想,这种想不停累积,能产生胜气。
这种能令人产生胜气的“虚想”,主要是人对生命境界的提升,对宇宙人生意义的探索,或专注于各领域做研究、心性完全投入自己研究的学术中等,或自利利他之行。
如果每天想发财,想美女、帅哥、美食,即使念念不忘,也很难生出胜气,只能生发爱水。
佛在经文中举例说,比如,弟子们修心持戒,整个身体会觉得轻快清净。因为情欲减弱了,心中持念诸佛咒印,顾盼之间自然流露出雄毅气概。因佛咒带着佛的功德力量与加持,故弟子们心中持念,感应到咒力,日久也会流露出大丈夫一样的无畏气概。
如众生做种种利他的善行,希望以此累积善根福报,死后生于天道,有时在梦中都会觉得自己在飞升。有人心中有佛国净土的境界,偶然在沉思冥想或似睡非睡时,圣境会自然浮现出来。
有人追随参访善知识,闻听他的开示,自然就会把自我的一些委屈觉受、身体性命,这些本来耿耿于怀的东西看淡、放下。
这是因为佛学的所有理论、概念,甚至佛国净土的境界等都是带人脱离世俗羁绊与轮回的,故可以使人的身心之气从世俗的七情六欲的沉重中解脱,而产生轻举飞动之气。
以上的所思所想虽不同,但这样的渴仰都能令人发出虚妄想像,想极神飞,能生出殊胜之气,脱离形果,形成超举之因。所以,高尚的思想与生命正见会令人感到轻松,欲望得到升华,生出使人在轮回中上升的胜气。
人在命终,当暖触未离开身体时,即指人虽已死亡,但身体还发暖或心窝口是暖热的,此时,一生所做的善恶等事都会自然浮现出来,即死者会看到无数生前的境界。生前习气最重的行为、或心中最执着、印迹最深的境界先呈现出来。
死者大多无法辦析自己已经死亡,马上都会随这些人、事、物重新生出种种觉受,犹如在梦境中一般。中阴身时这些境界的出现,佛说是因为众生心中本能的都会贪生畏死,故生乃顺其习气,死乃逆其习气。人死之时,顺、逆两种习气相交并发,从而导致的境界。
佛说:人如果此时,心相中纯想即会飞升,必转生天界。如果此人心中同时还有福慧以及清净的愿力,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如果此时心相中有少量的情欲、习气,轻举飞升不会太远,即会成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遊于四天王天,来去无有障碍。
其中,若有发善愿或存善心来护持佛法,或护持禁戒、跟随保护持戒人;或是护持神咒、跟随保护持咒者;或护持禅定、保护修习无生法忍的人。这些护法善神等,即得亲往如来座下,成为眷属。
心相中情欲、思想均等的人,不飞升也不下坠,仍转生于人道。思想清明、清净的转生为聪明的人;情意幽阴、不清明的,投胎转生为愚钝之人。看来大家的聪明不聪明,与父母无关,与投胎时自己的思想意识是否清净、清明有关。
不过,思想清明的父母应该也会吸引同类孩子来投胎吧。情欲多,思想少的人,则会转生于畜生道。畜生道中又分情欲重的与情欲轻的。情欲重的受生为走兽毛群;情欲较轻的,受生为长翅膀的飞禽羽族类。
七分情欲,三分思想的人,会下堕沉入此世界水轮之下,生于火轮之际,受猛火气分,感以成身,转生为饿鬼。故饿鬼常会觉得身心在饥渴中焚烧,见到水却能伤害自己。经百千劫,一直处于这样无尽的饥渴难耐之中。
九分情欲,一分思想的人,则更向下穿透火轮,堕入风轮、火轮二者交界处。情欲轻的,生于有间地狱;情欲较重的,生于无间地狱。纯情欲而无思想的人,命终即沉沦入阿鼻地狱(也称无间地狱)。
如果这位纯情欲者的心中,还同时犯有以下行为:
1、毁谤佛说的大乘佛法;
2、毁谤佛所制的禁戒;
3、用邪知见诳妄说法,断人慧命;
4、无修无证,贪恋信众所施财物;
5、无任何德行,滥受他人恭敬;
6、犯五逆十重罪。五逆是:弑父、弑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十重罪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这十种行为特别严重。
不仅会沉入阿鼻地狱(也称无间地狱),而且在这个世界劫坏时,其他众生都转生天道,但此地狱众生却是转生他方世界阿鼻地狱,这样转生于十方阿鼻地狱,求出无期。
我们看到,一个人如果心中只有情欲,没有思想,因时时生发爱水,故死后会轮堕地狱。
如果此人同时又有佛上面说的这些习气、行为或罪行,几乎活着时已能感召地狱幻境,虽在人间不能见地狱道,但人的身心已时时能体验地狱般的苦痛,命终则会堕入无间地狱,在见闻觉知中体验到无间地狱的一切境界。
在无间地狱中,每一点苦痛都能遍一切处,使众生无处躲避。那时再想离开地狱,如无大力救度,已求出无期了。
也许大家认为,人不可能只有情欲没有思想,但人类如果生于野蛮、没有文化、教育,没有道德约束,有人也会愚昧无知、只凭本能的情欲做事的。
即使一个人受过高等教育,或者赚了很多钱、继承了很多财产,如果生命没有方向、理想、事业,只知吃喝玩乐、谈情说爱,日久身心中也仅剩本能的欲望与习气了。
还有淫心很重的人,每天眼根脾睨,四处流溢、口角流着口水,追逐着男女色相,或男欢女爱至上,生命中几乎只追逐情欲与性的需求与满足,这类人如果又有贪婪、我慢、嗔恚、奸诈、欺诳、怨恨、恶知见、枉谗、诉讼等习气,很容易在人间身心就受地狱之苦,死去后即轮堕地狱。
虽然时空本质是幻境,但人在未证到“人无我、法无我”的境界时,每个人都在承受着随顺自己的欲望、习气,造作的种种业力,因果真实不虚。
说到这些,想起一个人对我说:我相信佛说的六道轮回,但下辈子的我与这一世的我,是两个不同的人,我为什么要为那个人放弃我这一世的欲乐享受?
我告诉他,你上辈子也这样说,故你这辈子已在受报。之所以没有下地狱,是上辈子的自己为你积了德,而下辈子就是你的未来。
如果你一定认为那是另一位众生在受苦,那这位众生如果知道是因为你今天这样说、这样做,才导致他受苦无量的话,他一定恨不得将你碎尸万段。
我们还是不要未来的自己,将现在的自己当作仇人吧。况且,地狱之报有的人还活着的时候,已经在身心的疾病或心灵的痛苦中出现。
所以,如果我们相信佛说的六道轮回,还是改改习气,注意些因果报应吧。欲妄与习气重者,身心轮堕,故有时我们在人间,属善报成熟的一道,却体验着地狱、畜牲、恶鬼下三道的苦难。
其实,我们反省一下就会发现,人活着时,情欲、习气重的人都会活得比较痛苦。道场有些同修常说:我很善良,不杀生,吃素食,而且又在道场、寺院修行,怎么感觉自己愈来愈痛苦了呢?
