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岩画,百年的关城

文摘   旅游   2024-01-23 22:49   浙江  
[ 2023 / 12 / 24-25 ] 
{ 花山岩画:看见神秘古骆越人 }

找到了白头叶猴,再去找找文化遗存。

前往花山岩画的游船在冬季每天只发两趟,上午十点,下午两点半。为了坐上今早十点的游船,我们昨晚从崇左市区赶到了宁明县城。 

早上在岜荷码头上船,沿着左江支流——明江顺流而下。和风拂面,站在甲板上,冬日暖阳晒得人酥软。冬天的江水清碧如翠,两岸座座挺拔的喀斯特石峰随着推开的水波往后退去,水边茂盛的凤尾竹一丛丛弯着腰,构成了典型的广西山水图卷。

明江两岸风光

斯特石山的崖壁高耸陡直,在某些崖壁可见近方形的岩洞,这当地的一种葬俗,利用天然洞穴安葬死者,称“岩洞”。考古发现,岩洞葬中的随葬品数量多而丰富,因此岩洞葬的墓主非富即贵。

明江是左江的最大支流。它发源于十万大山北面的上思县未军隘,江流由东向西,在龙州县上金乡汇入左江。

游船过明江

船行一小时,就到了花山岩画所在的大崖壁。这是一面如刀削般平整的石灰岩崖壁,高耸陡直,寸草不生,面朝江水,古老的岩画就画在这面崖壁的中下部。

以往只能在船上远眺,花山岩画列入世界文遗产(文化景观类型,与杭州西湖、元阳梯田、迈山古茶林同一类型)后崖壁下方修建了一个栈道平台在栈道上抬头,能近距离地细看岩画。 

花山岩画就画在眼前这片矗立的陡直崖壁上

左江花山岩画,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生活在左江流域的骆越先民画在沿江的悬崖陡壁上的图案。宁明明江的花山岩画目前已发现岩画中规模最大、图案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处。

在这一片高45米,宽172米,足足有8000多平方米的崖壁上,以红色颜料画了各式图案1900多个。其中人物图形最多,几乎所有人像都齐刷刷地摆作双腿弯曲半蹲、双手屈肘举起的姿势,除了正面像,还有侧面的。双手手掌张开,如同在模仿青蛙的姿态。

花山岩画最有代表性的一组


还有腰间别着环首刀的、站在动物上的、成排坐在船上的……这些人物图形小的高30多厘米,大的高达3米多。

除了人物,还能分辨出动物(狗和飞禽)、刀、剑、船、路的图案,还有穿插其间的中央有类似日月星辰图案的圆圈,据考证是铜鼓。

那些图像朴拙却生动,人的手和腿弯曲着,密密麻麻地挨着挤着,仿佛从岩壁上跳脱出来,手舞足蹈起来。铜鼓敲响,狗撒开蹄子欢快地跑,鸟在天空飞……整面岩壁都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明江花山岩画

崖壁上密密麻麻的图案

花山岩画创作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最早的距今已2200多年。当时居住在左江流域的,是现在广西少数民族的祖先骆越人。依河而居、种植水稻的骆越人崇拜蛙神,他们青蛙“玛拐”,视为图腾和信仰。 

古骆越人为什么把他们模仿青蛙跳舞的内容画在这水边的绝壁上呢?是为了抵御洪水侵袭,还是在庆祝战争胜利?又或者,这是他们古老的巫术?或是一种崇拜信奉的表现?

目前研究中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岩画表现了祭祀的场景:古骆越人在其首领的率领下,击打铜鼓,跳跃起舞,祭拜河神、田神、鬼神等各方神灵。

花山魂雕塑,动作即为岩画上的姿势


当时的古骆越人具体是用了什么颜料作画,才能历经2000多年日晒雨淋依旧这般鲜红明丽呢?目前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氧化铁颜料掺动物蛋白。但研究人员的测试试验,在同样的环境下,二三十年后却都逐渐褪色。



在江边如此高的崖壁上作画,骆越先民是搭建了梯子架子,还是攀岩至高处?抑或是通过绳索自上而下悬吊下来在崖壁上作画?


