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照相业》||文/张玉良||【京西纪事】第786期
文摘
文化
2024-08-14 19:41
北京
2024年08月14日 第148期 总786期
▊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经棚有了第一家照相馆,馆名为“福和斋”,经营者是从河北来的陈官杰、李福章、肖恩坡三人。刚开始,主要是经营印刷及刻字,有手摇机1台,除承印账簿、图片外,还承印一些文字较小的材料,印刷业后来并入热河省印刷厂。后又兼营照相,照相师是王建勋。他使用的照相器材简单,底板是玻璃的。民国初年,照相业是一种新兴的服务性行业,摄影器材和设施简陋,使用的都是老虎机,器材和技术落后,又没有电灯装置。显影所用的药粉是用黄金磨成的,洗出的照片呈黄棕色,成本贵且不美观。后来改进了技术,显影使用了五金粉。由于洗相技术落后,因此,从照相到冲洗照片,一般需要七八天的时间。“福和斋”因经营状况不佳,1947年倒闭。民国时期,经棚的照相馆都是私人经营,经棚街面虽小,人口又不多,照相行业虽说在清末民国初年时传到经棚,但是始终经营得不景气。后出现一些流动照相者,有的是为了赶经棚庙会而来的。从20世纪中叶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棚照相业逐步发生了改变。20世纪50年代末,照相馆经历了从私营到公私合营再到国营的转变。1953年,经棚成立了第一家国营照相馆。起初,经过经棚商业部门业务考核之后,给照相馆派去三个人。其中,有个叫王池的人负责照相馆的经营管理。王池祖籍山东莱阳,其父王义谦,民国初年,因父母去世,又因家乡闹水灾,就变卖了全部家产,带着他的两个弟弟逃荒到河北省平泉县落了脚。后来,借地盖了一间影楼,开办了一家照相馆,名为“谦记照相馆”,是当时平泉唯一的照相馆,王义谦当年只有23岁。起初,谦记照相挺红火,能维持全家人的生存。王义谦一表人才,又精明强干,后来经人介绍,在河北围场县娶了名门闺秀姜淑兰。婚后,姜给王家生了一男一女,女孩叫王杰,男孩叫王池。王义谦给儿子起名时,专门请了一个算命先生,先生说男孩命中缺水,池中才能有水,就给男孩取名叫王池。王池小学毕业以后,父亲就不让他念书了。15岁那年,他就在父亲的“谦记照相馆”当学徒工。旧时学徒非常艰辛,一般外人来学徒,平时除了侍候师傅饮食起居外,在传统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理念影响下,师傅往往在配药(配制显、定影液)、调整光圈、捏皮球(掌握控制快门的曝光时间技巧)、印相、放大,甚至将照相机安装于三脚架上,选择放大机镜头的光圈,判断散页胶片感光剂膜面等关键时刻……都借故支走徒弟。徒弟只能伺机“偷艺”,并且以无微不至的照顾来感动师傅。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方能掌握照相这门技术。这些对王池来讲,当然另当别论。一晃四年时间过去了,王池从父亲那里基本上掌握了照相这门技术。1953年,王义谦因操劳过度不幸因病去世。去世那年,王池只有19岁,后来,因家中人口少,照相又缺人手,生意忙不过来,王池戴着孝把媳妇娶进门,然后接管了父亲的“谦记照相馆”。因他年龄小,又缺少管理经验,就把他懂生意的姐夫请过来,帮他管理照相馆的财务,谁知经营不到两年,照相馆亏损一空。为了还债,王池只好把整个照相馆抵押出去还清了债务,自己只带了一些的简单照相器材出来谋生。后来,他听说赤峰照相业发展很有前景,但是照相馆的规模、技术水平和东南沿海、华北、东北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相差甚远,只有少数经济实力强的照相馆外观醒目华丽,设备先进,技术力量强,采用当时最新工艺,故闻名遐迩,为民众摄影之首选,而规模较小的照相馆和赶集串巷的流动摄影师仍在沿用陈旧简陋的方法和设备,照相业的苦衷也难于言表。王池来到赤峰以后,很快就筹建了一家照相馆,不知何故,照相馆开业那天却没有开成。后来,又经人介绍来到了经棚。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棚照相馆位于经棚大中街,后来搬迁到灯棚底修鞋铺旁边,那时候,照相设备和条件十分简陋,室内的房屋顶端是用玻璃片罩的,照相采光全都用屋顶的自然光线。照相馆经营初期,从业者中真正系统学习照相的人很少,王池精心地把自己从父亲那里口传身授学到的东西传授给馆里的从业人员。在照相艺术表现方法上,王池深受中国传统绘画影响,多采用素淡雅洁的背景,道具也是在被摄主体旁置一花一几,人物拍摄用时尚车型道具、简约的楼阁亭台风格,反映了人们对古朴典雅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这些背景和时尚道具对顾客颇具吸引力,一时成为时尚,以致出现了穿中式服装在楼阁亭台留影的有趣场面。1969年,昭乌达盟饮食服务公司投资1.6万元,在经棚镇河东建国营照相馆,营业面积140平方米,照相技术改为灯光照像,并配备了画板和模型布景。1985年以后,照相馆可照彩色照片,但无冲洗设备,需到外地冲洗。照相馆有职工8人,固定资产2万元,有座机两台,彩色照相机1架,1981年营业收入2.1万元,1983年营业收入2.7万元,盈利0.2万元,1986年营业收入2.6万元,盈利0.2万元。这期间,王池一直从事国营照相馆的经营管理工作,并极力培养他的后人来传承。80年代中期,他的三儿子王立新继承了父业,在经棚河东开办了一家名为“三杰”的照相馆,意味着他家的祖孙三代传承王氏家族祖业。张玉良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克什克腾作家协会主席。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陆续发表作品300余万字。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老经棚•尘缘旧梦》、文学作品集《静静的雨夜》《拾零集》、史料文集《回溯经棚》、理论文集《克什克腾草原公路文化》《〈公路赋〉解读》、歌剧《弘吉剌部婚礼》、话剧《乌兰布通之战》、电影剧本《锹的故事》,主编《克什克腾旗公路交通志》。副 主 编:思文
创研部长:稀土
图片来源:作者及网络
投稿邮箱:870413692@qq.com
主编微信:870413692
公众号码:JXJSSJX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