其实很大一个原因,是你应反观一下自己的情欲与习气有无减少半分。世俗能生发爱水的贪恋与习气未减少,又把佛果也当作了贪恋的对象,修行短期内又没有取得成绩,当然是更痛苦了。
另外,现在社会上一些精神类疾病,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压力,或情欲的渴求不能满足其心,从而得病。
这个情欲,包括贪恋,以及想掌控在乎的人、事、物,但心有余力不足,从而不断产生负面的认知与情绪:妒忌、抱怨、愤怒等。故人身体的很多疾病,一旦停下淫心淫念,减弱欲望,就能康复。
其实,不管是随心所欲、即时行乐的众生,还是触缘即犯,坚守自己的习气,决不会改变的众生,轮回造业受报的根源还是我们不能识知本心,没有了知万法实相的智慧。
所以,诸佛才出现于世,教化众生入佛知见。只有佛的智慧可带众生出离轮回,对众生是最根本的救度。在佛学中,大乘菩萨道的六度会导引人将人间的小情小义升华为慈悲心与感恩心,可以使人从情欲的伤害中解脱。
【1】地狱道众生的习气与果报
在《楞严经》中,佛开示了情欲重或只有情欲的人,因心中的十种习气,会感召的地狱幻境与果报。
一、淫欲的习气,可感召人躺卧烧红的铁床、抱拥烧红的铜柱等地狱幻境。
二、贪婪的习气,可感召寒冰地狱,人在其中皮肤冻裂开花,肢节冻得脱落等地狱幻境。
三、我慢的习气,可感召人处在血河、灰河、热砂、毒海中,灰汤沸腾熬煮,热砂烧皮烤骨,毒海腐骨消魂,众生被热汤融铜灌口,或被两山挤压、血流成河等地狱幻境。
四、嗔恨暴怒的习气,可感召刀山、铁棍、剑树、刀轮、斧钺、枪锯等。人在其中被阉割、斩首、斫骨、刺胸、槌打、杖击身体等地狱幻境。
五、奸诈的习气,会感召绳绾、木枷、绞索、扭械等。人被㧢绑、扭手、械足、枷项、锁颈、鞭打、棒击的地狱幻境。
六、狂妄的习气,会感召尘土、飞沙地狱、屎尿地狱等幻境。人会一直沉溺、淹没、飘沦在污秽不净之物中,或在尘土飞沙中升高又坠落。
七、抱怨的习气,会感召被飞石投掷、受人擒捉、遭受匣贮、瓮盛、击射,或高空抛跌等地狱幻境。
八、成见邪见,会感召有刑吏对自己勘对审问、权诈考讯,所有的诡词巧辩,善恶都已有记录,所做所说无可逃遁,只能认罪伏法等地狱幻境。
九、冤枉别人的习气,即指做事说话常逃避责任,将自己的过错转嫁他人,冤枉无辜,给别人造成冤屈,感召合山合石地狱。碾磨耕压、押捺槌按,拉长或压扁身体,使血流干等地狱幻境。
十、讼习,指凡事都认为自己有理,常掩饰、隐瞒、不承认自己的过错,极力揭露别人的隐私与过失。说话做事力争胜出,决不能有一点吃亏失败。可感召被昔日同造罪业的恶友指证罪行,平生所造的隐私恶行都在业境中显现披露,分毫无法隐藏。还有火珠照穿内心潜藏的阴谋这样的地狱幻境。
在《楞严经》第八卷中,佛还详细开示了这些习气为什么就会感召这样的地狱幻境。而且人坠入地狱后,是怎样从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见闻觉知来受报的,称地狱的十习因、六交报。有兴趣的同修可自己阅读《楞严经》,我们在此就不再多作介绍。
【2】鬼道众生的习气与果报
地狱道众生在地狱中很久很久后,能感召地狱幻境的习气、欲望慢慢减弱或改变,如未得到佛菩萨等外力的特别救拔,大部分地狱众生会改变成鬼道的欲望与习气,此时地狱报尽,此众生转生入鬼道。曾以何种业习造罪堕入地狱,便依此余习,成为何种鬼形。
如果此人曾是因贪求财物造业堕入地狱,地狱罪报完毕,依其贪物的余习,遇到贪恋的物体便依附成形,故有依草附木、成精作怪之类,名为怪鬼。
曾是因贪求美色造业堕入地狱,地狱罪报完毕,依其贪色好淫的余习,心爱游荡,遇风成形,名为魃鬼。传说魃鬼所到之处,因其遇风成形又多淫,可使阴阳不调,妖风能吹散云雨,使此地大旱。
曾是因诳惑造业堕入地狱,此人地狱罪报完毕,依其诳惑余习,遇畜生而成形,名为魅鬼。魅鬼可变化其他众生的样子或发出其它众生的声音,迷惑人类,可使人流失精气、邪淫失德。
曾是因嗔恨造业堕入地狱,此人地狱罪报完毕,依其嗔恨习气,遇虫成形,名蛊毒鬼。我们常在电影中看到,有人用蛇、蝎子、蜈蚣等各种毒物与草药制成蛊毒,令人服下,中蛊之人如不按时服解药令蛊虫安伏,蛊毒可使人丧命,这蛊虫也算蛊毒鬼。
曾是贪忆宿怨造业堕入地狱,此人地狱罪报完毕,遇阴阳衰败之气而成形,名为疠鬼。因疠鬼由衰败之气成形,常会散布瘟疫,令人得各种疾病。
曾是因傲慢造业堕入地狱,此人地狱罪报完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
曾是因诬罔造业堕入地狱,此人地狱罪报完毕,遇幽昧阴阳不分之气而成形,名为魇鬼。有人在睡梦中,忽然感觉手脚不能动、透气困难,如果身体健康没病,那可能是有魇鬼捣乱,人常称梦魇了。
曾自以为是、执着聪明造业堕入地狱,此人地狱罪报完毕,依附日月山川川的精华之气成形,名魍魉鬼。魍魉鬼精明古怪无常性。常显灵异于山川沼泽,炫耀小聪明,捉弄别的众生,令众生蒙受损失或丧命。
曾是因贪谋私利、伪谄奸诈造业堕入地狱,此人地狱罪报完毕,遇明咒而成形,名为役使鬼。役使鬼一般有很小的五种鬼通,常被有大神通、或有福德的众生驱使做事。
曾是因朋党造业,即做人时结党营私、众口铄金、颠倒黑白、诬陷忠良而堕入地狱,此人地狱罪报完毕,遇巫祝之人,附之成形,名为传送鬼。这些被传送鬼附体的巫祝之人,能预言一些吉凶祸福之事。
【3】畜生道的习气与果报
鬼的业报受尽之后,则从前感召地狱幻境的情欲与妄想,所发的业报都成空,如无特别的救拔,会重回人世界,并与原来相负相欠的冤家对头相逢,转生为畜生以酬还其宿债。
依附于草木的怪鬼,所附之物消亡之后,受报已尽,转生于人间,以其贪物的习性,堕为枭类。枭类主要指夜间活动觅食的飞禽,比如猫头鹰、雕枭等。
遇风成形的魃鬼,所附之风消亡,受报已尽,转生于人间,以其贪淫的习性,多成为表凶咎征兆、不吉之类的动物。或为贪色好淫之禽兽。
遇畜成形的魅鬼,畜牲死后报尽,转生于人间,以其贪诳习性,多生为狐类。
遇虫成形的蛊毒鬼,虫死后报尽,转生于人间,以其贪嗔的习性,多为毒蛇、蜈蚣、蝎子之类的含毒之物。
遇衰败之气而成形的厉鬼,所附衰气散后而报尽,转生于人间,以其忆怨的习性,多为蛔虫类。
遇火气成形的饿鬼,气消形散而报尽,转生于人间,以其贪慢的习性, 多转生为常被人食用的畜生,如鸡鸭猪羊等。
遇绵幽之气而成形的魇鬼,幽昧之气消散而报尽,转生于人间,以其贪枉习性,多转生为常被人乘服之畜生,如牛、马、驴、骆驼等,被人骑服、役使。
