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坛魔术师:张燮林》||文/申 阳||【京西纪事】总824期

文摘   历史   2024-09-29 17:11   北京  

 往事 | 人物 | 胜迹 | 军政 | 轶闻 | 钩沉 | 明鉴

20240929 187期 总824





国庆节前,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张燮林“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这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体育界人士。

——题 记






 张燮林1940年生于上海,十岁迷上了乒乓球。
当年张燮林就读的小学,有一张不太平整的乒乓球台,学校规定,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才能上球台,所以他一、二年级的时候不能在学校打球。到了晚上,就和发小拿粉笔在人行道上画个乒乓球台,中间再画根线就算球网,借着路旁店里的灯光打球。
1958年张燮林初中毕业后,进入上海汽轮机厂技工学校实习。当时上海市正在举行乒乓球赛,张燮林也参加了,每天下午请假,从地处闵行区的技校坐长途车到市里比赛,完了再乘车返校,来回要三个多小时。
当时家里反对张燮林打球,说他每天跑这么远的路,还花路费,不值得,想让他学技术,将来当个技术工人。上海的比赛是淘汰赛,张燮林想,如果被淘汰了就不打了。可是他打一场赢一场,居然打了个亚军。
1956年第二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直握球拍、削球防守打法的姜永宁团体赛多次独得3分,为中国男队获得第六名立下头功,他娴熟的直板削球技术让世界乒坛为之侧目。
后来,姜永宁到上海打表演赛,稳健的削球、敏捷的身手、全面的技术,让现场观战的张燮林佩服至极,本来打直板快攻的他,弃攻为守,转而开始练起了削球。
正是这一转练,让张燮林后来成了“乒坛魔术师”。
当地一位有名的削球手,听说张燮林削球打的好,就要和张燮林比赛。父亲与对方约定,如果张燮林赢了,就同意他继续打球,输了就去当工人。“这是决定命运的一场球!”结果张燮林赢了,父亲再也不反对儿子打球了。就这样,张燮林在上海滩打出了名气。
1959年,为备战第一届全运会,上海市搞了春运会和秋运会,张燮林得了一次冠军。但由于经常比赛,缺勤较多,工厂向张燮林发了“通牒”:要么回厂上班,要么离厂打球。张燮林很为难,情绪十分低落。上海乒乓球队领队对他说了一句令他终生难忘的话:“大上海难找第二个张燮林,但技术工人一抓一大把。” 
同年,上海市体委的调令到了汽轮机厂,张燮林从业余选手正式进入专业球队。
全运会上,他和徐寅生等人代表上海队决赛战胜北京队,站到男团冠军的领奖台。这是他第一个全国冠军头衔。
在上海队期间,张燮林负责管理器材。一次整理胶皮时,发现废弃的胶皮中,颗粒比一般的要长一点,他心想自己正好是打长胶的,何不拿来一用?
张燮林把它翻过去贴在球拍上,稀溜溜的,感觉很顺手,尤其是削球。没多久,他手持这个粘好胶皮的球拍,在上海市比赛中连续几次夺冠。参加全国比赛,连王传耀、庄则栋、李富荣等名将都感觉这类乒乓球拍有点怪。这种怪,源于那块不过关的反贴套胶,翻过去贴当正胶用,套胶的颗粒物较长,超过了正胶的规格型号。
就这样,张燮林打起了直板长胶, 从而开创了直板长胶的打法体系,他也成为“中国直板长胶削球第一人”。
1961年春,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乒乓球大赛,举国上下十分重视。1960年12月,为备战世乒赛,国家从各地抽调了108名乒乓健儿到北京集训,上海队入选的人不少,已是运动健将的张燮林就是其中之一。集训毕,他因基本功扎实、削球打法出众,留京成为国家队员。
第二十六届世乒赛上,手持“怪拍”的张燮林,和队友经过苦战,从五连冠的日本队手中夺得男团金牌。男单较量,他先后淘汰日本名将星野和三木,为中国队捧杯扫除了最大障碍(最后庄则栋夺冠,李富荣摘银,他与徐寅生并列第三)。赛后星野说:“张燮林的球就像剪不断的杨柳。”三木则说:“我总觉得张燮林的削球像火,呼地一下烧起来,一点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右2为张燮林
两次站在领奖台上聆听雄壮的国歌,看着四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张燮林感到无比自豪!
1963年第二十七届世乒赛中日两队争夺男团冠军,张燮林作为中国队“秘密武器”,将削球运用得出神入化——对方攻过来的球,他都能削回来,而且飘忽不定,对方再打过来,不是出界就是下网,打得日本选手晕头转向。中国队团体卫冕成功,张燮林“乒坛魔术师”之美誉不胫而走。
双打与王志良拿了冠军,这是中国队第一次摘得这项桂冠。
和王志良(右)获双打世界冠军
单打再获季军,同年还获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一名削球选手能在单打上获此战绩,实属不易。
两年后的第二十八届世乒赛,张燮林是获男团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之一,与林慧卿合作获混双亚军。
他的削球绝招在各国精兵强将中游刃有余,男单半决赛,与号称“铜墙铁壁”的西德名将绍勒尔相遇,两人都打削球,两个半小时的拉锯战,打满五局(每局21分),弄得双方筋疲力尽,苦笑收场。虽然最后他以2分之差惜败,却被记者称为“最伟大的失败者”和“打不穿的牛皮墙”。
正因为这场比赛耗时过长,后来国际乒联做出了限时令,再也见不到这空前绝后的双削对战场面了。
1971年第三十一届世乒赛,张燮林未参加团体角逐,但与林慧卿再度合作,获混双金牌(此项中国队首次夺冠)。这是动乱开始后我国首次参加世乒赛。张燮林时隔六年,再次站到世乒赛最高领奖台。
中国队在世界乒坛的长盛不衰,始于张燮林和队友们的开山创业。从这个意义上讲, 张燮林是新中国乒乓球事业的拓荒者之一。他是第一位使用长胶球拍的世界冠军,也是第一位直板削球世界冠军。
张燮林的直板长胶削球打法,以守为攻,变化多端,旋转性强,削过去的球有时转,有时不转;时而上飘,时而下沉,令对手无法应对。特点是球路刁钻,绝招是海底捞月,常常能把几乎落到地板上的球魔术般地削回去,打得对方心服口服。这类与众不同的打法,为中国乒乓球百花园增加了一朵奇葩,在世界乒坛独树一帜。
张燮林打球步履敏捷,动作潇洒,球风飘逸。同行们说,看他削球,是一种艺术享受!

