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偶虹与京剧<锁麟囊>》下篇||文/康胜利||【京西纪事】总803期

文摘   历史   2024-09-01 16:59   北京  

往事| 人物| 胜迹| 军政| 轶闻| 钩沉| 明鉴

20240901 165期 总803






从开始戏校编剧起,翁偶虹已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深入掌握素材后,眼前就出现一个小舞台,写道白和唱词时,剧中角色就在那里唱念做打。如今酝酿“赠嚢”材料,也不例外。

翁偶虹《锁麟囊》剧本手迹

可《剧说》里的素材,只是一个故事轮廓,连人名都没有。抛开这些,翁偶虹要从内容短短的字里行间,先确定出主题。他认为故事的结局应是皆大欢喜的团圆场面,蕴蓄着喜剧元素。但他更理解程先生要的“喜剧”,并不是单纯的“团圆”和“欢喜”,而是“狂飙暴雨都经过,次第春风到吾庐”的喜剧意境。因此,要摈弃闹剧性,故事情节要发人深省。发人深省,不外乎针砭时弊、揭示人情世故和一些社会现象。

作者33年前到家中看望翁老

作者从资料基本因素分析,认为是人生中贫与富的转折变化,但贫富双方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社会之外的,在写好主角的同时,还要写出社会世态炎凉群像。当年作者没有接触过马列主义,也谈不上社会阶层分析,只是从朴素传统意识出发,把富家写成书香门第阔小姐,把贫家写为书香门第但已破落贫寒的穷姑娘。按现在的艺术理论,那就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她们的基本性格,当然有富而骄骄、贫而卑悲的不同,但两人都是具有善良心地的姑娘。在春秋亭避雨时,富者同情贫者慷慨赠嚢而不留姓名,“忙把梅香低声叫,莫把姓名信口哓。”“分我一枝珊瑚宝,安他半世凤凰巢。”贫者因此转贫为富而铭刻在心。翁偶虹在编剧时,有意避免了“施恩图报”的功利思想及“好心必有好报”的宿命观。剧情强调了被救助之人,后来不是简单的“涌泉相报”,还掉人情债,互不亏欠,从而心安理得,而是突出讴歌了永结同好、心灵契合的美德。这样处理的效果,升华了剧情思想境界,引导观众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从而生发更加强烈的感情共鸣。

翁老当年赠书手迹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虽说内容为王,剧名也非常重要。因为观众首先入眼的不是剧情,而是剧名。剧名是剧情的精炼,是一出大戏的点睛之笔。《剧说》里的素材,既没有剧名,也没有人名。可以顺理成章叫《赠嚢记》,可翁偶虹觉得有点平庸直白。根据资料分析,故事似乎发生在山东文登、牟平、莱阳一带。那天他在剧场碰见一个山东朋友,便问山东那里女儿出嫁时,有无赐赠纪念物习俗。朋友说有的地方在女儿出嫁前夕,母亲要特制一囊,内藏金银,名为“贵子袋”。不再冥思苦索,得来全不费工夫,只不过“贵子袋”略显俗气。怎么办?他想到“贵子”可用“麟儿”象征,“袋子”就用“嚢”来替代,锁定就是必生贵子,合起来就是锁麟囊啊!于是,《锁麟囊》剧名就此诞生了。

33年前本文作者写翁老的文章

剧中人姓甚名谁,作者并未多费脑筋,角色身份、性格等,对号入座,信手拈来。比如为了表明主角富家女的聪颖高洁,取名“薛湘灵”;为了体现贫家女安贫守志,取名“赵守贞”;为了说明赵守贞父亲为求功名而屡次落第,以致一贫如洗,取名曰“赵禄寒”;薛湘灵的丈夫是个谨守封建礼教的迂腐公子,取名“周庭训”;赵守贞的丈夫善于经营,取名“卢胜筹”。凡此种种,一概类推。后来社会上多出戏里老管家都叫薛保,不知是否从翁剧借来的。