和合日月山川之精华而成形的魍魉鬼,精气消散而报尽,转生于人间,以其贪明习性,多转生为能感应节气的鸟兽之类,如春燕、大雁,随季节迁徙的鱼或兽等。
依附明咒而显灵的役使鬼,明咒劫灭后而报尽,转生于人间,以其贪诈的习性,多转生成人类认为能表吉祥征兆的灵禽文兽一类。
依巫祝之人以成形的传送鬼,所附之人死亡而报尽,转生于人间,以其贪尝结党传送的习性,多转生为循顺人的意志做事,或代人传送信息的鸟兽之类,如鸽子、狗等。
以上这十类畜牲都是地狱、鬼道业报受尽之后,如无特别救拔,只能转生于人间的十类畜牲中,值遇曾经某世的债主,由做畜牲来偿还宿债。虽与人同生人间,但沦为傍生,一世一世被人奴役或杀害。
这十类畜牲有些大家平时都听过或见过。畜牲依其所具的能力偿还债务,如果畜牲的付出超出了应偿还的宿债,那债权关系就反过来了。此畜生死后就会转生人道做人,反过来向主人讨回其多出的偿付。
如果主人有能力又有福德,就可在人道中不舍人身来偿还彼讨债人的债务。如果债主已无福德,也要死后转为畜牲,偿还前世所超收的一切债务。
比如,用一只牛耕地,如果牛一生付出的劳动,远远超过与养牛人的相欠关系,那等于养牛人又欠了牛的,生生世世相还不断。
何况,我们看这十类畜牲,遇到人时,人基本上都是吃了它们的肉,喝了它们骨头炖的汤, 还把它们的皮毛制成衣物等。这样,导致众生生生世世债务不清,相欠相还。
平时常喜欢占别人便宜,常喜欢不劳而获的人,自己可能内心还窃喜,认为是自己聪明有能力,其实不过是有人也许欠你的,正好相还,而你欠别人的,也总有一天会还的,还可能是披毛戴角还。
佛说:我们如果用了别人的钱物,或者役使动物,让它为自己干活付出,偿还够了之后,果报自然停止。
但如果在偿债期间,人贪得无厌,杀害对方生命或者食其肉,这样就会经无数劫仍然相杀相吞,犹如车轮旋转,互有高下、永无停歇。
除非此人能修习正定,或者能值遇佛出世,有闻听佛法开悟解脱的机会,否则,相杀相食的业报不会停息。
【4】人道众生的习气与果报
十类畜牲业报尽了后,就可能转生人道做人了。但这些畜牲虽已退去皮毛成为人类的身体,但心性中犹有余习尚存,所以会对应其习性,转生为人中的十类人。
因贪习怪鬼转作的枭类,当其偿清业债生于人道,贪物的余习尚存,所以会掺杂混合于愚笨,冥顽不灵之人中。
因淫习魃鬼转作对人有凶咎征兆的畜牲,当其偿清业债生于人道,贪淫的余习尚存,所以会掺杂混合于愚昧无知,或天生长相怪异之人中。
因诳习魃鬼转作的狐类,当其偿清业债后生于人道,贪诳的余习尚存, 所以会掺杂混合于庸俗世故、靠媚惑求利之人中。
因嗔习蛊毒鬼转作毒类的畜牲,当其偿清业债后生于人道,嗔恨的余习尚存,所以会掺杂混合于凶狠、野蛮,毫无同情怜悯之心的人中。
因怨习厉鬼转作蛔虫类的众生,当其偿清业债后生于人道,忆怨的余习尚存,所以会掺杂混合于卑微下贱之人中。
因慢习饿鬼转作被人食用的畜牲,当其偿清业债后生于人道,我慢的余习尚存,所以会掺杂混合于软弱无能,不能自立之人中。
因枉习魇鬼转作被人使唤乘服的畜性,当其偿清债后生于人道,诬枉的恶习尚存,所以会掺杂混合于劳作辛苦、不得休息之人中。
因自以为聪明,执着己见习气的魍魉鬼转作感应节气的鸟兽,当其偿清业债后生于人道,成见余习尚存,所以会掺杂混合于市井文人之中。
因诈习役使鬼转作表吉祥休征类的畜牲,当其偿清业债后生于人道,贪诈余习尚存,所以会掺杂混合于不明大义的世智辩聪之人中。
因讼习传送鬼转作循顺人意、代人传送信息之类的畜牲,当其偿清业债后生于人道,贪党余习尚存,所以会掺杂混合于明达人情世故、做事八面玲珑之人中。
我们在人间,可以返观一下自己身心的习气,按最重的那点来看,我们很有可能来自这十类畜牲的转生。即使不是我们的上一世,很多世前我们也可能到过畜牲道,而且可能在畜牲道生存了不只一生一世。只是直到今天,我们做了人,仍然被这些习气所困。
上文中掺杂混合的意思是,这十类人也不全是这十类畜生的转生,但这十种畜生转生为人后,因余习未尽,这些人的性格、品行中会多少带有一些前几世的余习。
【5】十种仍在轮回中的仙道
在人道,有一类人,虽好修行,但未依佛的正知见修定,而以妄想修心炼身,希求坚固身形、获得长生不死或返老还童,如此形成十种仙道。有地行仙、飞行仙、游行仙、空行仙、天行仙、通行仙、道行仙、照行仙、精行仙、绝行仙。
这些仙人通过长期修炼得到了有别于常人的能力,比如可以餐风饮露、不眠不息、举步如飞、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鹤发童颜、寿达千万岁等。
他们住在深山老林、高山穹谷或大海岛,人踪不到之处。如中国古诗曰:蓬菜不可到,弱水三万里。而又说蓬菜弱水,唯飞仙可渡。
传说在七金山之外,水甚弱,舟楫不能至,连轻如鹅毛、芥子落水亦下沉。故传说蓬莱仙岛,人迹不可到,为神仙们所居之所。
这些仙人在人道虽修炼身心,但由于未修三昧正定,未得正觉,故仍随妄想流转。虽比现在的人类长寿很多,但沧海桑田,即使上万年也如弹指一瞬间。他们仙报享尽之后,都各循自己的业力又在三界轮回,无法避免生灭与轮回之苦。
佛谈的十种仙道,曾在中国历史上佛道两家相争时,有的人认为,这是在说中国道家的神仙,是在说道教不如佛教。大家不要这样误解,在释迦牟尼佛驻世时期的古印度,就有这十类仙人,此处并非是说中国道家的神仙。
【6】天道的习气与果报
a、欲界的六重天道(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 化乐天、他化天)。
已入人道,如不希求在人间长生不老之术,但未能割舍妻妾、丈夫恩爱,但此人因身心从不贪恋、在意男女肉体色相,在与妻妾、丈夫行淫时,能心不流逸、澄莹生明。这类人命终之后,可转生于须弥山山腰,邻近日月官的地方,名为四天王天的天众。
如果对于男女色相的淫欲之念十分微薄,但自己于清净独居时,偶然会有淫欲之念生起,身心尚未完全清净,这类人命终之后,就感得超过日月光明之身,居于须弥山顶,名为忉利天天众。
四天王天与忉利天属地居天,天众的行淫方式近似人间。如果有人偶有男女交合,事后对性行为毫不思念、忆恋。
在人世界,心行常动少静多。在独居时,也不会有淫欲淫念生起。这类人命终之后,就超过地居,朗然安住在日月光明,上照不及的虚空中,这些人自身就放光明,名为须焰摩天天众。
