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新闻电影女摄影师舒世俊》中篇||文/康胜利||【京西纪事】总826期
文摘
历史
2024-10-01 17:00
北京
往事| 人物| 胜迹| 军政| 轶闻| 钩沉| 明鉴
2024年10月01日 第189期 总826期
题 记: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磁带式摄像机,更没有如今的高科技视频设备,那么每一年天安门广场国庆节阅兵、游行庆典、八次接见红卫兵,以及国家那么多经典时刻、历史事件,是如何拍摄的呢?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新闻电影女摄影师,她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一切。
▊ 那一年到了上海,正值大旱,主席让摄影的小舒、老贾与其他工作人员去采马齿苋,回来他吃,说少到市上去与民争菜。后来汪东兴也让警卫战士们去采,大家都吃。“文革”中住在武汉东湖,和以往外出一样,主席规定谁也不许用房间里配备的毛巾、肥皂,他自己也不用。他的理由是:平常我们也得带嘛!小舒出发时没来得及带,只好托采购员上街时代买回来。直到走时,包括主席房间里的毛巾还原封不动地挂在那里。主席在北京时大都是晚上办公,白天休息,起居时间随意性很大,有时汪东兴也掌握不了。所以舒世俊的工作习惯就是:时刻准备着。有时凌晨就有人来叫,原来主席夜里办完公,想接见完来访外宾再睡。主席住丰泽园,接记者的汽车不能过桥,舒世俊跳下车扛起机器就跑百米冲刺。因小舒责任心强又能干,毛主席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多次与她合影。最令舒世俊难忘的是在一次视察途中,主席同当地领导及自己的随行人员合影,就坐在荒凉的草地上,照完刚要起身,主席看见拍电影的小舒还没照,就招呼她来合影。为了拍摄好人民领袖的活动,舒世俊把个人的一切都置之脑后。1967年,主席5月外出视察,9月底舒世俊跟随主席视察才回到北京。当时她怀孕在身,为了不影响工作,她一直不敢吃,不敢喝,勒上肚子,穿上大号的军衣,别人看不出来,都说她有点胖了。国庆节上了天安门拍摄,她照样要扛着机器钻来钻去,圆满完成任务。12天后,女儿就降生了,是当时医院最小的新生儿,仅重5斤。“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先后8次接见了1100万“红卫兵”,舒世俊都在天安门上摄影。她凭着娴熟的技术和敏捷的双腿,抢得快,拍得好。广场上不少人递条子抗议,说记者挡住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曾笑着对她说:“小舒,你们可成了敌我矛盾啊!”尽管她费尽心思,还是被新影厂革委会抓住了“纰漏”。一天清晨,毛主席工作一夜后,走出中南海西门散步,一群红卫兵涌上来喊“万岁”。毛主席对他们说:“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这段“文革”中妇孺皆知的“最高指示”就这样诞生了,但没拍上电影。后来报纸、电台一发表,厂里造反派就来找舒世俊问罪:“你干什么吃的?罪该万死!”为此,他们让舒世俊和照明师在西门外府右街大槐树底下,铺两领席子日夜守门等候,足足半个月,却也再不见主席散步。第四次检阅红卫兵时她竟立了功:定于上午10点开始,没料到主席早晨没休息,一清早就从天安门上下来坐在金水桥上,红卫兵簇拥着他。舒世俊本想早点来拍日出景色,这下歪打正着撞上了。从此,各新闻单位都要求记者半夜12点就出动。主席起居工作没有时间性,周总理却与之迥然不同,几点几分干什么,日程头一天就能知道。总理出去视察,一般不让记者跟着。1958年5月24日,周恩来总理为毛主席率中央委员到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打前站,住在民工的帐篷里。舒世俊想拍摄,总理就是不让。三年困难时期,一次舒世俊听说总理要陪外宾到天津去,就去找总理卫士成元功。成说:“你去可以,车上可别见面。”下车后,总理和邓大姐就看见了:“小舒同志,你怎么来了?”舒世俊连忙谎称“正在天津拍片,碰巧赶上了”。南开大学欢迎总理回母校,会后在小餐厅准备了饭菜,总理一挥手:“走,上大食堂!”此时学生已开过饭,他径直走进厨房和炊事员一一握手,揭锅一看全是窝头。校领导想再劝,总理毫不犹豫:“不,就在这吃!”说完回头招呼随行同志:“大家不要客气,我请客了!”一桌子窝头白菜汤,总理吃得津津有味。喝完白菜汤,周总理笑吟吟地问舒世俊:“小舒,你吃几个?”舒世俊不好意思地回答:“一个。” 总理一听,抱肘笑了起来:“你这个北方人呀,还不如我这个南方人呢,我还吃了两个呢!”要说周总理对普通工作人员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舒世俊多次听老师王少明讲过,解放初期有一次拍摄两国大使向毛主席递交国书,因中午间隔时间较长,总理当时还兼任外交部长,他吩咐生活秘书给王少明安排到中南海干部食堂就餐并休息一下。王少明感动地说:“谢谢总理,我回厂再吃。”总理却说:“不行,先吃饱饭,才有精力工作。”这种关怀,舒世俊独立工作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由于工作上的经常接触,舒世俊发现,总理吃饭是不定时的。有时在车上吃块面包,有时在大会堂利用等客人的时间,让卫士拿出几块点心忙着吃上几口。