我国京剧界纪念翁偶虹先生盛况

《锁麟囊》剧本初就,翁偶虹忙于新戏,托人送程先生过目。三日之后,程先生来电话相约。时已初秋,翁偶虹欣然前往。程先生翻着剧本,看来已熟读过了。翁偶虹看到,从剧情开场翻到“春秋亭避雨赠嚢”,他眉毛总是一挑一挑的,时露笑容,嘴里似乎在咀嚼着什么,还夹杂着几声低低的“好”字。直到看完,程先生的一只手不时摆动或翻转着,好像在做着身段。合上剧本,他闭上眼睛,皱起眉头若有所思。这样,程先生默坐了好一阵。突然他放下剧本,起身给翁偶虹斟了一杯热茶,兴奋而又谨慎地说道:“您看‘回忆往事’这一场的‘西皮原板’,是不是能掐段分作三节,在每一节中穿插让座的动作,以表示薛湘灵的回忆证实了赵守贞的想象。这样,场上的人物就会动起来。”程先生“三让座”的建议,翁偶虹觉得不仅生动了场上人物,更是升华了剧本。于是,他连连点头表示接受。见状,程先生又继续说道:“几段唱词,您也再费点笔墨,多写些长短句,我也好因字行腔。”听了这话,翁偶虹皱了皱眉,因为这违背了传统戏词的写法。程先生言道:“您不必顾虑,您随便怎么写,我都能唱。越是长短句,越能憋出新腔来。”见程先生如此说,翁偶虹想就此请教一下旦角唱腔的规律。程先生对他说:“您以往写的唱词,都合于旦角的唱法,而且也合于我的唱法。从唱词上,我看您是懂旦角唱法的。您就按这个路子,在句子里加上一些似不规则而实有规则的长短句,有纵有收,有聚有散,看似参差不齐,其实还是统一在旦角的唱法规律上。您既然会填词制曲,就放开写,我不会没有办法唱的。”

看剧作者已心领神会,程先生又赞扬他的舞台表演起承转合设计得好,可以随唱随做身段,避免了常见的俗套。

李世济(左)在《锁麟囊》中饰演薛湘灵

这是翁偶虹第一次与程砚秋在京剧艺术上的交流。通过这次研究剧本,他深深地佩服程先生那深厚的艺术素养和精湛的艺术见解。也第一次听到了他说了一句戏班子里的俚语——“您这个剧本,确实写出了喜剧味道,许多喜剧效果一定能兑现。而又没有一句‘馊哏儿’!”

当今舞台《锁麟囊》剧照

程先生的肯定和鼓励,让翁偶虹倍感兴奋。尽管手头正在编着学校催的新戏《姑嫂英雄》,他还是熬了两个通宵,先把《锁麟囊》按程先生要求修改的地方尽量改好。为抢回时间写新戏,剧本又托人转交。

过了几日,他接到程先生电话,说剧本修改得很好,不需要大的改动了,已准备编腔,争取早日上演。

听程先生这么一说,轮到翁偶虹静候佳音了。不料事过月余,却悄然无声了。那时翁偶虹家距戏校很近,一天傍晚有人敲门,开门一看,竟是程砚秋登门来了。堂堂戏校创始人、著名大青衣莅临,翁偶虹颇感意外。程先生倒很随意,微笑着说《锁麟囊》唱词里有几个字,需要换一换。落座后,程先生就哼起了唱腔,每哼到一个不合适的字,就停下。翁偶虹稍加思索,弃旧换新,两人边推敲边哼唱,最后都迎刃而解了。告辞后,那几天程先生又不时给翁偶虹的戏校办公室通电话,两人在电话里商讨改字的问题。由此可见,程砚秋此时对《锁麟囊》,可谓是情有独钟了。