须焰摩天天众以相互拥抱为行淫。如果有人能在一切时都能安住于清净之中,全无一点淫欲淫念,但有触境,比如被人触摸淫根等,身心还不能如如不动,犹未能违背这种本能反应而顺为。这类人命终之后,可上升到精细、微妙之天境,不与下界的人天境界相接,乃至于劫坏之时,水、火、风三灾都不能波及,名为兜率天天众。
兜率天天众以相互执手为行淫。如果淫心已完全不生,但应妻妾丈夫之求而勉行房事,见裸露之体也不生欲望,对男女交合之事味同嚼蜡。这类人命终之后,超越前四天,生于能随德变化欲乐之化地,名为乐变化天天众。
乐变化天天众以相互微笑为行淫。如果已无人间世俗的男女心念,虽权同世间而有妻子丈夫、行夫妇之事,然处世行事或夫妇交合之际,能神游境界之外,了然超越。这类人命终之后,就能超越一切能变化境及无变化境,名为他化自在天天众。他化自在天天众以相互对视为行淫。
从佛在《楞严经》的开示中看到,人类在轮回中,淫欲淫念微薄,可上生天界。
以上所说的六天,人于身形方面虽然出离了爱欲之动,没有了淫欲的需求,但在心迹上尚有人间情爱与淫欲的痕迹,淫心未彻底清净,所以这六重天众属欲界六天。
平时修行的朋友们注意了,常听一些朋友说:我身体上已断了淫,没有需要了;或我已淫心尽了。但这或许有其它原因。
比如,有的是身体得病了,精气衰竭。有的是心灵受了巨大打击创伤,心如朽木死灰。有的是年龄大了。
还有的人是对自己的妻子丈夫没有激情了,行房时才味同嚼蜡,全无兴致,但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却马上意动神摇、暧昧不清。这样的状况,就并非是淫欲尽了。
如果一个人在人间真的淫心已尽,除了生理上对性欲没有需求,可有可无,并非不能外,对男女色相也决不会有暖昧的情形。而且不管贫富,每天生活得会非常轻安喜乐。认为已断尽淫心的朋友可以简单以此检验一下。
b、色界的十八重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此十八重天天众,离爱独行,清净无侣,已离欲界任何形式的交合之乐。然尚有化生的色质,没有完全脱离身形的负累,故名色界。
如果人类淫欲之心完全尽后,可以上生色界天。如果有人执守身体的律仪、不行淫欲之事,而且行走坐中,也从无淫欲之念生起,爱染不生,那这类人来世不会留在欲界。此类人命终后,应念化生于色界初禅天中,身为梵天之侣,这类众生,名为梵众天天众。
淫欲的欲望与习气既然已完全除灭,离欲心即显现。此人于所有规章制度、各种律仪,都爱乐遵守,能随顺不犯,自然能行梵天之德。这类人命终后,应时生于色界初禅天中,名为梵辅天天众。
由于身心纯正,威仪不缺,禁戒清净,妙德圆满,智慧明达,这类人命终后,应时会生于色界初禅天中,并能统领梵众,做大梵王。这一类众生,名为大梵天天众。
色界这三重天,众生因为淫心已尽,也没有形式上的性行为,故称名梵天之侣。梵即离欲、清净之意。因离欲,不用刻意用意念摄心,不用刻意持戒,身口意能自然合于佛说的种种净戒,故说能行梵天之德。止力、定力也会自然逐渐加深。因止力、定力的成就,能生福德智慧,对一切事明达了悟。故能做大梵王。
佛在经中说,这三种殊胜的天众,一切欲界众生的苦恼都不能逼迫。虽然不是正修三摩地所得境界,但清净心中,已不为世界各种烦恼所动摇,此名为初禅三天。
有淫心属欲界凡夫,无淫心属天众。但如果众生没有佛的中道正见,只是杀、盜、淫心尽,还不能解脱生死轮回。但却能因此离欲后,身心的清净善报上生天道,享受天众的清净快乐。故此处,佛说非正修真实三摩地所证得的境界,是指非以佛的中道正见指导下修的禅定境界。
佛弟子们在人世界,离情去欲,持戒清净圆满,淫心尽后,德行具足,并按佛正知见修禅定,此人即可在人间未舍人身,就得到此三重天天众的宁静与快乐,不被人世界的身心烦恼所动摇,称名为证得初禅。
高于初禅天的梵天,能统摄梵众,梵行圆满,澄心不动,寂湛生光,这一类众生,名为少光天天众。
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照十方世界,遍成琉璃,这一类众生,名为无量光天天众。
习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这一类众生,名光音天天众。
此三重天,众生因为离欲清净,澄心不动,止力、定力加深的成就,再加上统摄梵众,梵行圆满的功德,身心便寂湛生光。光明初始较弱,称名少光天。
逐渐增强,能映照小千世界十方遍成琉璃,称无量光天。此身心光明愈来愈圆满,光明具备了力量与智慧,天众以光明为教体, 教化帮助众生,光明发化清净,妙用无尽,称名光音天。
以上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重天,属于二禅的快乐。初禅三天的天众死时还会担心自己退堕到欲界,就像我们担心会堕入三恶道一样。但二禅三天的众生,就不再有此挂碍与忧虑。
佛在经中说,这些众生虽不是正修真实三摩地所证得境界,但清净心中,粗重的贪、痴、慢等习气与烦恼,已经不再有,此名为二禅。
佛弟子在人间不舍人身,通过离情去欲,修禅定,也可体验到此二禅境界。光音天天众的光明,不只自己受用妙乐,已可发出妙音,开显智慧之理。光明的功德愈来愈圆满,进而发成精纯的妙行,通于寂灭乐,这一类众生,名为少净天天众。
如果在初禅、二禅,天众们享受的还是粗重的喜乐,那少净天天众身心已从粗重的喜乐之境,进入寂静的妙乐之境。因为身心常处在寂静轻安的妙乐中,净空自然现前,由此引发无边无际的身心轻安。此时,身心如太虚空一样了无挂碍,成就寂灭乐。这一类众生,名无量净天天众。
天众在寂灭乐中日久,看自己身心与十方世界都圆满清凉,这是净德成就。天众以此清凉的身心世界作为殊胜的依托,安住于寂灭乐中,不再忧愁担心,不再有苦乐的比较,这一类众生,名遍净天天众。
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此三天众生因喜心消灭,得到静乐、寂灭乐的境界。佛在经中说,这三类殊胜天众对乐已具大随顺,即天众之乐已非是离苦所得,而是自然而有。
天众离苦才能得乐之心已开始消瞑,身心极寂静安隐,得无量妙乐,虽不是正修三摩地所证得的境界,但安隐的心中,妙乐欢喜已圆满具足,此名为三禅。
佛弟子在人间离情去欲,不舍人身,通过修禅定也可体验此三禅境界。 初禅、二禅天的天众能离世界的苦恼和忧愁,身心不再受此逼迫和影响。三禅天的天众在妙乐中无苦可言,而且苦因已尽。