自己凑合,可记者吃饭问题,他却看作大事。如今记者有专人接待甚至拿“红包”,那时可比不了。那年月采访结束都得回自家吃饭去,单身汉赶上半夜结束,只好饿肚皮了。知道小舒和同事都是这种情况后,总理找到礼宾司的领导说:“在咱们国家,我们工作分工不同,但大家都是一样的。你们能吃饭,他们就饿肚子?”1963年12月至1964年3月,周总理出访欧亚非14国,李华全程摄影。访完13国后,已是春节前夕,总理由缅甸入境到昆明过节并等待宋庆龄副主席一起访问锡兰,即今天的斯里兰卡。总理点名要舒世俊陪同宋副主席。抵滇后宋庆龄下榻在一处, 当时李华陪总理和陈毅住在另一处。总理就对礼宾司长说:“他们好久未见面了,要解放一下,让李华到小舒那里去过年。”后来,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访华,宋副主席、周总理举行京剧晚会。开始前,总理把舒世俊叫到一边说:“班是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你拍好,送她一部纪录片。班总理在国内处境很困难,我们要多支持她。”这些嘱咐,把舒世俊感动得连连点头。那晚总理情绪特别好,着重给班总理介绍穆桂英唱的一句戏词:我不挂帅谁挂帅。当舒世俊把镜头对准班夫人时,发现她眼里含的都是泪。宴会后送客人,总理一般是送到宴会厅大门,这次却陪着即将回国的班总理从大楼梯走下来,一直送到大会堂北门外。总理转身看见舒世俊,随口问道:“小舒,吃饭没有?”舒世俊望着总理没回答,其他记者说“没吃”。总理听了,立即对礼宾司负责人严肃起来:“跟你们说很久了,还没解决?”“打上报告去了,机关事务管理局还没批下来!”那负责人嗫嚅答道。不久,不光记者,负责警戒和保卫工作的军人、警察也有地方吃饭了。后来,总理又发现收记者的粮票和钱,就把礼宾司的同志又找来说:“这么多人吃宴会都不收,就差他们几个人的?岂有此理!”自此,全免了。以后每逢端起热气腾腾的工作餐时,深知内情的舒世俊就会想起周总理。周总理在“文革”中对舒世俊、李华夫妇的关心和保护,更令人难忘。不管是国庆节还是毛主席接见百万红卫兵,周总理都特别关照这位女摄影师。天安门城楼汉白玉围栏外就是琉璃瓦的大墙,要拍摄领导人招手就得到墙头处。舒世俊对在中央领导人中间挤来挤去感到发怵,很多次都是周总理招呼她从自己身边钻过去。不知多少次,她举着摄影机坐在墙头上,周总理、朱老总、陈老总提醒她:“小心哟!小心哟!” 广场上不少人递条子抗议,说记者挡住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就笑着对舒世俊说:“小舒,你们可成了敌我矛盾啊!”1969年4月1日,舒世俊和已在调到电视台负责的丈夫各自接到执行任务的通知,就分头前往指定地点。舒世俊被公安人员送到大会堂,见各路代表举着红宝书,从地铁直接进入人民大会堂内,才知道党的“九大”今天要秘密召开了。她看见,厚厚的大门紧闭着,里面又用棉帘遮挡,以防缝隙向外透露出声和光。在这里,也和李华不期而遇。每天晚上,舒世俊就睡在大会堂的地毯上。两人都出来了,刚刚一岁多、尚在吃奶的女儿只好托付给了同院的白大妈。不知周总理怎么了解了这个情况,突然一天给假让小舒回家看看女儿。白大妈在无奈之中给女儿强制断了奶,孩子正哇哇地哭呢。“文革”中,有人告发说舒世俊反江青,她因而被江青所嫉恨,受到“隔离审查”。舒世俊爱憎分明,不随波逐流,对打击迫害也并不陌生。早在1957年反右时,她的老师王少明就因提意见被戴上“右派”帽子,被整得精神恍惚,在批斗完回家的路上,晕得抱着电线杆子走不动了,在那种人人自危的险恶环境下,是舒世俊把老师搀着送回家中,这让王少明至今难忘。当年王少明被剥夺了中南海摄影的资格,又是舒世俊继承了老师的事业。如今,舒世俊也进了大兴黄村“干校”,又有谁来救她呢?这位救命恩人竟是周总理。林彪叛逃前的那个国庆节,新影的摄影师拍摄国庆节晚上观焰火时把林彪的镜头给丢了,原因是林在城楼上没待几分钟。总理在总结会上说:“你们要有脑子,年龄大、身体不好的要先拍。电影没拍上,原因是拍得慢,要是小舒就丢不了,她拍得快。她现在哪?”“在干校呢!”军代表支支吾吾地回答。“你们要赶快把她叫回来工作!”一句话,救舒世俊脱离了苦海。好景不长。林彪事件后,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来访,舒世俊拍摄毛主席接见,不巧被江青碰见,江立刻铁青了脸。不久,军代表就奉旨把舒世俊“挂”了起来。
康胜利北京房山人。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研究生结业。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摄协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散文学会四代会代表。曾任中国石油文联副秘书长,兼任第六、七届中国石油摄协秘书长。著有报告文学集《遥远的回声》《风雨如歌》,长篇报告文学《石油师人—转折》《八千里气龙越神州》。《浴火布尔甘》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课本。曾获“人民文学杂志奖”“中国当代散文奖”、“中华铁人文学成就奖”。主 编:方言
副 主 编:思文
创研部长:稀土
图片来源:作者及网络
投稿邮箱:870413692@qq.com
主编微信:870413692
公众号码:JXJSSJX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