张燮林打完第三十一届世乒赛退役,1972年出任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一直干到1995年。
执掌中国女乒23年间,张燮林率队共夺得世乒赛10次女团冠军(创下史无前例的世乒赛女团8连冠纪录),9次女单冠军,7.5次女双冠军,9次混双冠军;奥运会2次女单冠军,1次女双冠军。1996年后张燮林时代奥运会女单和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执教23年间,张燮林发现、培养了诸如张立、葛新爱、童玲、曹燕华、黄俊群、戴丽丽、何智丽、焦志敏、陈静、邓亚萍、乔红一个又一个世界和奥运冠军,为中国乒乓女队的发展壮大,一枝独秀世界乒坛,做出了巨大而又独特的贡献!
这样辉煌的成就和荣誉,是中国乒乓球队建队以来空前绝后的,在中国乒乓球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慧眼识珍珠,精心育英才。是张燮林执教生涯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
1973年,到河南观看全国锦标赛的张燮林,发现了直板削球的葛新爱。他注意到“这孩子挺肯学的。”就把这个20岁的“怪拍手”召入国家队,成了他的大弟子。
葛新爱入队后,张燮林根据她的技术条件,把她的反手正胶改为长胶,练就用长胶发球、拉球、磕、拱、削等技术,逐渐形成以削为主、削中有攻的打法,进攻时常用“滑板”方式,夹带反拍磕球,尤其反拍磕球速度快、力量大,令人猝不及防。这也是最初的“直拍横打”。
1975年第三十三届世乒赛,张燮林力挺初出茅庐的葛新爱成为女团主力。上届世乒赛中国女团未能夺魁,那次的决赛对手正是卫冕冠军韩国队。中国队同韩国队拼尽五盘,以3比2取得最后胜利,其中葛新爱打法古怪,使对手很不适应,分别击败了李艾莉萨和郑贤淑两员大将,为中国队夺冠立下奇功;同时获女单第三名。她也被送上“乒坛怪杰”之称号。
此后两届世乒赛,葛新爱都是女团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1977年第三十四届获女单、女双季军。1979年第三十五届一举夺得女单、混双金牌和女双银牌,战绩达到巅峰。
一名削球手能有如此佳运,凝聚了张燮林多少心血!2001年和2003年,师徒俩先后入选国际乒联“名人堂”。
邓亚萍早在13岁时便在全国青年锦标赛上崭露头角,张燮林感觉这个“怪拍手”是希望之星。邓亚萍早年是直握球拍,后改成横握球拍,正手是反胶,反手是长胶。反手长胶不像正胶靠速度撞击,也不像反胶靠摩擦加强旋转,主要依靠来球的强旋转以增加回球的旋转度。这也是为何大多数选手不适应邓亚萍打法的原因所在。
可是,在讨论征召邓亚萍进队时,国乒教练组前后开了三次会,只有张燮林一个人投赞成票。其他教练认为,她1米55的身材太过矮小,只能靠近台搏杀和反手弹击,中远台发挥不了特长。
面对质疑,早有准备的张燮林,拿出统计数据说话:“邓亚萍在比赛中主动进攻11分,失误8分,发球2分,相持4分,对手失误6分,最后还能赢2分获胜。说明她是个个性鲜明的队员,进攻像弹珠炮,最好的防守也是进攻,我相信,经过调教,只要把她的进攻失误率控制在3%以内,就能战胜任何对手。”
果不其然,在张燮林的精心调教下,加上自身的努力,邓亚萍共收获20多枚世界大赛金牌(其中4枚奥运金牌),成为世界女乒第一个大满贯得主,成了场上人见人怕的“大魔王”,从而开启了“邓亚萍时代”。
从19岁进入上海乒乓球队,到55岁卸任中国女乒主教练,张燮林十多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被评为“建国三十五年杰出运动员”,1989年被评为“建国四十年杰出教练员”,2024年获“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他先后担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乒羽球管理中心副主任等职,并是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6年,国际乒联特授予张燮林“优秀教练员特别荣誉奖”,至今他仍是唯一获得此殊荣的教练员。国际乒联主席当时评价说:“张燮林在中国和世界乒坛上取得的成就,后人难以超越。” 
2008年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张燮林荣获国际乒联“杰出贡献奖”。
以上这些,是对他三十六年运动生涯最恰如其分的褒奖!




申 阳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曾长年从事体育报道,熟知乒坛,常有类似文章发表


主编/方言  副主编/思文  
创研部长/稀土
图片来源:作者及网络 (特此鸣谢)
投稿邮箱:870413692@qq.com
主编微信:870413692
公众号码:JXJSSJXJ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京西纪事】)

京西纪事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