然而三禅天天众的妙乐并非永恒常住,久必坏灭。如果在此三禅天的妙乐境界中,能苦、乐二心一齐顿舍,苦、乐二受的粗重心相也灭除,此时可生起清净的福德,这一类众生,名为福生天天众。
舍苦乐之心逐渐圆融,能舍之心与所舍之境也消融,胜解清净,福慧增长。清净的福德之报再没有任何遮避与止息,天众穷未来际都能妙乐随心,如意自在。这一类众生,名福爱天天众。
众生在福爱天后可分成两类天众。一类众生苦、乐之心舍去后,产生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以此修证而住,以圆满广大的福德,召感圣果,这一类众生,名广果天天众。
还有一类众生因厌倦苦乐,相续不断地研究苦乐舍心,希望对苦乐之心的舍去之道更圆满彻底,探究到使自己心虑灰凝、身心俱灭,即此天众心如死灰,意如寒冰,身心不再起反应,这样能维持五百劫。天众以为这样可以从生灭的苦乐中彻底解脱。
佛说,这位天众既以生灭为本修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故天众五百劫中,初半劫以定力维持身心俱灭,生灭暂停。后半劫定力失去,身心俱生,又入生灭轮回。这一类众生,属无想天天众。
佛在经中说,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此四种殊胜天众,已不被世间的一切苦、乐之境动摇,比如世界的水灾、火灾、风灾不能侵害。
虽然不是证得了真正的无为不动地,因还有所得心。有所得心,所得的境界就在生灭之中,故此天众并非安住在了真正的无为不动地,只是对苦乐之境无想的功用纯熟,名为四禅。佛弟子在人间离情去欲,不舍人身,通过修禅定也可体验此四禅境界。
佛说,在色界天中,还有五种不还天。如果有天人于下界中的所有九品习气全都灭尽,苦、乐之受双忘,于下界已无安居之地,故在四禅的舍念清净地安立居处。
佛学中,三界又可分九地,欲界总名一地,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鬼、畜牲、人、天,包括修罗,五趣众生都有。
色界四禅天,根据众生的乐受,分别称名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四地。
无色界,根据众生对苦乐及身心的舍弃程度,有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共四地。这样三界共分九地。
“九品习气”,也是佛学术语。佛学中,人在事上的迷惑、习气、烦恼称思惑。欲界众生有贪、嗔、痴、慢四种。
色界与无色界已灭嗔心,只剩 贪、痴、慢三种。又以修行者迷惑的粗细、轻重深浅程度分为上上、中上、下上、上中、中中、下中、上下、中下、下下九品,故称九品思惑习气。
思惑三界共有八十一品。人间、欲界天道共有九品;色界四禅天每天各有九品,共三十六品;无色界四空天每一重天也有九品,共三十六品。故三界相加,共八十一品。
此处说,五不还天的天众,于下界中的所有“九品习气”同时灭尽,即指此天众把欲界的所有贪、嗔、痴、慢的微细惑与习气全都灭尽了。又苦、乐之受双忘,故可在四禅的舍念清净地中安立居处。
天众因苦、乐两种觉受都已灭除,没有欣乐上界与厌离下界的两种争斗之心交横于胸,这一类圣者,名为无烦天。
既然天众之心已无欣乐上界,厌离下界之心,外境对此天众已平等清净。苦乐之心与舍离苦乐之心都已灭除,心中对苦乐的舍离再无研求交对,心地清凉,这一类圣者,名为无热天。
天眼清净圆通,能观见一大千世界之十方世界周遍澄寂、朗然清净,没有外境尘相的障碍,内心也无沉垢留滞,这一类圣者,名为善见天。
精妙之见现前,如同陶师能随所见铸出种种器物,此天众能随心所愿成就种种神通变化,自在变现一切,这一类圣者,名为善现天。
世界一切色法的微细变化都能了解,对色法深入探究,到达不可再分再变化的边际状态,这一类圣者,名为色究竟天。
佛说,此圣者所暂居的五不还天,即使是四禅天中的四位天王也只是闻听有这些圣者,但无法亲见,并了知他们的境界。从此五不还天以下,至梵众天,共十八重天,总名为色界。
c 无色界四重天道 (空处天、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从色界到无色界的天众,其间又有两条不同的路。
如果有修行者在对苦乐及身心的舍弃中开启智慧,慧光圆通,心中发明无漏,即知道身心及苦乐之境本质不生灭。苦乐与生灭只是行者妄想导致,并无能舍与可舍的一切,入佛的空性智慧,便真正超越尘世的生灭境界,成就阿罗汉果,并入菩萨乘,这一类圣者,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如果修行者在色界,觉得色身仍为障碍,心中厌离,想舍弃色界的质碍身,于是修习空观而入空处定,消除色碍之身而入于空境,这一类众生,名为空处天天众。
色身之碍既已消除,所依之无质碍之空处也灭,唯留阿赖耶识以及末那识中向内缘之半分微细,这一类众生,名为识处天天众。
阿赖耶识、末那识为佛学术语。在佛学中,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故把身心归纳总结为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第八识,像个种子的数据中心,即我们生生世世的一切见闻觉知、言行举止、习气欲望都会像种子一样储存在自己的阿赖耶识中,永远不会消失。故我们常说,因缘际遇时,所有的因果都会熟。
末那识,是第七识,它的作用是从阿赖耶识这个数据中心提取信息、经验、爱好、习气等种子给前六识。
而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因为虚妄的见闻觉知,在第七识的帮助下不断产生自我的种种定义、概念、习气、欲望、执着、取舍,使种子发芽、开花、结果,以不同或相同的境界、觉受呈现在此生,即因果报应,永不会停。前六识都是对应六根立名。但七识、第八识我们不可见、无法了知。
在《阿含经》中,第七识被称为“意内入处”,佛告比丘说:意内入处者,若心意识,非色,不可见、无对、是名意内入处(《杂阿含经》卷 13)。
但不管我们的身心是以现在西医的角度分类,心理学的角度分类,中医的角度分类,佛学的角度各种归纳分类,都不过是想建立一个语言的理论体系,来分析说明一些道理。