翁偶虹先生曾讲过,“程先生那时已在天天琢磨唱腔,午后散步,常到什刹海、后海、积水潭一带静谧的地方。那次到我家,就是乘余兴而来。“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那天听程先生哼唱一句两句唱腔,不禁使我心驰意往,一心希望早日得见演出。”同样,程砚秋先生也在为此剧倾注着大量心血。他夜以继日,以最短的时间编好了全剧唱腔。每天晚上,都去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王瑶卿先生府上,请其对新唱腔斧正润色。

为早年敬佩的程先生编剧,让翁偶虹感到欣慰。期待舞台呈现,如同期待一个婴儿的诞生,他在翘首以盼。

1940年4月29日,《锁麟囊》首演大幕终于在上海黄金戏院拉开。当时翁偶虹在天津《大公报》看到一篇关于《锁麟囊》的剧评,文章极誉程腔之新之美,高度评价剧本手笔之巧之精。翁偶虹为此兴奋不已,恨不得插双翅飞到黄浦江畔,进剧场一睹为快。

正在翁偶虹浮想联翩之际,接到程先生从上海寄来的一封信。信中略谈了《锁麟囊》深受上海观众欢迎的盛况,并附有5月3日的一张戏单。他仔细看过戏单,发现演出荟萃了南北两地演员,阵容可观。

电影《锁麟囊》剧照

直到7月下旬,程先生返回北平,两人才得见面。程砚秋兴高采烈地谈起上海盛况,以及对演员们的赞扬,更引发出翁偶虹观看演出的渴望。

1941年4月,北平长安戏院贴出海报,程砚秋在此上演《锁麟囊》。那时北平的新戏,一期只演一场。由于《锁麟囊》在上海的轰动效应,这里破例连演两场。程先生那脍炙人口的新腔,加上剧本构思的喜剧效果,使得演出场场爆满,好彩如潮。北平舞台上的演出阵容强大,功不可没。那次当红演员太多了,不能一一赘述。有个戏校学生可顺便提下,叫沈金波,当时饰演了《锁麟囊》里赵守贞的儿子卢天麟。解放后的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率领剿匪小分队的参谋长少剑波,就是他饰演的。

自此以后,程砚秋就将新剧目的创作寄托在了翁偶虹身上。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最难得的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就是知音知己。通过《锁麟囊》,翁偶虹感谢程先生对他的知遇之情和信赖之意。同时他也一心在想,以后如何笔墨耕耘,才能不负程先生的重望。

《锁麟囊》音像制品

果然,后来翁偶虹先生又为程砚秋先生编写了多部剧目。两位京剧大师各展风采,珠联璧合,此为后话。

书归正传。经典《锁麟囊》历经八十余载,依然松柏常青,万口争传,不愧为程派剧目中成就最大、观众最多、上演率最高的传世代表作。如果说,中国京剧耸立着几座高峰难以逾越,那么《锁麟囊》即是其一。

本文作者与翁老之子翁武昌师叔

抚今追昔,翁偶虹与程砚秋两位京剧前辈,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艺术瑰宝《锁麟囊》,也给我们留下了一段不朽的梨园佳话。(全文结束 感谢阅读)

2024年7月27日于京西三里河



注:分图片由“思翁堂”提供,特此致谢!




康胜
北京房山人。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研究生学力。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摄协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散文学会四代会代表。曾任中国石油文联副秘书长,兼任第六、七届中国石油摄协秘书长。著有报告文学集《遥远的回声》《风雨如歌》,长篇报告文学《石油师人—转折》《八千里气龙越神州》。《浴火布尔甘》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课本。曾获“人民文学杂志奖”“中国当代散文奖”、“中华铁人文学成就奖”。

主      编:方言

副  主 编:思文

创研部长:稀土

图片来源:作者及网络

投稿邮箱:870413692@qq.com

主编微信:870413692

公众号码:JXJSSJXJ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京西纪事】)

京西纪事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