高高的崖壁下便是明江,此处水面开阔,日光和煦,江风微凉。明江水流淌了多少年,带着骆越先民的未解的神秘符号。

左江最大的支流,明江

{ 从镇南关到友谊关 }

这次出行没有爬山的计划,所以连登山杖都没有带,但忽略了这毕竟是有“十万大山”的广西,哪能不上山!为了看两座炮台遗址,连续爬了两天山。 

花山岩画后,来到了凭祥,这是有着好几个口岸、国内进出越南最便捷陆路通道的边境县。其中最有名的一座便是友谊关。

作为历史上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友谊关时至今日依然在行使通关的职能,是中国出入越南的一类口岸。

湘桂铁路、322国道穿过友谊关,连通了广西和越南。


现存的友谊关关楼重建于1957年。由长方形料石砌筑的底层城门敦重宏伟,拱门之上有三层关楼,青灰色,肃穆稳重,犹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镇守在南疆边关。

在友谊关关楼下,本地居民或越南居民,带着行李或货物,大包小包,或者拉着垒满纸箱的小平板车,步履匆匆地走向出入境检查通道;偶见推着行李箱的大型旅行团喧喧嚷嚷地在关楼前集合、留影;而如我这般只观光的游客倒是少数。

友谊关关楼下,带着大包小包准备出关的人们

友谊关关楼

友谊关关楼后的法式楼,是南关对汛署旧址

友谊关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当时只是一个边境上的驿站,叫雍鸡关。明初置镇南关,清末著名的镇南关大捷,老将冯子材就是在此击退了法国侵略军。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为表示睦邻友好,改“镇南关”为“睦南关”。1965年再次改名“友谊关”。

关楼之上

友谊关口岸大楼

友谊关地处左弼山与右辅山(金鸡山)之间的山口,扼中越交通咽喉,为战略要地。关楼左右,沿着左弼山、右辅山,筑有城墙与炮台,如两条巨龙横卧,气势恢弘,是为护卫南疆国门的“南疆长城”。 

去往金鸡山顶镇北炮台的石台阶有1300多米,8000多级。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青石台阶依陡峭山势而修筑,每一级都常高。为了上到金鸡山顶的镇北炮台,我们沿着城墙哼哧哼哧地爬了一个小时。

金鸡山古城墙

金鸡山半山腰的前闸门

金鸡山上历史上建有镇南、镇中、镇北三座古炮台。现在有戍边部驻扎,依旧是边防重地,属军事管理区域。

好不容易爬到金鸡山顶。清光绪年间所建的镇北炮台巍峨耸立于山巅。整座炮台由工整料石垒砌,前院、兵房、炮位布局尚保存完好,而那一尊德国克虏伯十二生大开花炮历百年风雨,虽染上了锈红色,却依旧昂着头,守望着当年法军入侵的方向。

金鸡山顶,镇北炮台福星门

本来以为可以从这里望见邻国,一问管理员大叔,原来只有出入境口岸国门后的那一侧是越南,其余方向所见都是广西。

俯瞰山下的出入境口岸,大叔指给我们看国门旁的一座小山包,小山下被挖了一小角,里面立有一块中越界碑。以界碑为分界,小山一半属我国,一半属越南。

视野所及,皆是连绵起伏的大山环绕,层层群山的那一头就是越南。越南和广西,用当地话来说就是“山连山,水连水”

越南不免签,没签证过不了国界。跟团的一日游自然是没兴趣的。我就站在出入境检查的口子上张望。一些在越南工作的当地人这个点下班回家,拎一个小包,手持护照出示一下。在这边买好货的越南人提着或背着大包小包,略显吃力地往入口处走去。

隔着边境上的铁门,可以望见对面的越南国门。一列列大货车排着长队等待过境。国门外停了很多小车,从这里只要半个多小时就能到最近的越南城市谅山。

出入境通道的另一头就是越南国


 { 关锁连城,西南边境的千里防线 }

后一日,放弃了凭祥城外的大连城(因为看过去的游记,大连城基本上没留下什么遗迹,现在却修出了个门票60的景区),直接去了龙州县城外的小连城。 

龙州在历史上也是广西边防重镇。中法战争结束后,因抗法有功而正授广西督的苏元春为巩固边防,将提督府从柳州迁至龙州;并于1885至1896年间,在中越边境各险要处修筑起军事防御工事——比如我昨天所爬的友谊关左右辅山城墙与炮台——构成一道一千余华里的边防要塞。

小连位于龙州县西郊的将山上,是苏元春在龙州的提督行署所在。因此今天还得继续爬山

沿着石台阶到半山腰,座颜色鲜艳的楼,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越加显得艳丽明亮。匾额上分别龙元洞”“保元宫”。

“龙元洞”和“保元宫”门楼

跨进“保元宫”门楼,里面竟豁然开阔,别有天地,原来这保元宫竟是一处天然溶洞。

洞内高敞,足足有四十多米高,洞顶有天窗,因此光线可以照进洞内。我看完外面洞壁上的若干方摩崖石刻,走进光线略不足的更深处,令我忍不住啧啧惊叹的是,这里面依着洞壁竟修筑了一座四层高的“玉阙”。