佛学把人的身心归纳为八识。这个八识体系的建立,使人能更好地了解因果轮回,以及我们现在的所思、所说、所行,习气欲望的强弱是怎样受生生世世影响的。故我们听懂道理就行,不必执着,一定要在身心或法界中找出个七识、八识来。
此处,佛说,识处天天众已无色身之碍,色身所依之无质碍之空处也没有了,就是色身有、无俱尽,前六识不存在了,唯有第八识阿赖耶识,以及第七识末那识中向内缘之半分微细犹存。
色与空既然都已消亡,天众进而将第七识末那识的半分识心也用定力伏灭,唯有阿赖耶识独存,十方世界寂然不动,再无所往。这一类众生,名为无所有处天天众。
阿赖耶识识性不动,天众穷尽研求,于本来无尽之性中,以定力发宣而想灭尽其性。这一类众生,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天天众。
佛说,此四天强以世间定,欲令心境俱空,但并没有穷尽如实空理。因为在大乘佛学见地中,心与境本是众生妄想,本来空。通过任何方法灭除色法而得到的空,并非真空。只是用妄想又建立了一个空的境界,此空仍在生灭法中。
故佛说这四天天众未能穷尽如实空理。若从五不还天而转生此天者,以修习圣道而穷究空理,在此天证人我空或阿罗汉果,这一类圣者,名为不回心钝阿罗汉。
若从无想天、四空处之诸外道天,而转生非想非非想处天,此天众执持穷究外道空理,而不返归于无漏正道之行,迷于有漏天,没有正闻无漏法,此天众于八万大劫报尽之后,便又堕入生死轮转之中。
此四空天天众,以定力压伏,得到相似的身心灭尽境界。定境现前时,已无四大质碍之业果色。 从空处天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总名为无色界。
佛说,以上所说的三界二十八天,除五不还天为不还果圣者暂居之外, 其他天道众生所获得的殊胜福德,不过是酬答自己因地中所修善业,所得果报而已,果报享尽,还入轮回中。
然而各天的天王都是大乘菩萨,只是暂时寄居在天王位置上修行,游戏三摩地,渐次增进功德,回向成佛之路。
【7】阿修罗道的习气与果报
三界中还有四种阿修罗众生。如果鬼道中有众生,以护持佛法获得功德力,乘神通入空界而居,此类众生从卵而生,属鬼道阿修罗。
如果天道中有众生,梵行稍亏而被贬离天道,堕落阿修罗道,其所居处与日月为邻,此类众生从胎而出,属于人道阿修罗。
还有一类阿修罗能执持世界,以神通力洞彻诸天、无所畏惧。不肯受诸天统治,常与梵天、帝释、四大天王争夺权利,此类阿修罗福德力大,是化生,属于天道阿修罗。
另有一类下劣阿修罗,出生于大海的中心,潜藏于水穴之内,白天于虚空中游行,晚上又归宿于水中,此类阿修罗是因湿气而有的,属于畜牲道阿修罗。
在《楞严经》中,佛对阿难说:若不断除杀、盗、淫之业,则众生各自有私造的业力。但众生各自私造的业力又有相同之处,即成为共业,故而形成相同的受报之所。
然而,以上这天道、阿修罗、神仙、人、畜生、鬼、地狱这七趣果报都是因妄念而发生,而妄念发生实无原因,无法追究其根源。
你勉力修行,想要证得无上菩提,首先要除杀、盗、淫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力,也不过是世界的有为功用,虚妄的习气不灭,最终只会落入魔道。一旦落入天魔道,即使想消除虚妄,不过是以妄逐妄,倍加虚伪。
众生有杀盗淫的习气名鬼伦,无杀盗淫的习气名天趣。如果你以佛说的正见,修行得三摩地正定,妙明常寂之境现前,则有此三种习气与无此三种习气之心俱无,连无二之心也灭尽。此时,杀盗淫的习气才算真净。
4. 娑婆世界的成住坏空
就像人类有生老病死,娑婆世界的时空也有成住坏空。时间以劫来计算。一劫是按人的寿命最高曾为八万四千岁,每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寿十岁。然后再每百年增一岁,一直增到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为一小劫。
按现在的数学方法计算,一小劫为一千六百七十九点八万年。这样的二十小劫成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成为一大劫。一大劫的时间又可平均划分为成劫、住劫、坏劫、空劫四个时期。
这一大劫中世界的成、住、坏、空,即是一个世界由成到毁灭的时间周期,大约是十三点四三八四亿年。
但佛教界对于大劫的时间长短有争议,有经文说一大劫不是八十小劫,是八十中劫,相当于二百六十八点七六八亿年。除去世界已陆续灭尽的坏劫、空劫,成劫和住劫合计为一百三十四点三八四亿年。
现代有科学资料说测得宇宙的年龄是一百二十亿年,这与成劫和住劫的一百三十四点三八四亿年较接近。所以有人觉得八十中劫为一大劫这个说法可能更靠谱。
但世界的成住坏空周期不管是八十小劫还是八十中劫,万亿年与百万亿年对寿命只有百岁的人类来说,都觉得挺久的,故也不太关心。
娑婆世界每一大劫的坏劫都发生有大三灾,大三灾发生于坏劫之末。因坏劫有二十增减劫,前十九增减劫坏有情世界,最后一增减劫坏器世界。三灾有火灾、水灾、风灾。
大三灾的发生与大三灾后世界还复的情况,根据《长阿含经•世纪经》第九品中有描述:首先是劫末大火灾。
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四天王、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 (梵众、梵辅、大梵),初禅三天众生生命结束后都来投生人间,修无觉无观第二禅。在人间身坏命终后,一切生命都投生到光音天,无有遗余。
此器世界开始败坏,有长黑风吹海水至两边分开,天空中陆续有七个太阳出现,烤的江河干竭、大地烟起、山石顿燃。欲界六道、初禅三天、以及大千世界以内的一切六欲、初禅三天全被劫火烧成晦昧大虚空。因初禅天以下的世界万物全部被劫火烧坏,故又称“火烧初禅”。
世界持续被火烧坏的这段时间称坏劫,坏劫过后的晦昧大虚空称“空劫”。空劫过后,此被劫火烧坏的空间又将产生新世界,叫火灾还复。
火灾后,世界还复时,先是虚空中充满大黑云,直至光音天。后虚空周遍降雨,雨滴大如车轮,像这样经过百千万年降雨,水渐渐涨至光音天。此时有四大风,能持此水住,使雨停水不再继续涨。四大风可称名住风、持风、不动风、坚固风。
接下来虚空的水开始慢慢减少百千由旬,同时水四面有大风起,名称“僧伽”。大风吹水,鼓荡涛波,起沫积聚。这些积聚的沫被风吹离水面,在空中自然坚固,变成天宫,七宝校饰,因此而有初禅天宫。
