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儿民居》||文/傅守卫||【京西纪事】总831期

文摘   历史   2024-10-06 18:36   北京  

文史 | 人物 | 胜迹 | 军政 | 轶闻 | 钩沉

20241006 194期 总831





 上英水有座真武庙,查儿村有座龙王庙。我小时在真武庙读书,龙王庙则为村民祈求老天爷求雨的场所。查儿明末成村,最初有傅、栗、安三姓。他们逃荒要饭为什么?因为这里有一坨子煤。

明清至民国,查儿村只有散落民居,俗称一间为窝,两间为铺,三间为房。在村里建有很多山田野铺。这些野铺一般建在离村较远或耕种较偏僻的地方。用于看护庄稼,防止偷盗,驱赶对农作物有害的野生动物。还用于遮风挡雨、存放农具和食品。或在此休息喝水吃饭等,战争年代可躲避战祸。

搭建小铺一般依山就势,就地取材。毛石垒墙、精杂木做檩,细杂木当椽,山石板盖顶。多数中间高两头低做散水,也有根据地势一边高一边低的。形制、高矮、大小不一,留有窗户和门口,内墙讲究的抹灰。有的小铺内有柴灶、土坑。有的进门就是炕,地炕不分。炕内有火道,天冷时烧把柴草,有的备有铺盖,有时家里来且,实在没处住就住小铺。

解放后查儿村山野还有多处小铺,如傅宝爱、傅武、栗春江、傅赞、栗瑞、傅奎、傅宝旺、栗香、安花、傅壹和爷爷傅殿在岩片的铺子。20世纪80年代后,山野铺毁坏殆尽。

过去农民盖房依山就势,选择有路、向阳安全、平整的地块。一般刨好地基,运来材料。石头垒墙,柁木支架,青石板盖顶。盖房根据家里条件,间数不等,形制不同、面积大小、进深不一。按每间房内面积有七檩和五檩间,如盖三间七檩间,使4柁8柱21条檩,檩与檩间挂椽18根,共4排216根椽。较大房屋使用的柁长14.5尺,檩条长10尺,柱高8尺。椽分两种:小椽长3尺,用于室内。大椽长5尺,用于檐椽。

按房屋形制有满装、半装和“四不露”。满装既房屋前脸坎墙上全部用木制窗,与前檐檩或纤木连接,前檐檩椽全部使用大椽,向前延伸,椽子上的房檐也伸出,能遮阴以防风雨。房屋前脸均采光,室内明亮。

半装即房屋前脸坎墙之上垒墙,部分木制窗,房屋前脸部分采光。“四不露”是房屋四面墙体不用木架,只在屋内悬空部位使用木架。如盖三间“回不露”七檩间,使用2柁4柱15条檩324根小椽。“四不露”一般只在每间房前脸墙开一个窗,采光差,封闭好,取暖性能、防盗性能好。

农村条件好的多选前两种,晚清民居样式采用人字脊,中间高,两边低,房脊与房檐呈坡状,一般高差在一米内,房顶既便于流水又利于晒粮。

建国后条件改善,拆旧建新将五檩改为七檩,房顶用石板多购于陈台井儿塘青石板,房屋前脸全部采用木结构,窗棂采用步步结、盘长结、万字不到头等吉祥图案。

二十世纪70年代,增加机砖使用,有的房屋山墙和后墙用两层腰线砖,转角用“砖腿”。有的屋两侧山墙前脸和地基,使用李各庄的青阶条石。房屋内墙用白灰膏掺麻刀抹墙刷白,外墙用白灰膏掺入青灰和麻刀抹墙皮,屋内抹水泥地面。

二十世纪70至80年代,村民建房多为一条脊5间,房子多为砖木石结构,墙白、底线、腰线、连檐、山墙与连檐水平至山花及前窗下坎四周,多用青砖磨缝,其余墙体用毛石。二十世纪80至90年代,用黏土砖或水泥砖砌墙,用钢筋水泥浇筑,窗户采用铝合金或塑钢。内装使用立邦漆、贴壁纸、铺地砖或木地板。

清至民国,院落多为一家独院,或分家后同姓同宗共处。宅院基本按山地传统院落布局,有大小之分。大院有上房或主房,一排五间,左右对称厢房各三间,小院则正房三间,厢房二间。四周以墙连接使院落封闭。上房对面院墙左建有门楼或院门,上房对面建门楼正房与门楼建影壁。还有建四合院的,但在山村,条件较好者仍为少数。我的老家住处上房是大爷爷傅彦留给儿子傅宝光的三间正房,南北侧耳房是爷爷傅殿的厢房,南侧两间爷爷住,北侧两间我们住。




傅守卫,京西50后。房山区诗歌协会名誉副会长,房山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老舍文学院学员。大山的产床孕律灵感,河套的襁褓焐暖诗行。不落俗,锐坚脊背。干最新最潮最真最实最想最干净的事。交对的人做对的事,和有情怀、懂诗的人在一起。掏大房遗宝,拓故土洪荒。自幼喜诗歌,在中国南水北调报,北京日报,房山报,燕都,燕鼎,紫金花,京西文学等刊发表诗词百余首,出版《金色年华》两册(合集)。以长诗、抒情、醒悟、哲理见长。当过乡镇父母官,干过泥瓦包工头。现实、丰富的阅历是我灵感的源头活水。智远谋,沐朝辉。用健康和饱满的热心拥抱未来,让大自然的真情实感彰异彩,尽风流。







主      编:方言

副  主 编:思文

创研部长:稀土

图片来源:作者及网络

投稿邮箱:870413692@qq.com
主编微信:870413692
公众号码:JXJSSJXJ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京西纪事】

京西纪事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