龙元洞内保元宫

依着洞壁修建的玉阙

阙门上壁画精美,装饰有龙、鹤、蝙蝠、大象、花鸟、祥云等的立体浮雕,至今保存完整,颜色鲜丽。






阙门楼上的彩绘与立体浮雕

我往内走,看到一道台阶,写着“金阶”,里头黑乎乎的,反而引起我的好奇。

打开手电,借着微茫的光亮往上爬,台阶又窄又陡,得侧着身子。过了一层,这层很窄。又过了一层,也很窄。这侧的台阶就到顶了,绕到另一侧的“金阶”,还能往上一层。

第四层的平台则十分宽敞,中央有一块天然钟乳石,上有彩绘剥落痕迹,被称为“宝座”。

我在玉阙最上层叫喊W上来,她问我在哪,洞内回音重重,竟完全分辨不出声音来路。

站在玉阙顶层抬头,洞壁笔直上延,环壁垂下条条钟乳石。洞顶也有天窗,仔细一看,那洞口下的崖壁上,绘有一幅“麒麟图”;而洞口处立着一块影壁,影壁上绘了“九龙图”。

洞口的九龙壁

九龙壁下的麒麟壁

麒麟壁可能是因为水从崖壁流过的缘故,半幅风化模糊了。但九龙壁因为位于悬崖高处,从未被人为破坏过,我用相机长镜头拉过来看,画面保存地异常完好,即使过了百余年,依旧颜色饱满,线条精致,九条龙神情姿态各异,活灵活现。

这两幅彩绘皆画在溶洞的高处,下无落脚之地,真不知当年的工匠是如何在这般陡直的高处洞壁上画下这么精湛的作品的。 

奇妙的不仅仅是这些,九龙壁原来可以沿山外的石台阶抵达——它建在这个溶洞的上层,是所谓“天阙”。

天阙门楼

在洞底的玉阙,目光顺着洞壁可通达洞顶的天阙,真真如“保元宫”门楼的门联所写——“楼阁环云 上通帝阙 神仙应喜此蓬莱”。将军在此聚将谈兵,指挥边境军事,可谓是“洞天福地”(本是天高皇帝远怎想为后来被政敌诬告弹劾流放埋下了祸根)。

天阙九龙壁背面

从天阙继续上行,视野逐渐开朗,绿色的平原和田野绵延,零星凸起几座喀斯特小山丘。不远处,密集繁华的一片街市,夹着高楼,便是龙州县城。

远眺龙州县城

从山顶的卫龙炮台远眺,视野开阔,一览无遗

卫龙炮台与更远处山头的镇龙炮台

爬到山顶,只见卫龙炮台镇龙炮台矗立在山脊线两端的两个山头遥遥相对。旧时炮台和城墙的残垣断壁被密林掩盖,已所剩无多,新垒的城墙将它们重又连了起来。

在这将山,各个山头上一座一座的炮台、碉台以城墙相连,因而有“连城天险”之称。为区别凭祥郊外的大连城,故称“小连城

山上密林间隐约可见旧日炮台和城墙的残垣断壁

过去盯防水路的炮台


最高处的镇龙炮台,日落时分


镇龙炮台插旗台


大小连城、关隘、关卡、炮台等一系列由苏元春主持修筑的千里边防线,扼控中越边境的各关隘要冲,是守卫西南边陲安宁的“南疆长城”。从1884年至1903年,苏元春在广西边境督边达十九年之久。只是遗憾,他最终客死异地,未能还乡。

山脚下,从越南流来的水口河蜿蜒宛转,水色碧绿

卫龙炮台与镇龙炮台(插旗台)矗立在山脊线两端的两个山头遥遥相对

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平原


站在炮台之上,视野无比开阔。大片的平原,黄绿相间,座座青峰宛如青螺。山脚下,水口河水色碧绿,宛转蜿蜒过静谧如诗的喀斯特田园。


日头西垂,阳光如洒金,铺满了炮台的斑驳青砖。远处的群山雾霭迷蒙,近处的树林闪动着赤红。一道长云横跨天空。


云与天亘古不变,世上已千年百年。



遥望半山腰的龙元洞,洞口正好被保元宫门楼遮住


- To be continued. -

-  河山岁月:西南篇  -

高黎贡山下雪了吗

桂林、漓江,迟到的山和水

在橄榄坝,晒一晒傣乡的太阳

崇左,我来找一群猴子

涠洲岛,海上桃花源



宛若花开
生命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愿你们也能感受到。 你好,我是宛小诺。