其水再减,僧伽大风继续吹波鼓沫,吹沫于虚空,自然坚固,而变成六欲天上面的四处空居天,即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天、夜摩天。
其水再继续减,水至深六十八万八千由旬,水上有沫,有乱风起,乱风吹此水沫成为须弥山,有忉利天宫、四天王天宫、四阿修罗天宫、七金山、二金刚轮围山、日官、月宫、四天下及八万天下。
其后久久,有自然云布空中,周遍大邶,其水淹没四天下与须弥山等。乱风吹地为大坑,水入大坑中,因此为海。世界慢慢成立的这段时间,叫成劫。接下来众生安住此世界叫住劫,我们现在就处在世界的住劫中,称名“贤劫”。
住劫结束,世界逐渐变坏,众生离开,坏劫开始。坏劫末世界再次被劫火烧空,世界进入空劫。然后下一大劫的成、住、坏、空又开始。
这样经历七大劫,则有七成七坏,七坏都是被大火烧坏。而第八大劫坏时是水灾。水灾是大水淹掉二禅天以下全部小世界。
劫坏时,所有众生都上生到三禅天。那时,欲界六道、初禅三天(梵众、梵辅、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所有众生,生命终结,都来生人间,修无喜第三禅道。
身坏命终,全部生到遍净天,此时世界开始败坏。有大黑云暴起,上至遍净天(三禅最上一层),周遍降雨。雨水是滚烫滚烫的热水,熬煮世界,直到将世界熬煮化尽,无有遗余。热水淹过后,二禅天及此天以下变成晦昧大虚空,称水淹二禅。
接下来是空劫。空劫过后,此空间又将产生新世界,叫水灾还复。有大黑云充满虚空,至遍净天。周遍降雨,水滴如车轮,如是经过百千万年,其水渐长,至遍净天。有四大风,持此水住。一名住风、二名持风、三名 不动风,四名坚固风。
其后此水稍减无数百千由句,四面有大风起,名日僧伽。吹水令动,鼓荡涛波,起沫积聚,风吹离水,在虚空中,形成光音天宫,七宝校饰。其水转减无数百千由旬,彼僧伽风吹水令动,鼓荡涛波,起沫积聚,风吹离水,在虚空中,形成梵天宫,七宝校饰。如同火劫还复一样,新的世界又产生了。
这样七次火劫,一次水劫,共是八个大劫。如此经历八次循环,到第六十四次大劫是风灾。
风灾时,四禅天以下所有众生都在命终后,来到人间修护念清净第四禅道,死后上生广果天(四禅天有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
此器世界开始败坏,有大风起,名曰“大僧伽”,其风遍布虚空,直至广果天。风力肆虐,吹遍净天宫、光音天宫,能使宫与宫相拍,碎若粉尘。
所有天宫与世界一切,在风力作用下碎尽无余。三禅天及以下被大风毁坏成晦昧大虚空,故称“风吹三禅”。
接下来也是空劫。空劫过后,此世界又将产生新世界,即风灾还复开始。有大黑云充满虚空,直至广果天,周遍降雨,雨滴大如车轮。
这样经过百千年下雨,其水渐渐涨至广果天,有四大风,持水令住。与火劫、水劫还复类似,大风鼓荡涛波,吹水起沫,起沫积聚,吹沫离水,自然生成遍净天宫及以下世界,新的世界就产生了。
如此六十四个大劫为一个循环, 为一个三灾周期,世界就这样周而复始,循环无穷无尽。
大家听了上面佛描述的世界的成住坏空状况,对水灾、火灾、风灾造成的危害还是可以想像的。但对三灾过后,世界的还复情况,可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先是降雨滴如车轮般的大雨,而后有大风鼓荡涛波,水起沫积聚,风吹沫离水,自然就形成了天宫甚至须弥山。
读这段经文时,我脑中常幻想着天宫与须弥山就是我小时候玩的一个游戏,小孩子们在瓶中装着肥皂水,然后用一根小吸管吹出大水泡,飘满虚空,水泡上泛着各种光明。只不过形成天空与须弥山的水泡很大,大风很厉害而已。
这样再读《金刚经》中佛说,观一切如梦幻泡影时,也觉得好像就是这样。其实细看我们每个人这个貌以坚固的肉体,佛学称名为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其中血液、唾液、尿液等是水大,身上的温度是火大,呼吸与气脉循环即风大。
其实,—口气上不来,风大失控,人就死亡了。这个能坏三禅天的风大确实厉害。所以,我们的肉体,也不过就是地水火风的假合而已。这样,想想世界由地水火风互相作用而恢复,也就不奇怪了。
在空劫过后,天宫是由大水泡被坚固大风吹逐渐恢复的,那人类是怎么重新形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佛经典中介绍说:世界初成,地上没有吃的东西,时有天道及他方世界众生来生此世界。火灾还复后,众生从光音天上下来。水灾还复后,众生从遍净天上下来。风灾还复后,全众生从广果天上下来。
《俱舍论》十二说:“劫初时,人类都像色界天众,身带光明、腾空飞行、饮食自在、喜乐长寿。后来地味渐生,其味甘美,其香郁馥。当时有一人,禀性中喜欢这些味道,便取地味品尝食用,其他人见到后,纷纷效仿。这称名是人“初受段食”,即隔一段时间吃一次东西。
因为段食了地味,人类的身体渐渐变得坚硬沉重,身体的光明也隐没了。由此日月众星才显现出来。
接着,地味隐灭,有一种地皮饼生出来。后地皮饼也隐灭,有林藤出现。林藤也隐灭后,有天然的香稻生长出来。
因为地上的食物粗浊,人吃地味后,在身体中就有残秽,为了清除这些污秽之物,人便生出大小便二种通道排泄,至此便开始有男根女根的不同。人有了男女之分,便在心理上产生了男女交欢玩乐的念头,开始出现了性生活,称“非梵行〞。
后来,有人禀性懒惰,便贮蓄香稻方便自己取用,其他人也效仿学习。因对香稻产生了“这是我蓄的”这样的想法,人的占有、贪婪便出生了。
人对贪婪不加克制,放纵这种贪情,有些人为了保护自己所蓄的香稻,拿出所收香稻的六分之一,雇别人防护,这些雇主被封为田主,刹帝利种性便由此而来。
当时,有些人的性情中有厌烦群居、家居生活,喜欢在空旷处独处闲居清修,婆罗门种性由此而来(古印度人分四个等级,从高到低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其后在人中,有能力大的王者,贪婪地独自霸占地上一切资源、财物,又吝啬,不能给国土人民平均分配一切。故贫穷、物资匮乏的人便多行偷盗、抢劫等下劣之事。
王为禁止这些事的发生,根据这些人所做罪行的轻重实行不同的处罚,杀人行为由此开始。而有些犯罪的人,因心中恐惧刑罚,便想出各种借口、谎言掩饰自己的过失,人撒谎、打妄语,便由此时开始。
这是佛经中依止当时印度人的认知,而谈的劫初人世界一片萧条,怎样逐渐形成了有男女的人道、种性、国家等的过程,并解释人为何有了杀盗淫妄这些恶习。佛说起始原因来自于贪着地上美味,罪魁祸首是因为 “吃”。
以上三灾,说的是娑婆世界四禅天以下,所有众生面对的大灾难与灾难后的恢复。这三灾不同于我们人间常说的三灾八难。我们人道的三灾是饥荒、瘟疫和刀兵。
饥荒灾,是指人寿减少至三十岁,身高三尺时,人间有饥荒灾起,历时七年七月七日,天无雨而大旱,无数人因饥饿而死。后人起厌离而生善心,饥荒灾止。
瘟疫灾,人寿减少到二十岁,身长二尺时,人间有瘟疫灾起,历时七个月又七日,疫气相续,死殃无数,后人起厌离而生善心,瘟疫灾止。
刀兵灾,人寿减少到十岁,身高一尺时,人间有刀兵灾起,历时七月,众生恶心炽盛,互相杀害,因众生共业的原因,花草树木都变得如刀一样锋利,人触之则伤、则死。后人起厌离而生善心,刀兵灾则止。
这三灾过后,人的减劫到此为止。减劫停止,增劫开始。人的寿命开始增长,每百年增长一岁,一直增加到八万四千岁。由小三灾经历可知,人起厌离,发善心可以消灾增寿。
此处的厌离之心并不是厌世、不想活了,而是指厌离自己身心的习气与欲望、厌离杀盗淫的行为,不再只为满足自己的习气欲望而活,开始想寻找生存的意义、生命的真相,渴求解脱生老病死之道,从而无数人发愿断恶修善,此时灾难则停止。
人道的八难有堕地狱难、饿鬼难、畜生难、盲聋喑哑难、世智辩聪难 (耽溺于世俗的人情世故,聪明才智,或研习外道经书、不信诸佛正法)、佛前佛后难(虽然出生而为人,但是没有遭逢佛出世,或佛法住世的时代)、 北俱卢洲难、无想天难(会沉溺享乐)。这八难是指众生没有从时空中觉醒、解脱的条件与能力。
5. 佛眼观世界——世界海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小世界众生的分布、轮回及世界的成住坏空。以这样一个小世界为基本单位组成的大千世界,是佛立足于天眼建立的世界观。
下面我们介绍立足于佛眼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在佛眼中,时空是无边无际的,世界也同样多到无量无边,故称世界海。
在《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为我们介绍了以“一个世界种”为基本单位的世界海。在《华严经》卷八“华藏世界” 的第五品中,普贤菩萨对大众说:
有一个香水海,称名“无边妙华光”,海中出大莲花,称名“一切香摩尼王庄严”。在此莲花上,有一个“世界种”,称名“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这个“世界种”的上面共有二十重佛世界。
此二十重佛世界从最下一重往上分别是:
一、最胜光遍照华藏世界,佛号离垢灯。
二、种种香莲华妙庄严华藏世界,佛号师子光胜照。
三、一切宝庄严普照光华藏世界,佛号净光智胜幢。
四、种种光明华庄严华藏世界,佛号金刚光明无量精进力善出现。
五、普放妙华光华藏世界,佛号香光喜力海。
六、净妙光明华藏世界,佛号普光自在。
七、众华焰庄严华藏世界,佛号欢喜海功德名称自在光。
八、出生威力地华藏世界,佛号广大名称智海幢。
九、出妙音声华藏世界,佛号清净月光相无能摧伏。
十、金刚幢华藏世界,佛号一切法海最胜王。
十一、恒出现帝青宝光明华藏世界,佛号无量功德海。
十二、光明照耀华藏世界,佛号超释梵。
十三、娑婆华藏世界,佛号毗卢遮那如来世尊。
十四、寂静离尘光华藏世界,佛号遍法界胜音。
十五、众妙光明灯华藏世界,佛号不可摧伏力普照幢。
十六、清净光遍照华藏世界,佛号清净日功德眼。
十七、宝庄严华藏世界,佛号无碍智光明遍照十方。
十八、离尘华藏世界,佛号无量方便最胜幢。
十九、清净光普照华藏世界,佛号普照法界虚空光。
二十、妙宝焰华藏世界,佛号福德相光明。
这二十重佛世界,最下一重包含有一个佛刹(一佛刹等于我们平时说的一个或多个三千大千世界),二重有二佛刹,以此类推,第二十重有二十佛刹(此世界内容源自实叉难陀译的《华严经》卷八)。
上面我们介绍了“无边妙华光香水海”,海上的“一切香摩尼王庄严” 大莲花。花上的普照十方炽燃宝光明世界种。那以此“一香水海一莲花一世界种〞为中心,从东面开始右旋,围绕有十个香水海,十个大莲花,十个世界种。
每个世界种上皆有二十重无量世界。而这右旋环绕的十个香水海,每个香水海外又都有十个香水海、十个大莲花、十个世界种环绕。
这样以“无边妙华光香水海”为中心组成的世界等于有一百一十一个香水海,一百一十一个大莲花,一百一十一个世界种。每个世界种有二百一十佛刹,共计二万三千三百一十佛刹。每一佛刹是一个或多个大千世界。
以上这个以香水海、大莲花、世界种组成的时空,称名:“莲花藏庄严世界海”,简称“华藏世界海”。在《华严经》 中,普贤菩萨依次介绍了这一百多个世界种。有兴趣的同修可读《大方广佛华严经》。
而在浩渺的宇宙中,华藏世界海只是其中之一,在华藏世界海的十方又有十方世界海。而各十方世界海周围亦有十方世界海,由此,有无量无边世界海周遍无边无际的时空。时空无尽,世界无尽,众生无尽,这是佛眼看世界。
在华藏世界海中,我们所居的娑婆世界处在“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的第十三重,包含十三个佛刹,等于最少有十三个或更多的大千世界。教化这个世界的佛称名毗卢遮那如来世尊。在我们人类面前的示现称名释迦牟尼佛。故在寺院中,我们常看到供有法身佛毗卢遮那如来,化身佛释迦牟尼佛,报身佛卢舍那佛这样的佛像。
站在华藏世界海的角度,我们就比较能理解在《法华经》中,释迦牟尼佛在人间说法时,忽然从地涌出无量无边的菩萨,说都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以来所度的菩萨弟子。而在人间,我们却只能看到他寿命有八十多岁,说法四十九年,常随众有一千二百人左右。
听闻到世间海的概念,很多人会联想起银河系与无量无边的星系。只是我们肉眼的视觉太有局限,望远镜虽突破了一些距离,但不能突破维度。故目前,我们人类即使站立在星空,也看不到佛说的其他生命形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